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共享經濟給產業價值網絡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挑戰與機遇,只有不斷加大產業價值網絡的創新力度,才能充分把握共享經濟帶來的發展機遇,實現產業的現代化發展。文章以J省農業共享經濟領域的茶葉產業價值網絡為案例,采用系統動力學方法建立共享經濟下產業價值網絡創新的系統動力學模型,并以A茶產業集團共享經濟平臺的相關運營數據為例進行定性與定量的分析與仿真,歸納影響共享經濟下產業價值創新的關鍵因素。結果顯示,平臺、流量、協同、分享四個關鍵因素會正面影響共享經濟下產業價值網絡的創新。除上述因素之外,共享經濟平臺資源整合能力、政府支持及行業協會支持,也會影響產業價值網絡的創新。
[關鍵詞]共享經濟;產業價值網絡;創新;系統動力學
近年來,共享經濟這一全新的商業模式加速滲透,從虛擬經濟延伸至實體經濟,成為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當前,我國已把共享經濟作為指導經濟發展的“五大戰略”之一,共享經濟承載著推進我國經濟提質增效升級的歷史使命,每個產業都可以在共享經濟的商業模式中找到新的發展方向。推動我國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應以“突破關鍵環節、提升價值網絡”為重點,由要素驅動為主向以創新驅動為主轉變,通過創新創造價值,提高在價值網絡中的分工地位,實現由低附加值環節的分工向中高附加值環節的分工的攀升。這要求我們關注產業價值網絡的創新價值,通過價值創新的方式實現價值創造。價值創造本質上就是產業價值網絡創新和價值網絡重構的過程。
以農業為例。我國是農業大國,但并不是農業強國,農業生產率低下,農產品競爭力不足,產業鏈條短,價值鏈單一。建設現代農業,要把提升價值創造和效益放在優先位置,充分利用價值網絡發展模式,將農產品從生產、加工、流通等整個流程中不同環節的農業企業進行最優分工,使各企業形成相互協作的網絡,最大限度地為顧客創造價值并滿足顧客的需求,使價值網絡中的相關企業都能形成各自獨特的核心能力,實現規?;б?,提升我國農業企業的競爭優勢。共享經濟下農業產業價值網絡能借助“零邊際成本”的互聯網平臺,有效匯集農業企業的生產和顧客的消費需求,從而提高農業產業價值網絡中現有生產生活資源的利用率,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拓展增收鏈,集成價值網絡上的優勢資源打造價值網絡的核心競爭力。我國農業領域的共享經濟雖然起步較早,但是發展主要局限于耕種、收割這兩個單一的方向,農產品加工、倉儲、物流等其他方面的共享都亟待開發。如何通過引進共享經濟模式實現農業價值網絡新的價值創造等,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課題。
一、 基于系統動力學理論分析產業價值網絡創新的考慮
系統動力學是一種用于探討復雜系統行為的建模模擬的計算機仿真技術,在處理社會經濟學中較為復雜、新穎的系統問題時具有顯著優越性。運用系統動力學來研究共享經濟下產業價值網絡的創新問題,主要基于以下考慮:
1. 創新問題是系統動力學的典型研究對象
創新在系統動力學研究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里的創新是一個廣泛的概念,不僅包括技術的發展,還包括如何利用或應用現有資源、組織架構和戰略等的創新來實現持續的、適應性的變化。產業價值網絡本身就是一個動態演進的有機系統,多個價值創造邏輯同時進行,由此構成了一個多因素和多重反饋的產業發展系統;而共享經濟則是當前中國經濟發展最火熱的創新模式之一,其在產業價值網絡中的快速滲入,引領了產業價值網絡的創新發展,使產業價值網絡的價值創造邏輯呈現顛覆性變化,這使得共享經濟下產業價值網絡創新的結果、創新的動力相比具有明顯的滯后性、非線性等特點,而這類問題屬于系統動力學可研究對象之列。
