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彩芳
摘要:面對日益嚴苛的教育形勢,高中班級管理應順應教育改革趨勢,提升管理效率,對于班主任而言,不失為一項艱巨的挑戰。現結合高中生的成長規律,分析高中班級管理存在的局限性,并針對改革優化策略展開探討,以期為學生營造和諧的班級環境,推動學生的綜合素養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高中;班主任;班級管理
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加快了高中階段教育教學模式的轉型。在教育新形勢之下,班級管理作為教學活動的基礎,應緊跟新課改的步伐,采取人性化、高效化的管理方式,將以學生為中心落到實處。班主任不僅是傳道受業解惑的組織者,更是班級管理的主導者,理應肩負起管理創新的重任,立足學生的綜合發展規律,創新班級管理模式。但是受到傳統教育觀念與管理方式的影響,高中班級管理存在一定的滯后性,并未完全滿足新時期的管理需求,需要班主任投入更多的時間與精力展開探索。
1高中班級管理存在的問題
在大力深化教育改革的當下,傳統管理模式保守詬病,加上高中學生自我意識日趨成熟,班主任的班級管理面臨諸多挑戰。具體而言,其問題集中于以下方面。第一,班級管理存在片面性。在高考機制的影響之下,高中班級管理向知識維度傾斜,班主任通常將文化課的學習狀態與學習成果作為實施學生管理的重要依據,乃至唯一標準,重視智育而忽視德育的問題普遍存在。受到錯誤教育管理觀念的影響,學生綜合素養呈現片面化方向發展,心理成長需求得不到足夠的關注。不僅削弱了班級管理效力,教學活動的組織實施缺乏了必要的基礎支持,影響素質目標的落實,而且長期處于知識本位管理思維之下,不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第二,班級管理存在刻板性。高中學生正處于人格塑造的關鍵時期,班級管理應堅持以學生為中心。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一些班主任過于強調班級管理的統一性,而忽視了學生的個體需求。在刻板的管理模式之下,學生的主體意識受到限制,管理需求與管理方法不相匹配,削弱了學生對于班級管理的認同感,進而配合度較為匱乏。雖然班主任為班級管理投入了相當的精力,但收效卻差強人意。綜上所述,高中班主任兼顧各方需求,探索更為高效的班級管理模式勢在必行。
2高中班主任實現高效班級管理的策略
2.1堅持以人為本,樹立良好班風
班風是提升班級管理有效性的重要基礎,教師應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加強班風建設,潛移默化中實現對學生思想觀念的影響。第一,建立健全班級規章制度。所謂無規矩不成方圓,嚴謹規范且切實可行的班級對于樹立良好班級風氣具有積極意義。因此,教師遵循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制定班級管理制度。為了增強學生對于班規班紀的認可度,教師可以讓學生參與班規的制定過程。例如,教師利用集體班會,組織學生針對班級一定時間內的違紀行為,或是學生所見所聞的不良行為進行歸納總結,以此為出發點探討相對應的約束方法,形成班級管理規范。通過民主化的班規制定方式,增強管理說服力,促使學生自覺遵守。第二,渲染適度的競爭氛圍。學習是高中學生的重要任務,班級管理應服務于學生的學習,而合理的競爭能夠激發學生的好勝心理,喚醒自主學習積極性,提升學習效率。基于此,班主任可以從以下方面著手。一方面根據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構建班級發展共同愿景,以此形成目標驅動,調動學生積極奮斗的精神。另一方面采取組內異質的方式打造學習聯盟,實現組內的互惠互利,組間的合理競爭。以此培養學生積極向善、奮發圖強的學習品質。
2.2關注個體需求,實施差異管理
高中學生作為具有自我意志的鮮活個體,展現出多元化的管理需求。傳統一刀切式的管理方式顯然不適應于學生的成長特性,不僅削弱了班級管理的有效性,而且不利于學生潛能的激發。因此,教師應以動態的眼光組織班級管理,提升管理的差異性與針對性,推動學生的個性化發展。第一,加強溝通交流,了解學生需求。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深入的了解每一位學生是實施高效班級管理的重要基礎。班主任需要打破自上而下的管理方式,建立新型師生關系,實現師生的無障礙溝通,便于及時了掌握學生的最新動態,為教育管理提供有力支持。例如,班主任開設心理咨詢教室,了解學生內心真實想法,為學生提供心理疏導,全方位的關注學生身心健康。又或是組織豐富的集體活動,走到學生中間,與學生打成一片。通過增強師生互動,縮小師生距離,加深對于學生的了解。第二,采取分層管理,提升管理精準性。分層教學是逐漸被廣泛應用的新型教學模式,將有效分層運用到班級管理之中,同樣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綜合考慮知識、能力、興趣以及潛能等多方因素,兼顧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合理的劃分學生層次,并根據不同層次的認知需求設計相應的管理方案,如問題行為的轉化、浮躁心態的疏導、學習潛能的激發等等,為學生的成長提供支持。
2.3突出學生主體,培養自育能力
在高中班級管理過程中,需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自主約束意識與能力。第一,適當的放權,激發學生的主人翁意識。高中學生具備了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如何通過教育引導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尤為關鍵。因此,教師打破“獨裁式”的管理模式,讓學生參與到班級管理活動之中。例如,班主任采取民主選拔機制,組建優質班干部團體,并明確各個班干部的職責范圍,讓班干部各司其職,充分發揮同伴的管理優勢,打造班級管理的左膀右臂。此外,采取定期評價輪換機制,實現對班干部的監督與督促,實現團體效力最大化。第二,采取多元化的評價手段,促進學生的自我認知。對于正值青春敏感期的高中學生而言,正確的自我認知是保證心理健康,強化學習自信的重要基礎。因此,教師通過創新評價方式,引發學生的自我反省。例如,日志式自我評價,讓學生學會梳理每日的所見、所知與所感、所思,在日常點滴中清晰的認知自我,建立正確的自我定位,促進自我素養的提升。
結束語:
總而言之,班級管理作為高中班主任的重要任務,探索更為高效的管理方式極具必要性。需要班主任充分貫徹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分析不同階段、不同層次學生的管理需求,并探索相適應的管理方式,提升班級管理的有效性,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與長足發展。
參考文獻:
[1]蔣彪,張正良.基于以生為本視角下高中班主任的班級管理研究[J].高考,2021(25):125-126.
[2]周泓林.提高現階段高中班主任班級管理效率的策略探討[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09):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