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雷
(河南省息縣中心醫院腫瘤科 息縣 464300)
胃癌是腫瘤科常見疾病,起源于胃黏膜上皮,多發人群集中在中老年,近年來發病年齡逐漸年輕化[1~2]。胃的任何部位均有發病可能,以胃竇部發病率較高。胃癌的主要癥狀為噯氣、上腹不適等,與胃潰瘍、胃炎極為相似,故病情易被忽略,錯過最佳治療時期,也對患者自身免疫功能造成一定影響。對于晚期胃癌患者而言,主要以化療維持患者的生命,臨床常見的化療藥物有希羅達、替吉奧等,治療效果較好,但也存在相應毒副反應[3]。本研究對晚期胃癌患者采用奧沙利鉑聯合不同一線化療方案并序貫進行維持治療,分析其療效?,F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將 2018 年 12 月 ~2019 年 4 月我院收治的晚期胃癌患者68 例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34 例,男18 例,女16例;年齡 45~77 歲,平均年齡(59.49±5.83)歲;病理分型:黏液腺癌19 例,乳頭狀腺癌11 例,管狀細胞癌4 例;轉移部位:腹腔淋巴結轉移12 例,肝轉移13 例,鎖骨上淋巴結轉移6 例,盆腔轉移3 例。觀察組 34 例,男 19 例,女 15 例;年齡 44~78 歲,平均年齡(59.57±5.91)歲;病理分型:黏液腺癌 18 例,乳頭狀腺癌10 例,管狀細胞癌6 例;轉移部位:腹腔淋巴結轉移11 例,肝轉移12 例,鎖骨上淋巴結轉移6例,盆腔轉移5 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可對比。
1.2 入選標準 納入標準:符合《胃癌治療指南》中診斷標準[4],經胃組織活檢確診晚期胃癌;預計生存期>3 個月;卡式評分≥60 分;無免疫功能障礙;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近期接受其他化療的患者;依從性較差的患者;合并嚴重心血管疾??;貧血及血漿蛋白低下者;合并嚴重活動性潰瘍者。
1.3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常規給予地塞米松預防皮疹,阿扎司瓊減輕腸道反應,重組人粒細胞刺激因子注射液皮下注射提升白細胞,治療前1 周補充葉酸及維生素B;治療第1 天給予兩組患者奧沙利鉑(國藥準字H20064296)靜脈滴注,劑量130 mg/m2,滴注時間2 h。
1.3.1 對照組 聯合希羅達(XELOX 方案)并序貫維持治療,治療第1~14 天,每次口服希羅達(卡培他濱片,國藥準字 H20073024)1 000 mg/m2,2 次 /d。21 d 為一個周期,治療2 個周期。
1.3.2 觀察組 聯合替吉奧(SOX 方案)并序貫維持治療,治療第1~14 天,每日口服替吉奧片(國藥準字 H20140138),體表面積<1.25m2,口服 20mg/次;體表面積1.25~1.50 m2,口服25 mg/次;體表面積>1.50 m2,口服 30 mg/次,均為 2 次 /d。21 d 為一個周期,治療2 個周期。
1.4 觀察指標 (1)對比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分為分為完全緩解(所有目標病灶消失,任何病理性淋巴結的短軸必須<10 mm)、部分緩解(以臨界半徑的總和為參照,所有目標病灶半徑的總和至少減少30%)、穩定(以所研究的目標病灶半徑的總和最小值為參照,既達不到緩解標準也達不到進展標準)、進展(以所研究的目標病灶半徑的總和最小值為參照,所有目標病灶半徑的總和至少增加20%,另外,半徑總和增加的絕對值必須大于5 mm 或出現新的病灶)。總有效=完全緩解+部分緩解。疾病控制=完全緩解+部分緩解+穩定。(2)化療前、化療結束后抽取患者5 ml 肘靜脈血,借助流式細胞儀(中生北控生物科技,型號:ZS-AE7S)檢測兩組患者免疫功能細胞,包括CD3+、CD4+、CD8+表達情況,并計算CD4+/CD8+。(3)觀察兩組患者腹瀉、貧血、惡心嘔吐、關節肌肉疼痛等毒副反應發生情況。
1.5 統計學方法 用SPSS23.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 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疾病控制率較對照組高(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例(%)]
