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瓏玲
摘要:在初中英語課堂中,閱讀課是語言的提升應用,是日常生活的必要形式。閱讀能力是英語綜合能力的體現,與詞匯量、復雜句型的理解、長篇文章的大義等都有著至關重要的關系。那么這就要求我們的英語閱讀課要上得高效,幫助學生解決問題。那么怎樣將信息技術更優化地運用在初中英語閱讀課中是我們必須去思考的問題?,F就改進教法,突破教材,拓寬視野和開發思維四個方面去淺談下信息技術在初中英語閱讀課中的優化運用。
關鍵詞:信息技術;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整合策略
一、改進教法,使學生愛上閱讀課
傳統的英語閱讀課從生詞開始,整節課以教師的講解為主,學生做筆記貫穿其中,整堂課毫無亮點,無疑學生感覺枯燥無味。因此,教法的改進事在必行。利用信息技術實現生詞的學習復習、詞組匯總、創設情景、歸納總結、情感升華、過關練習等,不僅能提高閱讀課的學習效率和閱讀技巧,還能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在學習短文時,讓學生通過閱讀課文揣摩新生詞的含義,也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制作小游戲進行新生詞和詞組的強化訓練。這些做法不僅改善了古板的教法,還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比如,在學習人教版教材九年級Unit 13 Section B 2b時,我會讓學生先閱讀文章猜出creative、unusual、inspiration、especially的含義。利用信息技術制做"對號入座"的小游戲,讓學生連接相對應的漢義。
此外,在閱讀短文時,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結合先提出問題快速閱讀、找出要點精讀、觀看動畫情感升華等方式完成。如在學習人教版教材九年級Unit 10各國禮儀時,我先給出四句陳述讓學生快速閱讀標出T或是F。對文章大概了解后精讀,通過精讀和小組討論的方式找出文章中具體提到哪些餐桌禮儀,在我們平時生活中有哪些禮儀突破重難點。最后通過多媒體展示出討論的結果并總結省時省力。
二、擴展課堂閱讀教學內容,開拓學生英語視野
當前初中英語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往往過度注重書本知識的講授,而忽視對教學材料創新性和趣味性的把握。初中英語教材上的知識是教師教學的基礎,但只有在此基礎上引入課外材料才能有效擴展初中生的視野。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積極使用多媒體技術探索課外聽說材料,教師可利用信息技術補充和拓展文本有關的背景知識,開闊學生視野。英語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通過多媒體技術豐富初中英語的課堂可以進一步擴展學生的視野,對學生今后英語能力的發展與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
如,在講授八年級下冊Unit8 Have you read Treasure Island?Section B 第一課時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不同類型的音樂,讓學生談一談不同類型的音樂特點和帶給人的感受的不同,豐富學生對于音樂類型的認知,開拓學生視野。在教授諸如八下Unit6和Unit8第一課時,東西方文學板塊時,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技術補充有關作者、作品簡介、背景故事等信息,展示東西方文化的差異和各自的魅力,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三、運用微課構建主義理論,設計情景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
每個年齡段的孩子都不能沒有閱讀的積極性,而積極性的培養自然少不了教師的逐步輔助。其中學科閱讀的情景化是實現這一目標的主要手段。合理的設計情景教學,而且把它以微課小視頻的形式呈現給學生,更是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人教版八年級上學期的教材中的"Unit 1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是以學習去了哪些地方旅游為主題的單元,該單元的教學內容就是使學生了解以北京為主的一些著名景點,在上課之前給學生播放。當學生看到富有靈動的視頻內容,教師立刻就會發現閃現在學生眼中的光芒,那種閱讀的激情和欲望都寫在了他們的臉上。那么教師想要達到的教學效果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四、開發思維,使學生成為閱讀課堂的主體
除閱讀技巧之外,我們還要注意學生在理解語篇的基礎上情感認識和發散性思維的培養。在利用多媒體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把讀寫結合起來,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
比如,我在講授賣火柴的小女孩這篇課外童話時,給學生設置環節改寫故事的結局。既發揮了學生的想像力和寫作能力,又賦予了學生們對故事的結局重寫的美好憧憬。在輕音樂的伴隨中,學生們可以開心愉悅地接受寫作任務。另外,在學習人教版教材九年級Unit 2 Section A 3a 課文時,通過中秋節和嫦娥后羿神話故事的圖片和視頻讓學生們樹立民族文化自信,進行情感的升華,使學生懂得中秋節的內涵,行成對本民族傳統文化的堅定自信。
五、結語
總而言之,現階段的英語教學中,學生的閱讀能力的培養已經成了其學習中重要的一部分內容。因此,英語教師要重視閱讀教學策略,實現信息技術與初中閱讀教學的有機整合,從而實現閱讀課堂的高效教學。
參考文獻:
[1]吳靜.淺談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的快速閱讀教學[J].數碼設計(下),2019,(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