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韻明


摘 要:在我國的文化體系中,紅色文化對于塑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提升文化軟實力具有非常獨特的功能和作用。紅色文化是經過長期的總結和實踐得到的,是塑造國家形象、提升實力的必要文化支撐。文章主要討論在新時代下如何展開紅色文化主題展館的設計和研究,從而更好地繼承和發揚紅色文化及其精神核心,目的在于推動我國紅色文化的發展和變革,提升文化軟實力,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
關鍵詞:紅色文化;文化軟實力;主題展館;展陳設計;核心價值觀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提出:“堅持和完善繁榮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制度,鞏固全體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并強調“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制度”。從該論述中我們可以看到,文化軟實力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本質是統一的,兩者相輔相成。堅持和發展紅色文化也是塑造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的重要內容之一,并且有利于打造中國特色,提升我國在國際上的影響力,是新時代建設文化軟實力的重要著力點。
隨著近年來紅色文化熱潮的興起,各地開始從內容、形式、體驗設計等方面挖掘紅色文化的精神內核,結合新時代聲光電等先進數字化展陳手段,紅色主題展館無論在主題內容上,還是在展示手法上,均具有鮮明的新時代特征,展示的效果更有感染力。潛心研究新時代紅色主題展館的展陳設計,深入挖掘紅色文化發展的精神內涵,堅持不懈探尋紅色文化發展的核心精神,對推動新時代紅色文化發展和變革,提升文化軟實力,以及對于參觀者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1 關于紅色文化的詮釋
紅色文化是在我國長期的社會主義運動和實踐中總結并提煉出來的。對紅色文化的理解有廣義和狹義兩種。狹義的理解是指中國共產黨在長期的革命斗爭和改革中,領導中國人民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形成的一種上層觀念和意識。廣義的紅色文化可以理解為全世界社會主義國家和政黨在運動過程中形成的物質和精神力量。從不同的角度出發,紅色文化有多種理解。其中比較常見的有文化資源論,即將紅色文化視為文化資源的一種形態。革命文化是指革命年代所形成的文化。先進文化是指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所創造的先進文化。另外還有特色文化及將紅色文化視為黨和國家的一種特殊的文化形態。
綜合上述有關紅色文化的定義和詮釋,可以看到紅色文化有多種表現形式,但是其內核和本質是相同的。在新時代,中國的革命和改革仍然在不斷進行中,充分保護和發揚好紅色文化,不僅有利于凝聚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還有助于塑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升我國的文化軟實力,另外可以塑造新的產業形態,具有一定的經濟價值。
2 紅色展陳設計的文化藝術特點
在建設紅色展館時,陳列和內容必須要緊扣紅色文化,可以從中國的革命精神和歷史文化入手,根據具體的事件內容進行分類,比如革命類、戰爭類、英雄、愛國人士等。在展陳設計上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2.1 革命性
革命是一段新思潮的運動,是一個新時代開始的前期準備,是一種民族精神的傳承。紅色主題展館作為展示紅色文化的重要教育窗口,將無形變為有形,將歷史帶入現實,體現紅色精神的特色性原則和英模人物的特點與獨特魅力,傳播形式新穎、互動性強,讓參觀者容易接受并產生共鳴,是廣大黨員干部、群眾和青少年進行革命傳統教育及黨性鍛煉的重要載體,在傳播紅色文化、發揚革命傳統方面有著顯著的效果。廣州農講所紀念館的基本陳列“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陳列”(圖1),通過圖片、文物、寫實革命人物雕塑、多媒體等形式展示了農講所師生艱苦奮斗、不怕犧牲的偉大革命精神,讓觀眾追尋先輩的革命足跡,傳承革命精神。
2.2 通俗性
展館要實現以人為本,其最本質的目的是讓受眾了解紅色文化,從而提升對文化的認同感,凝聚民族意識。那么在展館的構建過程中,就必須要以人的主觀感受為導向,提高服務質量,給觀眾帶來全面的、良好的體驗①。展館利用多種展示手法,引導參觀者自覺傳承紅色基因。
以上海為例,大大小小的紅色主題展館琳瑯滿目。上海是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擁有獨特的紅色文化資源和深厚的紅色文化底蘊,照射出新時代的紅色光芒。2019年4月改造升級后重新向公眾免費開放的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機關舊址紀念館(圖2),是紅色文化、公共藝術與革命精神相結合的紅色經典展館。展館充分體現了紅色資源,展現了上海特有的地域文化積淀,運用多種新穎的多媒體方式,再現漁陽里舊址的紅色歷史,采用創新的三屏互動方式,通俗易懂、生動地描述了青年團8位發起人當年在漁陽里學習和工作的場景,讓受教育的參觀者有更好的、更直觀的紅色文化感悟,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有更強大的動力支持。
