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英華
摘要:面對新課程標準和教學實踐要求,教師的工作已經不是簡單的把書本上的知識內容教會給學生,而是要在教的過程中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樂趣,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中間所采用的教學方式、方法及手段都是為了達到最后的目的——教會學生學習。面對這種情況,如何才能吸引學生注意力,如何才能將高深的理論變簡單,將簡單的問題變有趣?能不能利用零碎的時間短期內完成一次學習?能不能好玩點、有趣點?微課時代的來臨,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方式,滿足學生對不同學科知識點的個性化學習、按需選擇學習,既可查缺補漏又能強化鞏固知識,方便學生隨時隨地點播,能重復使用,利用率高,是傳統課堂學習的一種重要補充和拓展資源。有利于發揮網絡視頻在教育教學中的重要作用;有利于教育資源的社會化共享;有利于提高學生自主探究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關鍵詞: 微課;小學數學知識點;有效突破
微課作為新時代信息技術在教育行業中的創新和補充教學方式,逐漸以其獨有的特點促進著教學改革。對學生而言,微課在突破小學數學知識點教學中的應用,相對于傳統課堂學習更加直觀,實現了個性化學習、按需學習,即可查缺補漏又能強化鞏固知識,是對傳統課堂的一種重要補充和拓展資源。特別是隨著手持移動數碼產品和無線網絡的普及,基于微課的移動學習、在線學習、遠程學習將會越來越普及,微課必將成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和學習方式。
一、微課使小學數學知識點有效突破的優勢。
“微課”是指以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在課堂教育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的精彩教與學活動全過程。制作微課程就是一個微研究的過程,一線教師發現身邊小問題——想辦法——解決——梳理——制成微課程。非常簡單實用,解決教師身邊最關心、最棘手的問題。做微課程,其實是一個反思的過程,在不斷地反思中,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微課便于互聯網和移動設備的傳播,方便了教師之間教學經驗和方法的交流。微課,最終讓教師從習慣的細節中追問、思考、發現、變革,由學習者變為開發者和創造者,在簡單、有趣、好玩中享受成長。隨著“一師一優課” “人人通” “班班通”工程的開展,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已全面提速,使“信息技術”廣泛應用到教學中,并與課堂教學緊密結合,支撐和推動新一輪課改深入開展。無論是對于學生還是對教師而言,微課無疑都是一次思想改革。它促成一種自主學習模式,同時,還提供教師自我提升的機會,最終達到高效課堂和教學相長的目標。
為學生提供便于自主學習的資源,微課短小精悍,針對學生學習中的重難點設計,非常適合學生自學。在信息技術環境下,把教育新理念應用于日常教學,進一步轉變教與學的方式,為學生終身學習奠定基礎。能更好的滿足不同學生對數學知識點的個性化學習,讓不同程度的學生根據的自己的基礎和接受程度控制視頻的快慢。由于視頻可以反復播放,使那些平時反應慢的又羞于發問的學生能夠從容的反復觀看,較好的解決了后進生的轉化問題。按需選擇學習,既可查缺補漏,又能強化鞏固知識,是學生課外延伸的個性化學習的最好載體。增強了課堂的互動性,教師有時間與學生交談,回答學生的問題,參與學習小組,對每位學生的學習進行個性指導,學生在課堂上也有更多的互動機會。更是傳統課堂學習的一種重要補充和拓展,時間和地點可以選擇,有很大的自主空間,只要有學習的愿望即可實現。更重要的是學習內容被永久保存,可供查閱和修正。
二、微課如何優化小學數學知識點有效突破。
