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特約記者 魏 穎 通訊員 段忠華
孫振龍(后排左三)
在甘肅省靈臺縣,提起天津援甘教師孫振龍和他帶領的津南赴靈臺支教隊可謂家喻戶曉。靈臺縣九鎮四鄉都留下過他們送教的身影。
2019年8月,天津市咸水沽第五中學教師孫振龍積極響應津南區委和教育局黨委的號召,第一時間報名參加了東西部對口幫扶活動。身邊的家人和朋友聽說他要去條件較為艱苦的西部地區支教,大多表現出的是不理解,認為他這是在自討苦吃。但他仍然堅持自己的想法,來到距離天津1314公里的甘肅省靈臺縣城關中學支教。
在支教期間,為了進一步提高支教工作的實效性,他帶領支教團隊多方走訪,與學校教師交流,深入了解農村?,F狀,了解到靈臺有九個鎮四個鄉,鄉村教師居多,由于培訓經費緊張,很少有出去學習交流的機會,并且貧困學生較多,在探討之后,孫振龍制定了“下鄉送教,愛心助學,為夢想護航”活動的計劃與方案。
“下鄉送教,愛心助學,為夢想護航”活動的計劃與方案,得到靈臺縣教育局領導高度贊揚與大力支持,并以教育局名義下發通知到靈臺縣的每個學區,每周五之前他不僅要安排支教隊成員獻課、作報告、購置捐助物品,而且聯系每周五即將被送教的學校領導,安排行車、飲食等問題,并制定每次下鄉送教的方案。支教團隊每周五去一個學區都要聽課、獻課、同課異構、課后研討、作報告。每次送教,教師們都要精心準備,力爭每次都上精品課。對此,孫振龍深有感觸地說:“大家為了開展好這項活動,有的帶病堅持,有的在經過一個多小時的顛簸路程,下車吐完之后緊接著去上課,特別不容易,但是為了把津南區的先進教學經驗和教學理念傳播到靈臺的每個角落,大家一次次克服困難,不斷給自己鼓勁。在支教路上,我們不能辜負自己的青春,要讓青春在奮斗中閃亮。多年以后,當我們回首這段經歷時,可以自豪地說,支教期間,我們有作為、有擔當,沒有虛度這一時光。”
下鄉送教的過程中,孫振龍發現學生們用的文具盒都很舊了,和其他支教老師商量后,由支教老師籌錢為十名貧困學生每人送去200 元的生活補貼,用于他們購置學習用品。他個人還先后為靈臺縣新集九年制學校10名貧困學生捐贈助學金2000元,并捐贈衣物200余件。組織團隊先后向靈臺縣北溝九年制學校和靈臺二中共計15 名貧困學生捐資助學6000余元。他帶領支教團隊攜手民政局在六一兒童節期間看望特困留守兒童和貧困孤兒,個人捐資助學2000余元。疫情期間,他組織團隊向支教地黨組織捐款6000余元,還聯系天津上善若水愛心團隊為5名品學兼優的貧困學生捐助資金10000元。
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下鄉送教,愛心助學,為夢想護航”活動計劃,原計劃兩個學期要走遍靈臺縣的九鎮四鄉,結果因為疫情沒能如期實現,為了讓下鄉活動能夠按計劃完成,孫振龍毅然延期了一年的支教工作。“我們來靈臺支教是來奉獻的,不能給支教學校添麻煩、更不能影響工作,我們要展現津南區教師扎實肯干、樂于奉獻的精神?!边@是他和其他支教老師常說的一句話。通過一年多的支教工作,他們終于走遍了靈臺縣的九鎮四鄉,真正地發揮了每個送教教師的學科優勢與特長,實現了津南支教教師與靈臺教師互相學習,共同提升,也成功地搭建了兩地教師的教學交流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