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粵港澳、長三角及京津冀高質量發展比較研究

2021-02-22 03:34:30黃順春鄧文德
技術與創新管理 2021年1期
關鍵詞:高質量發展

黃順春 鄧文德

摘 要:基于新發展理念和我國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的4個出發點——適應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應對長期以來生態環境遭受破壞的挑戰、突破制造業關鍵技術和零部件的制約以及富起來轉向強起來征程上我國競爭力的提升,從綠色生態、社會人文、企業發展、經濟效率、開放創新和民生共享等6個維度選取46個指標構建我國市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評價指標體系。采用變異系數——主成分分析評價模型,統一測度全國286個地級市域2017年經濟高質量發展指數,從全國的視角微觀深入比較粵港澳、長三角和京津冀經濟高質量發展差異及空間布局。研究發現:粵港澳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最高,京津冀最低,且低于全國平均水平;綠色生態高質量是三大區域的共同短板;粵港澳由于深圳“一超”地位造成了區域內極大的發展差異;粵港澳和長三角基本形成“一超多強”輻射,形成帶動明顯、優勢互補的經濟高質量發展布局。

關鍵詞:粵港澳;長三角;新發展理念;京津冀;高質量發展;評價指標體系

中圖分類號:F 1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7312(2021)01-0075-10

A Comparative Study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in Guangdong-Hong Kong-Macao,Yangtze River Delta and Beijing-Tianjin-Hebei

HUANG Shunchun,DENG Wende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Jiang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Ganzhou 341000,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the new development concept and the four starting points for Chinas economy to turn to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adapting to changes in major social contradictions,dealing with the long-term challenge of the destruction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breaking through the constraints of key technologies and components in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and improving Chinas competitiveness on the journey of becoming rich to becoming strong,this paper selected 46 indicators from six dimensions of green ecology,social humanities,enterprise development,economic efficiency,open innovation and peoples livelihood sharing to construct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Chinas municipal economy.The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evaluation model is used to measure the 2017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index of 286 prefecture level cities in China.The differences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among Guangdong-Hong Kong-Macao,the Yangtze River Delta,Beijing-Tianjin-Hebei are compared from a national perspective.The results show that:Guangdong-Hong Kong-Macao have the highest level of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and Beijing-Tianjin-Hebei have the lowest level,which is lower than the national average level;high-quality green ecology is the common short board of the three regions.Guangdong-Hong Kong-Macao have great development differences in the region due to the “one super” status in Shenzhen.Guangdong-Hong Kong-Macao and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basically form a “one super and many strong” radiation driven and complementary advantages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layout.

Key words:Guangdong-Hong Kong-Macao;Yangtze river delta;Beijing-Tianjin-Hebei;the new development concepts;high-quality development;evaluation index system;evaluation model

0 引言

當前,世界經濟格局加速演化,國際競爭日趨激烈。中國要提升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實現制造強國、確保在本世紀中葉實現現代化強國目標,必須實施高質量發展戰略。

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已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承載區,國家高質量發展戰略必須要有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強有力支撐。粵港澳大灣區(以下簡稱粵港澳)、長三角及京津冀三大區域作為我國三大經濟增長極和城市群,是帶動全國所有區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那么,三大戰略區域高質量發展的程度和狀況如何?在全國高質量發展中處于什么位置?各區域高質量發展的長項和短弱各是什么?各區域內城市間高質量發展是否平衡?深入探討上述命題,無論對國家宏觀層面更精準謀劃三大區域的發展路徑還是三大區域內部從微觀層面更有效踐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都有重大現實價值。