2. 該研究符合系統動力學分析問題的特征
價值網絡是一個開放式的網絡,網絡成員之間不斷進行著信息、資源、知識等的交換,同時跨組織邊界進行技術合作。這種創新要素的“流動”使網絡內部的各種要素有效連接,進而呈現出緊密聯系、互相制約的系統結構。共享經濟下產業價值網絡的創新是動態變化的,其發展受價值網絡內部與外部諸多因素的綜合制約,包括共享經濟平臺建設、流量獲取、成員的分享與協同程度等,不同因素間的相關性強并存在多重反饋,其創新是一個非線性的系統,符合系統動力學方法分析問題的特征。
有鑒于此,本文以J省茶葉集團價值網絡為例,建立過程導向的共享經濟下各參與方之間彼此相互作用的價值網絡模型,釆用系統動力學方法對共享經濟下產業價值網絡的創新行為進行仿真模擬,通過定性與定量分析相結合,探究不同因素之間是如何相互作用的問題,既從微觀上探究共享經濟下產業價值網絡創新發展中各要素的作用情況,又從宏觀角度揭示其創新發展的內在機理,實現了靜態測度與動態分析的融合,更好地揭示共享經濟下產業價值網絡創新的作用機理及各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為其創新實踐提供有力的理論支撐。
二、 共享經濟下農業價值網絡創新的系統動力學分析
1. 共享經濟下產業價值網絡創新系統邊界的界定
系統邊界是指問題研究中系統的變量要素。根據系統動力學的觀點,在確定系統邊界時遵循如下基本原則:一是根據建模目的去選擇邊界,盡量把與建模目的較為密切、變量值較為重要的要素納入到系統內部,如果排除某些變量仍能夠達到預期的研究目的,則將其排除在邊界外,以降低工作量;二是盡可能縮小邊界范圍,一些影響甚小的變量因素可以考慮排除在邊界外。本文在基于共享經濟所構建的產業價值網絡創新機制概念模型的基礎上,根據專家的交流與訪談、課題研究者的知識,形成定性分析意見,最終確定系統邊界(如圖1)。
2. 共享經濟下產業價值網絡創新系統的子系統
為了進一步分析系統內部的關系,本研究根據一般的共享經濟商業模式創新劃分為價值主張、基礎設施和客戶模式三個單元的范式,將擬建立的系統動力學模型劃分為價值網絡子系統、共享經濟平臺子系統、用戶需求/供給子系統共三個子系統,這三個子系統共同構成了共享經濟下產業價值網絡創新機制的系統。
可見,共享經濟下產業價值網絡創新機制的系統由三個互相聯系、相互影響的子系統構成(如圖2)。共享經濟平臺子系統是產業價值網絡創新發展的基礎。該系統主要描述了共享經濟平臺進行資源整合的過程中與其他要素之間的關系。一方面將需求信息反饋給資源供給者,指導其進行產品或服務的開發、設計和銷售,另一方面將資源推向市場,引導用戶消費,將資源需求轉化為購買行為,通過各要素之間的相互作用維持平臺的正常運行,促進產業價值網絡的創新發展,提高價值創造的效率與效益,如增加共享經濟平臺流量將提高產業價值網絡各參與方的營收。價值網絡子系統是傳統價值網絡系統中最重要的子系統,主要描述價值網絡成員的價值定位(或提出的價值主張)對此系統中的其他要素相互影響,更加強調通過價值網絡成員、流量、服務質量及用戶滿意度等的相互作用來更好地滿足客戶需求,實現價值創造。此外,共享經濟始終強調以用戶為中心,在用戶需求/供給子系統中,用戶對資源的需求是推動共享經濟下產業價值網絡創新的原始推動力,而價值網絡內的閑置資源則是吸引用戶的重要因素。隨著共享經濟的快速發展,產業價值網絡外部有很多因素都在發生快速變化,如社會經濟發展水平、消費心理、消費水平等,都會影響到該子系統的行為。
