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紅濤
(洛陽市中醫院口腔科,河南 洛陽 471000)
人們物質生活達到一定標準之后,便越發注重美容與健康,牙齒作為身體對外展現的一部分,其健康與美觀也受到眾多人關注[1-2]。如今,科技的發展帶動著口腔修復技術的提升,越來越多口腔方面的臨床問題得以有效解決[3]。牙冠及牙周組織修復是口腔修復的兩大重要部分,且牙齒修復后口腔的健康程度與牙周組織修復的優劣密切相關[4-6]。相關研究指出,在對口腔進行修復時,對牙齦及牙槽嵴進行相應修整可顯著提高口腔修復效果[7],基于此,本研究選取相關病例,針對在牙齒冠橋的修復中使用牙齦和牙槽嵴修整手術的臨床療效展開探討,現報道如下。
1.1資料
1.1.1一般資料 選取本科2017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牙齒冠橋需進行修復的患者104例,采用數字表抽取法隨機分組。觀察組52例中男26例,女26例;年齡22~72歲,平均(42.43±11.97)歲;臨床表現:前牙牙槽嵴缺損異常22例,個別牙齒錯位致使牙齒頸緣不平整30例。對照組52例中男27例,女25例;年齡21~75歲,平均(43.39±11.94)歲;臨床表現:前牙牙槽嵴缺損異常24例,個別牙齒錯位致使牙齒頸緣不平整28例。2組間基線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1.1.2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1)牙槽嵴表現為嚴重突出;(2)上下頜間距較窄致使義齒戴入困難;(3)個別前牙出現錯位,前牙牙槽骨前突明顯,建立正常牙齒無法達到美觀效果;(4)患者對本次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標準:(1)依從性差者;(2)交流溝通障礙者;(3)手術禁忌證患者;(4)中途退出研究者;(5)精神障礙者;(6)臨床資料不全患者;(7)年齡小于20歲者。
1.2方法
1.2.1手術方法 對照組患者應用常規冠橋修復方式。觀察組在行常規牙冠修復前,先予以牙齦與牙槽嵴修整術。首先進行常規消毒與牙齒清洗,給予局部麻醉,對于需拔除的牙齦位置予以染色劑標記,同時標記牙齦長度與形態,并經由高頻電刀實施牙齦的徹底割除,以渦輪鉆實施牙槽嵴、牙頸緣的適度修整,隨后給予臨時冠暫補處理,并予翻瓣切開,并確保其與已擬好的金屬烤瓷相間3~4 mm距離,觀察可見骨尖即可。經由渦輪鉆對呈過銳、突起狀牙槽嵴進行有效去除,以與根面平齊為佳,同時不可過多去除骨量,以免其對整體修復效果產生不良影響。對于牙周膜纖維,應予以徹底切除。隨后行口腔沖洗消毒,將齦瓣復位后給予切口縫合。考慮牙槽骨在患者咀嚼食物時需承受較大的摩擦力,故拆線時間選擇術后1周,并叮囑在此期間患者攝入流量、軟食,以最大限度規避縫線松脫、傷口裂開,必要情況下應用抗生素預防感染,并在每天3餐后以漱口液漱口。待患者恢復效果良好后可行冠橋修復術。
1.2.2觀察指標及療效標準
1.2.2.1對比2組患者臨床療效 基本治愈:牙齦修復后其顏色、形狀表現為正常,整體效果協調美觀,經檢查未發現牙齦存在萎縮或增生情況,未見牙槽嵴及牙周袋;顯效:牙齦修復后其顏色、形狀表現為正常,整體效果協調美觀,部分牙齦表現為輕微紅腫充血,未見牙槽嵴及牙周袋;有效:牙齦修復后其顏色、形狀表現出較小差異,存在輕微不協調,牙齦表現為中度紅腫充血,出現牙槽嵴及牙周袋;無效:牙齦形態未恢復,甚至表現為惡化。修復總有效率=(基本治愈例數+顯效例數)/總例數×100%。
1.2.2.2對比2組患者修整效果 10分滿分制,分數越高,代表修整效果越好。修整效果滿意度(%)=(滿意例數+基本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1.2.2.3對比2組不良情況發生率 針對相同類型患者執行不同治療方法,統計其不良情況發生時主要針對2組患者經修復治療后,其牙齦萎縮、牙齦炎發生例數,不良情況為兩項統計例數之和。
1.2.2.4牙齒修復后的功能評定 統計牙齒美觀、咀嚼功能、舒適功能、固定功能4項,由此全面評估患者經牙齒修復治療后的牙齒狀態,測評時間為手術完成4周內,綜合分數相對越高表示治療措施效果越佳。