1 文獻綜述

在十九大報告提出經濟高質量發展之前,學術界對我國經濟增長質量進行了較多的關注和研究。對于經濟增長質量內涵的界定可以說是見仁見智。最初的研究從狹義的角度,將經濟增長質量理解為效率,如有學者用單位經濟增長率所含有的剩余產品量、增加值率、全要素生產率(TFP)及其貢獻度作為經濟增長質量的代理變量。但是,用單一指標衡量經濟增長質量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范金等[1]基于CES總產出生產函數和動態經濟系統模型實證分析表明增加值率存在門檻上限:在該值以下時,經濟增長質量隨著實際增加值率的增加而提高,當高于此值是,兩者的關系則相反,即經濟增長質量與增加值率不是簡單地線性關系,而是一個“V型”的非線性關系。對TFP作為度量經濟增長質量的重要指標也存在不少爭議,事實上,TFP難以全面體現各生產要素的經濟效果、資源配置的狀況,同時低估了資本積累的重要性[2]。因此,狹義視角下經濟增長質量內涵的界定不能反映經濟增長過程的全貌,也未考察經濟增長質量的外延。

從廣義的視角看,李永友[3]將經濟增長質量概括為經濟增長速度和效率,認為速度是保障,效率是中心。事實上,經濟增長質量是經濟增長數量提高到一定階段的產物[4],是相對于經濟增長數量的一種價值判斷,二者的有機統一構成了經濟增長的全部內容[5-6],這是大多數學者達成一致的結論。劉樹成[7]拓寬了經濟增長質量的內涵,認為經濟增長質量是經濟增長態勢的穩定性、經濟增長方式的可持續性、經濟增長結構的協調性與經濟增長效益的和諧性等4個方面的全面改善。

通過梳理文獻發現,現有研究將經濟增長質量理解為與經濟增長數量相對的一個概念,而且認為經濟增長質量的外延僅僅限定在經濟的范疇內。而BARRO[8]對經濟增長質量給出了一種更加廣泛的概念,認為社會、宗教、政治等方面是經濟增長質量緊密相關的,如教育水平、健康狀況、預期壽命、法制和社會秩序發展的狀況以及收入差距等方面的內容。

經濟增長質量的測度和評價是在準確界定其內涵的基礎上,通過對經濟增長質量進行量化,從定性分析轉化為定量分析。由于經濟增長質量不能從狹義的角度使用單一指標進行衡量,要考慮多個因素從不同維度對經濟增長質量做出綜合反應,因此,學者從不同角度構建經濟增長質量指標體系,進而構建綜合指數對經濟增長質量進行量化。通過梳理相關文獻發現,現有研究建立的指標體系基本都包括經濟增長的效率、結構、穩定性、福利和成果分配(分享性)、資源與環境等5個共同方面的指標。除了這5個共有維度外,范金等[9]認為應該還要考慮體現經濟增長的可持續性和開放性的相關指標,趙英才等[10]將微觀層面的產品質量指標也納入指標體系,還有學者將國民經濟素質也作為經濟增長質量評價的一個方面[11]。

綜合現有研究構建的經濟增長質量指標體系,對于經濟增長質量的衡量要從經濟增長的內在性質出發,對其動態過程和結果兩方面同時考察。從經濟增長的過程看,經濟增長質量體現在經濟增長結構、穩定性、可持續性等內容,從經濟增長的結果看,福利變化、成果分配、資源利用和生態環境等是經濟增長質量的重要評價內容。

自2012年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以來,經濟增速持續平穩放緩,從2012年的7.9%降低到2018年的6.6%。新常態下經濟的“結構性”減速,其特征是速度轉向中高速增長、方式上轉向創新驅動、結構上轉向優化的長期穩定狀態[12]。這實際上表明我國經濟已經過了高速增長階段。

從國際上看,不少國家都經歷過或長或短時間的經濟高速增長階段,但過了高速增長階段后如何走?有的國家雖然速度降下來了,但經濟發展整體沒有受到太大的沖擊,相反,有的國家則陷入的發展陷阱,比如拉美。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表明黨和國家立志要把我國的經濟發展從高速增長階段推動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確保我國經濟社會的穩健持續前行。

經濟高質量發展與經濟增長質量相比,兩者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從聯系及相同點看看,兩者是都從“質量”的角度對經濟發展做出價值判斷,均強調從多維度綜合考察經濟發展的全過程[13]。從二者的區別看,經濟增長質量從“增長”有沒有質量?質量如何等的視角評價經濟運行的好壞,經濟高質量發展強調“發展”,而經濟“發展”包含了經濟“增長”的全部內容[14],還有更豐富的內涵和寬域的外延。