3. 共享經濟下產業價值網絡創新系統創新的變量
從共享經濟下產業價值網絡的每個參與方入手,以共享經濟下產業價值網絡概念模型的三個構成要素為提取來源,最終選取了22個模型變量,其中:狀態變量6個,為共享經濟平臺資源整合規模、共享經濟平臺費用、共享經濟平臺凈收入、共享經濟平臺的流量、產業價值網絡凈收入和協同化程度;速率變量6個,為共享經濟平臺市場主導能力、共享經濟平臺資源整合能力、共享經濟平臺年投入、共享經濟平臺年收入、產業價值網絡年投入和產業價值網絡年收入;輔助變量8個,為產業價值網絡成員分享程度、共享商業需求、共享供需比、平臺用戶數、共享經濟平臺服務質量、用戶滿意度、互聯網技術水平、共享經濟平臺運營投入率;常量2個,為政府支持力度、行業協會支持力度。
4. 共享經濟下產業價值網絡創新系統的因果關系
由于共享經濟下產業價值網絡創新問題的復雜性,以至于無法僅憑語言或文字對創新行為作出精準的描述,需要借助因果分析掌握系統的構造及其創新的動態特性。系統動力學的因果分析有助于認清系統的結構特性。
根據研究需要,本研究依據共享經濟下產業價值網絡創新概念模型中的價值主張、價值創造和價值實現這3個要素來繪制因果關系圖,進行因果分析。通過對J省某茶葉價值網絡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創新發展情況的跟蹤分析,基于大量文獻的梳理確定了各變量間的邏輯關系和運作機理,完成因果關系圖繪制。如圖3所示,根據系統分析可以發現,共享經濟下產業價值網絡創新系統內部各要素之間構成了錯綜復雜的因果關系,各要素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在產業價值網絡創新系統的推動下各要素構成復雜的反饋回路。根據邏輯學因果關系的一般規律及系統動力學理論中確定反饋回路的基本原則,本系統最終確定42條因果反饋回路,包括37個正反饋回路,5個負反饋回路。具體回路如圖3所示,其中正反饋環共5類,是以共享經濟平臺資源整合能力、共享經濟平臺投入、產業價值網絡投入、共享經濟平臺費用、共享經濟平臺收入為主導的反饋環。
在共享經濟下產業價值網絡創新系統中,共享經濟平臺資源整合能力受用戶滿意度、協同化程度、共享經濟平臺資源整合規模、共享經濟平臺服務質量、共享經濟平臺費用、產業價值網絡收入、產業價值網絡投入、共享經濟平臺收入及共享經濟平臺投入等9種因素的正面影響,其反饋環主要有9條反饋回路,如圖4所示。
在共享經濟下產業價值網絡創新系統中,共享經濟平臺投入受到共享經濟平臺資源整合能力、協同化程度、用戶滿意度、共享經濟平臺資源整合規模、共享經濟平臺服務質量、產業價值網絡收入、共享經濟平臺收入、共享經濟平臺費用等8種因素的正面影響,其反饋環主要有8條反饋回路,如圖5所示。
在共享經濟下產業價值網絡創新系統中,產業價值網絡投入主要受到共享經濟平臺資源整合能力、協同化程度、用戶滿意度、共享經濟平臺資源整合規模、共享經濟平臺服務質量、產業價值網絡收入、共享經濟平臺費用等7種因素的正面影響,該系統動力學反饋環主要有7條反饋回路,如圖6所示。
在共享經濟下產業價值網絡創新系統中,共享經濟平臺費用主要受共享經濟平臺資源整合能力、協同化程度、產業價值網絡收入、產業價值網絡投入、共享經濟平臺收入與共享經濟平臺投入等6種因素的正面影響,其反饋環主要有5條反饋回路,如圖7所示。
在共享經濟下產業價值網絡創新系統中,共享經濟平臺收入主要受共享經濟平臺投入、共享經濟平臺資源整合能力、協同化程度、共享經濟平臺費用、產業價值網絡收入、共享經濟平臺服務質量、用戶滿意度、共享經濟平臺資源整合規模等8種因素的正面影響,該系統動力學反饋環主要有8條反饋回路,如圖8所示。
在共享經濟下產業價值網絡創新系統中,負反饋環主要有5條,如圖9所示。
