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吉
摘 要:當前中職院校的學生流失問題是困擾著學校領導的主要難題,生源的不斷流失,制約了學校的正常發展,對學校的正常辦學和社會名譽度都造成了一定的影響。該采用何種辦法來有效抑制這種流生現象,是各個職業院校領導層之前經常交流探討的話題。本文對中職學生流失問題進行研究,結合導致中職學生流失的主要原因進行分析,對如何有效控制這類現象發展的具體對策提出幾點建議。
關鍵詞:中職學生;流失;解決對策
現階段伴隨著國家對于中等職業教育重視程度的提高,各類職業院校的發展速度也在不斷提升,并且加大了招生規模。但是由于各方面問題的影響,中職院校的學生流失問題一直存在,學生的流失率也居高不下,事態的嚴重程度已經影響到了中職院校的正常發展,給中職院校的形象建設帶來了不必要的損失,相關負責人需要對這項問題進行全面的分析研究,結合當前中職院校發展的特點,制定出有效的應對措施,促進中職院校的持續性發展。
一、中職學生流失的主要原因
(一)家庭教育觀念落后,經濟條件不滿足
對中職院校的學生構成進行分析,可以發現大部分學生都是來自于農村,并且學生的家庭經濟條件相對來說較為困難,無法支付起學生在中職院校的各類開銷成本。雖然近年來國家已經給在校的中職學生發放了一定的生活補貼,但是對于一些經濟條件十分困難的農村家庭來說,還是無法支持學生完成學業,學生進而被迫輟學,提前步入社會。此外,也有部分家長認為學生在中職院校內學習沒有任何作用和幫助,這部分家長普遍認為盡早讓學生步入社會打工賺錢才是合理的選擇,沒有考慮到學生的長遠發展,而這些原因都導致了大量學生的流失。
(二)學校管理制度松散,課程安排不合理
在當前的部分中職院校內,各項規章制度的建立還不夠完善,學校對于學生的管理力度不夠,導致中職學生群體普遍存在尋釁滋事、拉幫結伙的現象,更有甚者還存在校園暴力的現象,勒索、毆打等事件時有發生。一些學生認為自身的安全在學校里無法得到保證,進而選擇輟學,而學校對于此類事件也沒有進行嚴格的管理,校風混亂。同時,中職院校的課程安排依舊是以文化課為主,這對于學習能力較差的中職學生來說,無法在學校獲得個人能力的提高。實訓課程得不到有效開展,學生也會認為在學校無法實現個人的夢想,學不到任何本領,進而選擇輟學[1]。
(三)教師管理工作缺失,教學方式不科學
大多數的中職院校中班級管理工作存在問題,中職學生的學習行為習慣本就處于一個較低的水平,進行班級管理工作時面臨著較大的難度,同時部分班主任欠缺管理知識和相關經驗,對于無組織無紀律的中職學生束手無策,選擇了放棄管理。而部分教師對于學生管理會采取武力的辦法,與學生之間的矛盾不斷激化,還有部分班主任對學生采取的是放養手段,任憑學生自行發展,甚至會對學生說出傷及自尊的話語,導致學生自我否定,對學習失去希望,選擇了輟學。
二、控制中職學生流失的主要對策
(一)采用多種渠道,建立溝通機制
要良好地控制現階段的生源流失問題,需要中職院校加強與學生家庭之間的緊密聯系,學校作為對學生開展教育活動的主辦方,應當要起到主導作用,中職院校要借助社會各界的力量和幫助,消除學生家長心中對于學校聚焦于方面存在的誤解和懷疑,將中職院校真實的教育力量展示在學生家長面前,提高社會公信度。同時,中職院校也應積極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采取定期舉辦家長會或者家訪和電話溝通等形式,充分了解學生個人以及家庭的背景,掌握相關信息,在出現生源流失的問題時,才有機會進行對癥下藥,幫助學生家長一起解決學生在教育方面存在的問題。此外,對于部分家長認為讀書無用的錯誤思想,要想盡辦法篩選出存在思想誤區的家長群體,而后再與家長進行推心置腹的交流和溝通,為家長灌輸正確的教育觀念,加強思想工作的建設。不論如何,身為家長是一定希望學生可以擁有一個成功的人生的,對于學生的發展和前途問題,大多數家長還是較為重視的,只是對中職院校和職業教育領域存在一定的誤區,認為參加職業教育對于學生來說沒有任何作用,需要中職院校和教師對家長進行耐心的講解和溝通,改變想讓學生輟學的心境[2]。
