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聲樂演唱既是運用聲音詮釋藝術的重要形式,同時也是抒發自身情感的途徑。演唱者將自身情感與演唱的作品融合為一體,不僅可以增強演唱的層次感,還能讓聲樂作品擁有打動人心的力量,成功引起聽眾的共鳴。情感是聲樂演唱藝術魅力的源泉,同時也是成功演繹聲樂作品內涵的關鍵所在。有鑒于此,本文以歌劇《沂蒙山》中的唱段《蒼天把眼睜一睜》為例,深入分析聲樂演唱過程中情感表達的具體作用,進而探討在聲樂演唱當中演唱者如何合理地控制自身情緒,正確運用情感表達,確保演唱取得成功。
【關鍵詞】詠嘆調;情感表達;聲樂演唱;沂蒙山;蒼天把眼睜一睜
【中圖分類號】J6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198(2021)01-138-03
【本文著錄格式】王璐璐.情感表達在聲樂演唱中的作用——以歌劇《沂蒙山》選段—《蒼天把眼睜一睜》為例[J].中國民族博覽,2021,01(01):138-140.
《沂蒙山》取材于山東沂蒙山地區真實的抗日故事,由音樂家栗凱精心創作而成,作品主要講述了軍民之間團結一心,誓死抗敵的事跡,表現了軍民生死相依的深厚情感。《蒼天把眼睜一睜》是《沂蒙山》中的一支詠嘆調,由女高間海棠演唱,在該選段中,作曲家采用了節奏、旋律等多種表達手法,來表現主人翁海棠因失去愛子悲傷欲絕的情感。在演唱這首作品時,演唱者一方面要注意對自身情緒的控制,另一方面要通過演唱充分展現作品豐富的情感內涵。
一、情感表達在演唱唱段《蒼天把眼睜一睜》中的重要作用
語言是人與人之間進行情感交流必不可少的重要媒介,而歌唱其實是一種獨特的帶著旋律的語言。因此,就心理學的角度而言,歌唱其實是語言與情感相互結合的藝術形式。除此之外,演唱也是演唱者自身情感的表達。縱觀古今中外,凡是成功的演唱家,都會將情感表達當作演唱成功的法則。正確運用情感表達可以極大地增強演唱的活力,從而使演唱效果達到最佳。
《沂蒙山》這部民族歌劇取材于紅色革命歷史背景,以“大青山突圍”等事件作為素材,《蒼天把眼睜一睜》講述女主人翁收養夏荷臨終時托付的女兒小沂蒙,與自己親生兒子小山子一同養大之后,卻因遭到日寇伏擊,導致小山子不幸死去的故事。從整體上看,曲譜的譜面上共有五次情緒轉折,女主人翁從“哭天喊地”,到“心急如焚”,再到“內心掙扎”“依依不舍”“百感交集”,五次情感上的變化均通過音樂得到詮釋和表達。而女主人翁的情感則隨著音樂不斷變化,歌曲開始,海棠因失去愛子而悲憤激動,再到哀怨上蒼,苦苦思索,然后對兒子傾訴內心的情感,曲折動人,內心有悲有喜,情感復雜,但最后仍然寄希望于未來,期盼革命取得成功。通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歌曲通過細膩的情感變化將海棠塑造成一個大義凜然的女性英雄形象,在創作時以革命歷史事件作為題材,通過不同的維度展現出多幕場景,使得歌劇的內容更為豐富。在歌曲的情感處理方面,作曲家主要通過問答的方式展現海棠因痛失愛子的悲憤,通過運用變化的旋律,展現海棠內心起伏變化的情緒。因此,在演唱作品的過程當中,演唱者自身的情感表達極其重要,如果演唱時無法正確運用情感表達,不僅難以展現作品特色,更無法感染觀眾,作品的藝術價值更是無從談起。
二、音樂創作背景
早在2016年11月時,創作團隊就已經開始構思作品,并且于2017年2月抵達山東,搜集相關的素材,從2018年2月起進入創作階段,之后又對作品進行了仔細的修改,于12月19日首次演出。作品的地域特色極其濃厚,以大青山突圍等真實的歷史事件為創作素材,講述海棠等人為實現革命理想,抵抗日寇甘愿犧牲自己,團結一心,共同抗敵的故事。
《蒼天把眼睜一睜》由女主人翁海棠演唱,夏荷在臨死之際,將女兒小沂蒙托付給海棠,海棠將小沂蒙當成親生孩子一樣細心照料,讓小沂蒙與自己的兒子一同長大。四年之后的某一天,日寇突然進犯,生死抉擇之際,海棠決定保護小沂蒙,而小山子卻在逃跑時被敵人打中,無辜慘死,海棠將心中的痛苦、絕望以及對兒子深切的思念融入唱段之中,以音樂的形式表達內心的悲憤。面對危難,海棠并未辜負對夏荷的承諾,毅然舍棄親生兒子小山子,選擇保護小沂蒙,這種精神令人敬佩不已,同時也是歌曲令人感動的原因所在。
三、唱段《蒼天把眼睜一眼》音樂結構特征
作品不管是選材、旋律,還是唱腔板式,都吸收與借鑒了傳統戲曲的精華,在樂譜譜面上特別標注出五次情感轉折,速度變化總計37次,可見音樂家創作歌曲時,對戲曲板腔體的運用已經達到極致。
第一部分(第1-17小節):呼天喊地,悲憤不已,速度變化共11次,調式為C徵。
第二部分(第18-30小節):萬分焦急,悲苦哀怨。速度變化共計6次,調式為C徵。
第三部分(第31-43小節):情緒激蕩,痛徹心扉,速度變化共計8次,調式為C徵.