三、 共享經濟下農業價值網絡創新的系統動力學模型構建
1. 系統流圖構建。為表達共享經濟下產業價值網絡創新系統主要要素之間的復雜關系,進一步繪制系統流圖,對不同的變量加以區別,建立變量之間的定量關系,從而將系統的反饋形式和控制規律更加清晰地呈現出來。
2. 模型方程的構建。建立系統動力學流程圖以后,采集J省茶葉集團價值網絡共享經濟平臺相關經營數據。為了保證數據的合理性,選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共24個月的數據,同時基于J省統計局、J省經信委及其他機構披露的數據,J省發布的相關政策等,根據模型中變量之間的關系建立參數方程,確定和估計有關參數并賦值,完成模型方程的構建。該系統動力學模型中的方程如下:
(1)INITIAL TIME=2017,表示模型輸入的初始值為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的數據;
(2)FINAL TIME=2019,表示模型輸入的終值為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的數據;
(3)SAVEPER=TIME STEP,STEP TIME=2,表示模型模擬步長為2年;
(4)平臺市場主導能力=INTEG(產業價值網絡內部共享經濟平臺的經營收入/產業價值網絡收入,初始值為0.58),包括線上(共享經濟平臺、全國和江西省的部分電子商務平臺)的收入和線下(線下體驗店、品牌店)的收入;
(5)共享經濟平臺資源整合能力=INTEG(科研力量整合能力×0.2+知識技能整合能力×0.2+信息資源整合能力×0.2+產業資源整合能力×0.2+政府資源整合能力×0.2);
(6)共享經濟平臺資源整合規模=INTEG(科研力量整合規?!?.2+知識技能整合規模×0.2+信息資源整合規模×0.2+產業資源整合規模×0.2+政府資源整合規?!?.2);
(7)共享經濟平臺費用=INTEG(每單平均費用,73);
(8)共享資源每年凈增=INTEG(年度共享經濟平臺資源整合規模-上一年度共享經濟平臺資源整合規模);
(9)共享經濟平臺年投入=共享經濟平臺凈收入×(政府支持力度+行業協會支持力度);
(10)共享經濟平臺年收入=共享經濟平臺交易筆數×每筆交易費用;
(11)共享經濟平臺凈收入=共享經濟平臺年收入-共享經濟平臺年投入;
(12)共享經濟平臺的流量=共享經濟平臺流量+其他平臺流入流量;
(13)產業價值網絡年投入=產業價值網絡凈收入×(政府支持力度+行業協會支持力度);
(14)產業價值網絡年收入=共享經濟平臺年收入+產業價值網絡其他收入(包括產業價值網絡各節點、各環節企業的收入總和);
(15)產業價值網絡凈收入=產業價值網絡年收入-產業價值網絡年投入;
(16)協同化程度=研發協同程度×0.3+生產協同程度×0.5+服務協同程度×0.2;
(17)產業價值網絡成員分享程度=共享經濟平臺資源整合規模/共享經濟平臺用戶數;
(18)共享商業需求=用戶滿意度×2.5;
(19)共享供需比=共享經濟平臺資源整合規模/共享商業需求;
(20)共享經濟平臺用戶數=WITH LOOKUP(Time);
(21)共享經濟平臺服務質量=共享經濟平臺資源整合能力×0.3+協同化水平×0.6-共享供需比×0.1;
(22)用戶滿意度=共享經濟平臺服務質量×0.8;
(23)政府支持力度=0.7,外生變量,該參數設置根據以往相關成果得出;
(24)行業協會支持力度=0.6,外生變量,該參數設置根據以往相關成果得出;
(25)互聯網技術水平=WITH LOOKUP(Time)。
四、 共享經濟下農業價值網絡創新的系統動力學仿真分析
1. 模型有效性檢驗