2.2 兩組患者化療前后免疫功能指標對比 化療結束后,兩組患者CD3+、CD8+指標均上升,但組間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兩組 CD4+、CD4+/CD8+指標亦上升,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化療前后免疫功能指標對比()

表2 兩組患者化療前后免疫功能指標對比()
時間 組別 n CD3+(%)CD4+(%)CD8+(%) CD4+/CD8+化療前 對照組34觀察組34 tP化療結束14 d后 對照組34觀察組34 tP 63.14±6.07 62.36±7.25 0.481 0.632 63.42±8.05 63.34±8.01 0.041 0.967 27.94±6.28 29.21±6.18 0.841 0.404 32.31±6.88 39.76±8.21 4.056 0.000 24.71±5.76 24.53±5.89 0.127 0.899 26.45±5.86 25.38±5.92 0.749 0.457 1.13±0.18 1.19±0.21 1.265 0.210 1.22±0.22 1.57±0.25 6.128 0.000
2.3 兩組患者毒副反應發生情況對比 觀察組患者惡心嘔吐、腹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毒副反應發生情況對比[例(%)]
相關統計數據顯示,胃癌死亡率位居全球第三,我國每年胃癌新發病例約占全球發病病例的42%,即使治愈,復發的可能性也較高[5]。序貫維持治療是通過連續維持給藥,以保證藥物治療效果,提升臨床療效,但針對晚期胃癌的治療方案在不斷深入研究,藥物治療已成為研究重點。胃癌患者早期臨床癥狀隱匿,診出率較低,治療效果已經難達預期,因此,藥物治療成為提高療效、延長患者生存時間的主要手段。
奧沙利鉑是一種作用于多種腫瘤的抗腫瘤活性藥物,其藥物成分主要為吉美嘧啶、替加氟、奧替拉西鉀,可降低患者胃腸道反應,從而使患者的耐受力提高。此外,該藥物可利用自身的水化衍生物,抑制核酸物質的合成[6~7]。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臨床療效較對照組高,且毒副反應發生率相對較低。究其原因在于替吉奧作為一種復方口服制劑,其中的吉美嘧啶成分可對二氫嘧啶脫氫酶起到抑制作用,從而終止5-氟尿嘧啶的分解,奧替拉西成分可利用其特異性降低乳清酸核糖轉移酶的產生,對5-氟尿嘧啶的分解起到抑制作用,進而降低胃腸道毒副反應的發生率。對晚期胃癌患者采用的化療藥物,雖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腫瘤細胞的擴散,但對正常細胞也會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如患者的器官系統發生毒副反應,甚至導致死亡。替吉奧及希羅達均會對周圍神經、血液系統及胃腸系統產生反應,同時晚期胃癌患者往往出現病灶轉移,加之患者體質較弱,易引起藥物耐受性下降,進而增加毒副反應風險,影響患者治療舒適性[9]。希羅達通過口服后與奧沙利鉑共同作用,將患者體內的腫瘤過渡為5-氟尿嘧啶,從而對晚期胃癌患者的進展起到控制效果[8]。由此可見,提高臨床療效的重點之一在于盡可能降低藥物所致的毒副反應。據相關研究顯示表明,兩種方案均對患者的生存質量具有改善效果,同時也可延長患者的生存年限、緩解癥狀[10],但由于晚期胃癌患者中老年人居多,體質相對較差,希羅達對患者毒副反應發生的控制效果較差,也極易產生耐藥性,故效果不及替吉奧。同時本研究結果還顯示,化療結束后,兩組患者 CD3+、CD8+指標均上升(P<0.05),但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CD4+、CD4+/CD8+指標亦上升,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這表明奧沙利鉑聯合替吉奧能夠有效提升晚期胃癌患者免疫功能。分析其原因在于,奧沙利鉑可誘導凋亡時釋放腺嘌呤核苷三磷酸至細胞外,招募巨噬細胞質腫瘤部位,激活T 淋巴細胞,改善T 淋巴細胞亞群比值,緩解免疫抑制,提升機體免疫力。同時替吉奧可有效阻滯5-氟尿嘧啶分解延長其在腫瘤組織及血液中起效時間,增強抗癌效果,進而減輕腫瘤造成的免疫抑制,改善患者免疫功能。
綜上所述,采用奧沙利鉑聯合替吉奧治療晚期胃癌,可提高患者免疫功能,降低化療過程中產生的毒副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