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建設大馬路小學 馬穎琳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科學課程實驗教學有了全新的變化,傳統教學方法以及手段很難滿足實驗教學新要求。教師要深化把握現階段小學科學課程改革要求以及班級實驗教學具體情況,在探析問題的過程中站在學生發展的高度,多層次改進、強化科學課堂實驗教與學,在新課程改革理念落地生根的過程中促使科學課程實驗教學更加有效。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課前預習是小學科學課堂實驗教學優化完善的首要前提,也是激發各層次學生科學實驗興趣的重要途徑。教師要站在新課程改革的視角,優化科學實驗課前預習,讓各層次學生在自主預習過程中和科學課題內容進行有效對話,感知科學課程魅力的同時,順利激發科學實驗興趣,在其在主動參與過程中高效展開科學課堂實驗教學活動。
以“物體在水中是沉還是浮”為例,教師要多角度深入剖析“物體在水中是沉還是浮”課題知識點,聯系小學生生活實際的同時,圍繞當下新課程改革要求,多層次完善科學實驗課前預習。教師要圍繞班級學生科學實驗操作水平以及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體,合理操作計算機設備等,科學處理課題文字內容,插入藝術字、背景音樂、圖片的同時剪輯動畫、視頻,在有機結合、深度銜接的過程中,以微視頻的方式直觀呈現“物體在水中是沉還是浮”課前預習,體現在實驗知識精講、實驗操作演示、實驗問題、實驗任務等層面,提高科學實驗課前預習的趣味性、生動性,調動不同層次學生自主預習這一新課題的積極性。學生自行下載觀看學習“物體在水中是沉還是浮”新課題微視頻,以實驗問題、實驗任務為導向,針對性預習教材課題知識點,同時圍繞實驗操作思路、步驟、方法等,大膽猜想不同物體在水中沉浮情況,親自進行一系列實驗操作,驗證自己的猜想,在猜一猜、動一動、想一想的基礎上深化了解日常生活熟悉的不同物體,獨立思考、探究知識,解決實驗問題、完成實驗任務,在自主預習、親自操作過程中深刻感知科學課程、日常生活二者之間的聯系,深刻感知科學實驗的趣味性,提高科學課前預習效果的同時,對科學實驗產生濃厚的興趣。
學科有效教學和課堂情境、課堂內容深度聯系,教師要從新課程改革層面入手,借助多媒體創設高效的科學實驗情境,在動靜結合的情境中深度整合科學課題實驗教學內容,便于不同層次的學生在走進多媒體實驗情境的過程中輕松掌握科學理論知識、實驗操作方法。
以“設計制作小賽車”為例,教師要深入探析“運動和力”單元下“設計制作小賽車”課題一系列知識點,操作多媒體設備的同時,直觀呈現不同類型的小賽車,在化靜為動的過程中創設多媒體科學實驗課堂情境,讓各層次學生在觀看的過程中主動參與科學實驗課堂。教師要在多媒體課堂情境中和不同層次學生進行互動,順利導出“設計制作小賽車”這一新課題。隨后,教師要堅持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等原則,深化整合課題實驗教學內容的同時,將其滲透到創設的多媒體情境中,借助多媒體放大、縮小、暫停、快進、回放等功能,生動講解知識點的同時動態演示各類型小賽車設計制作全過程,便于學生在觀看的過程中輕松掌握設計制作知識、步驟、方法、技巧等。
完善方法、學生參與、實踐操作都是建構高效科學實驗課堂的關鍵所在,教師要圍繞新課程改革要求,完善應用到科學實驗教學課堂的方法,優化科學實驗講解、問題設置、實驗操作等環節,指引不同層次學生在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的過程中親自進行科學實驗操作,激活、鍛煉科學思維的同時發展多方面能力,同步提高科學課堂實驗教學整體效率。
以“不一樣的電路連接”為例,教師要在科學課程教學實踐過程中深化把握“不一樣的電路連接”課題內容,完善實驗課堂教學方法,將分層教學法、探究式學習法、任務驅動法引入其中,在協調統一過程中優化科學實驗課堂教與學兩大環節。教師要在應用現代信息技術設備過程中分層導入“不一樣的電路連接”課題知識點,在演示電路不同連接過程中設置層次鮮明的實驗問題,讓學生在觀看、聆聽的過程中思考實驗問題,同時探究科學課題知識,在實驗問題的解決過程中反思、質疑,掌握電路理論知識、電路連接方法。
科學實驗有效教學、學生綜合素養發展等都離不開課外第二課堂實踐,教師要站在新課程改革的角度,合理延伸拓展課內科學實踐,在科學課堂內外銜接中聯系現實生活實際,高效開展課外科學實驗活動。
以“環境和我們”為例,在該單元課內實驗教學結束后,教師要深度整合“環境和我們”單元下一系列課題知識,“垃圾的處理”“分類和回收利用”“一天的生活用水”“污水和污水處理”等,聯系學生日常生活以及當下環境這一熱點話題,延伸、拓展課內科學實踐的同時開展以環境為主題的課后科學實驗活動。
總而言之,教師要在小學科學實驗教學實踐過程中有效反思以及總結,以新課程改革為導向,不斷探尋新策略的同時,將其滲透到科學課程實驗教學全過程,指導學生在思考、探究的過程中進行多層面實驗操作,積累科學理論知識、實驗操作方法的同時將其活用到科學實踐中,培養科學態度、思維品質以及科學核心素養,客觀展現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科學課程實驗教學的現實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