直觀性檢驗:在建模過程中,本文查閱并參考了大量文獻,充分考慮到J省茶葉集團的發展狀況,從而確保模型構建的合理性。借助于系統動力學進行仿真,能探究如何更好地推動產業價值網絡在共享經濟時代的創新發展。
運行檢驗:所構建的模型在運行中均通過了Vensim軟件的邊界充分檢測、量綱一致性檢測、極端條件檢測、行為重現檢測,模型所描述的系統行為與實際系統行為基本相符,能較好地反映共享經濟下產業價值網絡創新的實際運行情況,說明所構建的模型及模型的相關設置是合理的。
歷史檢驗:主要對J省茶葉集團價值網絡共享經濟平臺凈收入這一變量進行歷史檢驗,時間跨度為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選取季度性數據,與系統動力學模型的模擬結果進行對比。除剛開始(2017年一季度)模擬系統暫未穩定、模擬結果誤差較大之外,其他誤差均在10%以內,可見該模型的擬合度很好。對于一個尚處于發展初期、真實值本身就不大的系統來說,該模擬結果是可以接受的,說明本研究構建的系統動力學模型具有現實意義,驗證了模型的可靠性。
在日常研究中,平均絕對百分誤差(MAPE)是預測精度、計算預測誤差最常用的度量指標之一,在比較模型孰優孰劣時經常用到,其計算公式為:
國內外學者經過長期的研究和探索,制定了相對科學的MAPE評價標準。模型的MAPE=4.98,預測類型為高精度預測,說明系統模擬值與真實值之間的誤差較小。
綜上所述,本文所構建的系統動力學模型較客觀地反映了J省茶葉集團價值網絡共享經濟平臺2017—2018年的運行情況,模型合理、可靠。
2. 系統動力學的仿真模擬。模擬中的參數主要來源于J省茶葉集團價值網絡內部營收數據,通過仿真模擬分析各情景下的模擬結果,并對相關結果進行分析(如圖11)。
共享經濟下,服務質量對產業價值網絡的生存與發展、產業價值網絡成員競爭優勢的塑造至關重要。其中,提高互聯網技術水平,能有效推動共享經濟平臺服務質量的提升;增加共享經濟平臺用戶數,對共享經濟平臺服務質量的影響波動較大。
觀察可知,共享經濟平臺凈收入與平臺服務質量之間存在正相關關系,即提升共享經濟平臺服務質量有助于提升共享經濟平臺凈收入。同時,共享經濟平臺的收入受內部、外部等很多因素影響。觀察可知,共享經濟平臺的流量、政府支持力度與行業協會支持力度三個因素,對共享經濟平臺凈收入的影響都比較明顯,雖然都呈現相對穩定上升趨勢,但有所差異。結果表明,共享經濟平臺的流量可以推動共享經濟平臺凈收入相對穩定的提升,但調整政府支持力度與行業協會支持力度,共享經濟平臺凈收入雖然整體上仍趨于增長,但波動較大,其原因可能與相關的法律體系、政策不成熟,支持力度不足有關,這與我國共享經濟下產業價值網絡發展的實際相吻合。
在共享經濟下,產業價值網絡成員既是共享資源的供給者,又是需求者,還是價值的共創者??梢姡a業價值網絡成員的共享供需比是影響共享經濟平臺收入的重要因素,說明產業價值網絡成員參與共享的程度是影響產業價值網絡創新的重要因素。
共享經濟為產業價值網絡搭建了一個新的平臺,通過該平臺能夠更好地進行資源整合。如圖15所示,共享經濟平臺資源整合能力隨著互聯網技術水平的提升而呈現出較為明顯的波動式增長的態勢;如圖16所示,共享經濟平臺資源整合能力是影響其凈收入的關鍵原因。
共享經濟雖然改變了產業價值網絡的價值創造模式,從價值創造轉變為價值共創,但協同作用的重要性仍沒有改變,產業價值網絡成員的協同對產業價值網絡的創新發展至關重要。如圖17所示,共享經濟平臺凈收入與產業價值網絡成員協同化程度呈現明顯的正相關關系,說明產業價值網絡成員協同化程度是影響共享經濟平臺凈收入的關鍵原因。
3. 系統動力學仿真模擬的結論
