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育改革必然會引發教學策略上的改變,在當前高考內容改革背景下,高中階段相關學科的教學會受其影響,教師要以新高考內容為標準,對自身的教學進行反思和有效改進。對于高中數學這門重要的學科來說,教師應該及時擺脫應試觀念的束縛,有效落實數學必備知識點,注重結合學生的現實生活,充分運用多媒體教學,關注培養數學思維能力,還要實施多元化評價模式,從而促進學生的數學學習水平得到提高。文章主要針對高考內容改革背景下的高中數學教學策略進行了探究,希望能夠起到拋磚引玉的效果。
關鍵詞:高考內容改革;高中數學;問題;教學策略
高考在我國是一個極為重要的考試制度,一直以來,高考制度都處于改革與調整中,每次高考改革都會給高中各學科的教學帶來深遠影響。新一輪高考改革的力度是前所未有的,比如采取文理不分科、對英語考試加大改革力度、改變一考定終身的做法,對高中課程教學帶來了巨大影響。高考內容在對學生考查方面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不僅要求學生掌握豐富的數學知識,還要檢驗學生的邏輯思維與數學能力,注重數學知識的綜合性,對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如何進行教學策略的改革,這是廣大高中數學教學需要深入思考的課題。
一、 當前高中數學教學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教學內容脫離實際
通過實施高考內容改革,一大重要原因就是現行的高中數學教學內容脫離實際,與當前學生的現實生活不符,無法使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的價值,與高中試卷題目也不符合。當前很多高中數學教師都是重點讓學生解答代數、立體幾何、平面解析幾何等類型的難題,一味地訓練學生的解題技巧,導致學生很難學到能夠學以致用的數學知識。高考改革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要促使教學實踐與現實生活之間的接軌,但是學生并沒有發現代數、立體幾何等知識在生活中的明顯用處,教師只是關注讓學生應付考試,教學實踐性不強,數學學習與實際生活嚴重脫軌。
(二)教學內容枯燥乏味
高中數學這門學科的抽象性很強,在學習中會遇到各種數學概念、定理、公式、符號,這些內容都是比較枯燥乏味的。對于其他學科的課程,語文和英語具有語言美感的特征,物理和化學包含著有趣的實驗,歷史和地理的人文故事性也很強,但數學只有解題、推理和證明等,這很容易使學生產生厭煩情緒,即使教師想辦法運用靈活的教學方法,但數學教學內容的枯燥性是比較固定的,難以從根本上取得好的教學效果。數學知識主要是圍繞數值、公式、方程等模塊進行設計的,這些抽象枯燥的內容,無法讓學生對數學產生學習興趣,如何提高教學內容的趣味性,這是教學改革過程中需要重點關注的一個方面。
(三)應試教育觀念根深蒂固
我國長期以來一直實施應試教育,雖然新課程改革已經開展,但這一教育觀念難以徹底轉變,很多高中數學教師在教學中存在著明顯的應試化色彩,反復重點講解三角函數、數列、平面結合等高考重點類型的試題,對于統計、概率等知識重視不足,但這些內容與高等數學有著緊密的聯系,并且有著很強的實用價值,也忽視了學生創新思維的激發和培養,這就會導致學生在未來的數學學習中存在更大困難,也不利于數學綜合能力的培養。
二、 高考內容改革背景下的高中數學教學策略
(一)及時擺脫應試觀念的束縛,關注核心素養培養
新高考內容改革的實施,從根本上就是為了改變以往“一考定終生”的理念,轉變應試教育觀念,要注重考評學生的綜合素質,關注如何調動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積極性。高中數學教師要積極學習新理念,深入解讀高考大綱,與時俱進,對教學活動進行優化安排,不能講高考作為唯一標準,在知識傳授的同時,更高引導學生樹立深入學習、繼續學習、終身學習的意識,對于那些高考試卷中占分不多,但是實用性強的知識也要注重講解,要為學生以后進入高校學習高等數學打好基礎,努力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數學核心素養,主要是在數學知識和數學思維的不斷提升過程中形成的,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促使學生具備適應個人終身成長與社會發展所需要的綜合能力素質,比如數學意識、數學思維、數學文化等方面,然后圍繞數學核心素養的特質進行建構,開展適應高考內容改革的命題設計,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更好地應對未來的高考。
(二)有效落實數學必備知識點,打好是數學學習基礎
高考內容發生了重大的變化,為了真正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高中數學教師應該從基礎入手,加強數學基礎知識的講解和分析,有效落實數學必備知識點,這是必要的前提準備工作。在每次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盲目地開展教學活動,應該依據考試大綱的相關要求,整合梳理必備考點,要細致的講清知識,尤其是對于重點知識來說,不能只是表面化的講解,還應該深入闡明知識的內涵,促使學生把握知識的本質,從而讓學生真正地理解和鞏固掌握,只有在此基礎上,才能促進學生的數學學習水平不斷提高。例如,高中數學中的函數圖形及性質、不等式性質、幾何圖形、平面向量等,這些都是高考中的核心考點內容,應該加強這方面的習題訓練,并且鼓勵學生探索多樣化的解題方式,鍛煉提高他們的數學思維能力,從而讓學生的數學水平真正從知識到能力方面進行轉化和提高。
(三)創新教學方式手段,促使學生理解掌握知識內容