2.12組修復總有效率比較 觀察組患者修復總有效率為96.15%,對照組為76.92%,2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9.219,P<0.001)。見表1。

表1 2組修復總有效率比較[n(%)]
2.22組患者修整效果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患者總滿意度為94.23%,修整效果評分為(8.36±1.23)分,對照組分別為73.08%、(6.35±1.64)分,2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2組不良情況發生率比較 對照組中患者出現牙齦萎縮3例、牙齦炎4例,不良情況總發生率為13.46%(7/52);觀察組中患者出現牙齦萎縮0例、牙齦炎1例,不良情況總發生率為1.92%(1/52)。2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875,P<0.05)。
2.42組牙齒修復后的功能評定結果比較 對照組患者治療后牙齒美觀評分為(7.66±0.49)分、咀嚼功能評分為(7.22±1.20)分、舒適功能評分為(7.03±2.13)分、固定功能評分為(5.61±1.32)分;觀察組分別為(8.47±0.61)、(8.95±1.00)、(9.14±2.07)、(6.38±1.44)分。2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意義(t=7.465、7.986、5.123、2.842,P<0.05)。

表2 2組患者修整效果滿意度比較
在牙科領域,牙齒缺失或發育異常為較常見現象,發生的主要原因為缺乏牙齒保護意識、用藥不當等,對患者的生活造成不良影響。口腔修復為當前臨床針對該類疾病所采取的治療措施,指的是以人工制作修復體完善牙列、牙體缺損,但牙齒修復并不能確保患者牙齒形態及所處位置可滿足冠修術標準。此外,患者口腔軟硬組織是否處于正常的形態結構對于口腔修復能否取得成功亦有著直接影響。所以,若要對牙齒行冠修復術,需先將牙周組織修復完好,以免發生牙周疾病[8-10]。
隨著醫學技術及醫療水平的提升,臨床對于牙齦及牙槽嵴修整術的應用也愈加廣泛,其不僅能夠達到良好的修復效果,還能確保牙齦的正常形態及牙冠的穩定性[11]。此外,渦輪鉆的使用對牙槽嵴的修復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便于建立與牙齦之間的生物學寬度; 同時,可確保齦緣間的連續性,這是提高牙齒美觀程度的關鍵之一[12-13]。為了避免牙齦萎縮情況出現,牙齦和牙槽嵴修整手術可將切口的寬度及形狀進行協調處理。基于此,本研究選取相關病例,針對在牙齒冠橋的修復中使用牙齦和牙槽嵴修整手術的臨床療效展開探討,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修復總有效率、修復效果評分及滿意度較對照組高,這一結果說明患者對口腔修復中應用牙齦和牙槽嵴修整手術的效果較為滿意。究其原因為高頻電刀對于需行修復的牙齒及其牙周組織予以精準且有效的切除,在緩解牙齒疼痛的同時為防范炎性反應等并發癥發生奠定了良好基礎,并可顯著減輕術后創傷,有利于后續進行牙齒固位;另外,牙齦與牙槽嵴修整手術可明顯促進冠橋修復的穩定性提升,增加患者對修復效果的滿意度。而渦輪鉆的應用可使牙槽嵴的修復工作更符合牙齦生物學寬度創建要求,可有效降低牙齦萎縮、牙周疾病發生率,進而從整體上提升修復效果[14]。
綜上所述,針對臨床中需行冠橋修復的患者積極應用牙齦和牙槽嵴修整手術,能夠提高患者牙齒的美觀性,改善患者因牙槽嵴及牙齦產生的牙周疾病、牙齦萎縮等癥狀,達到良好的臨床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