第一,共享經濟下產業價值網絡中共享經濟平臺的服務質量的變化會正向影響共享經濟平臺的凈收入。共享經濟并沒有改變產業價值網絡的本質,仍高度關注顧客的價值主張,強調產業價值網絡成員協同創造價值,顧客價值導向是產業價值創造的根本落腳點。隨著共享經濟模式的日益成熟,產業價值網絡核心企業在共享經濟平臺方面投入的加大,共享經濟平臺運行逐步趨于成熟、穩定,共享經濟平臺的資源整合能力逐年提高,產業價值網絡其他成員的業務投入也明顯加大,這些都促進了產業價值網絡內共享經濟平臺服務質量的顯著提高,使得產業價值網絡成員的個性化需求得到了很好的滿足,滿意度隨之增加,這些會對產業價值網絡健康發展帶來正面積極的影響。如直接增強產業價值網絡的吸納能力,促進產業價值網絡成員數的增長,使產業價值網絡資源更加豐富,更進一步激發產業價值網絡內部共享需求的增長,進一步壯大“產能供給池”和“需求池”的規模,產業價值網絡內部供需規模的擴大將直接促進產業價值網絡凈收入的增加。
第二,共享經濟平臺流量的變化正向影響共享經濟平臺凈收入。在傳統經濟下,產業價值網絡中雖有一些互聯網平臺企業,但他們的流量多是面向產業價值網絡外部的,無法有效吸引產業價值網絡內部的流量。在共享經濟下的產業價值網絡中,以核心企業為中心搭建的共享經濟平臺既能有效吸引產業價值網絡外部的流量,也能借助于產業價值網絡成員的競爭與合作關系、資源的互補關系等吸引產業價值網絡內部的流量。在產業價值網絡中,由于不同成員擁有的資源稟賦有所差異,規模較大的節點企業所擁有的資源較多,擁有大量的閑置資源,而規模較小的節點企業擁有的資源較少,并且由于自身實力的影響無法通過正常途徑從市場上獲取其發展所需的稀缺性資源,而借助于共享經濟平臺能以較低價格從產業價值網絡成員那里獲得所需要的資源,同時擁有閑置資源較多的企業也可以從交易中獲益,這成為共享經濟平臺獲取流量的直接原因。
第三,共享經濟下產業價值網絡成員分享程度的變化會正面影響共享經濟平臺凈收入。價值主張決定了產業價值網絡成員及其產品或服務的使用價值。共享經濟下產業價值網絡的價值主張包括兩方面:一是目標客戶,重點解決共享產品或服務是“為了誰”的問題,包括對產業價值網絡中閑置資源有需求的需求方及希望通過閑置資源使用權轉移獲取更多價值的供給方;二是客戶需求,共享經濟在產業價值網絡中的滲透,使產業價值網絡除了傳統產品與服務之外還能提供更多碎片化、個性化的產品或服務等閑置資源的高效率匹配服務和價值再分配,滿足了閑置資源價值再造的市場需求。產業價值網絡成員分享程度是價值主張的重要體現,在圍繞核心企業搭建的產業價值網絡中,只有核心企業深入領會共享經濟的精髓,并設計出能滿足顧客需求的產品或服務,通過共享經濟平臺的資源整合能力和市場主導能力,不斷提高產業價值網絡成員的滿意度,才能實現顧客價值和利潤最大化的目標。
第四,共享經濟平臺資源整合能力是影響共享經濟平臺凈收入的關鍵因素之一,提高共享經濟平臺資源整合能力有助于提高共享經濟平臺凈收入。從一定程度上講,產業價值網絡競爭優勢的獲取實際上是成員企業跨組織進行資源整合的結果。在共享經濟下的產業價值網絡中,共享經濟平臺資源整合能力是價值創造的關鍵環節,其以建立共享機制為核心,以資源整合為主線,以共享經濟平臺建設等有效載體為手段,形成資源聚集的網絡體系,將各個價值主體有效連接起來。通過共享經濟平臺,產業價值網絡成員在核心成員的引導下匯聚到平臺上,通過資源整合和優化配置幫助產業價值網絡成員提高各自的核心能力,以促進整個產業價值網絡價值的提升。隨著共享經濟模式的不斷成熟,產業價值網絡成員共享程度明顯提升,借助于共享經濟平臺使各自的資源配置優勢得到了更充分的發揮,擇優選擇合作伙伴,使整個產業價值網絡的資源整合能力得到了顯著提升,使產業價值網絡的自組織特性得到了更好的實現,從而能更好地實現價值創造,幫助價值網絡及成員獲取競爭優勢。
