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生濤 馬小珊 吳珺
摘要:企業控制采購成本是提高經濟效益的必要路徑,采購成本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企業利潤大小與競爭力。對于各類企業來說,建立完善的科學化管理制度,提高公司采購人員業務能力是必要的。文章對目前國內企業采購中出現的實際問題進行分析,給出了實際可行的建議和方法,為解決企業采購問題提供了參考意義。
關鍵詞:企業物資;企業管理;物資管理
一、引言
物資采購是企業經營生產的重要環節,也是決定企業成本運營的關鍵,在當前國內外市場中,各類企業競爭激烈,只有不斷尋求降低成本的方式,才能提高自身的經濟效益。由于企業采購環節較為特殊,受外界干擾的因素比較大,因此科學的對采購成本進行控制管理是企業良好經營的首要前提。本文探討了企業采購成本的控制方法和策略,為企業發展提供良好的幫助。
二、影響企業采購成本控制的因素
(一)采購物資質量不達標
1. 采購物資的質檢部門不完善
物資質量是生產環節中必須要考慮的問題,許多企業對于采購的物資質量關注不夠,往往只關注采購物資的成本和交易量,對于長遠的發展規劃不夠,在這種情況下,劣質低價的產品在采購的環節中不加以把關和控制就投入生產環節,不僅造成后期生產的產品使用壽命低,甚至危及人們的生命安全,因此在成本投資上應該建立科學完善的質檢部門,對采購的物資質量進行監督和抽樣以確保生產產品質量的保證。
2. 采購業務人員綜合素質待提升
采購是一項長期并且勞累的工作,它的流程復雜繁瑣,采購物資的選取過程中往往需要前期大量的市場調研,了解市場中不同的物資價格,因此采購人員應具有專業的素質,其并要積極的尋找合適的采購渠道,以及對先進的采購方式能夠更好地學習和利用,而企業在招聘采購人員時不加以嚴格把控,往往希望以低價的工資為標準,不以采購人員的素質作為評判標準,因此可能導致后期采購過程中采購過程中采購人員技術不專業性造成了許多問題和困難。
(二)采購物資數量不明確
物資采購的數量應該根據企業的年或季生產計劃需求和采購核算來確定,采購計劃所需的數量應當符合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所需,但由于市場變化是不以人為的控制和規定的,市場中可能會出現一些突發的情況,例如市場需求減少,產品更新換代等情況,許多企業在按照計劃進行采購時候沒有根據每年、每季的市場變化情況重新制定計劃,也沒有了解市場需求的情況,因此可能造成采購數量過剩或不足,計劃臨時的更變會導致企業的采購成本增高。
(三)缺乏采購物資物流運輸信息
1. 物流信息對比
物流是物資交通運輸中重要的一個環節,物流的價格、路線以及運輸方式等是在尋找物流公司時需要確認的信息,在當前物流公司各具特點的環境下,選擇合適的物流公司的信息,要以企業所需采購物資的特點、存儲時常來選取最適合的物流方式,同時要確保物流公司在配送時能夠提供準確的信息,因此企業需要對比不同的物流公司的各類信息以便進行成本控制。
2. 物流運輸方式
物資運輸方式的不同必然會影響企業物資的采購成本,需冷藏的物資、需保鮮的物資以及需要盡快送達的稀有物資則需要更快捷、更安全的運輸方式。不同地區的交通方式發達程度不同,運輸的時間段不同,在采購物資時,要在短時間內,采用最少的運輸費用,以相對經濟、安全和及時的方式將物資運輸到生產地,因此企業在選擇物流運輸的方式也是非常重要的。
(四)采購方式的落后
互聯網、電子商務行業的迅速發展,給企業的采購過程和方式提供了更多途徑,但是許多中小企業并沒有進一步探索和嘗試現代化信息技術手段,企業采購部門也并未加強與財務部門、工程部門、經營部門的溝通,對于遠程的采購信息獲取、電子商務、招標采購等手段方式運用不到位,導致企業對采購物資市場的信息滯后,沒有形成一條更適合企業生存和發展的物資供應鏈。
(五)采購流程管理不科學
企業的整個采購流程是非常重要的,如果采購過程不合理,整個采購的控制、成本管理都會出現混亂等問題,在企業進行采購計劃制定時,應該對自身現有的物資情況進行盤點,結合過去的采購信息經驗進行供應商選擇。國內的中小企業采購制度不規范,部門內部職責混亂,部分采購內容未經過有效審核導致采購物資過程漏洞大,缺乏科學的監督和管理。
(六)物資集中采購度低
企業的施工項目分布范圍廣,周期長,遍布國內外各地,由于項目材料和物資受地域限制,部分企業以各自分散采購、自主招標采購的方式,這種方式便于項目自主管理,合理安排項目施工進度,及時提供物資,但對于物資的成本無法進行準確的控制。因為總公司的監管力度會被削弱,無法了解物資采購中出現的細節性的問題,其次,由于項目單獨進行采購,無法實現總公司的公司權威效應,對優質的供應商吸引力不足,無法形成買方市場的優勢,在談判過程中缺乏話語權,從而導致采購成本居高不下。
(七)供應商變化過于頻繁
在項目實施階段,物資的提供是連續不可間斷的,由于在市場中尋找一個在各方面的合適供應商比較難,包括質量、價格等方面。因此項目在實施過程中,企業會與不同的供應商進行合作,在合作過程中如果發現問題還能夠及時更換供應商。在企業發展過程中,規模越大越能夠尋找到更多供應商,在供應商的數量供大于求的情況下,企業會降低采購的成本,在這種情況下,供應商會單方面漲價追求利潤,促使企業為了維持利潤被動更換供應商,從而導致企業更換供應商增加了更高的成本。
