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曉紅
摘要:通過對當前學校德育教育的現狀分析,讓人們了解到在英語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的重要性以及在英語教學中德育滲透的具體實施、操作作了初步探討。
關鍵詞:英語教學;德育滲透;嘗試
英語作為學校的一個主要科目,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我們教師除了教給學生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外,還應充分挖掘英語教材中的德育內容,結合實際,適時地對學生進行引導,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思想教育。
一、當前學校德育教學的現狀
隨著素質教育的逐步深入,新的教學理念逐步形成和完善,人們越來越重視德育工作,并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有些教育者重智育、輕德育,忽視了德育在語言教學中的滲透,進而產生了諸如人格扭曲、道德淪陷現象,這也向全社會敲響了警鐘。
二、英語教學中德育滲透的嘗試
1. 注重教師形象,發揮示范導行作用
教育家加里寧指出:“教師的世界觀,他的言行,他的生活,他對每一現象的態度都這樣或那樣影響著全體學生。”教師在教學中要以身作則、為人師表、尊重學生、師生之間相互尊重、信任、理解、支持,形成融洽的情感交流渠道和民主、平等、友善、活潑的教學氣氛。課堂教學英語講究文明禮貌,在叫學生回答或坐下時,常用“Please”;請學生幫忙時說:“Excuse me”;學生幫了你或回答時,不忘對他說“Thank you”;叫錯了學生名字,說聲“Sorry”等。教師這種彬彬有禮的態度,對學生來說就是最好的教育。這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學英語的興趣,同時對培養學生講文明懂禮貌的習慣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
2.創設和諧氛圍,陶冶學生的道德情感
在課堂上,教師把學生帶到特定的情境之中,讓他們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以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產生情感體驗,促進道德感的形成。因此,英語課堂教學不只是語言知識的機械學習和操練過程,更是情感的交流和智慧潛能的開發過程。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努力創設和諧氛圍,進行德育的滲透。 PEP 小學英語六年級上冊 Unit 5 What does she do? Part A的知識目標要求學生能夠掌握singer, actress, actor, artist, writer等表示職業的名詞并能夠運用句型“What does she / he do?” 對“職業”進行提問。在學習每個單詞時,我注重把單詞放入句子中進行操練。當問及學生“Who is a singer, too?”時,學生紛紛說出自己知道的歌星,我還會讓學生唱出他/她的歌曲。而當我對學生所說的歌星不熟悉時,我會向學生了解此歌星的情況,運用“Where is he / she from? 等句型提問學生。在這樣輕松和諧的氣氛中,我拉近了與學生的距離,而學生也能夠暢所欲言,很好地鍛煉了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當問及“Who is an actress too?時,有一個學生回答“Mei Lanfang is an actress ,too.”這時我意識到學生對京劇大師梅蘭芳還不熟悉。于是,我告訴學生京劇是我國的國粹,梅蘭芳是著名的京劇表演藝術家,而男演員是actor,女演員是actress。這樣的德育滲透不僅讓學生了解了中西文化的差異,還讓學生更多地了解了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激發他們的愛國之情。
3.挖掘德育素材,做到德教并重
PEP小學英語教材以話題為綱,以交際功能和語言結構為主線,引導學生運用英語完成有實際意義的語言任務。教材所選話題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如學校、家庭、動物、購物和飲食等),而且教材中的許多地方都滲透了德育教育。因此,我們可以充分利用教材,挖掘教材中潛在的德育素材,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適時地進行德育教育,從而達到寓德育于英語課堂之教學效果。PEP小學四年級上冊Unit 4 My home圍繞家的話題展開,教學過程中我對學生盡情了情感滲透,學習了East or west, home is best之后,從而讓學生達到對自己家的熱愛的目的。PEP 小學英語五年級上冊 Unit 3 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 圍繞食物展開,教學過程中我對學生進行了健康教育,建議學生不偏食、不挑食,注意飲食均衡,多吃新鮮健康的蔬菜和水果等,以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此外,我還設計了“在餐館用餐”以及“邀請客人到家里做客”的情境,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進行表演,使學生在學習語言的同時學會與他人合作和交流,從而實現德育教育的目的。
4.塑造學生性格,注重自信心和和合作精神的培養
(1)自信心是通向事業成功的重要因素
西方人很注重對孩子自信心的培養。英國的父母常鼓勵孩子:“You can do!”(你能行)。凡事從不替代孩子做,目的是為了培養孩子的自信心。作為一名英語老師,在教學中要給他們灌輸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鼓勵學生自己尋找答案,處理問題,攻克難關。但學生在回答問題或者猶豫時,我們可以鼓勵他:“Never mind,try again!”“Take it easy,never mind!”如果學生答錯;或者找不到答案時,教師還可以拍拍他(她)的肩膀安慰說:“You’ve done a good job!”
(2)合作精神是孩子教育成功的重要標志
在英語教學中,可以利用certain topic 和課文創設情境培養孩子的團結合作精神。如教授“have a picnic”創設語言情境,讓學生四人一組編一個小劇,以表演的的方式完成故事內容,增強了學生間的感情交際,又培養了他們的合作精神。去年我班的課本劇表演,學生們分工明確,互相幫助,最后取得了一等獎的好成績,班級氛圍變得更加團結和諧。
5.通過實踐活動,滲透德育教育
在英語教學中,德育教育不應只局限于在課堂上,也應擴展到課堂之外學生生活的其它空間中去。英語實踐活動是學生學習語言知識的有效延伸,是增強學生德育意識的重要手段。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有效利用英語實踐活動能促進學生德育意識的形成,使教育更具有針對性,使學生的情感體驗在實踐中得到升華。PEP小學五年級Unit3 My school calendar在教學過程中遇到Mother’s day,Father’s day和Thanksgiving 等節日時,我就會給學生介紹這些節日的由來并要求學生在父親節和母親節為父母做些有意義的事情,在感恩節表達自己對父母、對師長的感謝之情。
“潤物細無聲”應該是在英語教學中實施德育的最佳描述,英語作為一門外來語言本身就帶有極大的文化差異和外域特征,學生要學好語言必然要受相應的文化因素的影響,要在這種前提下進行德育并不是件輕而易舉的事,但如果教師善于捕捉教育契機,合理開發教學資源,在組織活動中進行無痕滲透和有目的的培養,就可以使孩子在學習外語的同時收獲成長必需的非智力能力。
參考文獻:
[1]《英語課程標準》背景示范大學出版社
[2]包天仁《基礎教育外語教學研究》2003年第5期,國家基礎教育實驗中心外語教育研究中心主辦
[3]謝艷歡“談談小學英語教學中的四個滲透”,《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2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