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順良
摘要:專業課程思政是新時代深化課程思政的必然要求。本文以《全國導游基礎知識》課程為例,結合導游課程的體系呢誒榮與學生未來發展需要,及時完善思政目標、思政元素、促使學生掌握導游相關的核心技能,健全專業課程思政的頂層設計。旨在探索如何發揮專業特色,優化課程育人,守好專業課程的一段渠,種好專業育人的責任田。文章將從課程思政的視角出發,對導游基礎知識課程的教學展開創新與分析,推動思政元素融合到導游課程中,以此來完善兩者融合教學中的實踐對策。
關鍵詞:課程思政;《全國導游基礎知識》;課程教學;改革;路徑
引言:
全國導游基礎知識的課程教學作為導游專業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課程思政視域下的教學改革也顯得格外重要,課程思政立足于課程教育形式,在綜合角度上改善課堂教育格局,以此來形成課程思政與導游基礎知識課程的融合。在新時代背景下,課程思政為教學改革的主要載體,在兩者不斷融合的改革背景下能夠為學生創建思政元素和導游專業課程的融合空間,促使學生在獲取導游專業知識的同時,提高綜合的道德修養,以此來增強學校的人才培養能力。
一、課程思政的主要內涵
課程思政作為當下教育部門的主要內容,能夠加快實現智育和德育的并進,以此來完成立德樹人的教學任務。課程思政就是將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價值觀念與精神需求結合起來,進一步融合多個學科課程的教學元素,在此基礎上形成良好的課程教育空間,在潛移默化中帶動學生在思想意識及行為舉止層面的轉變,樹立良好的思政觀念,在獲取專業知識的基礎上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以此來真正地實現智育和德育的共同發展,積極貫徹教育行業立德樹人的理念實踐,為社會的未來發展創作多方面的人才,帶動學生全面素質的發展[1]。課程思政實施的要點在于改善過去的落后教學模式,填鴨式的教育方法應該摒棄,在多種課程教育元素的挖掘中實現思政理論與現實需求的完美融合,保證思政元素貫穿到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導游基礎知識也將涉及到多個思政元素,在完善課程思政改革的同時也能夠更加高效地實現育人育德的教學理念[2]。
二、《全國導游基礎知識》課程融合課程思政的必要性
(一)滿足社會育人的教學需求,展示出思政的教育功能
立德教育、德育為先,《導游基礎知識》作為旅游管理專業的一門專業核心課程,將“課程思政”有效融入全國導游基礎知識課程的教學中尤為重要。兩者的完美融合,能夠實現圍繞“課程思政”在“導游基礎知識”課程建設中的重要性,積極探索《導游基礎知識》課程思政的育人目標,并結合教學實施效果分析該課程思政教學設計的實效性。在社會發展和教育變革的影響下,注重對高素質人才培養工作內容的開展,全國導游基礎知識的課程教學在思政視角下應該及時改善落后性的模式和理念,進一步挖掘出課堂育人機制中所包含的政治教育因素,實現思政教育和《全國導游基礎知識》課堂的兩者結合。在目前的課堂教學當中思政教育工作仍然面臨著巨大挑戰,教師應該充分發揮出思政教育功能,開展具有針對性的《全國導游基礎知識》課堂,在思政德育創新理念的基礎上,優化教育模式[3]。另外,社會現代化的改革與創新的環境下,教育部門為院校提出思政建設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養方向;院校應該充分挖掘《全國導游基礎知識》課堂中的思政育人功能;《全國導游基礎知識》課堂作為教育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在學生的思想素質培養及人文性方面發揮出正確的引導作用,通過使用課程內容相關的思政元素,積極拓展《全國導游基礎知識》第二課堂,使得政治素養在導游課堂的教學實踐當中充分發揮出思政視角下的育人功能。
(二)提升學校的專業課程教學質量,滿足學生的就業需要
