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博物館既是文物儲藏重要基地,也是面向社會群眾提供文化服務的關鍵場所。眾所周知,文物是社會改革和歷史發展的見證者,其本身具有科學性、藝術性、人文性特點,是現代人探索歷史、了解歷史的主要依據。然而,由于文物屬于不可再生資源,所以一旦遭到破壞,將會增加修復難度,甚至導致文物不復存在,會為社會發展和科研探索造成巨大損失,這也在一定程度上突出了博物館文物庫房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尤其新形勢下,博物館免費開放政策不斷深入,博物館各類展覽活動逐漸增加,為博物館文物庫房管理帶來全新難度和挑戰。導致傳統管理模式中存在的問題日漸突出。采用數字化手段優化管理方式和方法,已經成為博物館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基于此,本文將結合福建省長汀縣博物館文物庫房管理現狀進行分析,提出幾點研究數字化建設的方法,希望能夠為專業人士提供參考、借鑒。
【關鍵詞】文物庫房;管理;現狀;數字化建設
【中圖分類號】G2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198(2021)23-199-03
【本文著錄格式】李鴻.芻議文物庫房管理現狀及數字化建設[J].中國民族博覽,2021,12(23):199-201.
引言
文物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人類發展和社會改革遺留下的瑰寶。對文物進行有效保護、科學管理,既是歷史賦予博物館工作者的重要職責,也是傳承和發揚歷史文化的必要手段。新時期背景下,信息技術廣泛普及,將其應用到博物館文物庫房管理工作中,能夠有效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同時解決文物收藏與安全之間存在的矛盾問題[1]。福建省長汀縣博物館為國家三級博物館,是長汀縣唯一收藏、保護、研究、展示汀州客家文化、紅色文化、歷史文化的國有機構,截至2020年,現有文物藏品4720件/套,其中珍貴文物1541件/套。該博物館不僅承擔著文物資料保管、征集、科研等職責,還肩負著文物保護與管理重任。強化其數字化建設水平,采用先進技術開展文物庫房管理工作,已經成為博物館實現長遠發展目標的必要手段。
一、文物庫房管理數字化的重要意義
近年來,我國給予博物館文物管理工作高度重視,并出臺了一系列法律法規,這些法律法規涉及文物庫房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能夠為博物館落實管理工作提供準確依據。眾所周知,博物館文物庫房管理的主要對象是文物,其管理目標是保證文物的完整性和穩定性,從而為博物館開展文化宣傳活動和展覽活動奠定基礎,充分發揮文物教育功能和科研功能。由此可見,文物庫房管理水平能夠直接影響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發展狀況。以上提到,文物是歷史發展和社會改革的見證者,其凝結了不同時期人類社會的智慧結晶,同時也反映了不同區域歷史發展進程。具有較高的文化價值、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和科研價值,是博物館靈魂所在。博物館作為文物儲存基地,在文物科研、宣教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能夠為推動科學文化事業穩定發展奠定良好基礎[2]。可以看出,博物館發展水平與人類智慧結晶存亡息息相關,做好博物館文物庫房管理工作至關重要。
文物庫房管理工作涉及內容廣泛。自文物出土起,就面臨人為、自然兩種影響因素。在文物庫房管理中,保證文物安全性和完整性,做到不丟失、不損壞,只能確保文物入庫后不遭受人為損害。但自然因素對文物造成的不良影響,會在文物入庫后繼續加深,包括受溫濕度等因素影響,導致青銅器銹蝕、紡織品脆化、陶器色彩剝落、木器開裂等不良現象。所以,在文物庫房管理過程中,想要延長文物壽命,提高其安全性,就要強化數字化建設水平,將人為損害和自然損害降到最低。可以將其意義總結為以下幾點:第一,實現文物編目、統計等工作數字化操作目標,充分滿足文物標準化、規范化管理需求。第二,滿足文物檔案數字化制作需求,通過掃描設備、拍攝設備記錄文物信息,建立文物檔案,有利于提高檔案管理效率和質量,保證信息完整性。第三,整合文物資源。數字化建設能夠快速檢索文物資源,有利于管理人員對文物進行整合、校驗和管理[3]。第四,提高文物管理效率。通過電腦儲存方式記錄文物信息,一方面改善傳統人工管理存在的不足之處,另一方面提高管理水平。第五,充分發揮文物社會效益。數字化管理能夠協調好文物利用、研究、保護之間的關系,使其更好的應用到科研、教育等領域,從而充分展現其內涵。
二、文物庫房管理現狀