2.3 時代性
“留住不能忘卻的紀念”,是近些年來大力推動紅色文化的初衷。2017年以來,山東省昌邑市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為引領,以“銘記歷史、留住鄉愁”為目標,圍繞“傳承紅色基因,汲取前進力量”的主題,深挖紅色資源,修繕保護了一大批革命文物點,新建設了一批主題突出、內涵豐富、特色鮮明的紅色展館,極大地促進了轄區內革命文物的保護與利用,打造了獨特的“昌邑模式”。②昌邑地區的26處革命舊居舊址被開辟為紅色旅游景點,古鎮老村換新顏。這些紅色展館用精彩的、動人的故事解讀事件,用生動的語言傳遞精神,用生動、形象的文字將英雄的事跡進行濃縮、提煉和升華。英雄人物代表的不僅僅是本身,而是一個生動的、具有情意的真實的形象。同時,充分利用“兩微一端”等新媒體,將在建設紅色展館過程中挖掘整理的精彩故事及時編發推送,結合時代精神把大道理通俗地講,講透徹、講明白,生動活潑易于讓廣大受眾都能接受,使來自社會各界的觀眾產生強烈的心靈震撼。
3 紅色展陳設計的設計要點
3.1 主題鮮明
主題展覽采用真實生動的事例引導觀眾進行主動思考和自我判斷,用鮮活感人的故事和具有個性特色的格言短語使人記憶深刻、經久不忘。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址紀念館(圖3)主要展示我黨制定統一戰線方針政策的過程,展陳緊扣主題,主次分明,詳略得當。會址廣場用凸顯紅色印記的紅磚鋪在地上圍合的形狀,就是當時開會房子的圍墻的形狀,讓觀眾更加直觀地感受當年開會的情景。展館主體建筑也是采用紅磚,把握政治性原則,展現最大特點的紅色,館內1∶5比例的紅船展示和中共三大召開的場景復原,再現了開天辟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在進行文化展出的過程中,最基本的前提是政治正確和尊重歷史事實。另外,可以根據展出的具體內容和不同受眾群體的理解和興趣特點,以多種方式進行展覽,比如視頻、文字、圖像等。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址紀念館突出統一戰線的特色性原則,體現“有什么、展什么、怎么展”的展陳宗旨,協調好內容與形式,塑造出鮮明獨特的個性特征,打造一個不一樣的紅色展館。
3.2 空間規劃合理
按照展陳文本的內容,分配好展館的區域空間。從絕大多數展覽的布局來看,主要分為序廳、展廳、尾廳、流動空間、配套空間等。在展示的過程中也需要有一定的邏輯關系,可以根據故事線劃分,也可以根據內容來進行設計。在設計過程中應當遵循著內容連貫、易辨、順暢、全面和符合人的視覺習慣的原則,并且充分利用好空間,使其能夠與內容相互呼應。2019年4月30日開館的楊匏安舊居(圖4),是一個弘揚紅色文化、歌頌歷史人物、小而精致的主題展館。館內面積有100多平方米,展線50米左右,合理運用空間對歷史進行簡單回顧,并設計了多種新的展示手法,十點觸控電容屏幕把當時的革命環境、地點場景與楊匏安的事跡結合起來,讓觀眾可設身處地理解當時革命先驅工作的環境和奮斗精神,讓大眾備受鼓舞。正廳中間繪有3D場景畫,渲染烘托主題內容,利用藝術品提升空間的展陳效果,力求思想性、藝術性的融合。
3.3 感觀直接
開放紅色展館的最主要目的仍然是弘揚紅色文化,讓紅色文化在現代社會能夠更好地發展,并且起到教育作用。當前絕大多數紅色主題展館在進行展覽時充分利用了新技術手段。比如說按照時間邏輯講故事或重要事件,以視頻或者是大屏幕的方式展現。在整個空間布局上,以宣傳紅色文化為主調,給參觀者帶來沉浸式的、全面的感受。一是利用錯落有致的空間布局,如影像和動態沙盤,使空間更具有層次感,沙盤內設計有小燈泡、燈標,通過動態展示讓參觀者有更直觀的感受,將所展示的東西直接展現在觀眾面前。二是利用投影儀播放動態影像,展示與主題展館內容相符的事件,使展館的氛圍更加濃厚。展館還可以把與主題相關的重要內容文字刻在墻面或者長凳上,參觀者能夠在同一個場景下,感受到歷史和現實的碰撞,深切地感受到那個年代的風采與艱辛。①通過一系列的心理引導和巧妙的空間安排,利用先進的科技手段引導公眾行為,通過空間的波瀾起伏,從心理層面引導公眾對紅色文化進行感知,將公眾引向情景化、符號化的紅色文化主題,體驗感悟紅色文化不同的表達,加深感觀記憶。
4 加強館際交流,做好新時代紅色展陳設計,為文化建設大局服務
近年來國家越來越重視文化建設,紅色文化主題展館的開放和交流力度也逐漸加大,并且也有了一些跨行業的合作與聯系。各紅色展館在交流和合作的過程中得以提升自身能力,不管是展陳設計的科學性、講解的趣味性還是管理的有效性都有了提高,并且各展館通過整合資源,也進一步提高了資源利用和管理的效率。
進入新時代,紅色展陳設計要摒棄填鴨式的主觀灌輸、教科書式的理論文字和高喊空洞口號,要提供“潤物細無聲”潛移默化的紅色教育理念。同時,要讓傳承弘揚紅色文化的鮮活載體走出紀念館,擴大展館的覆蓋范圍,通過開展紅色展覽為人們提供更多地了解和接觸紅色文化的途徑。
以紅色文化為主題的展館是激蕩靈魂的革命交響曲,是沉靜固化的大地博物館,是善美相融的鄉土風景畫。在新時代,我們要做好紅色展陳設計,聚力文化發展,把發展紅色文化融入文化強市戰略里,突出地方特色,挖掘文化典故,深入系統梳理紅色歷史文化根脈,實施紅色文化軟實力建設精品工程,將紅色革命遺址打造成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宣傳陣地,新時代弘揚革命精神、傳承紅色基因、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百姓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