第四部分(第44-55小節):依依不舍,婉轉纏綿,調式為C徵。
第五部分(第56-72小節):百感交集,心潮起伏,速度變化總計達9次,調式為F宮調。
第一部分以散板為主,為演唱者提供了寬廣的發揮空間,首句“蒼天啊”雖然只有三個字,卻采用了八度大跳,充分展現了主人翁心中強烈的悲憤,具有十分鮮明的戲劇性。句末“命”字作延長處理,具有鮮明的板式形態特征。演唱第二句時發聲要響,要唱得亮,要突出每一個字音,充分體現女主人翁的悲慟之情,后面一句連續重復兩次,旋律從低到高,以C徵調式收束。第二部分在前面一句的基礎之上作變形調整,仍然以緊拉慢唱的形態進行伴奏,旋律的重心則落在“我恨自己我恨無能”上,對悲憤之情進行強化。通過上述分析可知,第8-17小節,與第18-30小節結構大致相同,形態特征都是由緊到松。第三部分具體又可細分為前后兩句,兩句的形態互為呼應,在結構上與第8-17小節、第18-30小節相仿。第四部分的速度基本上并無變化,旋律起伏較大,頻繁采用八度大跳,第45-48小節,與第49-52小節相互平行,第54小節進行補充,進而在C徵調式上終止。最后部分第56-64小節則是第1-9小節的再現,旋律上行,使全曲達到高潮并在F宮調式上結束。
四、演唱唱段《蒼天把眼睜一睜》時情感表達的具體運用
根據前文的分析,《蒼天把眼睜一睜》是海棠失去兒子時所演唱的詠嘆調,作品通過速度、節奏及旋律的變化,表達了海棠內心的痛苦與悲憤,在演唱歌曲時,演唱者需要注意把握歌曲中的情感,采取合理的方式表達出來。
(一)第一部分
在演唱歌曲第一句時,氣息必須要足,爆發出聲,氣勢要驚人,發聲要果斷。而在演唱“睜一睜”時,則應當通過“嗽音”技巧進行處理,先將氣流阻斷,然后再爆發出聲,借以表達主人翁哀怨悲憤的情感。在演唱“一”字時,應當在a1之前增加一個d2滑音。在演唱“這樣苦命”時,可作延遲處理,通過讓氣息爆發獲得“氣噴”效果。在演唱時演唱者要將自己置身于相應的場景之中,將自己當成主人翁,體會人物角色內心強烈的悲憤,然后通過演唱將情感宣泄出來,從而獲得震撼人心的藝術效果。如譜例1:
(二)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垛板”的特征十分突出,樂句的節奏短促而且規整,咬字時要特別注意字頭,運用“說唱”展現女主人翁內心悲痛欲絕的情感。在演唱第5-7小節,第11-16小節時,可采用拖腔,同時加入滑音,旋律節奏采用漸慢的方式處理。第21-22小節當中出現整首樂曲的最低音a,演唱“無能”時要注意真聲和共鳴之間的結合,同時還需要作滑音處理,更好地體現海棠目睹兒子死去時絕望自責的情感。“小山子”在句中出現了兩次,伴奏時均采用全十六節奏型,還可以在音樂當中加入“說”的部分,通過“緊拉慢說”來表現海棠心中的悲傷與痛苦。在演唱第26-29小節時,每個字音都需要嘆在氣上,這一句既是對之前唱句的延續,同時也極大地增強了作品本身的抒情性。如譜例2:
(三)第三部分
在第三部分中,作者再次采用“散板”,演唱時要先阻住氣流,讓氣流不斷沖擊唇齒,然后再爆發出聲。在演唱“活不成”當中的“不”字時,需要加入假聲,運用滑音將真聲與假聲相連,從而表現海棠的悲痛欲絕。在演唱第36-37小節時,處理方式與演唱第31-32小節相同,在第39小節時,則要表現出猶豫不決的情感。要通過胸腔共鳴的方式演唱,氣息要飽滿,要注意頭腔共鳴,逐漸增大音量。在演唱“留誰舍誰都心疼”時,要采用“說唱”的方式,“都”字之前可加入上滑音d2-g2,從而更好地表現海棠失去兒子時的痛徹心扉。如譜例3:
