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羅丹,余 華,陳 紅,王安琪,羅 琦
(昆明醫科大學護理學院,云南 昆明 650500)
隨著教育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教學方式正在發生巨大變化,混合式教學已成為當下教學改革的一個聚焦點[1]。2003年,何克抗教授[2]首次提出“混合式學習”理念并將其引入國內,標志著我國混合式教學研究的開端。何克抗教授認為[3],混合式教學將啟用全新教學和傳統教學相結合的一種“線上+線下”的教學方式,既能發揮教師引導、啟發、監控教學過程的主導作用,又能充分體現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主動性、積極性與創造性?;旌鲜浇虒W成為信息化背景下對理論與實踐提出更高要求的實踐性護理教育的必然選擇[4]。已有研究表明混合式教學有利于改善教學體驗,提高教學質量[5],但目前對混合式教學需求的質性研究卻很少,本文通過質性研究方法,深入了解護理本科生對護理心理學課程應用混合式教學的真實需求及期待,以期為護理教育者進一步完善混合式教學模式提供參考。
采用目的抽樣法[6],選取13名2017級護理學專業在校本科生(以下簡稱護生)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知情同意并配合訪談;(2)表達能力好,愿意表述自己的真實想法;(3)對護理心理學課程有一定了解。排除標準:資料收集不完整,訪談中途退出者。當受訪者的資料重復出現,且資料分析時不再出現新的主題,即判斷資料已達到飽和狀態,隨后終止抽樣[7]。參與訪談的13名護生中,女生8名,男生 5名;年齡21~23歲,平均年齡(21.38±0.62)歲;其中班干部3名。按照S1~S13編碼替代其姓名(見表1)。

表1 訪談對象基本情況(n=13)
1.2.1 資料收集方法 資料收集采取半結構式訪談[8]方式,研究者根據本研究的目的查閱文獻初步制定訪談提綱,提交專家修改,通過研究小組討論和預訪談后形成最終的訪談提綱。在訪談過程中,由研究者根據實際情況用補問、追問、重復等方法調整訪談過程,以更好地獲得受訪者資料,提升訪談的靈活性和效率。根據預訪談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預訪談對象提出的建議、反饋與結果提高自身訪談能力,發現問題,及時對訪談提綱進行修改和完善。訪談前征得教學管理部門及護生本人同意,向護生說明訪談目的及訪談所需時間,并承諾對訪談內容保密。征得訪談對象同意后,現場做筆記并錄音,訪談時長約40 min~50min。訪談提綱如下:(1)你對信息化的學習有什么偏好呢?談談你對混合式教學的看法?(2)你對護理心理學混合式教學設計的內容有什么期待?(3)你希望護理心理學這門課程開展混合式教學的策略有哪些?(4)如果在護理心理學這門課程中應用混合式教學,你對線上學習時間有什么要求?(5)當線下學習遇到問題時,你需要什么樣的方式進行反饋?(6)如果開展混合式教學,你想通過這種教學模式提高哪方面的能力?
1.2.2 資料分析及質量控制 訪談結束后,及時將訪談錄音準確進行雙人轉錄,資料分析由課題組2名研究人員共同完成,同時將受訪者的非語言行為一并記錄。運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進行分析[9],具體步驟包括:(1)反復并仔細閱讀轉錄后的訪談資料,了解其所表達的真正意義;(2)從轉錄資料中摘出與所研究現象相吻合的、有意義的陳述;(3)從有意義的陳述中歸納和提煉意義;(4)尋找意義的共同概念或特性,形成主題、主題群、范疇;(5)將主題聯系到研究現象進行完整敘述;(6)陳述構成該現象的本質性結構;(7)將所得結果返回受訪者,求證內容的真實性。
提煉出本科護生對混合式教學需求的4個主題:對混合式教學模式實踐需求、混合式教學環境需求、混合式教學認知工具需求、混合教學模式評價需求。同時護生對開展混合式教學也持不同的兩種態度,結果如下(見表2)。

表2 混合式教學的需求分析
護生對護理心理學課程混合式教學模式實踐需求方面,主要包括教學策略和教學安排兩方面需求,其中教學策略上對討論策略、角色扮演策略、啟發策略、協作策略等教學策略有強烈期待。受訪者S2表示“我希望可以把教學任務發布在平臺上,這樣我們可以知道準備些什么”;受訪者S4表示“可以讓我們自己編一些情景劇啊,這樣子課堂氣氛也好”。關于教學安排方面需求,被訪護生提出對學習時間和消息通知兩方面的需求,如受訪者S11表示“我們現在還有護理的內科、外科其他科要學,一天都在上課,我一個星期只能花兩個小時在線上”;受訪者S4表示“我理想的混合教學是線上學習不能占用太多時間,但是可以在線上告訴我們考試通知及與學習相關的通知”。