第五,共享經濟下產業價值網絡成員協同化程度的變化會正向影響共享經濟平臺的凈收入。在共享經濟下,產業價值網絡以信息技術為支撐,以共享經濟平臺為載體,圍繞核心節點按照各自的工作與特點重構并形成有序的網絡,通過協同共同創造價值。由于產業價值網絡中成員的核心能力和擁有的資源不同,借助于產業價值網絡內部的共享經濟平臺,在組織協同的基礎上,通過資源協同(包括資源配置效應、資源開發效應)、戰略協同等實現價值創造??梢姡a業價值網絡本身就是一個龐大且動態開放的網絡,其價值創造是一個多主體協作、多因素交叉影響的價值增值過程,整個網絡在一系列因素的協同交叉作用下實現價值的持續輸出,產業價值網絡成員之間的協同效應是支撐價值創造過程的主要動力。在共享經濟下,借助于共享經濟平臺使產業價值網絡成員的信任度、合作緊密度及共享程度這三項因素的整體水平都有明顯提升,形成和諧共贏的產業生態,為整個生態系統帶來持續不斷的價值和利潤,促進了產業價值網絡的健康發展。
此外,在共享經濟下的產業價值創造過程中,政府支持力度和行業協會支持力度的變化會正面影響“產業價值網絡凈收入”。共享經濟使產業價值網絡發展的環境發生了明顯變化,其發展的基礎設施需要政府投入,產業關聯度高需要政府發揮統籌協調作用,需要行業協會的積極參與,集中調配資源才能確保產業價值網絡健康地發展。此外,產業發展也需要政府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進行總體規劃、合理布局和有效引導,才能確保資源的集約利用、服務的高效匹配及產業的快速發展。同時,要著力破解共享經濟發展的政策供給、商業模式、信息安全等方面的制約,不斷完善政策機制,加快“放管服”改革力度,為共享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顯然,共享經濟下產業價值創造離不開政府和行業協會的支持。
五、 結論與建議
以J省茶葉集團價值網絡為例,構建系統動力學模型,采用其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兩年內的季度數據進行模擬驗證,歸納分析共享經濟下產業價值網絡創新的關鍵要素,即共享經濟平臺服務質量(即平臺)、共享經濟平臺流量(即流量)、價值網絡成員協同化程度(即協同),價值網絡成員分享程度(即分享)。除上述因素之外,共享經濟平臺資源整合能力、政府支持及行業協會支持,也會正面影響共享經濟下產業價值網絡的創新。
在共享經濟下,為了更好地推動產業價值網絡的創新發展,要從提高共享經濟平臺服務質量入手,提供高效優質的服務,不斷拓展流量來源并想方設法積極持續留存客戶,通過打造能聚合各種流量的大平臺,把產業價值網絡內部分散的流量有效整合到共享經濟平臺上;同時,除提高共享經濟平臺資源整合能力之外,還要不斷增加產業價值網絡成員中共享型企業自身的業務能力,以吸引和積累更多顧客,通過不斷提高顧客滿意度來培養顧客忠誠度,以更好地實現價值創造。此外,要加大政府、行業協會對產業價值網絡創新的扶持。政府的扶持主要包括:完善基礎設施,完善頂層設計,在政策、法規、制度、規劃等方面為共享經濟產業價值網絡的發展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建立健全相關監督機制,維護市場秩序,保護產業價值網絡企業的切身利益等。行業協會的扶持主要包括:為產業價值網絡成員與政府之間的密切溝通搭建橋梁,代表產業價值網絡成員反映現實訴求,為共享經濟下產業價值網絡的創新與發展提供引導、組織、協調和服務,化解行業矛盾,規范市場行為等,同時為不同產業價值網絡的融合發展搭建更大范圍的資源共享經濟平臺。只有充分發揮政府的宏觀調控作用,行業協會的橋梁紐帶作用,及產業價值網絡成員的主體作用,三者協同發展,才能推動共享經濟下產業價值網絡規范有序、持續健康地發展。
參考文獻:
[1] 張耀輝,齊云龍,劉東.共享經濟的浪潮與成因[J].東北財經大學學報,2018(2):29-35.