(四)第四部分
第四部分再次采用慢板,海棠以嘶啞的聲音表達自己對兒子的思念,歌曲情感更為婉轉,音樂旋律則顯得曲折動人。氣息要保持連貫,每句之間要注意換氣,演唱要盡可能自然,不斷地推進情感。,53小節當中的“匆”字應采用下滑音,注意不要因受到慣性的影響而唱成上滑音。演唱者在演唱時要注意對自身情緒的掌控,不能唱得太高,也不能太低,同時,咬字要清晰,要唱得婉轉動人,才能將人物的情感表達到位。如譜例4:
如果演唱者自身實力足夠,還可以在這一部分當中適當地展現自身的個性風格,在演繹歌曲情感內涵的基礎之上,融入自己的獨特體驗,通過二度創作翻出新意。
(五)第五部分
第56-64小節則是對歌曲第一部分的再現,也是全曲情感集中爆發的部分。第65小節速度突然下降,在演唱“青山春又生”時要突出每一個字時,同時氣息必須始終充沛,演唱“生”字時應當處于高位,氣息要低,通過大換氣后進行噴發,并且要注意延長,整首樂曲在重拍上收束結尾。如譜例5:
這一段同時也是作品演唱的難點所在,海棠在為兒子之死悲痛欲絕的同時,對于未來也流露出一絲若有若無的希冀。“青山春又生”,雖然自己的兒子已經壯烈犧牲,但是革命的怒潮并不會因此而平息,相反,無數英雄的中華兒女會奮起抗爭,起伏的高山會再次遍染綠意,紅色的旗幟必將插滿大地,有悲,有苦,有愁,有渴望,人物的情感十分復雜。要表現這種復雜的情感,不僅需要演唱者具備豐富的生活經驗,而且還要能體會角色內心復雜的情緒,才能唱得真情動人,才能將樂曲演唱推向高潮,然后有力地收尾,給觀眾留下無窮余韻。
五、結語
《沂蒙山》以紅色革命事件作為素材,通過藝術的方式再現抗日時期軍民之間團結一心,共同抗日的英雄壯舉。由于特殊的時代背景,以及殘酷的戰爭形勢,使海棠這位年輕母親變得堅毅果敢,從而樹立起抗日戰爭期間,無數英雄兒女在面對人生考驗之時,勇于犧牲小我,成就大義的形象。如果想讓演唱的達到最佳效果,演唱時要注意音色的調整,要盡量符合人物形像的個性特征,同時還要全面深入地把握歌曲復雜的情感。在演唱時注意融入自己的體驗,才能淋漓盡致地表達人物內心的傷痛與悲憤,進而在觀眾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使演唱獲得成功。
參考文獻:
[1]楊瑤.歌劇《沂蒙山》中“海棠”角色分析[J].當代音樂,2020(6):121-122.
[2]許子琦.民族歌劇《沂蒙山》選段《蒼天把眼睜一睜》的藝術特征與處理[J].大眾文藝,2019(20).
[3]張華丹.民族歌劇《沂蒙山》中“海棠”藝術形象塑造初探[J].黃河之聲,2019(13):11,13.
[4]吳可畏.立足傳統秉持創新——大型民族歌劇《沂蒙山》的創作特征評析[J].人民音樂,2019(5):50-54.
[5]謝雨菲.聲樂演唱情感表達與演唱技巧探析[J].中國文藝家,2018(7):46.
作者簡介:王璐璐(1987-),女,漢族,河南省新鄉市,在讀研究生,吉林藝術學院。研究方向為聲樂演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