思政教育的涉及范圍較廣,思政教育對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思政政治的多個層面都能夠讓學生個體的道德品質的的有效的提升。《全國導游基礎知識》課堂實踐中不斷融合思政教學元素,使得政治信仰和道德品質貫穿到教育領域,滿足學生推進課程教育的需求,以此來促進學生核心素質的提升,比如在《全國導游基礎知識》課堂中,教師站在思政教育的視角,不斷融合工匠精神內容,加快實現學生的職業化發展,不斷融合思政元素與導游基礎課程的教學趨勢,加快改善課程教育的單一性,讓學生在掌握著知識的同時是認識到職業素質培養的重要性,增強學校的人才培養質量[5],除此之外,社會經濟不斷發展,企業內部工作結構的轉變和優化,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在此基礎上社會企業對人才的素養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人才也需要往復合型、創新型、知識型多個方面進步,促使人才能夠更好地為社會發展所服務。這一人才發展模式是也對《全國導游基礎知識》課堂提出要求。因此,《全國導游基礎知識》課堂教育應該不斷調整自身的教育方向,注重人才專業形式與知識內容,保障人才素養與品質教育,在培養良好道德修養的同時提高學生自身能力,滿足社會和學生就業發展的需要[6]。
(三)基于課程思政的《全國導游基礎知識》課程教學現狀
《全國導游基礎知識》課程教學的特點涉及到多項內容,該學科一般占4個學分,在一學期內完成學習,導游基礎知識的理論性較強,內容設計領域廣泛,知識點密集,主要涉及到各省市的地理與人口,經濟與資源、文化與藝術等。學生在掌握一定基礎知識的同時,容易出現學習興趣地下的問題,知識較瑣碎,導致學生追求新鮮有趣知識的心理需求難以滿足,因此課程教學的改革與文化資源需要結合《全國導游基礎知識》課堂的現狀,作為全國導游人員資格考試的必考科目,學生也應該及時掌握課程所有知識點,確保學習強度與記憶難度。
《全國導游基礎知識》課程教學在課程思政視角下的發展現狀:教育大多都是以知識與就業為導向,結合就業的根本需求,注重對學生職業技能和專業基礎知識的噢誒楊,在課程上容易忽視學生的各異需求與思想道德建設,結合調查發現,學生存在一大部分興趣缺失的現象,很難投入到課程實踐中,此外,《全國導游基礎知識》在課堂講授的過程中教學內容較為繁瑣,出現課時受限,教師一般只會考慮課程講授的完成進度與應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忽略思政課程的融合,導致思政元素的教育內容過于生硬,學生也不能充分理解,誤以為是教師的課外涉及內容,在課堂上對專業導游基礎知識的傳授,教師對課程思政建設沒有清晰的目標與重視,學生的文化課基礎較差,導致學生失去學習熱情與主動性;學生在獲取豐富知識渠道的同時,在自身已形成的價值觀念與個性追求上,使得他們對說教式的內容產生反感情緒[7]。
三、《全國導游基礎知識》課程教學改革中的思政元素選取
(一)選擇與學生職業素養相關的內容
充分挖掘思政元素,在原有導游基礎課程上探索新的教育內涵,加強對傳統精神和馬克思主義的傳承,在中國古代建筑模塊中結合多種建筑形態,站駛出中國古代的建筑藝術之美,同時概括出其中所循環的創新發展觀念,培養學生自強不息與感恩孝道的優秀觀念,凸顯出課程思政和導游基礎知識的改革價值。
(二)選擇與課堂教學目標相關的教育元素
結合《全國導游基礎知識》課程教育的特點和內容,樹立與課程思政相關的教育目標,在滿足新文科要求的基礎上樹立教學需求定位,推動課程思政教學模式的實施與創新,以此來緩和課程思政視角下《全國導游基礎知識》課堂教育的學習障礙[8]。選擇與教學目標相適應的思政元素,在知識與技能目標、思想政治教育目標建設的過程中維護教學體系。
四、基于課程思政的《全國導游基礎知識》課程教學改革措施
(一)明確課程思政教學的培養目標,完善融合教育方法
在導游基礎知識的內容教學中,課程思政占據著不可忽視的關鍵性地位,課程德育目標的明確與形成都能夠為思想政治教育指明前進方向,導游基礎知識能夠涉及到歷史地理、人文氣候等多方面的基礎內涵,歷史、地理等學科知識也能夠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認識到更多的其他版塊,在此基礎上提升學生的審美情緒,將導游基礎知識課程知識點與思政元素緊密聯系起來,促使課程教學更加生動具體,加快實現思政教育的目標;在綜合方法的教學環境中,緊跟社會潮流熱點,安排導游教學內容和時事熱點的結合,結合《全國導游基礎知識》課堂教學主題,確定章節教學中開展課程思政教學的改革思想與設計方法,同時也需要充分思考課程思政改革相關的問題,確定導游專業內容能夠有機融合到思政教育的案例與載體途徑中,實現《全國導游基礎知識》教學章節與思政元素的有效融合。
(二)創新《全國導游基礎知識》課堂內容,培養學生思政樂趣
