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紅霞
摘要:在“雙減”政策沒有正式被推出之前,“作業設計”還并沒有太受人們關注,老師們也沒因此調整過自己的作業計劃,老師還是按照自己之前的作業計劃留著常規的作業,并沒意識到作業的布置需要創新,例如可以讓學生們多進行一些動腦和動手的作業,使學生能夠全面的得到發展,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高,雙減政策推出后,如何合理的布置作業已經成為了一個熱門的話題。
關鍵詞:雙減政策;小學語文;作業設計
引言:
2021年7月24日,雙減政策正式推出,雙減政策要求教師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并且不應該只是完成一些書面作業,還要做一些創新類的作業,促進自身素養的全面提高,本文就雙減中小學中段語文作業設計研究展開描寫。
一、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做好作業合理分層布置
老師要布置作業的時候,要充分的考慮每名學生之間的差異,做好作業的把控。每個班里都會有學習好的學生和學習差的學生共同組成一個班級,這就要求教師要尊重每一位學生的差異,在布置作業的時候充分考慮差異因素,采取分層作業的方式。對于一些學習困難的學生,在布置作業的時候要遷就一下這類學生,讓他們做一些基礎類的作業,盡可能的降低作業的難度。對于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來說,可以指導他們做一些拓展性的作業,做一些提高題來促進學生的成績提高。例如古詩《題西林壁》學習過程中,老師可以要求成績差的學生背誦這篇古詩,但是在背誦之前,可以讓他們把自己覺得好的句子或者自己喜歡的句子先抄寫下來,然后在進行背誦。這樣學生在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下,可以有更加強烈的積極性,更能促進學生培養對語文的興趣,通過背誦古詩的方式,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提高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程度。好的學生老師可以要求他們對這篇古詩進行深刻的理解,理解作者的語境和情感的表達,并總結出文章中的中心主旨,提高學生的知識拓展。通過分層作業的方式,促進不同水平學生的發展,學生不用做兩種不同的作業,在給學生減負的時候還能促進學生的共同發展和進步。
二、基礎作業少而精,命中“靶心”要留“新”
基礎作業是學生提高語文成績的基礎,教師的作業要立足于學生的基礎,以鞏固學生上課所學到的知識,加深學生的理解和記憶。雙減政策要求減輕學生作業的負擔,所以教師的作業布置應該做到“少”而“精”,“少”是要求減輕學生的作業量,“精”是要求作業要加強學生的思考。語文作業從基礎上看,就是音、字、詞、語、段、篇這部分的內容,怎么樣才能做到減負呢?最重要的一點就要求老師分得清對重難點的把握,老師的作業要抓住難,形成鏈條式的作業模式。[1]例如在講解《涼州詞》中的生字的時候,教師可以采用“三五成群”的教學方法,也就是說:課后要求寫的生字,學生會寫的認識的可以就寫兩遍組一個詞,不好寫的和不認識的要寫四遍組兩個詞。通過給學生減負的方法,可以避免學生產生厭煩的心理,但同時,又能保證學生的學習效果,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成績,促進學生進步。
三、課堂作業的趣味性設計
雙減政策還要求要創新學生的作業布置形式,在作業中增加一種趣味性課堂作業,這樣做不僅能激發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可以達到鞏固學生所學知識的作用。除此之外,由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孩子性較強,他們更喜歡富有趣味性的東西,如果老師的有很強的趣味性,就可以激發起學生完成作業的積極性,保證作業的完成量。傳統的作業過于枯燥,無法激發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并且作業量龐大,不僅加大了學生的負擔,還是學生產生了厭倦學習的心理[2],在學習《少年中國說》這篇課文時,老師可以先和學生們一起了解文章中描寫的情節,講解每個人都特點,課后可以讓學生畫一個關系圖,讓學生畫出每個人之間的關系,并總結每個人物不同的人物特點,學生在畫圖的過程中,不僅能再回憶一遍文章的內容還能再趣味學習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提高自身的學習積極性,提高語文素養。
結語:
在今天,隨著雙減政策的不斷實施,社會對作業設計的關注越來越大,要求減輕學生學習的負擔,讓學生感受學習的快樂。學習是一種促進學生進步,鞏固學生上課學到的知識,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快樂的方法,強度過大的作業只會逼著學生產生厭倦的心理,所以教師要增強作業的趣味性,讓學生在作業中感受到語文的魅力,激發起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積極性,為學生今后的語文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的提高。
參考文獻:
[1]章瑋.探究小學語文拓展性作業的設計方法[J].文理導航(下旬).2021(12):47.
[2]李晶.小學語文個性化周末作業的實踐研究[J].新課程.2021(4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