就目前而言,我國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是基于4個出發點:適應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應對長期以來生態環境遭受破壞的挑戰、突破制造業關鍵技術和零部件的制約以及富起來轉向強起來征程上我國競爭力的提升。此4點僅僅停留在討論“經濟增長質量”范疇是不能解決問題的,必須通過追求經濟高質量發展來確保我國不會重蹈有些國家從高速增長轉向發展陷阱的覆轍。

那么,經濟高質量發展應當從哪些維度評價?不少學者進行了較多的探討,從不同角度構建了指標體系,也進行了實證研究。通過對知網檢索中文核心期刊近3年有關專門探討經濟高質量發展評價指標體系的文獻,最終篩選出40篇文獻,各

文獻構建的指標體系的評價維度及評價區域見表1。

從表1可見,大多數學者構建指標體系包括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5個維度,不少學者直接采用這5個方面作為評價維度,有的僅作了稍稍的變化。因此新發展理念是構建經濟高質量發展評價的指導思想和研判高質量發展是否實現的評價標準,而高質量發展是新發展理念的概括與繼承[21]。這些研究豐富了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研究的視角,提供了較多的研究思路和不少有價值的觀點和啟發。但是,細究相關文獻,作者認為仍然有改進空間。

第一,從評價維度看,現有文獻在指標選取上注重宏、中觀指標,而體現微觀企業的指標基本沒有。事實上,我國的高質量發展是必須建立在微觀企業高質量發展基礎上的,沒有制造業的高質量發展就沒有區域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習近平指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要把重點放在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上,把實體經濟做實做強做優,而制造業是實體經濟的基礎和主戰場。特別是在我國偉大復興崛起的征程上,要面對國際上制造強國的競爭,更要把制造業的研發、創新、品質、品牌及整體體系推向更高的發展質量層次和水平。2018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進一步深化貫徹落實高質量發展的戰略部署要求,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推動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的深度融合,建設制造強國。因此,企業(尤其是制造企業)作為我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微觀支撐,相關指標應納入到指標體系中。作為我國的三大戰略區域,粵港澳、長三角和京津冀的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狀況值得特別關注。

第二,應該豐富完善有關生態環境的指標,比如空氣質量的指標,如PM 2.5濃度、建成區綠化覆蓋率等,而現有研究對資源和生態環境高質量發展仍然停留在能耗、水耗、“三廢”排放量等指標上。之所以強調要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主要原因是近40年來我國經濟發展盡管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這是建立在嚴重超過了資源和環境承載力的基礎上,是粗放型的經濟發展方式,必須轉變發展方式,堅持新發展理念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

第三,要強化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軟環境評價。社會人文環境既是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也是區域經濟是否得到了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彰顯。而人文社會環境相對于自然生態環境,在指標的定量方面又有較大的挑戰。

第四,現有實證研究評價區域大多停留在省域層面,極少文獻從全國市域層面對比分析我國重要經濟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狀況。只有以市域為研究對象才能更準確地測度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同時對標全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高的市域找出該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優勢和劣勢,進而精準施策推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2 評價指標體系、評價模型及數據說明

2.1 評價指標體系

根據全面性、科學性、可操作性和可比性等評價指標體系構建原則,綜合考慮微觀和宏觀、長期和短期、主觀和客觀、數量和質量等權衡,基于新發展理念和我國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的4個出發點,仍然延續黃順春和鄧文德(2020)[53]團隊的研究成果,從綠色生態、社會人文、企業發展、經濟效率、開放創新和民生共享等6個維度選取46個指標構建我國市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評價指標體系。

2.2 評價模型構建

通過分析現有研究采用的評價方法,本文采用變異系數——主成分分析復合評價模型確定指標權重,進而利用線性加權計算市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指數。

