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卿然


摘 要:隨著互聯網產業的高速發展,線上音樂教育也逐漸興起,并處于一個蓬勃的發展期。“央音在線”“VIP鋼琴陪練”等軟件相繼出現,人們逐漸開始接受線上音樂教學這個理念。線上音樂教學不僅存在于培訓機構中,在各類高校也開展了以MOOC形式為主導的線上音樂課程,即音樂慕課,能夠使學生接受到更加豐富、全面化的音樂信息。但是,調查發現在音樂學習中,高校的線上音樂課程存在著無法互動、教學形式不夠豐富等問題。此外,本文還將線上線下音樂教育進行對比,找出各自優勢,提出在學習音樂的不同階段選擇適合的授課方式,將兩者有效結合。文章旨在通過調查,探究線上音樂教育的現狀,發現其所存在的客觀問題,給出部分建議,有助于線上音樂教育的發展。
關鍵詞:線上音樂教育;線下音樂教育;互聯網
一、以商業為核心的線上音樂教育模式調查
(一)線上音樂教育的教學及運營模式
互聯網的高速發展給線上教育帶來了契機,目前國內線上教育平臺存在基本的四種模式:B2C(business to customer),O2O(online to office),C2C(customer to customer)以及智能硬件加模式。[1]
(1)B2C模式
首先B2C模式即為機構面對客戶,機構自己研發關于音樂類的線上課程如:基本樂理,視唱練耳,音樂鑒賞等。客戶根據自己的需求進行相應的選擇。此種課程方式需要機構自己進行課程的研發制作,極其考驗機構的學術水平以及教育能力,對于如何制作出吸引孩子且同時被家長認可的教學視頻是此種線上模式的核心問題。
根據網絡調查,最早的“央音在線”,在互聯網還未完全崛起的時代,就已經開始了錄播課,以中央音樂學院的師資力量作為吸引點,錄制各類型樂理,合唱,鋼琴,聲樂等課程學生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
(2)C2C模式
通過機構內部對老師的能力進行審核,為老師劃分等級固定薪資,通過起初的免費教育吸引學生到后期的按照學生的學業水平和需求,為學生提供優秀的老師,真正實現C2C模式。
根據網絡調研,2014年,“為藝”誕生,它的創始人是嚴伯鈞,畢業于美國布朗大學,博士學位。此機構專注于古典音樂教學,
二、以高校為核心的線上音樂教育調研情況
(一)專業院校的線上學術交流及音樂課程
以中央音樂學院為例。近幾年來,線上音樂課程,線上音樂交流會在專業院校舉辦頻率非常高,線上的溝通及教學不僅能夠快速的傳達思想與建議,更是可以實現多方共同交流。2020年12月8日,中央音樂學院召開“一帶一路”音樂教育聯盟國際會議,會議以線上的形式開展,瑞士日內瓦高等音樂學院、泰國瑪希隆大學音樂學院、意大利羅馬圣契切利亞音樂學院、俄羅斯圣彼得堡音樂學院、中國音樂學院等11所中國和8所外國音樂學院院長出席此會議。此會議各個院校互相分享對于音樂教育的心得與感受。線上音樂交流會實現了多個國家同時交流,這也是為全球化音樂教育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另一方面,經調研(來源于學校官方網站),中央音樂學院也大力開展了不同類型的線上音樂課程例如,“西方音樂史”、“中國古代音樂史”等。供在校學生學習,此類課程不僅作為選修課,也作為社會公開課面向大眾,可以隨時利用手機、平板、電腦等設備進行學習,節約時間。
(二)普通高校的線上音樂課程
1.MOOC形式的音樂課程。現代教育的資源共享離不開互聯網,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譯為“慕課”,這種教學模式起源于美國,依靠于政府指導,企業搭建平臺,老師創建課程,服務于學生自主學習、社會人員學習以及學校教學。這樣的授課方式其實非常適合于新一代互聯網居民,也就是現在的大學生群體。因為大學生對于計算機有著親切感,互聯網時代的迅速崛起最先影響的就是大學生群體,他們享受互聯網帶來的新事物以及便利,那么必然對于MOOC 的接受度也會非常的高,MOOC不僅迭達了優質課程資源并且含有資源共享的功能。
