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迎
摘要:表情包是現代網絡社交媒體軟件活躍后,出現在青年群體的一種符號流行文化。后來表情包逐漸成為社交軟件上的一種情感符號,人們以此獲得互動趣味和心理滿足。而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表情包迅速發展,人們的交流方式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本文便根據一些時興的表情包介紹一下表情包發展演變的過程和得以流行的原因,并從傳播角度剖析表情包的發展趨勢。
關鍵詞:表情包;發展過程;傳播;流行
新媒體時代的到來,不僅給人們帶來了極致的網絡視覺感受,更是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人們的社交環境和社交交流方式,讓人們的傳統社交方式和信息傳播方式發生了巨大的變革。富有創造的網民更是在社交媒體交流中創造了生動形象的網絡語言,而視覺化的網絡表情符號也日益流行起來,移動互聯網發展階段,人們以當下最為流行、新穎的明星、語錄、動漫、影視截圖為素材,匹配上符合情境的文字,用來表達特定的情感,此時的人們將表情包當作表述情感的工具[5]。
漸漸的人們在表情包的制作、傳播過程中獲得了無限樂趣,而表情包也在改變人們的交流方式。
但是表情包的“發家史”卻鮮為人知,接下來本文便從表情包的發展歷程開始,介紹其發展演變的過程和備受歡迎的原因,以及表情包正在進行時的發展趨勢。
一、表情包的“發家史”
隨著網絡的發展和人們對網絡軟件、工具的熟悉,微信、QQ、“臉書”等通訊軟件逐漸成為人們日常交流聊天中最常用的社交工具。
而在人們日常交流中,表情包顯然已經成為人們聊天內容的常客,甚至占據了人們聊天內容的大半江山,越來越多的網友正在熟練運用表情包符號來表達自己的聊天心情,互換表情包更是成為人們交流中最常見的事情,人們逐漸習慣于此。
但是人們如今熟練掌握的“表情包”卻在上世紀末才被人發明出來。
1、初代表情符號
事情追溯到1982年9月,當時任職美國卡耐基·梅隆大學教授的斯科特·法爾曼在授課過程中為了防止學生在BBS上產生誤解,便首次在電子公告上打出了一串ASCII字符,即“:-)”,最初斯科特·法爾曼只當這是個表示玩笑的符號,但是人們卻認真起來,將其作為“微笑”符號運用,于是就這樣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符號表情便誕生了,這個符號也是開創了表情包的歷史。
2、復雜的網絡表情符號
后來法爾曼還打出了其他符號用來表示心情,很快這些表情便流傳到了日本,日本人發明了一種橫向的表情包,在這里表情包也進行了第一波的進化,1999年來自東京的軟件工程師栗田穰崇設計的emoji表情橫空出世。
這種用黃色圓形表達面部表情喜怒哀樂的設計現如今已經成了最經典的表情設計,每天就有六十多億次的使用,更被評為一種正式藝術,2016年,紐約博物館還將栗田穰崇最初設計的176個emoji表情包列入他們的永久收藏館內。
3、圖文動態表情演變
2006年,中國傳媒大學動畫系的學生王卯卯創造出了中國最早出現的系列動態表情包——“兔斯基”,此后兔斯基一路走紅。
在這個過程中早期網友們也在互聯網上開始制作自己中意的表情包形象,表情包概念逐漸深入人心,與此同時它的敘事性和情緒感染能力也在愈加增強。
4、名場面表情包興盛一時
在現如今的網絡大環境中,表情包不僅僅是人們日常交流中的一個使用工具,更是人們強烈情感的抒發方式,而在表情包的發展過程中,表情包也不再局限于小小的emoji表情,反而是融匯了影視截圖、人物、動物照片。手繪等種種不同元素的大雜燴。
普通的圖像雜志顯然滿足不了人們的趣味,人們對情感突破口的宣發便來到了表情包這里,可以說各種各樣的表情包滿足了人們的趣味表達,比如之前盛行一時的“甄嬛傳”表情包以及“熊貓頭”都是一種趣味表達。
二、表情包得以流行的原因
1、簡要詳盡概括人們聊天心情
表情包往往以圖片配以文字或者由夸張好看的動態圖出現在人們的聊天內容當中,對于聊天人而言,表情包能夠很快迅速地就表達出人們的心中所想或者是人們的當下心境,而且在聊天過程中,表情包還能緩解人們的尷尬。
