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蕾
摘要:《數據庫原理及運用》課程的傳統教學中,教師作為教學主體、學生被動接受的課堂模式,造成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實踐能力不足等問題。隨著移動互聯網、大數據等前沿計算機技術的迅速發展,通過互聯網運用計算機學習的在線教育席卷全球。因此,要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可以通過在線微課程及項目驅動相結合的教學方式,使得學生能夠根據自己學習的程度選擇知識點進行學習,掌握學習時間和進度。
引言
隨著信息技術的深入發展,數據庫技術已成為信息系統的構建基礎,數據庫原理與運用課程目前已成為高等院校各類專業的一門技術基礎課程。但傳統的教學主要采用“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即教學時多以教師講解為主,課堂上教師與學生之間交流、互動較少,課下缺乏真實的案例實踐,造成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隨著移動互聯網、大數據等前沿計算機技術的迅速發展,通過互聯網運用計算機學習的在線教育席卷全球。因此,大數據環境下,學生知識的獲取不再局限于校園里、課堂上,只要有網絡,學生可以隨時隨地獲取自己感興趣的優質教育資源。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受到了大數據時代的沖擊,急需變革。
1、《數據庫原理與運用》課程的教學現狀
(1)課程教學重理論輕實踐。
對于“數據庫原理與運用”課程的教學偏重理論。而往往學生對于實踐更有興趣,繁雜的理論消磨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打擊了學習積極性。學完這門課程,學生可能只是掌握了一些簡單的基礎知識,沒有系統的概念,缺乏數據庫系統開發和管理的經驗,脫離應用實際,難以實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無法形成系統、全面的數據庫設計思維和獨立創新思維。
(2)傳統教學模式面臨挑戰
傳統的課程教學主要采用“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即教學時多以教師講解為主,課堂上教師與學生之間交流、互動較少,課下缺乏真實的案例實踐,造成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
(3)課程內容有待調整
傳統的數據庫原理與運用課程,教學內容以關系數據庫為主線,主要采用“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這種課程教學難以適應新時代經管類專業人才的需要。關系數據庫技術產生于上世紀60年代,主要研究結構化數據的有效組織和存儲,以減少數據冗余、實現數據共享和保障數據安全,并實現高效的數據查詢。隨著大數據時代的來臨,數據的來源變得多樣化,如智能手機、GPS終端、傳感器等都可以成為產生數據的來源,從這些設備收集到的數據不僅數據量巨大,而且還包含大量非結構化的數據。傳統以關系數據庫為主線的數據庫課程,缺少大數據環境下海量非結構化數據管理與分析相關的內容,在教學內容方面有待調整。
2、《數據庫原理與運用》課程的教學改革探討
(1)改進教學手段 ,采用任務驅動式教學
與企業合作,同企業導師一起按照不同的專業擬定真實的數據庫系統項目案例。將真實的系統項目分解設計成若干子項目或工作情景嵌入課程教學,子項目與課程中的知識點相對應。以子項目任務為單位組織教學,以典型的實際項目為載體,引出相關數據庫基礎知識、操作技能及其在項目開發設計中的應用,學生在“工作過程”中加深對數據庫基礎知識、技能的理解,體會數據庫技術的應用,培養數據庫設計、數據庫管理、數據庫應用系統開發能力,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創新能力、團隊協作能力。
(2)通過有效的教學活動設計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設計的教學活動主要包括3個環節:課前預習、課堂討論和課后提升。教師課前重構教學內容,將知識點融入每個項目,以微課的形式展示給學生,學生自主學習,完成任務,掌握知識點;以問題導向、項目驅動開展課堂活動,教師引入問題,激發學生積極思維,從學生對問題的認知沖突中引導學生展開討論,形成師生互動、學生互動的思維性課堂,通過點評答疑增強學生信心,借助結果展示讓學生獲得滿足感,通過學思結合,促進學生知識、思維與能力的發展;課后基于知識與思維技能自主完成團隊創新實驗,實現應用遷移,解決行業實際問題,達到創新能力培養目標。
(3)通過在線微課程內容的規劃和設計豐富課程內容
課程教學內容規劃與設計主要包括三個環節:課程教學內容規劃、在線課程視頻錄制、視頻上線,其中以課程教學內容規劃和在線課程視頻錄制為主,課程內容規劃包括:課程具體內容分析、在線課程制作的整體規劃和對應任務的具體負責人分配。
3、結束語
通過微課與項目驅動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學生能擁有完全的自主學習性,再也不是傳統課堂上被動接受知識的方式,他們可以根據自己學習的程度選擇知識點進行學習,掌握學習時間和進度。從而更好的提升學生的開發能力,培養其自主學習能力、創新能力以及團隊協作能力。
參考文獻:
[1]孫亞楠.淺談數據庫原理及應用課程教學方法的探討與研究[J].試題與研究,2018(36):79.
[2]朱戈.數據庫原理與應用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8(Z2):82-83.
本文系貴州師范大學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項目課題“項目驅動教學在《數據庫原理與運用》課程中的應用研究”研究成果。課題編號:2019JGJG1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