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宜偏 陳佩欣 譚全達 黎偉 曾憲蘋
血清磷水平增高是很多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后期常見情況,會導致患者骨骼代謝出現異常,進而增加患者心血管疾病發病幾率,對患者正常的生活質量產生影響[1]。因此,本文將針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磷水平的影響因素及對生活質量的影響展開分析,現具體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 年3 月~2020 年3 月收治的110 例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根據患者血清磷水平不同分為高磷水平組(血清磷水平>1.78 mmol/L)及非高磷水平組(血清磷水平≤1.78 mmol/L),每組55 例。高磷水平組患者中,男30 例、女25 例;平均年齡(53.2±10.7)歲。高磷水平組患者中,男31 例、女24 例;平均年齡(53.8±10.3)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并統計比較兩組患者血尿酸、血肌酐、CCI、體質量指數、血紅蛋白、血清白蛋白、全段甲狀旁腺素、血鈣、堿性磷酸酶、透析齡[2-4]。比較兩組的生活質量評分,采用腎臟病與生活質量量表(KDQOL-TM36)進行評分,包括癥狀與問題、病情影響、病情負擔、SF-12 身體相關、SF-12 精神相關5 項,每項0~100 分,分數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質量越好。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 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非正態分布連續計量資料采用M(P25,P75)表示,采用Mann-Whitney U 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 高磷水平組患者自體動靜脈內瘺使用率83.6%(46/55)高于非高磷水平組的52.7%(29/5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已婚、吸煙占比、維持性血液透析頻率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血尿酸、血肌酐、CCI、體質量指數、血紅蛋白對比 高磷水平組患者血肌酐水平高于非高磷水平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的血尿酸、CCI、體質量指數、血紅蛋白水平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血清白蛋白、全段甲狀旁腺素、血鈣、堿性磷酸酶、透析齡對比 高磷水平組患者血清白蛋白、全段甲狀旁腺素、血鈣均高于非高磷水平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的血堿性磷酸酶、透析齡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對比 高磷水平組患者的癥狀與問題、病情影響、病情負擔、SF-12 身體相關、SF-12 精神相關評分均低于非高磷水平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n)
表2 兩組患者血尿酸、血肌酐、CCI、體質量指數、血紅蛋白對比[M(P25,P75),]

表2 兩組患者血尿酸、血肌酐、CCI、體質量指數、血紅蛋白對比[M(P25,P75),]
注:與非高磷水平組對比,aP<0.05
表3 兩組患者血清白蛋白、全段甲狀旁腺素、血鈣、堿性磷酸酶、透析齡對比[M(P25,P75),]

表3 兩組患者血清白蛋白、全段甲狀旁腺素、血鈣、堿性磷酸酶、透析齡對比[M(P25,P75),]
注:與非高磷水平組對比,aP<0.05
表4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對比(,分)

表4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對比(,分)
注:與非高磷水平組對比,aP<0.05
根據本文研究數據顯示:患者的血鈣、血清白蛋白、全段甲狀旁腺素、血肌酐以及透析通路等因素可能是影響患者血清磷水平的重要因素。這種情況通常是由于患者飲食中攝入蛋白質較多導致血清白蛋白增加,而磷水平會導致患者出現皮膚瘙癢、骨骼疼痛、鈣磷物質代謝紊亂以及血管鈣化等問題,對患者日常生活質量產生不利影響[5-8]。本文結果顯示,高磷水平組患者的癥狀與問題、病情影響、病情負擔、SF-12 身體相關、SF-12 精神相關評分均低于非高磷水平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高磷水平會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血鈣、血清白蛋白、全段甲狀旁腺素、血肌酐以及透析通路可能是影響患者血清磷水平的重要因素,而高磷水平會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