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珠
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教育形式得到了優化調整,為了達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需要從STEM教育與創客教育角度出發。構筑一種項目式的教學模式,從真實情境出發,融合多個學科開展一系列探索活動。在“創客+STEAM”理念的指引下,為實現從理論到實踐的飛躍,筆者在信息技術的教學中也努力探尋教與學相輔相成的模式。
關鍵詞:STEM教育;創客教育;創新能力培養
在STEM教育與創客教育理念下,教師可以從多角度出發進行教學設計,提高課程知識點之間的連貫性,引導學生從多角度、多學科的角度出發探究課程內容,培養學生的課程綜合應用能力。另外,教師在調整教學內容時,教師可以從STEM教育與創客教育的理念下進行教學設計,提高知識點融合的效率,為后續的課程教學設計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概念區分
(一)創客
創客(Maker/ Hacker)起源于美國,由克里斯安德森在《創客新工業革命》一書中提出,是指把具備相當的技術挑戰的創意轉變為現實的人需要具備一定的知識含量和創新、實踐、共享、交流的意識。從一個idea變成現實,從模仿到創新,從制造到創造,越來越多人加入其中,樂在其中,也迸發了一個個奇思妙想的念頭,創造了一件件不可思議的作品。
如今,許多學校都在積極打造屬于自己的"創客空間"和創客實驗室,各種各樣的DIY軟件和硬件紛紛加入創客活動,例如,硬件包括3D打印機、激光切割機、機器人、Arduino板以及配套傳感器等,軟件包含編程貓、Scratch、Mixly、3D one、LaserMaker等編程和設計軟件。筆者所在區鎮每年都會開展創客節,今年已是第三屆,比賽項目包括小車競速走迷宮、四足機器人、無人機、3D打印小車、創客馬拉松、創客現場挑戰賽。每年都不斷增加與改進比賽項目。在訓練學生的過程中,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尤其是在討論改進方案的時候,學生不斷試錯糾正,各抒己見,思維不斷碰撞,選擇最合適方案進行改進,學習興趣高漲,也收獲了成就感的喜悅。
(二)STEM
STEM的前身是STEM教育,是 Science(科學)、Technology(技術)、Engineering(工程)和Math(數學)的綜合,這就是STEM教育。STEM屬于一種融合各個學科的綜合教育模式,其更注重于對學生形成一種啟發式教育,讓學生從生活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它不單單是整合各個學科知識,更重要的是融合各個學科的學習模式和教學模式,取長補短,彌補學生的知識盲區,將知識的價值利用到最大化。
在參與制作STEM課程《未來智能風扇》的過程中,從一開始的提出節能問題,再引發思考"如何制作環保綠色的風扇",最后再布置任務,步步引導,循循善誘,一系列項目式的學習讓學生清楚知道要做什么,應該怎么做。而任務的布置又能發揮學生的豐富想象力,思考"環保是什么,怎樣達到這個目的",最后畫出一個設計圖。我們在課堂上能夠看到,設計圖多種多樣,有利用太陽能發電的,有動能發電的,形狀也不一,甚至有一些異想天開,例如,手指一指就轉動,但這并不違背我們的教學目標,也充分發散了學生的思維。或許有一天,這些所謂的異想天開就能變為現實。要知道,如今的世界也是曾經所始料未及的。
二、融合之妙
隨著創客教育如火如荼地進行,創客教育也出現階段性"大躍進"的現象。沒有進行系統地學習,只是為了玩而玩,原理結構程序一概不知,由教師甚至技術公司做好給學生,學生僅僅只是拿著作品在比賽時走走過場,實際上對學生毫無幫助,以至于助長了不勞而獲的不正之風,使得創客教育成為了一場技術走秀。以機器人為例,學生被其神奇的功能所吸引,接著為了一開始的新鮮感和興趣去學習,一旦在比賽中沒有好成績或者新鮮感一過,便失去了學習的興趣,過分注重比賽本身,只是為了比賽而學習,甚至連學習都沒有,只是帶著別人做好的成品去比賽,這樣的比賽就失去了它的意義。要知道,教育本身是培養學生,不是鍛煉教師,更不是金錢的較量,而是學生之間的能力較量,為的是提升學生的創造能力和創新意識。
而在STEM教育的推進過程中,工程教育是一個弱項。創客的作品常常是非常好的工程教育案例。我們常常遇到這樣的難題:學生知道應該怎么做,卻不知從何做起。如上述所說的智能風扇,雖然設計圖精彩絕倫,可當教師提出要把自己的設計圖做出來時,很多人望而卻步。有的學生把設計圖修改變成簡易的風扇;有的竟不知從何畫起。許多學生動手能力差,工程技術不夠,往往完成不了一個作品,STEM教育也停留在理論上,無法付諸實踐。
綜上所述,STEM教育與創客教育形式在應用時,為了進一步提高教學整體質量,需要教師積極主動地進行教學模式調整,從多方面入手開展課堂形式設計,深入認識現階段學校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不足點,并從多角度入手開展教學模式設計,形成良好的教學氣氛,發揮出STEM教學和創客教育的實踐應用意義,進一步增強了課堂設計實效性。
參考文獻:
[1]楊金勇,王夢珂.STEAM與創客教育整合課程體系研究——以小學科學為切入點[J].現代教育技術,2021,31(10):118-124.
[2]裔艷,聶竹明.深度融合勞動教育與STEM課程:美國Tinker教育的經驗啟示[J].上海教育科研,2021(10):41-46.DOI:10.16194/j.cnki.31-1059/g4.2021.10.009.
[3]田明玉. 創客教育顯成效,科技節上亮風采——遷西縣第三實驗小學科技創新教育紀實[C]//2021年基礎教育發展研究高峰論壇論文集.,2021:1094-1095.DOI:10.26914/c.cnkihy.2021.019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