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巧利 范錕
摘 要:現在社會的信息變化的非常快,學生獲取碎片化知識的途經繁多,學生在如今的背景下,對學校內的教學還要不斷的進行適應。而如何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是目前高等教育的當務之急。而本文就目前學生的工程素質的工程制圖教學的改革方式進行簡單的分析。
關鍵詞:面向工程;工程素質;工程制圖;制圖教學;教學改革;改革研究
1、前言
工程制圖是一門專門研究繪制和閱讀工程的圖樣的技術基礎課程,現在社會隨著CAD/CAM技術的飛速發展和日益普及。最主要的就是這個技術需要將課程與計算機繪圖進行結合,這樣才能夠使得技術得到更大的發展。但是隨著現在環境的變化,需要對這些技術的教學進行改革。
2、工程素質
其實我國對于工程類的課程還是非常的重視,就像現在高等學校教育的培養目標中有規定,培養適應社會建設需要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獲得工程師基本訓練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從這一句話可以看出,現在社會對于學生的工程素質的要求還是非常高的,因此想要適應當前社會的變化,就需要不斷的培養出高素質的學生。而對于工程素養,很多人都是不了解的,只是簡單的了解工作的綜合素養,其實工程素養主要是指從事工程技術的人員在面向工程實踐活動時所具備的潛能,而這個潛能并不是單純的指人的潛力,是指這個人具備相應的基礎學科知識、專業理論知識以及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等等,這是一種綜合的能力,但是卻很少有人能夠將這些能力發揮出來。對于現在我國的一些高等學校,很多在教學的過程當中存在很多的問題,尤其是教師對于課本上的一些基礎理論知識、專業知識不停的進行灌輸,學生也在不停的進行學習,但是在實踐這一方面卻非常的欠缺,學生只是了解了這個學科的一些基本的知識,但是對于所學知識應該如何去應用卻不了解,這對于之后學生進入到社會當中是非常不利的。其次就是教師對于單純的技術性素質講的非常的多,對于一些非技術性素質講的比較少,學生了解的也比較少,從而導致在進入社會之后很難有好的發展。其實我國現在的高等教育已經從精英教育轉向為大眾化教育,因為隨著中國人口的增多,經濟的發展,國家大力發展教育行業,并且希望每個人都能夠讀書。這樣的轉變也讓現在的社會缺少多種能力的應用型人才,因此現在高等教育就需要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將提高綜合素質作為普通高等教育的目標,將學生的工程素養的培養與提高放在第一位,并且在制定大學生的培養計劃的時候,還需要分階段、分層次,逐步的對學生進行強化,最重要的就是要注意在培養的過程當中要保證不僅是灌輸書本上的知識,更是需要注重實踐教學,培養學生的工程意識、實踐創新的能力。
3、工程制圖教學的現狀
其實國內的高校對于工程制圖這一方面的知識都是非常注重的,都是將相應的教學課程放在大學的第一學年當中。但是學生絕大部分都是從高中直接跨入到大學校門當中,他們在這一方面還是缺少相應的常識,并且也沒有經過金工實習,所以在學習的過程當中還是比較困難的。但是國家對于這一方面的教育又非常的重視,因此這一門課程的內容也是逐年的增加,難度也是不斷的上升。同時現在還伴隨著各個課程的改革深化,每一個課程都出現了新的情況,大部分都是教學的課時不斷的減少,教學模式多樣、教學的課程體系特色增多等等,雖然這些特點對于課程的推進有非常大的幫助,但是課時的減少,這對于學生的學習還是非常不利的。因此這要求教師在進行教導的時候要采用新的教學模式,既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所需要講授的全部知識,其次還能夠鍛煉學生的繪圖、測繪、上機繪圖的能力,還需要留有相應的時間來保證學生能夠自己動手去進行設計,同時也需要提高學生的分析、整合能力。
4、工程制圖教學中工程素質的培養
大學當中進行工程制圖的教學最終是為了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形象思維的目標,而針對于現在所出現的工程教學的問題,就需要從工程意識等方面進行分析,從而提高學生的工程素質,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4.1工程制圖課程中工程意識的培養
高等教育應該是按照“基本理論掌握-知識綜合應用能力-工程與創新能力”的培養模式使得現在的學生擁有比較扎實的基礎知識和技術基礎、較強的工程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在進行教學的時候,要以學生工程組織與能力培養為主線,在教學時要將整個課堂的教學與實踐環節進行整合,如果只是簡單給學生講解一些理論知識,那么學生就非常容易養成死板硬套的學習方法,要教會的是學生方法,然后學生能夠按照一定的方法來找到全新的一些只是,這才是學習的真正意義。
4.2構形設計的訓練
對于現在的工程制圖最為重要的就是學生能夠擁有一定的三維空間能力,而這個是需要不斷的進行訓練。構形設計是給定一個或者是多個視圖,學生需要利用這些視圖構造出一些不同的空間物體,這樣才能夠達到鍛煉的意義。但是對于現在的大學生而言,剛進入到大學的課堂之中,加上對于這一方面的知識剛剛接觸,因此對于這一方面的知識都不是非常的了解,如果在加上讓他們自己進行創新研究和設計那么就會是難上加難。其實構形設計對于設計和工藝的要求并不是非常的高,在整個過程當中需要將主要的形狀構造出來,然后在進行組合體的構形設計,這樣才能夠讓學生的想象力得到充分的發揮,也能夠更好的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和創新思維。而這兩種能力對于大學生之后出入社會有非常大的幫助,也會之后進行工程設計打下堅實的基礎,最主要的就是還訓練了學生的形體分析和線面分析的能力。
5、結束語
現在學生對于工程素質還是比較重視的,但是隨著現在課程的改革,在這一方面所需要的教學時間逐漸變短,這對于教師而言是一個考驗,需要在有限的時間內教學生相應的基礎知識,同時還需要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還要提高學生的工程素質。
參考文獻:
[1]李治國, 郝波, 裴承慧,等. 面向實踐能力提升的工程制圖教學改革研究[J]. 科技創新導報, 2021, 18(16):5.
[2]趙雙. 基于人才培養的“工程圖學”教學改革研究[J]. 中國電力教育:中, 2014.
[3]賈廷見等. "面向21世紀工程制圖教學改革研究初探." 商丘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2011):3.
[4]賈廷見. 面向21世紀工程制圖教學改革研究初探[J].? 2021(2011-2):78-79.
作者簡介
第一作者:張巧利,1989年12月,女,河南洛陽人,碩士研究生,講師,從事職業教育教學工作。
第二作者:范錕,1987年1月,男,河南駐馬店人,碩士研究生,工程師,從事職業教育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