微課用于小學數學教學增加了課堂容量,節省了時間,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選擇課前、課中或課后學習微課,可有效的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如:教學《角的度量》一課時,教師可以自制微課,上傳到班級學習平臺,提前讓學生自學微課。微課時長4分31秒,先是量角器的自我介紹,接著是如何用量角器畫一般角,最后是如何用三角尺畫特殊角。學生通過觀看認識了量角器的各部分名稱,并且初步學會了畫角,接受能力差的孩子還可以多看幾遍,并要求學生把學習過程中的困惑記錄下來。第二天一開課,我利用班級優化大師隨機抽查學生對量角器的認識,竟然沒有出錯,接著考查用量角器畫一般的角,我故意讓一生畫110°的角,另一個畫70°的角,同時還用西沃授課助手把整個過程錄制了下來,很快畫完了,都畫對了,這時我質疑說,剛才我在錄制他們畫的過程中發現,他們倆在量角器上找的點咋是同一個?看著孩子們瞪圓的眼睛,我知道已經激發了他們的求知欲,隨后回放視頻。看完視頻孩子們告訴我,雖然是同一點,但起始邊不一樣,況且一個是內刻度的70°,一個是外刻度的110°。整節課就在考查,釋惑中結束了,可以說學生是收獲滿滿,真正是高效課堂。
再如:教學《圓環面積公式的推導》這一難點時,針對學生不知如何計算圓環的面積或計算過程不簡便,我提前找到了微課。課堂上講到這個知識點時,我讓學生先觀看,然后嘗試做,我巡視指導。學生對新知識的提升得有個過程,同時傳統的講解有他的局限性。因此在微課中,我根據六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識規律,從動手操作、演示,讓學生切切實實看到圓環面積的公式如何得來。因此利用微課的內容精簡,問題聚集、主題突出,就有效突破了重難點。
再如:教學《雞兔同籠》這個經典難題時,可以制作微課,這樣學生可以多次觀看,并且可以使不同的學生共享。因為每屆學生在學這個知識點時,都很困難,課堂上聽會了,回家完成家庭作業時,又不會了。五年級學會了,到六年級變個形,又不會。為了減輕教師的負擔,我們只需要錄制好微課,上傳到學習平臺。會取得意想不到的驚喜。這一點筆者深有體會,今年9月份開學,我新接了六年級的數學教學工作,因參加國培,沒法返校上課。好在這是我連帶的第三屆六年級,手里有充足的微課資源,我根據教學進度上傳微課,學生自學后,完成相應的習題。兩周后,在年級小考中,七個班我班是第一,老師們都覺得神奇,其實我明白是微課幫了孩子們。
三、微課時代來臨教師應如何做?
微課來了,那么我們小學數學教師到底應該如何做呢?這是我們的困惑,接下來就談談我的思路。
1.探究思路:
教師通過集中學習或自學掌握關于微課應用的理論及經驗,進而開始動手設計制作或者尋找適用于突破小學數學知識點的微課資源。然后在實驗班中開展教學,通過了解學生學習行為變化,探索出適合突破小學數學知識點教學使用的微課資源應用策略。
2.探究方法:
觀察法:通過此方法了解學生學習態度、習慣以及使用微課前后的變化。先作初步調查和前期觀察,然后確定觀察的目的和中心,最后確定觀察對象。接著制定觀察計劃、策劃和準備觀察手段、規定統一性標準、提出觀察提綱。
調查法 :包括問卷調查、訪問調查等,進而了解學生對利用微課自主學習的認識。
行動研究法:把行動和研究緊密結合起來,在研究中不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探索基于網絡模式下教學模式,邊學習、邊實踐、邊總結、邊改進,不斷完善。
微課時代已經來臨,要推廣現代教育技術最終落實到教師轉變角色上來。教師成了教育資源的設計者、開發者,知識庫的更新者、維護者和管理者。教師在教育活動中應該面向未來、創造未來。即積極自覺地運用微課、創造性的運用教學原則和規律,去挖掘學生的創造潛力,成為培養學生創造思維與能力的現代型教師。總之,互聯網對教師的工作帶來較大的沖擊是不可避免的,教師角色的轉變也是不可避免的,我們唯有認真對待,不斷探索,提出對策,適應時代的變化和要求,在不斷的更新、完善中將教學工作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