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云 鐘凌云
摘要:隨著素質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進程,已經成為時代發展趨勢下提升教育質量的重要舉措。而互聯網以及信息技術的應用不僅可以很好地打破傳統教學的局限性與束縛,打開老師與幼兒新世界的大門。同時,利用互聯網還可以加強家長與幼兒園之間的聯系,使得家園合作更密切,通過家園合作共育的方式更好地提升幼兒教育質量,實現高效教學。
關鍵詞:互聯網+時代;幼兒園;家園共育
引言
家園共育作為幼兒教育的重要教育環節,家長與教師的溝通質量會對幼兒的成長和發展產生一定的影響。因此,為了提高家園共育的有效性,幼兒教師要積極創新家園共育新模式,引入現代信息技術,與幼兒家長形成積極有效的互動交流,在家長與教師的共同配合下,為幼兒打造良好的生長環境,促進幼兒個性化發展,下面就此展開分析探討。
一、信息化背景下家園共育面臨的挑戰
(一)對教師的信息技術素養提出挑戰
信息化時代對幼兒教師的信息技能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園培訓中關于信息化的培訓基本沒有,園內教師具有一定的信息化意識,但教師們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普遍不高。教師有必要提升自己的信息技術水平,運用信息技術手段與家長之間進行網絡交流和網絡運用。幼兒園教師是家園共育的信息化建設中的核心成員,在家園共育中起主導作用,幼兒園有必要組織開展信息技術知識和能力素養的相關培訓。
(二)對教師的信息化意識提出挑戰
信息意識是信息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必須及時提高自己的信息化意識,真正高效的讓信息化的優勢服務于幼兒園的家長工作。這就要求教師對新型信息有較高的敏感性和開發意識水平。例如往年幼兒園大班組開展《春天》主題活動時,班級都會組織開展“我是小小攝影師”活動,小朋友們雖然宅在家中,無法外出,教師和幼兒也無法聚在一塊兒,這個幼兒園的傳統活動可能無法開展了。但是大一班的教師卻利用幼兒園的微信公眾號平臺發布幼兒作品,組織家長和幼兒為自己喜歡的作品進行投票,如果不是因為教師有較強的信息化意識,這樣有意義的家園共育活動也就不會被發起。
二、幼兒園“互聯網+”家園共育模式教育策略
(一)搭建家園學習網絡,創建多元化親子活動
現代社會親子間的互動交流由傳統家庭聊天、外出游玩,發展到通過網絡平臺開展親子益智游戲、網絡學習、親子閱讀等多種方式。幼兒教育中家園共育網絡平臺的創建為親子活動的開展創造了更多元化的方式。教師可以在班級微信群中分享適合幼兒閱讀的繪本故事,提倡在家庭中以親子閱讀的方式引導幼兒,鼓勵幼兒根據圖片發揮想象力,講述圖片內容,在閱讀中鍛煉語言表達能力和想象力。此外,還可以根據幼兒發展有目的地開展活動。如為了幫助幼兒提高社會性交往能力,克服在集體面前表達的膽怯心理,可以在班級中組織“早間新聞播報”活動,每天請3~4名幼兒在班級中用自己的話語表述園內外發生的事情,教師將這一過程錄制成視頻在班級群中分享,家長們不僅可以了解發生在孩子身邊的事,還可以為播報活動主動提供資源信息,彼此實現實時互動。幼兒在這樣的活動中不僅提高了表達能力,也培養了自信心,獲得了榮譽感。
(二)巧用現代社交平臺,開展家園共育
巧用現代社交平臺是幼兒園家園共育的有效途徑。通過建立班級微信群、班級QQ群、校園公眾號的方式,可以建立教師與家長之間的有效溝通渠道。微信群和QQ群的獨立性、同步性特點,為家園共育的實施創造了良好的條件,教師可以將幼兒園的各項活動情況通過微信群傳遞給家長,還可以根據幼兒的情況與家長個人進行有針對性的溝通,從而實現家園共育工作的有效開展。校園公眾號可以分享幼兒園內的各項活動情況,家長不僅可以了解辦園動態,也可以下載相關重要信息,實現資源共享,促進家園共育目標的實現。校園軟件可以根據需要設置專屬功能,比如智能考勤、建立幼兒成長電子檔案、公示校園食譜、發送幼兒園的相關通知等,這是實現家園共育教育模式的重要途徑。
(三)利用信息技術,提升教學質量
借助信息技術的輔助,讓小朋友對科學知識有一個初步的認知,使得畫面感更強烈,色彩更為豐富,形成視覺上的沖擊,從而加深幼兒的印象。比如,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會教導小朋友注意防范一些自然界以及生活中有可能發生的傷害,如雷擊、電擊等。但這種傷害不可能通過實踐來展示,只能借助信息技術,利用多媒體進行相關主題的動畫播放,更直觀地展示雷電的形成原因、危害以及威力。再結合課堂上孩子的表現和反應進行引導,教會孩子基本的防護方法。
結束語
總之,家園共育作為幼兒教育的重要途徑,也是促進幼兒教育發展的重要選擇,利用互聯網與家長之間有效溝通,拉近教師與家長的距離,共同為促進幼兒教育的發展付出努力,為幼兒創建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促進幼兒綜合素養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張曉玲.“互聯網+”家園共育模式下培養幼兒良好習慣的實踐研究[J].家教世界,2020(10):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