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我國傳統文化當中民族文化占有非常高的地位,對提高民族特性、增強人們的文化自信有著非常重要的價值。民族音樂蘊含著豐富的民族文化、民族價值追求、極強的藝術水平等,因此傳承民族文化可以通過繼承和弘揚民族音樂的形式來進行。高校音樂教育必須要積極創新自身的音樂教育,不斷改革現有的教育方法,保障民族文化能夠在高校音樂教育當中得到進一步的傳揚和發展。
關鍵詞:民族文化傳承;高校音樂教育;改革引言
一、加快建設高校民族音樂教材
傳統音樂與現代音樂是傳統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之一,在傳承相關文化時,高校要加強對編寫音樂教材的關注程度,選擇一些有代表性的民族音樂來傳授給學生。首先,要在教材中增添一些曲調優美且內容積極向上的音樂曲目。這類音樂曲目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吸引學生,保障學生能夠主動積極的學習民族音樂;其次,高校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編制民族音樂教材,并將當地的鄉土音樂編入教材當中。在應用該教材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充分提高民族文化自信,此外還能讓高校學生從學習本土音樂時,提高對本土文化的了解程度,更熱愛自己的祖國和家鄉。還要注意的是,教師需要仔細研究具有典型性的民族音樂,并把這些音樂融入到教材之中,既能夠體現出與社會生活息息相關,還能彰顯出中華民族文化的源遠流長和博大精深。例如《高山流水》、《孟姜女》、《川江號子》、《春江花月夜》、《瀏陽河》以及《小放牛》等,這類優秀的民族音樂都能有效充實高校音樂教材,可能提升學生們的音樂審美;最后在編制音樂教材時要遵守以下原則:一是保留教材的地方文化性;二是注重教材的文化傳承性、教育性和思想性;三是重視教材中民族音樂的正宗性,保障民族文化傳承更加規范。
二、組織多樣化的民族音樂實踐活動
想要傳承民族文化,高校音樂教育應當提高大學生對于民族音樂這類傳承載體的體驗性。高校音樂教育中應當增加實踐課程的比例,引導大學生走出室內課堂,積極參與到社會實踐活動中,通過應用實踐的方式來學習民族音樂,健兒傳承民族文化;在參與音樂實踐活動時,還要與其他的學生和教師進行交流和互動,分享自己在民族音樂學習、傳承以及傳揚過程中的經驗,讓更多的學生積極努力學習民族音樂,提高民族音樂的傳承程度和發揚程度。
三、提高高校音樂課程設置的合理性
(一)突出民族音樂在整個音樂教育中的主導地位
為了能深度開發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價值,讓學生具備自覺傳揚民族音樂文化的責任,高校在課程設置當中將民族音樂文化的主導地位突出。不同高校在設置民族音樂課程時具有一定的差異。因此,主要分為以下兩種情況:專門開設民族音樂課程的高校,則是要鼓勵開發多元化的民族音樂,并且根據實際的師資狀況和學校狀態,引導學生積極與本土音樂進行接觸;二是把民族音樂作為部分教學內容的課程。這類課程則是要提升民族音樂在課程中的比重,并且選擇多元化民族音樂素材,以此來增強民族音樂文化在高校課程當中的主導性地位。
(二)增設地方民族特色音樂課程
為了能通過高校音樂教育更好的傳承民族文化,則是應當在整個課程體系中提高地方民族特色音樂課程的比例。這一方式可以將民族音樂文化的多樣性保存下來,而且也能讓大學生在接受現代教育的過程中,仍然具備較高的民族音樂文化素質。可以在保證師資的情況下來單獨設置地方民族特色音樂課程。
四、改革課堂教學方式
(一)深入挖掘民族文化內涵,提高學生對音樂的理解
高校音樂教育想要傳承民族文化,就必須要把音樂作為一種文化形式來傳授給學生。這是由于在創設文化語境時,將音樂納入到其中就會帶給人以別樣的藝術理解和感悟。過去音樂教師在教學民族音樂的過程中,更關注學生掌握民族音樂演唱技巧的程度,很少關注音樂作品中的文化內涵、文化淵源以及其中存在的文化審美心理。因此高校音樂教育應當致力于將民族音樂放置在民族文化傳承發展脈絡之中,并站在文化傳承的視角上來剖析民族音樂。例如將民族音樂與國畫、中國舞等進行關聯,讓學生能夠從這些聯系中體會到中華民族所具備的哲學理念、藝術品質以及審美美學,進而挖掘出民族音樂中所具備的文化價值。
(二)轉變教學方法
首先,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參與到民族音樂的學習中。教師通過設置民族音樂這是情境,并通過共同的探討和研究學習,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民族音樂作品之中;其次教師要培養學生收集、歸納、利用、處理、信息的能力。通過收集有關民族音樂方面的知識內容,高校學生可以增強對民族音樂的關注程度和敏感程度;另外教師要創設相應的討論研究環境,讓大學生展示自己自主收集資料后的學習成果;最后,使用對比教學法,通過對比中外音樂來增強學生們的中華民族音樂文化價值觀。例如在教學過程中,教室可以應用古琴音樂來講授本民族的音樂文化特色,同時與西方音樂樂器在音色、律制、曲目、演奏創作以及樂器制作方面進行對比,讓學生在理解和尊重西方音樂的基礎上,意識到本民族音樂文化的優秀,更加主動積極傳承本民族音樂,進一步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
結語
民間音樂對我國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有著非常重要的充實作用。傳承民間音樂文化的重要載體是高等院校。高校音樂教學必須要順應多元化文化和全球經濟一體化發展態勢,提高學生們學習和傳揚民族文化的意識和態度。因此在傳承民族文化的角度下,高校需要積極改革現有的音樂教育,讓更多的民族音樂融入到課堂教學當中,以此來提升民族文化傳承的可能性,促使越來越多的學生能夠了解和認知民族音樂文化的深層次內涵,同時發揚光大民族文化。
參考文獻:
[1]烏雅汗. 民族文化傳承視角下高校音樂教育改革研究[J]. 化工進展,2020,39(06):2524.
[2]楊婷,王蔚芳. 民族文化傳承視角下高校音樂教育改革[J]. 教育信息化論壇,2021(06):82-83.
[3]李巧偉,張天慧. 民族音樂文化傳承視角下的高校音樂教育[J]. 藝術科技,2015,28(03):12.
[4]安師瑤. 民族音樂文化傳承與高校音樂教育的改革創新研究[J]. 音樂生活,2021(04):70-72.
[5]王玉卓,張望. 傳統文化傳承視角下的高校音樂教育改革探討[J]. 戲劇之家,2021(24):97-98.
作者簡介:
黃柔涵(2000.07)女,漢族,學生,本科,共青團員,研究方向: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