福建省長汀縣博物館是一所綜合性博物館,承擔著文物征集、編目、入庫保管、保養、修復等諸多職責。近年來,該博物館在文物庫房管理過程中,嚴格遵守各項法律法規,完善制度和規范,強化制度建設,建立健全本館藏品管理工作機制,把藏品日常管理工作常態化、標準化、規范化。積極引入信息化技術,加強數字化建設水平,主要可以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在于建立安全監控系統;另一方面是文物信息資源數字化管理。具體分析如下。
(一)建立安全監控系統
福建省長汀縣博物館在文物庫房管理過程中,嚴格按照《文物系統博物館風險等級和安全防護級別的規定》相關條例,整合了人員、物質、技術防范措施,為文物庫房管理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礎。具體來說:第一,在人防工作中,博物館組建了專業保安隊伍,并定期組織保安隊伍進行消防演習,同時制定了一系列防范制度和應急方案,在此基礎上對保安人員進行系統性培訓,明確劃分文物庫房管理工作職責,實施24小時巡邏機制[4]。第二,在物防工作中。博物館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引入各種現代化硬件設施,增加文物庫房密碼安全門、滅火器等器材,購進了質量較好的文物庫房密集柜、書畫儲藏柜、密碼柜等,為庫房文物管理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物質保障。第三,在技防工作中。博物館結合庫房條件,進一步優化和完善技防工作。具體是將傳統庫房中老化嚴重、運行時間較久的設備淘汰,對傳統防盜裝置、煙感裝置進行改造和優化,實現了博物館安全監控系統數字化建設目標。與此同時,該博物館還增加了門禁系統、監控系統等自動化控制系統,為文物庫房管理工作構建了一套健全、完善的現代化安全防范體系。除此之外,博物館庫房監控與公安監控系統連接,更好的確保了文物安全。
(二)文物信息數字化管理
當前福建省長汀縣博物館在文物信息化管理方面使用《全國可移動文物信息登陸平臺》,內容主要以博物館文物數量及長、寬、高、重、來源、級別等基本信息為主,從總體角度來看,依然存在數字化條件薄弱,信息化管理水平較低的問題。想要實現文物信息數字化管理需求,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第一,構建數字化系統。包括用戶管理系統、日志管理系統以及數據備份系統。可以對用戶操作時間、操作內容、操作日期進行精準查詢。第二,實施初始化管理。管理內容包括級別碼表、類別碼表等內容設置,為文物庫房管理提供便利。第三,文物入庫,該系統包括文物登記、文物入庫、信息查詢三個方面,為文物保存、文物查詢奠定了良好基礎[5]。第四,文物利用,包括文物借用、注銷管理、查詢管理、統計管理幾個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文物庫房管理效率和質量,并且操作便捷。第五,文物檔案管理。具體是將博物館內部文物信息,通過掃描、攝像等方式,轉換為數字化檔案,將其儲存到信息化系統中,不僅能夠保證文物檔案的完整性,還能夠提高檔案利用率。第六,多媒體信息管理。只有滿足以上需求,才能夠全面提高福建省長汀縣博物館數字化管理水平。
三、文物庫房管理數字化建設的建議
現階段,雖然福建省長汀博物館數字化建設水平不斷提高,并正式投入運行,但管理效果并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文物信息數字化管理系統和安全監控系統目前依然處于起始階段,在設計方面存在諸多不足,所以在管理工作中存在諸多新問題和新挑戰,需要在日后進一步完善和優化。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一)改善文物管理條件
文物庫房管理過程中,可以利用數字化技術改善保管環境和條件,保證文物管理滿足恒溫、恒濕需求。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做好防光、防塵、防霉等安全控制工作,從而保證文物安全性,有效提高文物庫房管理水平[6]。具體來說,首先,在購進文物儲存箱柜時,需要優先選擇抗壓性較強、耐火性較高的材料,同時配備專業的消防設施和滅蟲裝置,為文物庫房管理工作順利開展奠定良好基礎。第二,在庫房中安裝靈敏性較高的報警裝置,例如:安裝報警探測器,合理調整探測器位置,改善傳統報警系統存在的“漏報警”或“誤報警”問題,保證庫房得到嚴密防護,一旦存在問題,報警裝置會及時發出報警信號,督促博物館管理人員采取措施妥善處理。第三,設置門禁系統,主要對庫房出入人員進行規范化管理,通過系統準確記錄人員進出庫情況。另外,系統還具備儲存、編程等諸多功能,能夠有效提高庫房安全性。
(二)建立文物信息動態管理系統
