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娟
摘要:信息技術改善了學生的學習方式。在信息化背景下,語文教學會更加強調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因此學生就能從傳統課堂中的被動學習方式轉化為主動學習方式,進而增強他們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本文立足于小學語文教學角度,分析了信息技術背景下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參考價值。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語文;課堂教學
引言:
信息技術拓展了語文教學的范圍和內容。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語文課堂中融入了更多的網絡資源,這不僅能夠豐富課堂教學的素材和內容,還能推動學生將學習目光投向廣闊的網絡海洋,從而在開放性的資源環境中發展他們的語文學習能力。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課堂教學越發重要,因此,對于信息技術背景下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策略研究有著鮮明現實意義。
一、小學語文教學的現狀分析
小學時期的學生思維十分活躍,他們很難在一節課的四十分鐘內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學生很容易被外界新鮮奇特的事物所吸引。教師在課堂教學環節中,將教學的重點局限在了理論知識的講解上,說教式的教學模式占據了課堂的主要時間。新課程明確要求,學生要處于課堂的核心位置,但是很多教師仍舊處于傳統的理念當中,將自己放在了語文課堂的核心位置,很少給學生留出充分的時間來思考問題,教師完全不考慮學生掌握了多少知識,只是一味地進行教材內容的講解,這樣的教學使得學生處于十分被動的位置上,學生的主體地位無法得到保障。長此以往,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產生了厭惡心理,甚至不愿意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語文學習過程中,這會嚴重影響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
二、信息技術背景下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策略
1.創設學習情境,吸引學生注意力
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情境教學有助于打造高效語文課堂,教師要為學生創設學習情境,幫助學生理解文章內涵,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合理地使用多媒體設備,發揮多媒體的可視性、直觀性特征,提升學生對于美的感受,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小學時期的學生正處于好奇心很重的階段,這一時期,學生對于很多新鮮奇特的事物很感興趣,他們的注意力很容易被這些事情吸引,教師可以為學生制作多媒體課件,將文字化的內容通過動畫展示,從而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例如,在學習《燕子》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將影視片段當中有關春天的視頻播放給學生看,讓學生直觀地感受燕子的外形特征,這樣學生很容易將視頻中的燕子和自己實際生活中見到的燕子聯系在一起,進而再為學生講解本篇文章的內容,這樣學生理解作者的文字語言時難度會有所降低,同時也能明白作者的寫作目的,加深學生對于文章的印象。
2.搜集學習資料,豐富課堂學習內容
信息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并不是說只有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手段進行教學,而是說信息技術的應用是多方面、多角度的,學生同樣可以應用信息技術來進行學習,獲取互聯網上的學習資源。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給學生留出任務,讓學生在課下自己尋找相關的材料,進行分析和整理,上課后和同學進行討論交流。這樣不僅可以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還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例如,在學習《圓明園的毀滅》這一部分內容的時候,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在網絡上找尋圓明園的相關圖片,了解圓明園的古往今來,從而幫助學生明確作者的寫作意圖,加深學生對于文章主旨的理解。
3.改善教學環境,創設信息化學習場景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一個信息化的學習環境,這就需要教師結合教材內容來設計信息化的環境,引導學生在此過程中建立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能夠自主地組建知識框架,激勵學生獨立地進行思考和探索,從而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分析能力,教師可以借助豐富的信息資源來優化語文教學,擴寬學生的語文視野。在圖文并茂的課堂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學習壓力會有所降低,從而學生可以更為輕松地進行學習,掌握更為豐富的語文知識。例如,在學習《威尼斯小艇》這一課的時候,教學難度很大,很多學生并未去過威尼斯,不了解威尼斯當地的風土人情,根本無從知道威尼斯小艇位于何地。信息化教學的開展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走進威尼斯,領略威尼斯的迷人風光,從而激發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
4.引入網絡資源破解教學重難點,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
學生群體處于思維和認知能力的初始發展階段,靜態的文字內容會使他們產生理解上的困難,如果教師能夠以一種直觀的形式轉化靜態文字,那么學生的學習難度就會有所降低。因此,為了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使他們樹立起堅定的學習信心,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引入大量的網絡資源,將教學中重難點內容以動態化、可視化的形式展現出來。但是在現階段的小學語文課堂中,教師在使用信息技術手段展開教學過程時,對信息技術的把控程度不足,常常出現網絡資源引入時機不合理、內容與主題無關的情況,這樣不僅沒有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反而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因此,為了破解語文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讓學生更加透徹地理解教學內容,教師可以在備課階段對語文教材進行全面分析和排查,結合課程教學目標提煉出重點和難點,并借此搜集和整合網絡資源,在課堂中出現重點難點的環節引入網絡資源,促使學生實現從靜態思維到動態思維的轉化,以此促進信息技術與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機融合。
結論:
綜上所述,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融合是提升小學教育質量、帶動學生課堂參與熱情的絕佳選擇。在新課標的背景下,教師應該從學生的發展需求出發,在語文教學的全過程融入信息技術手段,讓學生在信息技術的輔助下,降低學習語文知識的難度、實現自主發展的目標,進而完成課程改革和創新的任務。
參考文獻:
[1]生叢叢.基于信息技術的部編版小學語文寫作教學創新策略探討[J].讀寫算,2021(26):133-134.
[2]張偉.芻議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運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J].試題與研究,2021(26):141-142.
[3]楊紅梅.翻轉課堂模式下高校《小學語文教學設計》課程教學實踐研究[J].中華活頁文選(教師版),2021(09):64-65.
[4]丁鵬明.小學語文拓展閱讀策略探討[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21(09):37-38.
[5]薛沁苑.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分析[J].中華活頁文選(教師版),2021(09):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