對于音樂教育即是開放了一個教育社區,其核心理念是:平臺共享、資源共享、課程共享和教師共享,這使得建立一個多元文化音樂教育在線社區成為可能。在這里有多層級的音樂課程體系,核心課程覆蓋了音樂教育、音樂欣賞、音樂學與作曲技術理論、音樂表演(聲樂/器樂),同時還有傳統音樂(非物質文化遺產)、流行音樂、音樂研究方法、音樂教學技術等。豐富的課程種類可以使音樂教育的受眾面更加廣泛,從而進一步推動音樂教育的公平性與多樣性。[3]
2.學生滿意度調查。為了得到同學們的真實的想法和感受,通過線上問卷的形式收集各類高校同學對于線上音樂課程的意見。此問卷共有504位同學填寫,他們來自31個不同的省市,就讀于不同的文科類高校、理工科類高校、綜合類高校以及藝術類專業院校,年級跨度從本科生到研究生。此問卷共8個問題依次如下。
(1)此次接受線上調查問卷的同學大部分來自于陜西、江蘇。其余來自于新疆、青海、內蒙古、江西、廣東、甘肅、湖南、河南、山東、山西、河北等地區,其中偏遠地區有新疆、青海、甘肅、內蒙古、寧夏等。
(2)所參與調查的學生,36%來源于理工科高校,大部分學生均為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在讀學生。部分學生來源于綜合類高校例如:南京林業大學,南京財經大學。少部分來源于專業藝術院校例如:上海戲劇學院、上海音樂學院以及南京藝術學院。因此,大部分參與調查者為非專業學生、少部分為音樂專業的學生。
(3)調查顯示,參與者大部分為本科生,占比高達92%。本科一、二年級學生居多,少部分研究生參與,占比7.34%,
(4)通過此問卷, 84%的同學參加過線上音樂課程學習,15.67%的同學從未參加過。證明線上音樂教育的開展已經被大部分人所接受,大家愿意嘗試。
(5)此調查表明56.35%的同學是因為自身興趣從而參與線上音樂課程,因學校要求參與的大約有41.07%。通過此數據說明大部分同學對于線上音樂課程還是有一定需求的。
(6)問卷結果也暴露出部分問題,大部分同學(39.88%)表示通過線上音樂課程只是對音樂知識略知一二,并沒有收獲預想的知識,應付考試的同學占比27.18%。說明線上音樂課程目前只能讓三分之一的同學收獲較多知識,應該對課程設置進行適當的修改。
(7)基于同學此前對于線上音樂課程的一定了解,46.63%的同學希望能夠推出更多的線上音樂課程。其余同學并未表明態度。
(8)在此問卷的最后一部分,參與調查的同學也結合他們自身,從不同角度給出了相關意見。
為了方便研究數據的分析,本文決定采用SPSS 22.0系統對數據進行分析。
3.結果分析
(1)描述性分析。本研究采用SPSS 22.0統計軟件對填寫問卷的群體畫像進行了人口統計學特征的描述性分析,結果顯示:參與調查者的學歷分布以研究生和本科生為主,在讀院校類型主要集中在理工科高校和綜合類高校。
(2)線上音樂教育課程接受度分析。問卷調查顯示參加過線上音樂課程的人數達到84%(偶爾參加與經常參加總和),通過SPSS22.0 的相關性分析,發現大學所在城市和與是否參與過在線音樂課程之間的相關系數值為0.082,接近于0,并且p值為0.571>0.05,因而說明大學所在城市和是否參與過在線音樂課程之間并沒有相關關系。
(3)線上音樂課程效果分析。大部分參與調查者反應通過線上音樂教育課程只能對音樂類知識略知一二。參與調查者中能夠獲得大量知識的比例只有32.94%,利用相關分析去研究參加線上音樂課程的原因和參加在線音樂課程的收獲之間共1項之間的相關關系,使用Pearson相關系數去表示相關關系的強弱情況。具體分析可知:參與線上音樂教育課程的原因和參加在線音樂課程之間的收獲的相關系數值為0.556,并且呈現出0.01水平的顯著性,因而說明參加線上音樂課程的原因和參與課程后取得的收獲之間有著顯著的正相關關系。
