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斌
摘要:農村地區的小學學校由于教學資源、師資力量的限制,導致在教學中存在適時性、時效性不足,學生學習主動性或學習自信不足等一系列問題。在雙減背景之下,如何滿足政策要求,提高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質量是教師著重需要思考的問題,而利用生活化素材和鄉土特色資源開展教學活動則可以解決以上問題。
關鍵詞:雙減;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質量;教學策略
農村高年級的小學數學教學有其特定的教學問題,如由于教學資源、教學設備有限,教學質量難以短時間內提高,與城市或發達地區的教學整體水平存在差距;由于農村地區的生源成長環境和家庭教育理念,導致部分學生始終處在被動學習狀態,主動學習意識不足,學習興趣不高;由于農村地區的師資力量和長期以來的文化觀念、教育觀念影響,導致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忽略了對學生學習思維和學習素養的培養。綜合來看,農村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急需教師巧妙利用生活化素材來提升課堂教學的質量,帶動學生學習主動性的提高。
一、生活化素材在農村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意義
生活化素材包含但不限于生活現象、生活場景、生活問題和生活物體,將該部分資源融入到教學內容中可以豐富現有教材,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讓農村孩子可以突破自己思維的局限性,更靈活的學習與之相關的數學知識。而借用生活素材更可以激發學生既有的認知基礎或生活經驗,讓其基于自己的理解進行探索和學習,不僅可以訓練孩子的學科思維,更可以提高學習成就感,凸顯學習自信,讓孩子期待下一堂數學課。
二、生活化素材的應用原則
(一)適齡化
教師要避免過多的或過難的應用生活素材,要使生活素材與該年齡段兒童的普遍性特點相一致,能夠繼續激發孩子的學習熱情,既讓孩子輕松解決問題,又能讓其有闖關精神,對學習后續較難問題有期待、有目標有方向[1]。
(二)靈活化
在選用生活素材時教師也要做到靈活整合和靈活應用,既可以結合教學內容進行導入,又可以將生活情境編到教學過程之中,引導整個新授。
(三)啟發性
教師還要意識到生活化素材的引用是為了讓孩子能夠有學習目標和方向,而非直接解決問題,要注重素材應用的啟發性和引導性,而非終結性,讓孩子可以靈活運用自己的思維和學習能力,提高學習質量。
三、雙減背景下利用生活化素材提高農村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質量的途徑
(一)運用生活現象激發學生興趣
喚醒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是解決農村地區高年級小學數學教學問題的首要方法,教師要借由生活中常見的,但被學生忽略掉的現象引導學生用數學學科思想去看待問題,讓孩子覺得煥然一新,從而激發起認知能動性。為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教師還可以引導孩子自己去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現象,給孩子學習的自主權和選擇權[2]。
引導學生觀察教室內的環境,選出窗子、課桌、黑板等典型事物,請學生來想一想其與數學有哪些關系?再抽出其中關鍵的角、邊組成幾何圖形,讓孩子覺得新奇有趣,引入有關“認識圖形”的內容。接著請孩子根據老師的講解,自己去找一找生活中還有哪些幾何圖形,它存在哪些廣闊的天地中,讓孩子從解謎語似的闖關游戲思維中找到學習數學知識的樂趣,從家居環境、生活建筑等復雜圖形中提取出不同的幾何圖形。
(二)運用生活情境鍛煉學科思維
學習數學知識不僅要教孩子正確運算,更要教孩子正確的數學學科思維,如邏輯思維能力、空間思維能力和發散思維能力,讓孩子能夠將學科思維作用于解釋生活現象、解決生活問題。教師可以創設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教學內容,鍛煉思維品質。
給出這樣的生活情境:春天到來,學生要幫著父母一起整理菜園,按計劃要種下小白菜10顆,香菜15顆,番茄20顆,辣椒25顆,但種到最后發現菜地的面積不夠了,又要減掉15顆辣椒種到別處,求此片菜園一共可以種多少棵蔬菜?先請孩子自己想一想在遇到該情境時自己的解答思路是怎樣的,在進行計算之后再請學生按照自己的解答思路推導整數四則運算的規律,讓學生真正學會數學。
(三)運用生活問題鞏固所學知識
農村地區孩子的數學實踐能力較差是另一主要的學習問題,教師還要利用生活中的問題幫助學生在解答問題中鞏固知識,在解答之后生成新的思考內容,不斷促進自己在教學目標的帶動下深化對知識的理解,使學習有針對性[3]。
布置這樣的問題:春節即將到來,家里要采購新衣服,一家商店在搞活動,所有的衣服以原價8折的價格出售,那原先賣90元的衣服現在是多少錢?活動期間衣服又便宜了多少?媽媽一共花了780元為全家添置衣服,活動之前又需要花多少錢能夠買到同樣件數的衣服?將單一的百分數習題變成生活問題,讓學生在解答生活問題時更積極主動,更能清楚的認知到數學知識可以作用在生活的哪些方面,不僅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還可以發揮生活素材的積極作用。
(四)運用生活知識培養學習自信
農村學生的學習自信不足也是導致學習效率不高的另一方面原因,教師可以利用其生活知識讓其解答數學問題,從而培養學習成就感,帶動學習熱情的提升。
假設家里要翻蓋房屋,那房屋的面積應該怎樣計算?是否可以將該計算的思維用于求解多邊形的面積之中?鼓勵學生遷移應用自己的生活經驗和生活知識發展學習的能力,認知到生活即財富,在遷移應用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自信。
四、結束語
農村地區高年級學生學習數學知識存在著方法、習慣、內容、效率等多方面的問題,需要教師認真學習雙減政策文件精神,結合農村地區學生的學習特點,積極應用生活化素材開展教學活動,做到對既有教學內容的補充,對教學方法的豐富,讓學生既有學習自信又有學習興趣。
參考文獻:
[1] 王吉光. 新課程背景下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生活化的途徑探究[J]. ?2021(2018-4):104-105.
[2] 李艷紅. 利用生活化教學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J]. 家長, 2019(6):2.
[3] 黃旭華. 探尋農村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途徑和策略[J]. 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 2019(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