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歷史教學作為歷史教學的基礎階段,對于學生之后的歷史學習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但是在當前的初中歷史教學中,卻出現了較多的問題,嚴重地阻礙了初中歷史教學的開展,尤其是農村初中薄弱學校由于生源差,學生基礎薄弱,知識面狹窄等原因,對于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難以得到有效的落實和開展。因此,文章就農村初中薄弱學校的歷史教學為研究方向,對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進行了詳細的闡述。
關鍵詞:農村;薄弱學校;歷史;核心素養
一、 引言
核心素養的培養是初中歷史教師在教學中必需要給予高度重視和關注的內容,對于學生的歷史學習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即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理解和解釋、歷史價值觀、家國情懷等。文章將立足于農村薄弱學校歷史學科教學中出現的具體問題,從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出發對學生素質進行提升,希望能夠幫助農村歷史教師順利開展教學工作。
二、 培養學生的歷史時空觀念
要想在當前的農村初中薄弱學校歷史教學中,對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進行有效的培養,首先,初中歷史教師就必須要培養學生的歷史時空觀念。學生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與學生的基礎知識是否牢固息息相關,而現在也存在著部分學生基礎知識過于薄弱這一問題,在初中歷史學科的學習中,學生感到最為困難的莫過于需要記憶和背誦的歷史知識點太多,讓部分學生對于歷史這一學科的學習產生了抵觸情緒,不想學、不愿意學習,也有些學生只是死記硬背,沒有找準記憶的規律,甚至部分學生在長期無法有效記憶以后,還會出現畏難情緒,學習積極性下降,而且即使學生背誦記憶下來,但也大多數屬于死記硬背,對于內容并沒有形成真正的了解,難以形成一個良好的歷史時空觀念,這樣就會導致學生在初中歷史學習中感到極為吃力,難以有效的、快速的提高自己的歷史學習成績。所以,初中歷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歷史時空觀念。
例如,在教學史前時期到夏商周時期演變的這一段歷史知識點時,由于該歷史時間段離學生較遠,學生常常難以理解,此時教師就可以繪制歷史時間表格的形式,并指導學生畫年代尺,來幫助學生對歷史線索進行整理和歸納,通過表格和年代尺的樣式呈現給學生,讓學生能夠更為清晰直觀地感受知識點,領悟和背誦,將煩瑣的語言文字轉為簡單的表格數據。
同時,教師還可以史料實證來加深學生對歷史時間點的記憶。如農村初中歷史教師在講解《史記》的知識點時,教師就可以補充司馬遷的小故事,通過小故事的講解,來加深學生的印象,同時也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點燃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對《史記》的時間點、意義進行掌握和背誦,以此來促進初中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形成。
三、 多角度選擇史料
其次,教師還要從多角度選擇史料。根據實際的調查研究顯示,許多學生在閱讀史料時感到一頭霧水,無法將自己在課堂上所學習到的知識和史料進行有機聯系起來,更有甚者,將真實歷史和文學作品、影視作品混為一談,這就嚴重地影響了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不利于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養成。因此,農村初中歷史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就要充分地考慮到這一點,從多個角度選擇史料,讓學生能夠正確的閱讀史料,從史料中讀取關鍵字和知識點。教師所選擇的史料可以是《史記》等歷史傳記,也可以是史家名家對于歷史的評述,從而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史料實證素養。
例如,農村初中歷史教師在利用史料進行關于“三國”知識的教學時,要注重選取一些虛假史料,如《三國演義》所記載的內容,但是《三國志》里面并沒有包含的。通過小說與歷史史實相對比,了解其中的差別,并且,教師還可以通過某一歷史問題,來對這些史料進行辨別,從中挑選出真實的史料,以此來對學生的辨別史料和應用史料的能力進行培養和提升,以達到提高學生歷史學習成績的目的。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利用自己的智能手機或者互聯網進行史料自主搜索,自主分析,教師定期收集學生的搜集情況,并對學生的分析情況進行講解和指引。
四、 結合情境教會學生理解
再次,結合情境教會學生理解。情境教學法是初中歷史教學中極為重要的一種教學法,對于初中生的歷史學習能夠起到極為顯著的幫助,使得學生站在歷史的角度去看待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便于學生了解和領悟歷史人物的心理狀態以及其所作所為的意義。因此,農村初中歷史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就應該要積極地對情境教學法進行利用,通過情境教學法來培養學生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
例如,在針對漢武帝改革、商鞅變法這一知識點進行教學時,教師就可以先借助多媒體設備向學生展示一些相關的圖像或者是視頻資料叫學生進行觀看學習,在學生擁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以后,教師就可以利用情境教學法創設情境。在學生扮演漢武帝或商鞅時,講解自己改革的內容、意義以及所帶來的影響,通過這種方式,來加深學生對各朝各代的理解,而且還有助于活躍課堂學習氣氛,激發學生對歷史學習的興趣,可謂一舉多得。