第一,注重結合學生的現實生活。教育的目標是指導人們的實際生活,應該為生活服務,所以高中數學教師要樹立生活化的教學理念,關注那些與現實生活聯系緊密數學知識的教學,要使學生深刻感受到數學知識的實用價值,培養和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做到學以致用。例如,對于部編版高中數學“排列組合”內容的教學就不應該忽視,很多高中青少年學生都喜歡觀看足球、籃球比賽,每支隊伍就會進行相應的比賽輪次,這時就可以引導學生運用這部分知識去思考解決這個問題,獲得成功的樂趣。同樣地,對于等差數列和等比數列知識,也是與實際生活緊密相關的,類似這些內容都是教師在教學中不可忽視的。
第二,充分運用多媒體教學工具。當今是個信息化時代,現代多媒體技術與教育領域不斷融合,以其獨特的技術優勢發揮著重要的教學價值,借助視頻、動畫、圖片等形式,能夠將抽象枯燥的數學知識以更為直觀生動的方式呈現出來,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學習理解的難度,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在教學“點、直線、平面之間的位置關系”相關內容時,這是學生學習中的一個難點,教師就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進行講解,能夠使學生清晰地認識到什么是共面和異面,公共點的情況,深入理解相關性質和判定方法,培養良好的空間意識,建立數學思維。
(四)設計多樣性的問題,培養數學思維能力
在高考內容改革當中,更加注重考查學生的綜合能力素質,為了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教師就應該采取多種方式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促進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增強其創新意識,切實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順應高考改革理念,更好地應對挑戰。高考大綱中關于數學命題方面,為了對學生學習能力的考查,非常關注問題設計的多樣性,圍繞數學知識內容以開放式思想間命題,從而促進學生發散思考,這也更能體現數學這門學科的基本特征。高中數學教學內容當中,有很多都具有很強的邏輯思維特征,比如“等差數列與等比數列”是教學中的重點內容,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有著很大的要求,所以教師需要加強這方面的習題訓練,促使學生多角度、多層次的思考數學題目,掌握科學高效的解題規律和方法,比如有函數方程思想、分類討論思想、錯位相減法、倒序相加法等。例如,對于題目“求和Sn=1+3x+5x2+7x3+…+(2n-1)xn-1(x≠1)”就可以采取等比數列前n項和公式的倒推方法,算出x·Sn,然后再進行錯位相減,就可以巧妙快速的得出結果。
(五)實施多元化評價模式,培養學習興趣和自信心
新高考改革關注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而不是簡單地看學生的考試分數,所以高中數學教師也要清晰地認識到,學習成績并不能代表學生的全部,需要對傳統上的教學評價模式進行改變和完善,對學生進行全面客觀的評價,這對于培養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和自信心有著重要的意義。單一的考查學生的數學學習成績,這是一種非常片面的方式,“唯分數論”是傳統應試教育觀念的體現,在高考內容改革的被進行該,應該注重實施多元化的評價模式,科學設置多方面的評價標準,除了要進行階段性學習成績考查之外,還要對學生的上課狀態、小組討論積極性等進行密切觀察,謀劃為了學生未來人生道路的學習和成長。在評價語言的運用上,教師也要注重多進行鼓勵性評價,學生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個體差異,他們在數學學習中不可避免地成績會有高低之分,教師應該尊重學生,尤其是對于后進生不能拋棄,這些學生很可能也是努力學習,只是思維上受限,導致在數學學習中屢屢遭受挫折,此時教師就要更多地肯定和鼓勵他們,抓住他們身上的閃光點進行高度贊賞,同時給予個性化的輔導與幫助,促使他們不斷提高數學學習水平。
綜上所述,隨著新一輪高考改革的實施,高中數學教學有了新的要求,教師要及時革新教育觀念,優化教學內容,豐富教學手段,關注學生未來的發展,發揮出數學學科的真正價值,這樣的教育才是更有意義的。在實際教學中落實必備知識點,對學生數學思維進行綜合考查,根據學生對知識的有效掌握以及高考大綱的變化適時教學,從而實現數學核心素養的有效培養,促進綜合素質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何建云.高考改革對高中數學教學的影響與對策[J].教學與管理:中學版,2016(1):61-63.
[2]張亞群.高考改革三大政策導向辨析[J].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1):100-105.
[3]丁益祥.高考內容改革背景下的高中數學教學策略[J].中國考試,2017(1):48-52.
[4]趙忠善.高考內容改革背景下的高中數學教學策略[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7(23):50.
[5]王文佳.高考內容改革背景下的高中數學教學策略[J].數學大世界,2018(7):29.
作者簡介:譚桂香,江蘇省揚州市,揚州市江都區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