三、完善優化企業采購制度的具體措施
(一)提升采購人員能力
許多采購人員的工作能力不強,在高強度調研和工作安排中無法達到當前所需的采購物資的標準。同樣許多采購人員并不完全了解市場,以片面、簡單的調研結果作為制定采購計劃的前提安排,從而導致采購計劃制定不完善、市場需求不明確、采購方案漏洞多的情況,從而影響企業采購的有效性。企業應當加強對采購部門的建設,以形成采購方案或采購手冊的形式加強規范化管理制度。其次采購部門人員綜合素質的提升是必須且緊迫的,企業應當根據自身的文化特點和發展路線制定有效的采購人員學習方式,從而保證企業在采購過程中減少錯誤的發生,提高經濟效益。
(二)制定完善的物資采購計劃與預算
企業生產經營管理資源配置的基礎是對每季或每年采購物資的成本預算。物資采購預算的制定要綜合各方面的內容來考慮,預估物資的采購成本以及市場的變化情況和市場需求是采購物資前的先前工作,按照企業的生產計劃和市場變化動態來制定采購的成本計劃,確保采購預算符合產品的市場需求和企業發展規劃,以便優化物資采購的資金安排,以及采購資金的利用效率水平。
(三)選擇最優的物資供應商
企業在進行物資采購時,可以在采購市場進行招投標,提供滿足條件的供應商進行競標的機會。供應商在競標過程中能夠給企業提供市場價格波動情況,企業根據市場的波動變化情況選擇不同時期購買不同的物資,能夠有效地控制物資采購的成本。同時在選擇物資供應商時,應當采用合理措施對比不同的供應商,從而確保物資采購成本的控制目標。此外,在進行招標時應當說明物資采購的計劃和安排,以便能夠獲取更多招標的信息,在對比不同供應商的給出的信息選擇最優的供應商。
(四)優化采購規模和方式
采購能力的大小要根據企業的規模的大小進行判斷,由于采購規模對采購的成本影響較大,對于資金規模較小的企業來說,可通過聯合其他企業集體采購或者依托行業協會的渠道進行采購,從而降低采購成本。同時,在采購過程中,企業之間應當加強聯系和交流,考慮到市場的變化不是由企業決定的,而是由市場需求決定的,因此在面對市場變化的時候,僅僅依靠一個企業的產品進行改變是微乎其微的,因此企業間應當合作共同應對市場的變化情況,把企業做的更大更強。
(五)加強供應商管理
公司需要加強對供應商的有效管理,并制定與供應商合作計劃的方式,公司應當建立一套供應商評估系統,對提供不同生產物資的供應商進行信息進行跟進,以及對提供同樣物資的其他供應商保持溝通和交流,防止部分供應商對物資壟斷定價,實現強大的供應商評估系統,對供應商的選擇進行合理和科學的決策。同時,對可能出現問題或管理機制不清的供應商應當采用一些合理的措施,避免在項目過程中出現物資無法按時交付,或提供的物資質量不行時進行有效的處理。
(六)建立完善的企業采購制度
企業的制度是一個企業在發展過程中能否穩妥發展的前提調節,規章制度不明確的企業在發展中容易出現臨時決定的情況,這在發展和生產過程中容易造成生產滯后。中小企業應當建立起完善的企業采購制度,結合企業現狀和需求將工作具體到崗。對于采購制度的完善、嚴格的建立,既規范了企業的采購活動,又有效的提升了效率,合理優化企業采購過程的經濟行為,都是企業在建立采購制度上需要著重考慮的因素。
四、結語
在當前這個新的發展時代,企業采購成本既是企業產品夠長的關鍵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對產品的價格高低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市場的變化迫使企業傳統的供應方式和管理方式進一步的發展,因此,企業應當從自己的實際情況出發,根據現有問題和長期發展需求,采用更加科學合理的方式展開采購管理、這樣才能有效的降低自身生產經營需要花費的成本。
參考文獻:
[1]王慶營.關于企業物資供應成本策劃的分析[J].中國商論,2020(06):108-109.
[2]曹新朝,王磊,劉玲玲.企業采購成本控制方法及策略研究[J].企業改革與管理,2020(01):140-141.
[3]董美華.企業采購管理成本的控制與分析[J].商訊,2019(35):104-105.
[4]王剛.企業物資采購成本管理及控制探討[J].現代營銷(下旬刊),2019(09):137-138.
[5]黃曉懿,鐘林.中小企業材料采購現狀分析及成本控制[J].全國流通經濟,2019(18):51-52.
[6]王晉婧.企業采購成本的控制管理[J].中國招標,2018(24):29-30.
[7]方進海.企業管理中物資采購成本的影響因素及控制研究[J].現代工業經濟和信息化,2016,6(13):24-25.
(作者單位:賈生濤,武漢科技大學城市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部;馬小珊,國網青海省電力公司西寧供電公司;吳珺,大連民族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