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天麟



摘要: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有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實驗法、數理統計法。本文的主要研究對象是體育游戲教學模式對學生的身心的影響。通過研究體育游戲對學生體育參與程度、學生參與興趣、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三個方面的影響以及體育游戲對學生身體素質的影響,來探討體育游戲對學生的心理影響。研究結果顯示體育游戲教學模式可以有效的促進學生的運動參與程度、體育運動參與興趣、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相比常規體育課程,體育游戲利于學生速度素質、柔韌素質、耐力素質的發展。意義:通過對小學體育游戲教學模式進行研究,為提高學校體育課堂教學效率、推進我國全面開展素質化教育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體育游戲;教學模式;心理;身體;實驗研究
前言
隨著我國現代化發展程度加深,人們對教育的重視程度也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資源投入到教育中,教育模式也不段的發生改變。健康包括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學生身體、心理健康發展,都對學校的體育課程開展有較高要求。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本文以我校的兩個班級的學生為實驗對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獻資料法
通過互聯網文獻搜索平臺對關于體育游戲、體育教學模式、體育對學生的影響、學生身心發育特點等為關鍵詞進行大量的文獻檢索,對相關文獻進行下載、整理和分析,為本文的撰寫提供理論依據。
1.2.2實驗法
1.2.2.1實驗對象的選擇
隨機選取本人所教班級中的兩個班學生作為實驗對象,分布為六年級(1)班和六年級(2)班,把(1)列為實驗班,(2班)為對照班。
1.2.2.2實驗控制
教學過程中采用單盲法進行教學,即教學任務和目標不告知學生,使學生感知到自己上課內容與其他班級不存在差異。教學過程中除了教學內容不同外,其余相同,如教學場地、教學學時、任課教師都保持一致。在教學過程中對個別上課消極、上課認真程度低的學生的數據進行剔除處理。
1.2.3問卷調查法
在實驗前后對學生的心理進行問卷測試,本文中使用到的問卷為《中小學生體育興趣水平評價量表》,問卷由班主任教師在班會上統一發放和填寫,填寫完畢后進行回收。總計發放調查問卷75份,回收問卷75份回收率為100.00%,有效問卷74份,有效率為98.67%。
0.01為由非常顯著性差異。
2結果與分析
2.1體育游戲對學生身體素質的影響
2.1.1體育游戲教學對學生速度素質發展的影響
50米要求學生用最短的時間跑完,學生完成時間集中在10秒以內,以磷酸鹽功能系統為主,所以學生50米跑的成績可以有效的反應學生的速度素質。
如表1所示,教學實驗開始前測得實驗組的成績為8.92±1.27″,對照組的成績為8.90±1.09″,通過獨立樣本t檢驗發現,實驗前兩組學生的速度素質成績沒有明顯的差異。經過5周的教學實驗發現,實驗組學生的成績為8.18±1.03″,對照組學生的成績為8.59±1.22″,可以發現兩組學生的速度素質都有所提高,但是對其進行獨立樣本t建議發現,p值為0.04,小于0.05,可見實驗組學生實驗后與對照組學生實驗后的速度素質成績有明顯的差異,即可以理解為通過12周的體育游戲教學,更加利于學生速度素質成績的提高。
2.1.2體育游戲教學對學生柔韌性發展的影響
柔韌素質是指人體各個關節的活動幅度以及肌肉、肌腱和韌帶等軟組織的伸展能力。良好的柔韌素質利于學生關節運動幅度的增加。
如表2所示,兩組學生在實驗前的坐位體前屈成績分布為1.91±1.05和1.95±0.96,經過獨立樣本t檢驗發現p值為0.52,即實驗前兩組學生的坐位體前屈成績沒有差異性。實驗后兩組學生的坐位體前屈成績分別為2.06±1.35和6.23±2.15。經過獨立樣本t檢驗發現p值為0.03,小于0.05,即實驗后兩組學生的坐位體前屈成績差異性顯著,即相比對照組學生,實驗組學生的柔韌性提高更加明顯。
2.2體育游戲教學對學生心理的影響研究
2.2.1學生運動參與程度調查分析
如表4所示,實驗組學生與對照組學生在實驗前所測成績經過獨立樣本t檢驗發現,p值為0.649,可見實驗前兩組學生的運動參與程度沒有差異性。實驗后,實驗組學生參與運動程度為37.55±4.66,對照組學生參與程度為30.76±6.77,經過獨立樣本t檢驗發現,p值為0.015,可見兩組學生實驗后的運動參與程度有了顯著的差異性。即通過5周的體育游戲模式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體育參與程度,常規教學卻不能提高學生的體育參與程度。
2.2.2學生運動參與的興趣調查
如表5所示,實驗前兩組學生的運動參與興趣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發現,p值為0.326,大于0.05,即實驗前兩組學生的運動參與興趣沒有差異性。實驗后兩組學生的興趣都有所上升,但是通過獨立樣本T檢驗發現,p值為0.019,即實驗組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興趣高于對照組學生的興趣。
3結論與建議
3.1結論
3.1.1體育游戲教學模式可以有效的促進學生的運動參與程度提高。
3.1.2體育游戲教學模式可以有效的促進學生的體育運動參與興趣。
3.2建議
3.2.1建議體育教育相關部分重視體育游戲教學模式的開展,適當調整教學大綱,增加體育游戲教學比重。
3.2.2 建議學校體育教學中增加體育游戲教學比重,體育組人員加大體育相關游戲的開發力度,豐富體育游戲訓練體系。
參考文獻:
[1]張寶旺,金鑫. 淺談小學階段如何運用體育游戲進行網球教學[J]. 田徑,2017,(04):7-11.
[2柳田牛. 體育游戲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應用的研究——以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9所小學為例[J]. 當代體育科技,2015,(12):79+81.
[3]霍亮. 山西民俗體育游戲的開展現狀及其影響因素[J]. 呂梁教育學院學報,2010,(01):24-27.
[4]樊洪春. 試論體育游戲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有效運用[J]. 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07,(10):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