這說明大部分認為收獲不多的參與者,參與線上音樂課程的原因并不是主觀興趣,但是數據同時也說明即使本身因為興趣而參加線上音樂課程的同學,最后也很有可能收獲不多只是略知一二。因此,線上音樂課程本身的內容、授課形式等方面需要有更多的改變。
(4)對推出更多線上音樂課程的意愿程度。46.63%的參與調查者都表示希望以后推出更多的線上音樂類課程。通過SPSS 22.0的分析,利用相關分析去研究,參與課程后的收獲和是否希望推出更多類型的線上音樂類課程之間的相關系數值為0.476,并且呈現出0.01水平的顯著性,因而說明參與課程后的收獲和是否希望推出更多類型的線上音樂類課程之間有著顯著的正相關關系。此結果也表明參加課程后的感受會直接影響他們后期是否接受更多線上音樂課程。
4.結論
綜上所述,得出以下結論:
(1)線上音樂課程在高校的普及率很高,且不受地域影響。
(2)大部分高校學生對線上音樂課程有充足的興趣。
(3)因為學習效果欠佳,僅46%的學生希望推出更多課程。線上音樂教育需要對其課程設置進行調整,讓學生真正學校到更多關于音樂的知識。
(三)線上音樂教學的優勢
1.突破距離限制。線上音樂教育,顧名思義,是通過網絡的形式展開教學。首先,最直接的優勢便是可以跨越遠距離進行授課。在一些偏遠地區,孩子們基本沒有接受過音樂的啟蒙教育。因為地理位置的偏僻,很少有音樂教師愿意去那里進行教學。侯書鎖在《偏遠落后地區中小學音樂教育現狀的調查》中指出,在偏遠地區,只有15%的音樂老師具有相關資格證,大部分老師都是兼職的形式,并沒有接受過正規的音樂教育。[6]
李振全在《偏遠地區音樂教育現狀分析及建議——以黃石市及周邊縣市區學校音樂課堂的調查為例》中指出黃石地區的農村小學音樂教育存在著很多問題,卻并沒能夠得以解決。 [7]
所以面對此問題,線上音樂教育勢在必行。我們通過互聯網,傳遞音樂知識,現在無論在多偏遠的地方,學生可以通過各種平臺進行音樂學習。線上音樂教育是給了每位孩子接受平等藝術教育的機會。不必再像以前那樣,為了上一節鋼琴或者聲樂課,舟車勞頓地去發達地區。除了線上音樂課程,越來越多音樂會是以直播或錄播的方式與大眾見面。對于偏遠地區的孩子們著實是一種福音。
在疫情期間,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文藝節目中心邀請46位中國音樂家以“云合奏”的形式演奏管弦樂序曲《紅旗頌》,大提琴家王建、小提琴家呂思清以及鋼琴家朗朗等紛紛出席,CCTV音樂頻道在微博發布了這段“云合奏”,大眾的反響十分的熱烈。這也是疫情期間為數不多的文藝類活動。在此之前,多個世界著名交響樂團也發起短小精致的“云合奏”,例如莫扎特的《魔笛》、貝多芬的《歡樂頌》、勃拉姆斯的《第一交響曲》等,給人們帶來慰藉和快樂,也通過此次疫情,讓古典音樂與觀眾更加親近。
此外,在現實生活中,如果想進行管弦樂、雙鋼琴、四手聯彈的排練,需要協調場地、時間等問題。很難做到一個場地內同時有幾架鋼琴和多件樂器,所以在線下排練,需要克服的困難有很多。但是如果在線上進行“云合奏”,許多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三、線上音樂教育待解決問題與部分建議
(一)教學模式單一
根據以上“學生滿意度調查”很多學生都認為通過線上音樂課程所收獲的知識有限,存在教學模式單一的問題,部分音樂理論、鑒賞類錄播課程經常以學生觀看為主,與老師并沒有互動,這不僅可能會影響學習效果,也會使學生喪失對音樂的興趣。
筆者提出以下建議:
(1)提前錄制學生可以參與互動的視頻。在音樂賞析課程中,就所賞析的曲目,老師在錄制視頻時假設與學生對唱,為學生留出對應的時間,這樣學生在上課時,便可以與老師同時歌唱,能夠幫助學生感受到音樂的魅力。例如意大利著名歌劇《圖蘭朵》中一段詠嘆調《今夜無人入睡》,這是音樂鑒賞課經典曲目,在鑒賞之后,學生可以與老師以合作的形式歌唱,進行互動,這樣就可以部分解決教學模式單一的問題。
歌劇和音樂劇也是音樂學習中重要的一部分,在鑒賞經典歌劇《費加羅的婚禮》時,教師可以與學生分角色扮演人物,來感受歌劇所想表達的音樂內容,此方式可以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并且部分解決師生互動不足問題。