近年來,福建省長汀縣博物館不斷加強館際合作交流和文物利用方面的工作,提高了文物出庫率,例如:為“鐵血長征——福建兒女長征事跡展”“八閩遺珍——福建省紀念建軍90周年革命文物聯展”“紅色遺珍 見證輝煌——閩西革命文物背后等故事展”“中國共產黨在福建——福建省博物館、紀念館館藏革命文物精品展”“紅色映像——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福建省革命文物精品展”及《中國影像方志》《今日中國》《紅色金融路》、江西衛視、江蘇衛視等提供上百件文物借展和拍攝。文物出庫率的提高,增加了文物危險隱患。
為了提高文物安全性和完整性,需要博物館在辦理文物借用、審批手續外,還要建立文物信息動態化管理系統,對文物出庫、入庫等情況進行準確記錄,保證文物利用和管理信息詳實、可靠。在文物出庫管理過程中,系統能夠準確接收文物出展意向,在此基礎上,系統會自動生成文物出展清單[7]。同時,系統會將需要出庫的文物狀態進行及時修改,將其標記為借貨狀態,并準確顯示文物信息。管理人員接到文物出庫信息后,會將系統中文物信息修改為出庫狀態,從而有效提高文物出庫管理水平。在文物入庫管理過程中,博物館在文物展覽完畢后,管理人員需要將入庫文物報表上傳到盤點機,管理系統會自動接收文物入庫信息,并將文物信息修改為入庫狀態。文物入庫后,會結合動態管理系統運行規范對文物信息進行準確判斷,確認信息無誤后,完成入庫操作。
(三)進一步提高文物照片拍攝質量
上文提到,博物館文物庫房管理數字化建設過程中,需要采用掃描設備或數碼相機將文物轉換為圖像形式,并將圖像錄入博物館數據庫中。然而,受環境、設備等諸多因素制約,導致圖像質量不佳,只能用到瀏覽或資料打印等方面,無法滿足書籍出版需求。針對這一問題,博物館需要進一步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引進先進的攝影器材,并構建專業的文物拍攝室,通過改善文物拍攝條件,提高文物照片拍攝質量,一方面提高文物庫房管理水平,另一方面提高文物照片利用率。
(四)拓展文物資源信息化利用途徑
博物館做好文物庫房管理工作的主要目標,是提高其利用率,使其更好的應用到教育、科研等領域。為了滿足這一目標,需要提高文物資源信息化利用率。具體來說,博物館存在諸多珍惜文物,其中一些文物由于年限久遠,所以本身已經出現破損問題,如果對這類文物進行頻繁移動,會增加文物損壞率[8]。為了避免這一問題,可以采用數字化技術對其進行處理。例如:通過三維立體技術、多媒體技術,對不便移動的文物進行幻影成像,通過光學原理,將文物多角度、全方位呈現在人們眼前。這種方式不僅能夠滿足人們精神文化需求,充分發揮文物作用和功能,還能夠提高博物館文物庫房管理水平。
(五)考古挖掘資料數字化建設
考古挖掘資料是文物庫房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內容,其管理水平關系到考古工作開展狀況。為了提高博物館考古挖掘資料管理水平,需要提高數字化建設水平。具體來說,博物館可以采用數字化手段,采集、分析和統計考古信息,并利用磁盤、光盤等方式對考古信息進行儲存,這種方式相對于傳統管理方式而言,不僅能夠保證考古資料信息的完整性和準確性,還能夠為考古工作順利開展奠定良好基礎。
(六)做好軟件系統和硬件設施維護管理工作
博物館文物庫房數字化管理離不開軟件系統和硬件設施的支撐,所以,做好軟件系統升級工作、強化硬件設施維護管理水平至關重要。這就需要博物館加大人力、物力、財力投入力度,組織專業的管理隊伍,制定定期維護管理計劃,為數字化系統安全運行提供保障。
四、結語
綜上所述,新時期背景下,福建省長汀縣博物館展覽活動及文物利用方面的工作大量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文物庫房管理工作難度,由于文物頻繁出庫、入庫,使得文物安全隱患隨之增加。如何做好文物庫房管理工作已經成為博物館需要深入研究和分析的一個重要課題。這就需要博物館強化數字化建設水平,完善和優化文物管理條件和環境,保證文物安全性和完整性。
參考文獻:
[1]郗榮利. 淺談文物庫房管理現狀及數字化建設[J]. 數字化用戶,2014(17):270-270.
[2]朱峰. 文物庫房管理及數字化建設[J]. 文存閱刊,2021(3):167.
[3]張勇. 強化數字化建設提升文物庫房管理[J]. 卷宗,2020(4):122.
[4]王亮亮. 文物庫房管理及數字化建設[J]. 邊疆經濟與文化,2018(3):154-155.
[5]蔣明明. 加強數字化建設 提升文物庫房管理水平[J]. 東方博物,2016(2):117-122.
[6]蔣明明. 加強數字化建設 提升文物庫房管理[J]. 文物工作,2018(9):26-30.
[7]柴懿,劉麗麗. 淺談數字化建設在文物庫房中的應用[J]. 全文版:教育科學,2016(6):117.
[8]侯志力. 淺談文物保管的基礎設施建設和數字化管理[J]. 文物鑒定與鑒賞,2019(3):120-121.
作者簡介:李鴻(1980-),女,山東,文博館員,研究方向為文物保護和利用、文物庫房管理、文物展陳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