在過去導游基礎知識的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學方法單一和內容的落后,導致學生的學習課程知識興趣不高,直接造成《全國導游基礎知識》課堂質量下降。因此,將思政元素充分融合到導游課程實踐中,更新教學方法和有效性,積極踐行課程思政教育觀念,保障導游基礎知識課程與思政教育實現完美融合,在此基礎上注重課程思政的融入,比如在導游基礎知識的教學中,加快傳播導游基礎知識,更多的傳遞導游應該具備的職業素養與規范性,促使學生滿足就業需求;除此之外,思政元素的導向和拓展,也可以不斷滲透傳統文化,在各地園林景區的文化視野中融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保障學生的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黨的方針的指導。再加上素質教育觀念不斷發展的當下,《全國導游基礎知識》課堂可以尋求多種教學方法,在情景教學與案例教學的實踐中,教師將多種靈活教學方法融入到導游基礎知識的課程思政教育中,發揮出課程思政的專業化內涵,以此來促進學生職業化的發展。比如在《全國導游基礎知識》課堂中,教師借助情景教學的方式,不斷創新崗位工作情境,加強思政教育元素的滲透,崗位工作案例為教學導向,讓學生收獲導游相關的專業知識,明確崗位工作的個恩本素養,增強學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三)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導游專業知識與素質的高質量發展
《全國導游基礎知識》課程教學改革的新思路,在教學與思政元素的融合視角下,該課程應該以旅游服務與管理專業開展試點,聯系學生實際及課程特點,圍繞堅定學生理想信念,以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愛人民、愛集體為主線,以政治認同、家國情懷、文化素養、憲法法治意識、道德修養等為重點,深入挖掘課程思政內容供給,不斷構建包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為一體的課程思政課堂教學體系。加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品德教育一直是學校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工作的重要抓手,課程思政教學改革也逐步從試點探索向全面推進轉型;持續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推進教師、教材、教法改革。
結束語:
在社會不斷發展與變革的背景下,教育部門也需要加強對馬克思主義教育指導的方針,全面貫徹黨的指導思想;學校教育部門應該尋求新的發展思路,注重對《全國導游基礎知識》課堂的教學改革。學校不斷強化專業育人模式,逐步形成以學生技能、教師教學能力、課程建設和教學改革的優質校發展模式。
參考文獻:
[1] 張天竹, 賀小群. 課程思政視域下《全國導游基礎知識》課程改革研究[J]. 休閑, 2020(25):1.
[2] 呂林欣, 葛建軍. “五步走”做好專業課程思政的頂層設計——以《全國導游基礎知識》課程為例[J]. 教育現代化, 2019, v.6(61):251-253.
[3] 崔素瑩. 全國導游基礎知識課程教學的改革[J]. 旅游縱覽:下半月, 2019(1):2.
[4] 劉玲華. 《全國導游基礎知識》課程教學的創新與優化[J]. 呂梁教育學院學報, 2017, 34(4):3.
[5] 陳海燕. 《全國導游基礎知識》課程教學的創新與優化[J]. 旅游縱覽(下半月), 2020, No.311(01):221-222.
[6] 黃艷麗. “地方導游基礎知識”課程思政教學初探[J]. 科教文匯, 2020(26):2.
[7] 胡曉琴. “互聯網+”模式下全國導游基礎知識模塊化課程教學改革[J]. 現代職業教育, 2019, No.169(31):372-373.
[8] 劉玲華. 《全國導游基礎知識》課程教學的創新與優化[J]. 2021(2017-4):148-150.
基金項目:項目名稱:課程思政視域下《全國導游基礎知識》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
課題編號:2021JGA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