[2] 汪泓,何琦,胡斌.基于需求拉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創新價值網絡分析[J].上海管理學,2015(3):38- 43.
[3] W.chan Kim,Renee Mauborgne著.藍海策略[M].臺北: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5.
[4] Akhwanzada S A,Tahar R M.Strategic forecasting of electricity demand using system dynamics approach[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Development,2012,3(4):328-333.
[5] Joe,Peppard, Anna,Rylander.From Value Chain to Value Network:Insights for Mobile Operators[J].European Management Journal,2006,24(2):128-141.
[6] 李雨辰.共享經濟下零售業商業模式創新研究[D].西安:西安科技大學,2020.
[7] 許輝春.區域旅游合作的模式與機制研究[D].武漢:武漢理工大學,2012.
[8] 齊愛民,張哲.共享經濟發展中的法律問題研究[J].求是學刊,2018(2):97-108,173.
[9] 張曉慧.基于共享經濟背景下的企業商業模式分析[J].現代管理科學,2017(7):36-38.
[10] 王水蓮,李志剛,杜瑩瑩.共享經濟平臺價值創造過程模型研究——以滴滴、愛彼迎和抖音為例[J].管理評論,2019(7):45-55.
[11] 高素英,宋瑩瑩,劉宏波.價值共創下共享經濟模式創新機理研究[J].經濟與管理評論,2019(4):5-16.
[12] 孫楚,曾劍秋.共享經濟時代商業模式創新的動因與路徑——價值共創的視角[J].江海學刊,2019(2):102-108,154.
[13] 何中兵,譚力文,趙滿路,等.集群企業共享經濟與共創價值路徑研究[J].中國軟科學,2018(10):71-78.
[14] 劉冰峰.創意產業價值網絡的演進邏輯與形成動因[J].商業經濟研究,2017(12):175-177.
[15] 喻登科,劉靜華,周榮.泛在知識環境下全要素網絡形成與大產業整合戰略構想[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6(8):55-63.
[16] 范莉莉,王劍文.共享經濟發展動力機制、問題剖析及推進策略——基于協同創新網絡視角[J].理論探討,2017(6):87-92.
[17] 謝新水,袁汝兵.論促進共享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合作規制治理模式——以后規制國為視域[J].江蘇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6):36-43.
System Dynamics Analysis of Industrial Value Network Innov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haring Economy
——Taking Agriculture Value Network as an Example
Abstract:Sharing economy brings new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value network, only by continuously increasing the innovation of industrial value network, only in this way can we fully grasp the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brought by the sharing economy, realize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industry. This article takes the value network of tea industry in the field of agricultural sharing economy of J Province as an example, establish a system dynamics model of industrial value network innovation under the sharing economy, take the relevant operation data of the sharing economy platform of A tea group as an example for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and simulation, summarize the key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industrial value innovation.The result shows that platform, traffic, collaboration and sharing those four key factors will positively affect the innovation of industrial value network under the sharing economy. In addition to the above factors, the resource integration capability of sharing economy platform, government support and industry association support will also affect the innovation of industrial value network.
Key Words:sharing economy;industrial value network;innovation;system dynamics.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共享經濟下的產業價值網絡創新機制與路徑研究”(項目編號:17BGL034)。
作者簡介:袁青燕(1976-),女,江西省九江市人,博士,江西科技師范大學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戰略管理與產業經濟。
(收稿日期:2020-07-02 責任編輯:顧碧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