摘 要:隨著我國2014年啟動的新高考改革政策,高考發展史上增添了一次最深刻、最系統化的變革,而且這種人才選拔模式的轉變,也讓高中教育面臨著更加全方位的沖擊。各所高中已經逐漸地采取相對應的解決方案,走班選科模式在不斷推進和完善,同時也為學生提供了更加豐富的選課模式,增強學校教育的高效性,讓農村高中的學生也能更加適應新高考改革的變化,從而為學生良好的成績和個人能力的提高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關鍵詞:新高考;農村高中;走班選科;問題;方案
一、 走班選科教學模式及理論依據
(一)走班選科教學模式介紹
農村教育的走班選科教學的推進,讓農村的學生能夠更好地根據自己的個人水平或者個人意愿去選擇更能適合自身發展的班級上課,教師和教室的配備都是不變的。而對于不同的教師所帶的班級教學內容和難易程度也有所不同,布置的作業和考試的形式內容也都會有一些比較明顯的差異。從教學形式上來看,當前農村實行的走班選科的教學分為兩種情況:第一種形式是行政班和教學班同時存在,另一種形式就是徹底取消了行政班。尤其是對于農村的高中來講,學生的數量是有限的,行政班和教學班同時存在的情況,學生只是在上課時間自行選擇上課的內容和學習的教室,這是日常固定管理的行政班,教學班只是學生走班上課的時候存在。學生根據自己選擇的不同科目到不同的教室上課,自習室的時間就可以根據具體的情況留在行政班或者教學班進行。而取消了行政班之后,學生是根據學科教學的內容的固定層次選擇教室和教師,各位學科教師等于是掛牌上課,學生是完全流動聽講的,學生有更大的自主選擇權。
而出于不同的教學目的,農村高中走班選科的教學也存在兩種情況:第一種是分層走班,另一種是分類走班。分層次的走班方法,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程度以及按照學習難度的不同來將自己劃分層次,根據能力相對應的原則來選擇學習的班級,或者是學校來根據學生各個學科的成績讓學生選擇到哪個班級上課。而這種分層教學的模式,必須要提前讓學生知道自己與其他人存在的個體差異,并且對自己的認知能力和認知水平有明確的認識,要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堅信自己有可以繼續發展的潛能。農村高中的教師幫助學生劃分層次也是一種非常重要的環節,更能夠推進因材施教教學理念的發展,讓每一個學生都能通過學習有所提高。而如果讓學生選擇分類走班的形式,就主要是針對選修課來進行的,因為選修課分為國家選修課和校本選修課,在農村校本教學的基礎之上讓學生進行相關的選擇,學生都是根據自己的意愿來完成的。國家選修課主要是讓學生從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這六門學科當中選擇三門來參加相應的等級考試,這是所有學生必須要完成的,所以也被師生稱為是必選課;而校本選修課就是結合課程標準的相關規定來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自主開發的課程,這對于農村高中的發展來講也是非常重要的。
(二)走班選科教學的理論依據
農村高中走班選科教學主要依據三個重要理論來開展的。對于農村高中的走班選科教學來講,首先要結合因材施教的教育理論。這是兩千年前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提出的重要理論,讓學生承認自身在年齡、興趣、智力發展、愛好等方面存在的個體差異,并且充分地結合學生的個性特點來有的放矢地教育,從而保證每一個學生都能接受正常的教育,并且實現個人的正常發展,即便是農村高中的學生也擁有這個權利。其實走班選科的教學也就是讓學生都能把自身的層次水平劃分出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實現因材施教。
第二個重要理論依據就是最近發展區理論。事實上,每一個學生的實際發展水平和潛在發展水平之間的差距都是存在的,這個差距就會被定義為最近發展區。對于農村的學生來講更是如此,學生的差距非常明顯。所以教師在實行走班選科教學的時候,一定要結合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并且在不同的班級設計不同的教學目標,要給學生提出不同的學習任務,每一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之上得到提升,只要努力地跳一跳就可以摘到果子,讓學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悅。
第三個重要的理論依據就是掌握學習理論。這個依據是讓學生都能學好的指導思想之下,以農村高中的集體教學的形式為基礎,教師進行及時的農村學生的學習情況的調查,讓學生給出最及時地反饋,從而用額外的學習時間來幫助學生進行個性化的輔導,讓大部分的學生都能達到課程教學的目標所規定的需要掌握的基本標準,能夠為學生的個性發展提供相應的條件和必要的幫助。
二、 農村高中走班選科教學模式推進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
走班選科的教學模式作為當前高中教育的新型教學環節,在實踐過程中肯定有很多值得教育工作者思考并且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尤其是對于農村高中的教育來講,無論是教學組織管理還是學生的教育管理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問題,具體的問題主要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也針對性地提出了相應的解決策略。