(二)加強學校管理,提高辦學能力
中職院校的學生群體普遍自制能力較差,無法通過自我約束來開展相關的學習活動,因此在中職院校的管理方式選擇中,對學生采取準軍事化管理是較為合適的,這種通過嚴明的紀律和相關規范來對學生進行管理,約束學生日常生活行為的方式,可以讓學生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并以軍隊的團結精神來引導學生團隊意思的形成,打造井然有序的中職院校教學環境。在這種良好環境的烘托下,相關的教學活動才可以有序開展。中職院校應當加強管理制度,建立相應的懲罰機制,堅決杜絕打架斗毆、搶劫勒索等惡劣事件的發生,對于違反相關規定,并屢教不改的學生要給予嚴肅的處理。中職院校要以凈化校園環境,保證校園安全的基礎來改善現有的辦學條件。此外,針對于中職學生的學習特點,在保證文化課程教學的基礎上,積極開展實訓課程教學,致力于幫助學生學習到專業的技能和本領,提升在社會上的競爭能力。中職院校應當以學生的興趣愛好作為出發點,有針對性地向學生開展職業技能的培訓和教學和活動,要不斷完善學校的基礎設施建設,改變傳統的“黑板上教技術”的教學模式,促進學生在中職院校內的全面發展,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3]。
(三)完善班級制度,改進教學方法
中職院校的教師對待學生要富有愛心,大部分中職院校的學生其實是希望通過讀書來改變命運的,只是由于個人的原因或者家庭的原因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在精神上給予學生幫助,并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堅信“知識改變命運”的道理,作為學生的領路人,教師要作為學生的榜樣,鼓勵學生完成學業。班主任要在日常的教學生活中積極關愛學生,并尊重和理解學生的想法,對于學生犯錯誤的行為,要給予正確的引導,幫助學生進行改正,而不應該對學生采取放棄或者隨波逐流的態度。教師與學生之間建立良好的感情聯系,在此基礎上進行嚴格的管理,學生群體也能夠接受,學生與教師之間產生了信任感之后,會認為教師的批評是對自己的關懷,是教師對學生負責的體現。師生之間建立起心靈上的溝通,才有利于教師對學生進行思想方面的引導和教育。學生產生輟學的想法都是因為自身的心理存在一定的問題,教師的任務就是當問題發生時,去找到這類問題,并采取有效的措施為學生進行排解。此外,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積極了解學生的狀況和行為,加強對學生的思想健康教育,尊重學生的人格發展,中職院校要定期開展面向全體學生的思想健康教育活動,不斷增強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抗挫能力,強化學生完成學業的決心。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中職院校的學生流失問題,受到了多方面原因的影響,要想有效解決這一問題,中職院校首先要加強自身的建設,完善管理制度,其次要提高教師的職業素養和教學能力,此外要加強對于學生的管理,積極開展適合學生發展的教學項目,讓學生在中職院校內有所提高,有所進步,才能夠真正緩和生源不斷流失的問題。
參考文獻:
[1]楊光敏.中職生流失現象的探討[J].學苑教育,2020(29):9-10.
[2]紀冰心.應對民辦高職院校學生流失的策略探討[J].就業與保障,2020(18):140-141.
[3]薛克聯.中職學生流失原因與對策[J].知識文庫,2019(23):228-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