2.2.1 變異系數賦權法

變異系數法與其他方法的不同之處在于它直接利用所有評價指標的原始數據所包含的信息確定指標的權重,反映了各評價指標之間的差異。具體計算公式如下

式中,m為評價對象(城市)總數;n為評價指標總數;Vj為各評價指標的變異系數(標準差系數);sj為各評價指標的標準差;j為各評價指標的平均值;

βj為各評價指標的權重。

2.2.2 主成分分析賦權法

首先采用極差法對原始數據進行無綱量化處理,對于正向指標和逆向指標,分別利用式(4)和式(5)對原始數據進行無綱量化處理。

式中,x′ij為無綱量化處理后的數值。

基于無綱量化處理后的數據矩陣,本文對鈔小靜和任保平[54]的方法稍加改進,對提取的主成分對應單位特征向量的分量取絕對值,然后將方差貢獻率歸一化后分別作為單位特征向量(主成分)的權重,賦權加總后得到的向量作為各指標的權重向量,記主成分分析法求得的各指標權重為gj。

2.2.3 組合權重及高質量發展指數

基于變異系數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得出的指標權重

βj和gj,計算各指標的組合權重ωj。

式中,α 為權系數,取值0.5。根據無綱量化處理后的數據x′ij及指標權重,利用線性加權得到高質量發展指數Ii。

2.3 數據說明

研究區域為全國范圍內的地級市域,由于極少數地級市域的指標數據不完整,最后確定的區域為全國286個地級市域。研究數據主要來自《中國城市統計年鑒》(2018)、各地級市《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各地級市《統計年鑒》(2018)、中企聯合網(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官網、國家知識產權局商標局、中國馳名商標網、世界品牌實驗室官網、綠色和平組織網、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官網、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官網以及其他相關政府部門網站數據等。

3 實證研究

3.1 三大區域高質量發展水平在全國所處地位

根據前文的指標體系和方法,統一測算全國286個市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指數,并在此基礎上計算三大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指數(表2)。

全國市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綜合指數均值為0338 6,粵港澳經濟高質量發展綜合指數為

0.497 2,是全國市域均值的1.5倍,長三角(0.399 7)比粵港澳低0.097 5,但也比全國市域均值高0.061 1。而京津冀(0.320 8)略低于全國市域均值,與粵港澳和長三角有較大差距。京津冀11市在高質量發展的許多方面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考慮到這些地級市域環圍著北京、天津兩個直轄城市,如果這11市不加緊高質量發展進程,勢必拖累京津兩直轄市高質量發展進程。

從各維度高質量發展指數分析,在綠色生態維度,三大區域指數均低于全國市域平均值,其中長三角最高,京津冀墊底。因此,生態環境質量是三大區域高質量發展的共同瓶頸。在其余5個維度,粵港澳和長三角均在全國市域平均水平之上,而京津冀低于全國市域平均水平。粵港澳在這5個維度的高質量發展水平均位于三大區域之首,尤其開放創新高質量指數(0.404 4)分別是長三角(0.182 6)和京津冀(0.085 3)的2.2倍和4.7倍。

3.2 三大區域內各市域間高質量發展差異

為分析三大區域內部各市域間高質量發展差異,圖1給出了三大區域內市域間經濟高質量發展指數標準差系數,圖2至圖4給出了三大區域各市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指數。

從圖1,粵港澳內高質量發展綜合指數標準差系數最大,京津冀最小。進一步發現,粵港澳內高質量發展差異之大的主要原因在于深圳在本區域內處于“一家獨大”的地位,雄踞全國第1,其綜合指數(0.693 4)遠高于全國第2的東莞(0.567 6),與粵港澳內最低的肇慶(0.348 3)的極差為0.345 1,遠高于長三角和京津冀內市域間的極差。京津冀內不僅差異最小,而且各市域的綜合指數除了石家莊(0.366 7)高于全國市域平均水平外,其余市域均度全國平均水平。

