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濟南市萊蕪區羊里鎮羊里中學 王道軍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開設,是為了給青春期學生人生指導,促使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新課改背景下,需要對教學創新改革,適應時代發展特點,創新教學模式,為學生健康成長打下基礎。
首先,利用信息技術設計微課,指導學生自主學習。在自主學習平臺創建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手段,設計微課軟件,為學生學習提供方向,引導學生針對性地學習課本知識,為學生培養探究精神與自主學習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微課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教學軟件,可以將教學重難點內容或者學生不易理解的內容,通過簡單具體的方式呈現出來,深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認識。其次,運用課堂討論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問題討論活動,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結合教材知識與課本內容深入討論學習,分享學習中發現的問題或者得到的經驗。通過課堂探究,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在學習中文化知識學習能力與思想品質得到提升。
例如,學習《法律在我們身邊》內容時,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設計關于這一知識內容的微視頻,將與學生生活有關的法律在微視頻中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呈現出來,并分享給學生,由學生課前自主學習,了解自己身邊的法律內容,形成正確的思想認知。課堂教學中與學生進行互動,了解學生微課學習情況。教師:同學們,通過課前微課學習,對我們生活中的法律已經有初步的認識,你對生活中的法律有什么新的理解嗎?學生1:我認為法律是保證我們人身安全的一種手段。學生2:法律的存在,讓生活變得更有秩序,說明了對與錯。教師:你們說得都沒錯,法律是我們國家治理的手段,維護了人民群眾的利益與權利,今天我們就來系統地學習法律的意義與價值。由此導入課本,引導學生知識學習。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對道德與法治教育提出新的要求,教師不僅要傳授課本知識,由此還要注重學生思想品質的培養。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進行德育,促使新課程教學目標實現,提升學生思想意識與道德水平。實際教學中,加強對學生行為習慣的觀察,了解當前中學生成長中需要的素質與能力,并根據實際情況實施道德教育,使學生在學習中思想認知、情感態度得到共同發展,提升學生綜合能力。
例如,學習《建設美好祖國》時,教師可以將“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作為課堂討論話題,讓學生圍繞此結合自身生活,探究如何展示自己對國家建設的支持,如何體現“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以此激發學生的愛國之情與民族自豪感。為了讓學生討論的內容更具體,教師也可以參與學生的互動,深化學生對美好祖國建設的重視,提升討論效果。教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句話的來源嗎?學生:是梁啟超說過的話。教師:沒錯,這句話最早是顧炎武提出的,原句是“保國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謀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后來被梁啟超改編成八字。那么你們知道這句話的含義嗎?學生:國家的發展,與每一位人民群眾都有關系。教師:沒錯,在戰爭時期,人民群眾會通過參與抗戰的方式,展示自己對國家建設的責任,那么在和平時期,應該如何展示我們對國家建設的責任與義務呢?然后引導學生自由討論,思考作為一名中國的青少年應該為國家建設做出怎樣的貢獻,如何更好地實現自身的價值。通過這一話題的討論,培養學生家國情懷,使學生意識到國家建設與自我發展的重要性。
道德與法治課程中創新教學手段,采用多元化方法組織教育活動,為學生創建和諧歡樂的學習氛圍,增加學生學習動力。課堂是教學活動開展的重要場所,對于學生學習效果、學科素質培養具有重要意義。鑒于此,教師要創新教學手段,結合學生實際需求選擇適合的手段,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品質與素質。
以情景教學法為例,課堂上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情景,讓學生參與實踐中,感受知識獲取過程,并借此提升思想認知。以《責任與角色同在》為例,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教師、父母等,并引導學生模仿身邊的角色,將每個角色以生動形象的方式表演出來,讓學生真實地感受到每個角色的不同。當學生表演結束后,引導學生討論“你認為不同的角色有什么特點?承擔著怎樣的責任?”,然后讓學生結合表演過程進行探究,意識到每個人的角色定位。通過情景活動,增加學生情感經驗,提升學生對責任的認識,使學生成為一個勇于承擔責任的人。
教學評價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環節,反映出教師教學水平與學生學習質量。傳統教學中,教師會將成績作為衡量學生的唯一標準。對于學生來講,這種評價方式過于片面,無法反映出整體學習情況。在新課程背景下,在原有評價基礎上增加過程性評價,也就是對學生學習過程、課堂表現、學習中呈現出的能力素質、學習成績等進行全方位的評價,通過全面的評價了解學生學習態度與情況,并將此作為教學改革的依據。
此外,教學評價的對象也應發生改變,構建學生互評、學生自評、教師評價、學生評價教師四種評價體系,通過多角度、全方位的評價,讓師生對彼此的狀態有更加清晰的認識,以此增加教學的全面性與有效性。
總而言之,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教學手段、教學評價、自主學習平臺創建,優化教學效果,推動新課改發展,加強德育,培養學生道德思想,提升學生綜合素質。新課改下,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斷探索與創新,融入時代性內容,為教育發展注入活力,提高我國整體教育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