護生對護理心理學混合式教學資源主要有線上網絡平臺資源環境與線下課堂環境兩方面需求,平臺資源環境包括課程相關知識點,如題庫、隨堂PPT、臨床案例等;此外,護生還提到希望有拓展內容,如心理測試內容,有趣的心理學微視頻,心理書籍和電影等。受訪者S1表示“要是有好看的電影或者視頻在上面,我倒是愿意花時間的,心理方面的電影我超級感興趣”;受訪者S7表示“一般的話,如果是考試內容相關的東西在上面,比如每章的章節習題,我當然是花多少時間都愿意”;受訪者S13表示“平臺上內容要跟現實生活相關,案例可以有,以后去醫院用得到”。在課堂環境方面,護生期待能與同班同學以小組形式進行互動討論,還希望任課老師及助教參與到教學中,受訪者S3表示“課上大家可以分組討論,選代表上臺交流,十多人一個組上臺表演,相互評分才有趣”。
護生對混合式學習的工具需求中提到網絡平臺和雨課堂的使用,受訪者S5表示“像超星網課那種掛時間的我們可能不會喜歡,雨課堂就挺不錯呀,每個同學上課肯定會帶手機的”;受訪者S8表示“要是有一個專門學習護理心理學的平臺感覺還挺不錯的”;受訪者S9表示“雨課堂在上課也可以用啊,我們其他科目也用”。
護生對混合式教學評價表現出了在教學效果評價途徑和評價方式上的需求,被訪護生更希望對他們采取教學效果評價時,過程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具有一致性。如受訪者S4表示“如果在線學習的時間可以算成平時分那就好了”;受訪者S6表示“我們可以在網上搞一個討論區,相互提問,回答的次數也可以加入期末成績”。護生希望評價方式能更加多元,希望有老師的獎勵或者鼓勵及同學之間互相評價。受訪者S11表示“老師可以在線上布置一些護理心理學的任務,我們上課錄成視頻展示,好的作品就在課堂上展示給同學,這也是一種鼓勵”。
護生對混合式教學開展的態度分為兩種,積極態度和消極態度,其中積極態度如受訪者S2表示“我覺得這種方式對我們的知識豐富度,還有自學能力提高有所幫助,挺好的呀”;受訪者S5表示“如果能得到更多方面的鍛煉,上臺能鍛煉勇氣,小組訓練能鍛煉溝通能力,我還是很期待去感受一下這個混合式教學的”;受訪者S10表示“老師一直講我有時候會走神,線上和線下配合就可以更好地督促我學習”。對于混合式教學,也有消極態度,受訪者S7表示“到時候肯定有同學為了成績去掛時間,又變成被動學習”;受訪者S12表示“我還是擔心自己不會真的打開電腦去學習”。
混合式教學在我國護理教育領域已應用于護理學基礎[10]、外科護理學[11]、精神科護理學[12]等教學中。國內學者更重視混合式教學的多元性,強調只有通過課內互動與課外活動的充分結合才能夠發揮混合式教學應有的效果,但其適應性和普遍性有待結合學校情況具體考慮。護生對護理心理學課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實踐需求方面,主要包括教學策略和教學安排兩方面需求,其中教學策略上對討論策略、角色扮演策略、啟發策略、協作策略等教學策略有強烈期待。護生對混合式教學的安排均提出線上與線下時間適合課程的計劃,與教學策略相匹配。因此對混合式教學的實踐需考慮課程特點、時間及教學策略等因素。護生對護理心理學混合式教學環境主要有線上網絡平臺資源環境與線下課堂環境兩方面需求,線上資源環境包括課程相關知識點,如題庫、隨堂PPT、臨床案例等。此外,護生還提到希望有拓展內容,如心理測試內容,有趣的心理學微視頻,心理書籍和電影等。線下的教學資源護生希望能與線上內容緊密聯系。護生對混合式學習的工具需求中提到網絡平臺和雨課堂的利用。綜上所述,護生對混合式教學在歸納的4個主題下存在不同需求,其中有相同之處,也存在差異,這就要求教師在引導護生探索意義知識單元時,要讓其作為學習過程的主動探索者與創造者。
護生對混合式教學開展持兩種態度,積極態度和消極態度,所以混合式教學的開展更應關注學習者學習能力以及學習體驗,混合式教學通過調整和優化知識獲取過程,重點在于提高自主學習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從而培養護生終身學習的良好品質。現階段,越來越多學者指出,混合式教學并不是簡單的技術混合,而是為學生創造一種真正高參與度的、個性化的學習體驗[13]?;旌鲜浇虒W需要一個滿足我國護理專業學生學習需求的新視角及新途徑。教育者在開展混合式教學時,應引導學生在學習空間上具有延展性,學習時間上具有自由可調控性,重視教與學的互動性,使學生的歸屬感變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