從各維度高質量發展差異看,粵港澳內部除了在開放創新高質量的差異最小外,其余維度高質量差異均為最大。粵港澳各市域開放創新高質量差異最小,且各市域均在全國處于領先地位,除了江門(排名43)和肇慶(排名58)外,其余7個市域均位于TOP 20。這進一步說明粵港澳在開放創新領域在全國處于“領頭羊”的位置,這主要得益于毗鄰港、澳的區位優勢,將在國家進一步加大并形成對外開放新格局、建設開放型經濟中走在前列。其他5各維度高質量差異最大的原因也是因為深圳在本區域內處于“一家獨大”的地位,均雄踞全國第1。長三角內部在綠色生態和社會人文高質量的差異最小,在其余4個維度高質量差異僅次于長粵港澳。京津冀內部在開放創新高質量的差異最小,在綠色生態和社會人文高質量的差異僅次于粵港澳,在其余維度高質量的差異最小。京津冀在開放創新高質量的差異之大的主要原因在于秦皇島的指數遠高于其余市域,區域內有8個市域在全國市域平均水平以下。

從全國市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綜合指數及各維度指數排名位于前30市域(TOP 30)展開探析發現,粵港澳和長三角基本形成了多節點輻射帶動明顯、優勢互補的經濟高質量發展空間布局。除了綠色生態高質量外的其余5個維度,均有多個市域進入TOP 30,都可以成為自身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比較優勢,尤其是深圳、廣州、佛山、東莞、中山、南京、無錫、蘇州、杭州和寧波至少在4個以上維度進入TOP 30,在利用自身比較優勢的同時可利用周邊市域的優勢補齊自身短板,形成優勢互補局面。而京津冀內未有市域進入綜合指數和維度指數的TOP 30,且大部分市域在全國處于中間甚至靠后的位置。

3.3 三大區域各指標差異分析

接下來從46個具體指標進一步分析三大區域的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長項和弱項,表3給出了全國及三大區域在各指標的數值。

3.3.1 綠色生態高質量是三大區域高質量發展的共同瓶頸

三大區域僅有粵港的惠州的綠色生態高質量指數進入TOP 30,大部分市域在全國處于中間偏厚位置,且三大區域共有10個市域在BOTTOM 50中。在這一維度3個逆指標中,粵港澳的每平方公里廢水和廢氣排放量分別是全國的5.5和2.6倍;長三角的每平方公里廢水和廢氣排放量分別是全國的2.8和1.8倍。京津冀的每平方公里廢氣排放量和PM 2.5年平均濃度分別是全國的1.5和14倍,因此京津冀的大氣污染極為嚴重,大氣污染防治是生態環境治理的關鍵任務。在其余正向指標中,三大區域未顯示出優勢,且人均水資源量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尤其京津冀僅略高于全國的1/10。

3.3.2 粵港澳與長三角制造業競爭力遠高于京津冀

粵港澳和長三角的高競爭力企業數分別為全國的4.4和3.4倍,地理標志及馳名商標數均均為全國的近2倍,而京津冀與全國持平,這表明粵港澳和長三角在企業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方面相較于京津冀具有明顯的比較優勢。還發現中山、東莞和珠海作為重要的制造業集群帶,但是在這2個指標并沒顯示出優勢,這反映我國制造業“大而不強”的狀況亟待改變,必須朝著制造強國、品牌強國的方向挺近。

3.3.3 粵港澳將是我國開辟形成對外開放新格局的“領頭羊”

粵港澳和長三角在本維度的9個指標中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而京津冀除了當年實際利用外資金額占GDP比重和萬人擁有高等和中等職業學校教師數略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外,其余指標均在全國平均水平以下,尤其一般公共預算支出中科學技術支出占比、貨物進出口總額占GDP比重和萬人授權專利數均僅為全國的1/2。進一步發現,粵港澳除了當年實際利用外資金額占GDP比重低于長三角外,其余指標均遠高于長三角,尤其是貨物進出口總額占GDP比重、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量中港澳臺和外資企業占比、萬人擁有R&D人員數和萬人授權專利數分別為全國的7.8、4.4、6.7和9.4倍。因此,粵港澳在開放創新領域在全國處于“領頭羊”的位置,這主要得益于毗鄰港、澳的區位優勢,將在國家進一步加大并形成對外開放新格局、建設開放型經濟中走在前列。

