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開揚 劉子仲 譚清
NRDS 是一種新生兒危重癥,特別是在極低出生體重兒中普遍多見。該疾病多因肺表面活性物質(pulmonary surfactant,PS)缺乏所致,可在出生后6 h 內出現發紺、進行性呼吸困難伴呻吟、左右肺呼吸音減弱等臨床表現,具有較高病死率。據不完全統計,NRDS 占早產兒死亡原因的50%~70%[1]。目前臨床多主張以CPAP 治療,雖其療效已獲得肯定,但仍存在一定并發癥風險。鑒于此,為進一步尋找高效且安全的治療方案,本院探討對NRDS 患兒應用固爾蘇聯合鼻塞式CPAP 治療的臨床價值。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 年6 月~2019 年12 月入院進行治療的60 例NRDS 的極低出生體重患兒。診斷標準:出生體重1000~1500 g,均于出生后<2~6 h 出現氣促、發紺、呻吟及三凹征癥狀及體征,X 線檢查符合NRDS 影像學表現。以隨機分組的方式將患兒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30 例。對照組中,男13 例,女17 例;胎齡29~39 周,平均胎齡(36.09±2.77)周;出生體重1.0~1.5 kg,平均出生體重(1.18±0.41)kg;陰道分娩14 例,剖宮產16 例。觀察組中,男19 例,女11 例;胎齡30~39 周,平均胎齡(34.13±2.54)周;出生體重1.0~1.5 kg,平均出生體重(1.20±0.45)kg;陰道分娩11 例,剖宮產19 例。兩組患兒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單純應用鼻塞式CPAP 治療,CPAP 初調參數為:吸入氧濃度(FiO2)為30%~50%,呼氣末正壓(PEEP)為4~6 cm H2O(1 cm H2O=0.098 kPa)。根據病情逐漸調整參數,當臨床癥狀消失,血氣指標穩定時撤機。觀察組應用鼻塞式CPAP 聯合固爾蘇治療,將患兒仰臥放置在輻射搶救臺上,進行氣管插管,將患兒呼吸道內異物和雜質吸除。將固爾蘇豬肺磷脂注射液加熱至37℃,藥液搖均勻,用無菌干燥注射器抽取200 mg/kg 藥液,用頭皮針管穿進氣管導管內,進行氣管內注入,邊注藥邊予T 組合復蘇器正壓通氣,注藥后繼續正壓通氣3~5 min。結束后將氣管導管拔出,給予鼻塞式CAPA。將兩組患兒于嬰兒暖箱內進行保暖處理,并予以抗感染治療,改善其循環系統,對酸中毒進行糾正處理,持續胃腸減壓,并且進行營養供給。對兩組患兒的臨床癥狀和體征變化進行密切觀察,并進行實時的記錄。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治療效果:顯效:患兒經治療后呼吸恢復平穩,無呻吟等呼吸困難癥狀,對患兒進行血氣分析均顯示正常,患兒肺部紋理顯示清晰;有效:患兒經治療后呼吸基本穩定,無呻吟癥狀,對患兒進行血氣分析,均顯示有好轉跡象,患兒肺部紋理顯示有異常;無效:患兒經治療后,臨床癥狀無變化或病情出現惡化,甚至出現死亡。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②比較兩組患兒的需有創機械通氣率、有創機械通氣時間、住院時間。③比較兩組患兒并發癥發生率,并發癥包括肺炎、呼吸衰竭、顱內出血等。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 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兒治療效果對比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兒臨床指標對比 觀察組需有創機械通氣率低于對照組,有創機械通氣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兒的并發癥發生率對比 觀察組患兒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1 兩組患兒治療效果對比[n(%)]
表2 兩組患兒臨床指標對比[n(%),]

表2 兩組患兒臨床指標對比[n(%),]
注:與對照組對比,aP<0.05

表3 兩組患兒并發癥發生率對比[n(%)]
NRDS 發生的主要原因在于患兒肺泡表面缺乏PS,導致大量的肺泡出現了一定程度的萎陷,進而降低了其肺順應性[2]。目前在治療NRDS 中,外源性PS 替代治療為比較特殊的療法,其可以將肺泡表面的張力顯著降低,避免肺泡出現萎陷的情況,并且能夠使肺潮氣量增大,使肺功能的殘氣量提升,肺泡的順應性增強,有效提高氧合與緩解肺部病變的情況[3],同時起到了防止患兒出現低氧血癥以及酸中毒的作用,使得內源性PS 的合成與分泌加速,而且肺上皮細胞可以再生,對于早產兒的發育與恢復相關機體功能而言起到了積極的作用[4,5]。
固爾蘇中主要含有豬肺磷脂注射液,可以提供NRDS 缺乏的外源性PS,在全球臨床中已經普遍應用,且均收到良好療效[6,7]。在以往的NRDS 治療方案中,以機械通氣為主,盡管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其缺點在于費用較高,并且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可能會對呼吸系統造成影響,并且會導致顱內出血或者慢性肺疾病[8,9]。在治療NRDS 中,CPAP 作為根本性的治療方案,其本質在于可以重新開放不穩定的肺泡,并且對肺泡萎陷起到了一定的預防作用,使氣體交換面積擴大,降低肺內分流,增加肺功能殘氣量,將PS 消耗予以降低,并且能夠促進患兒的新陳代謝,增加肺順應性,將氧合予以有效改善;呼吸道處于持續正壓下能夠對上呼吸道塌陷起到積極的預防作用,并能促進呼吸運動的驅動,有效降低了呼吸暫停的幾率[10]。另外,CPAP 便于人員操作,患者花銷較低,并且其不良反應較少,能夠防止由于呼吸機而引起其他不必要的并發癥[11-14]。由此可見,CPAP 和固爾蘇聯合應用有協調促進作用,對改善NRDS 患兒呼吸功能,降低并發癥發生率,確保臨床治療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以及對促進患兒恢復具有重大積極意義[12,13-17]。
本研究表明,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0.00%高于對照組的63.3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鼻塞式CPAP 和固爾蘇聯合應用可有效改善患兒呼吸頻率,促進呼吸恢復平穩。觀察組的需有創機械通氣率低于對照組,有創機械通氣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鼻塞式CPAP 和固爾蘇聯合應用可避免有創機械通氣過長而引發相關性并發癥,且住院時間短,對加速康復進程有很大幫助。觀察組的并發癥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鼻塞式CPAP 和固爾蘇聯合應用可在最大程度上減少肺炎、呼吸衰竭、顱內出血等并發癥的發生。
綜上所述,鼻塞式CPAP 和固爾蘇聯合應用可將NRDS 的治愈率以及成活率予以全面提升,具有良好的效果,降低了并發癥發生率,且縮短了住院時間,改善了NRDS 患兒的預后與生存質量,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