(一)教學組織管理方面
在教學組織管理當中主要有對教師的備課管理以及對學生的作業管理這兩個方面存在問題。由于不同班級所面對的學生群體有不同的層次,教學的內容也應該有很大的不同,各位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一定要改善以往集體備課的習慣,不同層次的教師一定要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之上,來對自己所面對的學生進行更加深層次的知識拓展,所以必須要完善二次備課的環節。然而對于農村高中的教學來講,正是因為各位教師沒有二次備課的環節,所以這種教學模式的開展并沒有發揮非常明顯的成效。其次,不同層次和思維水平上的學生應該完成不一樣的作業,才能更好地實現個人的提高,所以教師也應該提前給學生準備不同層次的練習題,讓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能力進行選擇,如果在完成之后尚有余力就可以去完成更高一層次的練習題,還可以鼓勵學生自己去選擇其他的習題進行練習。布置作業或者課堂練習的時候,任課教師應該本著A層次、B層次、C層次的原則進行,要讓學生首先能夠掌握基礎再進行提高。雖然把學生分出來層次,但是在答疑這個環節當中教師并不能按照層次來劃分學生,學生有問題向教師提出,教師就有責任為學生解答問題,然而有部分的老師為了節約自己的時間,遇到不是自己的學生向自己提出的問題并不愿意解答,這個現象亟待改善。所以對于農村高中來講,如果學校并沒有安排行政班,最好的方法就是安排幾個專門答疑的教室,并且把答疑的課表排出來,讓每一個教師都在專門的時間來為學生解答困惑。
(二)師資力量配備方面
如果在農村高中的教學當中,只是選擇必修課的分層教學,只需要保持原有的師資力量即可。但是新的高考改革之后,勢必會讓學科的選擇出現冷熱不同的問題,所以師資的數量也會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如果學生的選擇都過于集中。在某一學科,那么這個學科的教師勢必會短缺,而其他選擇較少的學科教師就會出現過剩的現象。所以在這種情況之下,一般來講可以實現教師的跨校交流,也可以讓那些教學需求比較少的學科來承擔一部分學校的事務性工作來進行師資力量的調節,從而讓教學的工作量能夠更加協調。而為了能夠讓教師更好地為學生服務,增強教師的專業能力也是適應高考制度改革的十分必要的環節。身為教師應該主動地分析學科的發展歷程,更加積極地探索學科專業的發展領域,并且讓自己的教學能力得到不斷的提升。而且在教師的群體當中更應該構建一個教學共同體,要能夠充分的調動區域內的教師資源,更好地實現教師資源的統籌共享,不僅能夠為教師的專業成長提供良好的契機,更是能夠解決學校教學教師力量不均衡的現象。
(三)學校教育管理方面
實施走班分科教學更應該加強對學生的管理,因為在這樣的分層次教學的模式當中學生難免會有不同的問題出現,學校領導和值班教師更應該加大監管力度,并且及時地進行總結反饋,給予學生的相應評價也應該放到學生的量化考核成績當中,用這樣的管理更好地促進教學發展。在此過程當中教師的管理職責也會發生明確的變化。如果說行政班在日常的教學當中仍然存在,那么可以設置行政班的班主任來管理學生并且與學生進行溝通,但如果取消了行政班之后學生并沒有專門負責管理,學科老師也很難量化學生在教學班的實際表現情況。所以一旦設消了行政班,就必須要給各位學生設置導師,每個老師作為導師可以帶十幾到二十幾個學生,這些教師既是學科教師也是導師分擔了以前班主任的教學任務,也可以提高日常的教學管理效率。除此之外,學生也應該實現自主管理。每個教學班更應該有班長等班干部來協助任課教師完成管理工作,同時班級的人數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來分成小組,讓小組長來管理小組成員,形成共學生習、互相監督、互幫互助的學習組織,一旦發現學生在組織的學習當中存在問題及時地反饋給教師,這樣也可以讓學生參與到班級管理的過程當中,完善學校的管理模式。
三、 結語
總而言之,新高考制度的推進能夠讓當前的教學管理模式也發生很大的變化,希望每一個學校都能夠意識到自己充分的教育價值,并且追求和時代共同進步,推動學校各方面教學管理工作的開展。農村高中更應該在此過程當中轉變教育觀念,并且嚴格地管控學校的制度改革,讓全校師生共同出力,積極地實踐探索,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找到本校最好的發展模式,從而完善校本教學方案,這才能真正地為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發展添磚加瓦。
參考文獻:
[1]張建斌.基于選課走班的學科教師統籌安排[J].教學與管理,2020(1):22-23.
[2]殷黎榮,李敏.高中選課走班:將選擇權還給學生[J].教育觀察,2019,8(37):83-84.
[3]陳中文.增強認識 循序漸進 推進選課走班[N].黃岡日報,2019-11-10(001).
作者簡介:
阮賢明,福建省福州市,福建省福州市羅源縣羅源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