4 結論

本文在現有研究的基礎上有所突破:基于提升中國國際競爭力的視角,綜合考慮制造強國的硬、軟實力的支撐作用構建中國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評價指標體系和評價模型,同時彌補現有研究的評價范圍基本停留在省域或全國層面的不足,統一測度全國286個地級市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指數,基于全國市域的視角對粵港澳、長三角及京津冀高質量發展狀況、水平和差異進行了系統全面的比較分析,得出的結論如下。

1)從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看,粵港澳和長三角的高質量發展綜合指數遠高于全國市域平均水平,京津冀的高質量發展綜合指數略低于全國市域平均水平。綠色生態高質量對粵港澳、長三角和京津冀高質量發展形成了嚴重瓶頸限制。在其余5個維度,粵港澳和長三角均高于全國市域平均水平,且粵港澳均高于長三角,京津冀均低于全國市域平均水平。研究還發現,粵港澳和長三角將是中國制造強國、提升國際競爭力的主戰場,但制造業“大而不強”的現狀仍然顯著。

2)從區域內發展差異看,粵港澳內市域間經濟高質量發展差異最大,主要由于深圳在本區域內“一超”的地位造成。京津冀市域間經濟高質量發展差異最小,而且各市域高質量發展均處于較低水平。

3)從區域內經濟高質量發展空間布局看。粵港澳和長三角均有“一超多強”市域的引領示范功能,且區域內大部分城市均有自身的比較優勢,基本形成了多個增長極輻射帶動明顯、優勢互補的經濟高質量發展空間布局。京津冀除了京、津外的11市均處于較低水平,且不具備某方面的比較優勢,京津冀協同發展面臨著嚴峻的困境,京、津作為區域內的中心城市未有效發揮出輻射帶動作用。

參考文獻:

[1]

范金,姜衛民,劉瑞翔.增加值率能否反映經濟增長質量?[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17(02):21-37.

[2]鄭玉歆.全要素生產率的再認識——用TFP分析經濟增長質量存在的若干局限[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7(09):3-11.

[3]李永友.經濟發展質量的實證研究:江蘇的經驗——基于經濟發展質量指標體系的分析[J].財貿經濟,2008(08):113-118.

[4]任保平,魏婕.中國經濟增長中數量和質量的不一致性及其理論解釋[J].社會科學研究,2012(03):6-10.

[5]魏敏,李書昊.新常態下中國經濟增長質量的評價體系構建與測度[J].經濟學家,2018a(04):19-26.

[6]鈔小靜,惠康.中國經濟增長質量的測度[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9(06):75-86.

[7]劉樹成.論又好又快發展[J].經濟研究,2007(06):4-13.

[8]BARRO R J.Quantity and quality of economic growth[R].Working papers from Central Bank of Chile,2002,5(02):17-36.

[9]范金,張強,落成.長三角城市群經濟發展質量的演化趨勢與對策建議[J].工業技術經濟,2018(12):70-77.

[10]趙英才,張純洪,劉海英.轉軌以來中國經濟增長質量的綜合評價研究[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6(03):27-35.

[11]魏婕,任保平.中國各地區經濟增長質量指數的測度及其排序[J].經濟學動態,2012(04):27-33.

[12]李子聯,華桂宏.新常態下的中國經濟增長[J].經濟學家,2015(06):14-21.

[13]魏敏,李書昊.新時代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的測度研究[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18(11B):3-20.

[14]丁濤,顧金亮.科技創新驅動江蘇地區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路徑研究[J].南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04):41-46.

[15]方大春,馬為彪.中國省際高質量發展的測度及時空特征[J].區域經濟評論,2019(02):61-70.

[16]華堅,胡金昕.中國區域科技創新與經濟高質量發展耦合關系評價[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9(08):19-27.

[17]李夢欣,任保平.新時代中國高質量發展的綜合評價及其路徑選擇[J].財經科學,2019(05):26-40.