一種符號延伸出語言的文字功能,所以能夠成為人們日常生活聊天過程中的主要工具[6]。而表情包對于人來說,這種圖片文字結合的方式,能夠搭配語境,還能適合解碼人們的語言要點,更能使人們跨越國籍聊天,所以才能夠在社交交流中備受歡迎。
2、新穎可愛的形象讓人眼前一亮
詳見兔斯基的發展過程,最初人們就被這只蠢萌的兔子俘獲芳心,所以表情包能夠盛行一時。
在表情包發展到現在的過程中,人們顯然已經創造出了數以萬計的表情,這些表情以其或可愛或冷酷的形象,從而斬獲不同人的喜愛。
3、表情包拉近聊天距離
表情包在發展的過程中積累了不少用戶,人們能夠在熟悉的表情包的影響下從而對使用者充滿好感。尤其是同輩只見往往使用類似表情,同樣的審美觀和價值觀會使人們更快地熟稔起來,從而斬斷溝通障礙和信息傳播的障礙,拉近聊天距離,打破隔閡。
4、給人們留有足夠的發揮空間
這是一個娛樂至死的年代,人們在物質滿足后,便尋找精神上的滿足和娛樂,于是表情包這種能夠無限空間給人們創造機會的工具,自然深受人們的歡迎,從而時興起來。大多數用戶都在表情包上尋找娛樂需求,而表情包的多樣性正好符合他們的需求。比如“斗圖”就是表情包中最有特色的一項活動。隨著社交平臺和新媒體的發展,社會熱點也在變化,表情包也在不斷地推陳出新,于是人們的發揮創造空間也在不斷增加。
三、傳播角度下表情包的發展趨勢
1、走進社會熱點,成為一代人的記憶
作為社交媒體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表情包也在人們創造下進行著一代又一代的演變和發展。
但是在表情包更新換代的過程中,大部分表情包還是與社會熱點有關,人們甚至可以通過表情包更替來了解一個時間段內的社會熱點,或者是了解一個社會熱點的火爆程度,還能夠感覺到周圍社交的朋友誰與你有共同話題,而逐漸更替的表情包也會慢慢地成為一代人互聯網的記憶。
以具體表情包為例,比如熱播劇《都挺好》流行于人們生活中時,相對應的“蘇大強”表情包也成為當時最火爆的表情包,“我想喝手磨咖啡”、“我活著還有什么臉面哪”“我不吃我不喝 我要錢”“心痛啊……”[7]等一系列蘇大強語錄襲來,不僅混入了人們社交當中更是喜提當時的微博熱搜。
所以接下來的表情包會向著社會熱點進擊。
2、逐漸成為情感共鳴的對象
表情包發展至今已經走了很長一段路,甚至已經慢慢脫離了原來的單純表達情感的范疇, 而轉變為一種情感共鳴的對象,在不同的社會語境中被賦予不同的意義。
比如《我愛我家》中的“葛優躺”,就脫離了劇中人物形象被人們引申為無感、麻木、不想動、廢宅等情緒。人們通過一個表情包就巧妙直接地宣泄了自己的情緒,還能在社交平臺上找到情感依托,可見表情包已然淪為人們表達情感共鳴的對象了。
3、成為文化輸出的主要工具
表情包在發展的過程中,逐漸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所融合,所以早就已經不再是簡簡單單的交流“工具”。
更多的時候,表情包身上承擔著文化輸出的責任,雖然是迎合大眾審美、娛樂口味的產品,但是也可以作為表達國家形象和文化的標志。
比如“熊貓頭”在各大社交平臺上都獲得了不少網友的稱贊。
四、結語
表情包自然并不都是代表著積極作用和積極意義,它作為一種亞文化的流行方式,有著與生俱來的對抗性,自身帶有戲謔的社會情感,有時候更會傷害、侵害到他人的權益,而且表情包的過度使用還會讓網絡文化呈現一種淺層表象特征,降低人與人之間的深層交流。
不過作為一種當下時興的亞文化表達方式,表情包顯然是有著巨大的發展前景和發展潛力的,同樣,我們也有責任對其進行引導,讓其向著健康方式發展,更要給予它學術上的關注和扶持。
參考文獻:
[1]魯瑤,吳佳妮.網絡表情的傳播現狀及成因探究[J].經濟視角,2009(13)
[2] 郭慶光.傳播學教程[M].北京:中國人民出版社,2011
[3] 聯合早報.牛津年度詞匯喜極而泣表情符號勝出[EB/OL].(2015-11-18)[2016-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