五、 充分挖掘家國情懷
教師還要充分挖掘家國情懷。農村初中學生在歷史學習中相較于城市初中學生而言最為顯著的一個差距就是農村初中學生受到地域的影響無法參觀一些歷史紀念碑或者是博物館等,這就對學生的歷史學習帶來了一定程度的影響,學生無法通過接觸具有豐富歷史文化殘留的物品來感受到其中所蘊含的情懷,尤其是家國情懷,進而導致初中生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無法得到有效的養成。所以農村初中歷史教師要充分利用當地的遺址或通過講人物故事的形式來彌補這一缺陷。
例如,在針對初中歷史人教版教材中“絲綢之路”這一課程進行教學時,教師就可以介紹張騫在西行路上所歷經的重重磨難,他如何在被匈奴扣留的情況下,返回長安,完成我國歷史上的首次對外交流,讓學生感受到張騫的愛國精神,并借此傳遞給學生,讓學生也具有與張騫相類似的家國情懷。
六、 更新教師的教學理念,利用科技提高現代教學法的應用水平
提升農村薄弱學校的教學水平還需要從教學工具上入手,加強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現代化。教學設備的引入需要一定的資金,可以首先更新農村薄弱學校歷史學科教師的教學理念,保證其教學觀念能夠與時俱進,提高歷史教師的綜合素養。在“互聯網+”教育的大背景下,教育資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實現共享,彌補教育發展薄弱地區的缺陷,這就需要提高農村薄弱學校歷史學科教師的素質意識,加強其學習的自主性,引導教師能夠通過網絡提高自身教學水平,促進教學理念的現代化。
通過遠程教育、微課等方式學習先進地區教師先進的教學方法以及教學理念,從而提升學生的歷史學科綜合素養,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需要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方法,例如可以引入微課教學法、小組教學法、鼓勵教學法等一系列教學方法。微課教學法在農村薄弱學??赡軐崿F程度較低,要求教師能夠在課堂上進行微課的統一播放。運用微課教學法可以打破教學資源的限制,實現教育資源的共享和對接,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重視學生提升綜合能力,要求提升學生的歷史學科綜合素養,教師需要增強自身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從而更好地對學生做出引領。
例如,運用小組教學法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農村薄弱學校因為缺乏教學設備的支持,許多學生在進行學習之時可能缺乏積極性,這就需要歷史學科教師能夠運用小組教學法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將本班學生分為若干組,每組4-5人,通過課堂討論的方式集思廣益,加強學習小組對于歷史知識的解決能力,教師可以提出某一歷史學科問題,引領學生通過小組交流的方式進行思考。在另一方面,運用小組教學法可以引領學生的互動交流,在小組范圍內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團隊協作能力以及人際交往能力,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學生的歷史學科綜合素養。運用小組教學法還可以進行小組競賽,通過這一方式也能夠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每次競賽之后,教師可以給予勝利的小組一定的精神上或物質上的獎勵,樹立其學習歷史的自信心,提升學生歷史學科綜合素養,提升學習的效果和水平。農村薄弱學校教師首先要更新教學理念,從而有效地培養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為社會發展提供優秀的人才。
七、 總結
綜上所述,文章通過對當前農村初中薄弱學校歷史教學中,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培養所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和探索,對如何有效地解決這一系列的問題,提供了相對應的參考對策,以供廣大的農村初中歷史教師進行參考和借鑒,希望可以起到一定程度的幫助。
參考文獻:
[1]祁世海.信息化條件下農村初中歷史高效課堂核心素養構建例談[J].中國校外教育,2020(6):123.
[2]王坤.農村初中學生歷史核心素養培養教學策略探究[C]∥中國智慧工程研究會智能學習與創新研究工作委員會.2019教育信息化與教育技術創新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中國智慧工程研究會智能學習與創新研究工作委員會:重慶市鼎耘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2019:787-789.
[3]韓娜.以史為鑒 傳承經典:核心素養視角下初中歷史高效課堂的構建[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7(24).
[4]董亮.以“數字故事”提升初中歷史學科教學效果[J].基礎教育研究,2018(6).
[5]劉廷義.初中歷史微課的開發與運用初探[J].中國農村教育,2019(35).
[6]胥生翠.多媒體課件在初中歷史復習中的作用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9(52).
[7]周乃福.微課在初中歷史與社會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12).
[8]徐淑霞.網絡背景下初中歷史教育資源的開發和利用[J].華夏教師,2019(13).
[9]張四明.初中歷史翻轉課堂的構建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19(16).
作者簡介:盛廣明,浙江省臺州市,浙江省臺州市黃巖區沙埠鎮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