[18]李子聯,王愛民.江蘇高質量發展:測度評價與推進路徑[J].江蘇社會科學,2019(01):247-256,260.

[19]史丹,李鵬.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測度與國際比較[J].東南學術,2019(05):169-180.

[20]孔凡文,李魯波.環境規制、環境宜居性對經濟高質量發展影響研究——以京津冀地區為例[J].價格理論與實踐,2019(07):149-152.

[21]劉瑞,郭濤.高質量發展指數的構建及應用——兼評東北經濟高質量發展[J].東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01):31-39.

[22]潘雅茹,羅良文.基礎設施投資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影響:作用機制與異質性研究[J].改革:1-14.

[23]楊柳青青,李小平.基于“五大發展理念”的中國少數民族地區高質量發展評價[J].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01):79-88.

[24]陳長江.江蘇高質量發展水平測度與提升策略[J].南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03):35-42.

[25]肖仁橋,沈路,錢麗.新時代科技創新對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影響[J].科技進步與對策,2020(04):1-10.

[26]王千.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統計測評體系建構理路——基于全象資金流量觀測系統的視角[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01):79-86.

[27]高志剛,克甝.中國沿邊省區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比較研究[J].經濟縱橫,2020(02):23-35,2.

[28]陳曉雪,時大紅.我國30個省市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綜合評價及差異性研究[J].濟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04):100-113+159-160.

[29]朱衛東,周菲,魏泊寧.新時代中國高質量發展指標體系構建與測度[J].武漢金融,2019(12):18-26.

[30]魯邦克,邢茂源,楊青龍.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的測度與時空差異分析[J].統計與決策,2019(21):113-117.

[31]李金昌,史龍梅,徐藹婷.高質量發展評價指標體系探討[J].統計研究,2019(01):4-14.

[32]許永兵,羅鵬,張月.高質量發展指標體系構建及測度——以河北省為例[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03):86-97.

[33]周吉,吳翠青,黃慧敏,等.基于因子分析的我國省際高質量發展水平評價——兼論江西高質量發展路徑[J].價格月刊,2019(05):82-89.

[34]孟祥蘭,邢茂源.供給側改革背景下湖北高質量發展綜合評價研究——基于加權因子分析法的實證研究[J].數理統計與管理,2019(04):675-687.

[35]楊仁發,楊超.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測度及時空演變[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9(05):631-642.

[36]王青,李佳馨,郭辰.城市群功能分工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影響——基于長三角城市群面板數據的實證分析[J].企業經濟,2020(05):53-61.

[37]張濤.高質量發展的理論闡釋及測度方法研究[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20(05):23-43.

[38]徐輝,師諾,武玲玲.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水平測度及其時空演變[J].資源科學,2020(01):115-126.

[39]張震,劉雪夢.新時代我國15個副省級城市經濟高質量發展評價體系構建與測度[J].經濟問題探索,2019(06):20-31,70.

[40]徐鵬杰,楊萍.擴大開放、全要素生產率與高質量發展[J].經濟體制改革,2019(01):32-38.

[41]黃慶華,時培豪,劉晗.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測度研究:重慶例證[J].重慶社會科學,2019(09):82-92.

[42]黃敏,任棟.以人民為中心的高質量發展指標體系構建與測算[J].統計與信息論壇,2019(10):36-42.

[43]秦放鳴,唐娟.經濟高質量發展:理論闡釋及實現路徑[J].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03):138-143.

[44]蘇永偉,陳池波.經濟高質量發展評價指標體系構建與實證[J].統計與決策,2019(24):38-41.

[45]唐安寶,李康康,管方圓.FDI、基礎設施投入與經濟高質量發展[J].金融與經濟,2020(04):60-67,74.

[46]

馬茹,羅暉,王宏偉.中國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評價指標體系及測度研究[J].中國軟科學,2019(07):60-67.

[47]師博,張冰瑤.全國地級以上城市經濟高質量發展測度與分析[J].社會科學研究,2019(03):19-27.