(2)發展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對于線上音樂學習的反饋方式,致力發展評價主體的多元化,評價內容的綜合化。不再是一個老師面對成百上千的學生一一反饋評價,這樣老師的工作量會很大。進行學生互評,并且從多角度評論。
(二)智能音樂軟件種類單一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相關手機軟件有147個,可以分為:鋼琴陪練、曲譜、鋼琴小游戲、鋼琴教程等。可以明顯發現有關鋼琴的軟件市場占有率較高。但是隨著音樂教育的多元化發展,學習其他樂器和基本音樂素養課的學生也逐漸增多。其他類型的智能軟件也需大力發展。
筆者提出以下建議:
(1)視唱練耳類軟件。視唱練耳作為音樂學習的必修課,也是十分重要的一門課,2000年之前市面上有關視唱練耳的軟件依舊十分稀少,且使用效果不佳,大多數只是模仿鋼琴鍵盤,并不能實際地幫助學生提高視唱和聽音的能力,部分只是給出一些高音譜,低音區的練習明顯缺失。現階段即使此類型軟件的數量增多,但是大多只是有著基本的功能,只是單音練習,基礎視唱。今后視唱練耳的相關軟件可以收錄更多的視唱譜例,并且發展雙聲部視唱練習,在練耳方面,可以加入和弦連接、調性判斷等功能。
經調研,以下是市面上現有的視唱練耳app界面
(2)弦樂重奏類軟件。弦樂在整個交響樂團中的地位是非常高的,經常擔任旋律聲部,例如經典交響樂莫扎特的《g小調第40交響曲》,德沃夏克《e小調第九交響曲》等。所以弦樂的學習過程中,與別人的配合是不可缺少的,學生一個人在家獨自練習,容易感到枯燥乏味,但如果有機會可以線上與其他同等水平的小提琴演奏者進行重奏,那么對他們的音樂學習是十分有幫助的。但是,目前弦樂重奏類軟件并沒有進入大眾的視野,大部分人并未使用過。這在弦樂的學習過程中是十分重要的,因為音樂需要傾聽,善于傾聽別人的聲部,不僅可以找出兩個聲部之間的和聲關系,也為練習過程贈添了趣味。未來線上重奏類app的推廣也是發展線上音樂智能軟件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3)弦樂鋼琴伴奏類軟件。弦樂與鋼琴之間的合奏也是必不可少的,例如,中國作品《梁山伯與祝英臺》。當弦樂學習到一定的程度,往往需要與鋼琴配合,如果能夠實現自帶弦樂伴奏,那么對于學生來說是大有益處的,可以明顯加強學生的樂感。目前,市面上并未出現此類型智能軟件,這也是今后音樂智能軟件的開發所需要研究的一個方向。
參考文獻:
[1]張婕.淺析在線音樂教育的現狀、模式與趨勢[J].藝術教育,2020(05):51-54.
[2]夏小燕.鋼琴線上教學的另一維度——兼談指向素養的深度學習探索[J].鋼琴藝術,2020(07):21-23.
[3]于浩.走向公平、多樣的世界音樂教育——第34屆國際音樂教育大會線上學術研討會綜述[J].中國音樂教育,2021(01):48-53.
[4]李佳憶.世界主流教學法在音樂教學實踐的應用分析[J].當代音樂,2021(01):32-34.(凡下引此文獻皆同此)
[5]肖琳.談氣息在鋼琴演奏中的運用[J].紹興文理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2011,31(06):98-103.
[6]侯書鎖,安健君.偏遠落后地區中小學音樂教育現狀的調查[J].集寧師專學報,2004(01):66-70+74.
[7]李振全.偏遠地區音樂教育現狀分析及建議——以黃石市及周邊縣市區學校音樂課堂的調查為例[J].當代音樂,2015(09):37-38+41.
[8]段曉銘.淺談線上鋼琴陪練的利與弊[J].戲劇之家,2020(08):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