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慧洋
摘要:近年來,隨著國內外研究者對同伴支架的關注度不斷提高,不少學者將同伴支架應用于相關領域的研究,并取得了相應的研究成果。為了進一步深入發展同伴支架理論,筆者對近十年來國內外有關同伴支架的研究進行了梳理和總結。研究發現,國外關于同伴支架主要集中在應用語言學領域,而就同伴支架在二語習得方面的研究并不多,且研究結果并不深入。相比而言,國內關于同伴支架英語教學的研究不少,但大多集中于高校英語課堂上,而針對基礎教育中同伴支架的研究還存在空缺。
關鍵詞:同伴支架;英語教學;研究綜述
隨著同伴支架在二語習得領域關注度的不斷提高,近幾年有不少國內外學者將其引入英語教學實踐進行研究。以下是筆者從國內的視角和國外的視角分別對同伴支架的研究現狀進行的匯總梳理。
(一)同伴支架的定義
在早期的腳手架理論研究中,腳手架被認為只存在于專家和新手之間,因此直到20世紀90年代以后才出現了“同伴支架”的概念。Donato(1994)通過實證研究發現,在二語習得的過程中,除了教師與學習者之間,學習者與學習者之間也能夠通過互動為彼此提供幫助,這種幫助被稱為“同伴支架”。Lapkin 和 Swain(1997)發現在同伴互動的過程中,學習者常常通過角色轉換來實現互幫互助,也就是說同一學習者可以既是新手也是專家。一些學者如 BrandFord,Brown 和 Cooking(2000)認為支架是教師或更有能力的同伴對學習者提供的支持,因此將腳手架進一步明確區分為教師支架和同伴支架。Huong(2007)將同伴支架定義為語言水平和能力有差異的學習者之間所搭建支架,并且表示這種支架能夠使學習者雙方都得到提高。
(二)國外同伴支架研究綜述
國外早期關于支架教學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教師支架,然而隨著教學理念的轉變,近年來外國學者們越來越重視對同伴支架的應用與研究。Mackey(2012)認為在同伴支架的幫助下,學生能夠在交際任務中對目的語進行反思。這種反思有助于學習者調整和及時修改目標語言系統。Masoud,Abdorreza和Parastou(2013)探討了過程式同伴腳手架對英語學習者寫作流暢性的影響。Minh(2013)研究了學生在合作演講任務中如何提供同伴腳手架,以及他們如何從這種經驗中獲益。Raheleh和Merza(2014)探討了基于同伴腳手架的問題游戲對雙環學習的參與和表現的性別差異。Rashid,Shukor和Tasir(2016)通過為期六周的線上教學實驗,證實了同伴支架對學生邏輯推理能力的促進作用,并且對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也有一定作用。Zahra和Fereidoon(2017)探討了同伴腳手架對英語學習者理解、請求和道歉的即時和延遲效應。Anna和Nicole(2018)對25名學齡前兒童在家庭和教室環境下的早期多文化經驗和技術使用情況進行了為期四個月的調查。結果表明,更有能力的同齡人可以成為支撐幼兒在學前課堂中多元文化體驗的重要來源。Shahizah和Tasir(2019)研究并表明同伴支架能夠促進學習者批判性思維的發展。Jamali et al.(2021)通過實證研究對比發現,使用教師支架和同伴支架進行教學都能夠提高學習者的詞匯認知能力和閱讀理解能力,但是同伴支架教學的效果更好。
綜上所述,國外關于同伴支架的應用研究較多,且應用范圍非常廣泛,但主要集中在應用語言學領域。然而,就同伴支架在二語習得方面的研究并不多,且研究結果并不全面和深入。
(三)國內同伴支架研究綜述
隨著近幾年我國新課改的深入發展,以學生為主體的新教學理念被建立起來。我國學者們也將腳手架理論的研究點從教師腳手架轉移向了同伴支架。雖然我國關于同伴支架的研究起步較晚,但是近幾年發展勢頭迅猛。李丹麗(2014)探究了二語學習者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同伴支架對其語言輸出產生的影響。研究結果顯示,二語學習者是否能夠有效的使用同伴支架會受到學習者現有二語知識水平和課堂管理能力的限制,因此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應指導學生注意語言形式與意義關聯。徐錦芬(2016)通過實證研究證明了同伴支架在大學英語課堂互動中具有積極作用。同時還總結出了同伴支架在提高參與度、提供詞匯、提供觀點、糾正錯誤表達、簡化任務、維持既定目標、情感支持七方面的作用。然而,她還表示學習者可能會給同伴提供錯誤支架,從而造成對英語學習的負面影響。何克抗(2017)介紹了同伴支架的含義以及其在各級各類教育系統中的實際應用,并對“支架的設計準則”“有關支架的爭議”和“支架研究的未來發展”等問題做了深入的探討。朱妮婭(2018)將同伴支架應用于大學新聞英語教學的課堂之中,并進行了實驗研究。研究結果表明,同伴支架的使用能夠幫助學習者不斷實現語言輸出的良性循環,進而有效提高其口語報告質量。鄭珺(2020)探究了“輸出驅動”下同伴支架對高校學生英語口語的影響。在為期四個月的實驗研究后,他表示同伴支架有助于高校學生英語口語水平的提高,其作用主要體現在按個人優勢分配任務、共享觀點和資源、技術支持、提供反饋、互助合作和提供情感支持等六個方面。
通過對以上文獻的梳理我們不難發現,目前我國關于同伴支架的研究大多集中于高校英語課堂上,然而同伴支架作為小組活動和結對活動的形式也經常在中學課堂上出現,但是針對基礎教育中同伴支架的研究還是存在空缺。此外,學者們對于同伴支架的研究大多關注了同伴支架的作用和影響,對于如何將同伴支架更好地應用于英語教學實踐的研究幾乎沒有。因此,未來學者可將研究聚焦于如何將同伴支架應用于高中英語閱讀教學實踐中,以彌補理論空白。
參考文獻:
[1]Jamali et al. The Comparative Effects of Teacher Versus Peer-Scaffolding on EFL Learners’ Incidental Vocabulary Learning and Reading Comprehension: A Socio-Cultural Perspective. [J]. Journal of psycholinguistic research,2021.
[2]Shahizah Shukri, Zaidatun Tasir. Peer Scaffolding in Promoting Critical Thinking Engagement.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cent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IJRTE),20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