[48]李娜娜,楊仁發.FDI能否促進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J].統計與信息論壇,2019(09):35-43.

[49]徐瑞慧.高質量發展指標及其影響因素[J].金融發展研究,2018(10):36-45.

[50]茹少峰,周子鍇.西部大開發20年的政策凈效應與西部地區經濟高質量發展——基于傾向得分匹配—雙重差分方法檢驗[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04):63-75.

[51]劉和東,劉童.區域創新驅動與經濟高質量發展耦合協調度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

2020:1-8.

[52]毛艷.中國城市群經濟高質量發展評價[J].統計與決策,2020(03):87-91.

[53]黃順春,鄧文德.中國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差異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02):82-93.

[54]鈔小靜,任保平.中國經濟增長質量的時序變化與地區差異分析[J].經濟研究,2011(04):26-40.

(責任編輯:許建禮)

收稿日期:

2020-07-17

基金項目: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勞動力成本上漲對我國制造業的影響研究”(項目編號:16BGL018)

作者簡介:

黃順春(1969—),男,江西石城人,博士,教授,主要從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研究工作。

猜你喜歡
高質量發展
關于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思考
中國市場(2018年18期)2018-06-13 05:41:22
加快建設適應與引領高質量發展的現代化經濟體系
理論探索(2018年3期)2018-05-31 09:15:22
轉向高質量發展的中國工業經濟
理論探索(2018年3期)2018-05-31 09:15:22
加快發展現代種植業 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
大力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人民論壇(2018年9期)2018-04-20 07:21:56
完善制度體系,為經濟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人民論壇(2018年9期)2018-04-20 07:21:56
2018:中國會展業“高質量發展”之年
高質量發展背景下遼寧省綠色增長水平提升路徑及對策分析
北方經濟(2018年3期)2018-04-08 07:36:16
中國經濟改革“高質量發展”是關鍵詞
新民周刊(2018年11期)2018-04-02 04:29:06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解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午夜视频在线|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av色站网站| 在线观看视频99| 97久久精品人人| 在线观看91精品国产剧情免费| 亚洲天堂日韩在线| 毛片免费在线视频| 日本三级精品| 国产真实自在自线免费精品| 久久伊人操| 久久亚洲天堂| 国产喷水视频| 狠狠色丁香婷婷| 天天婬欲婬香婬色婬视频播放| 一级毛片在线播放| 久久综合婷婷| 亚洲av无码片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免费午夜视频| www.91中文字幕| 四虎永久免费在线| 国产一级毛片网站| 国产精品美乳| 国产白浆在线| 国产人成网线在线播放va| 亚洲开心婷婷中文字幕| 欧美精品xx| 永久成人无码激情视频免费| 久热这里只有精品6| 欧美激情成人网| 色综合天天综合中文网| 黑色丝袜高跟国产在线91| 中文字幕有乳无码| 国产自产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国产18页| 久久精品女人天堂aaa| 国产夜色视频| 国产成人高清精品免费| 伊人色综合久久天天| 亚洲天堂区| 欧美在线视频不卡| 欧美翘臀一区二区三区| 91久久夜色精品国产网站| 白浆免费视频国产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永久在线| 亚洲av无码人妻|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下载| 日本免费高清一区| 欧美精品成人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V一区无码内射国产|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 在线永久免费观看的毛片|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 啦啦啦网站在线观看a毛片 |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色综合久 | 国产大全韩国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99九九成人免费视频精品| 日本高清免费一本在线观看 | 欧美在线精品怡红院| 中国一级毛片免费观看| 2021天堂在线亚洲精品专区| 成人自拍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一本精品久久久ー99| 99久久无色码中文字幕| 女人18一级毛片免费观看| 国产高清在线丝袜精品一区| 欧美不卡视频在线| 毛片视频网| 成年av福利永久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久线在线观看| 国产高清毛片| 国产精品2| 国产系列在线|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2023| 曰AV在线无码| 国产第三区| 曰AV在线无码| 直接黄91麻豆网站| 在线国产91| 日本中文字幕久久网站| 一级毛片不卡片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