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麗新
UAP 屬于一種常見心血管病癥,主要是指冠狀動脈血供出現不足,致使心肌細胞發生短暫性缺血、缺氧[1]。UAP 是冠心病心臟急性事件,屬于一種冠狀動脈急性綜合征,介于急性心肌梗死和慢性穩定性的心絞痛之間。因該癥轉變較大,可轉變為穩定型的心絞痛,也可演變為急性心肌梗死,甚至導致死亡。臨床治療以藥物控制為主,改善患者不良癥狀,緩解心肌損傷,實現治療目的。美托洛爾是一種心血管疾病常用藥物,可減少心肌耗氧量,降低心率,常用于UAP 臨床治療[2]。地爾硫卓屬于一種鈣離子通道阻滯劑,可擴張冠狀動脈、外周血管,降低血壓,減少心臟需氧量,能改善UAP 患者心功能指標。有研究顯示,二者聯合用于UAP 治療效果顯著。基于此,本次研究選取144 例冠心病UAP 患者作為對象開展研究,分析聯合用藥的實際價值,詳細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 年6 月~2020 年6 月在本院就診的144 例冠心病UAP 患者,根據均衡原則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72 例,其中對照組男36 例,女36 例,年齡51~80 歲,平均年齡(67.35±5.46)歲,心功能等級:Ⅰ級15 例、Ⅱ級32 例、Ⅲ級25 例;觀察組男38 例,女34 例,年齡52~79 歲,平均年齡(66.93±4.98)歲,心功能等級:Ⅰ級14例、Ⅱ級31例、Ⅲ級27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符合冠心病UAP 診斷標準;心功能等級:Ⅰ~Ⅲ級;患者一般資料較為完整;交流、聽力等均無障礙;內分泌系統不存在疾病史;本次研究通過醫院倫理委員會的審核,患者均知曉本次研究,并同意參與本次研究。排除標準:心力衰竭嚴重者;存在急性心肌梗死者;存在糖尿病、高血壓等基礎疾病,無法有效控制者;過敏體質者;肝腎功能存在嚴重障礙者;有酗酒、濫用藥物史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規治療,包括給氧、調脂、抗凝等,確保患者休息充足。入院后開始心電全面監護,給予抗心絞痛類藥物,阿司匹林,口服1 次/d,100 mg/次;硝酸異山梨酯,口服1 次/d,60 mg/次;低分子肝素鈉,1 次/12 h,注射4200 U/次。若急性發病,可取0.5 g 硝酸甘油含服。對照組口服美托洛爾(珠海同源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7288,規格:25 mg)治療,治療剛開始時2 次/d,12.5 mg/次,用量逐漸加大至25 mg/d。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地爾硫卓(青島黃海制藥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37021126,規格:30 mg)治療,3 次/d,30 mg/次。兩組患者均需接受4 周不間斷治療。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效果、不良反應發生情況以及治療前后的心絞痛發生情況、心功能指標。療效判定標準:經治療后,發病頻率顯著減少,心功能恢復正常,即為顯效;經治療后,發病頻率有效減少,心功能有所改善,即為有效;發病頻率改變較小,心功能無變化,則為無效。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心絞痛發生的情況包括觀察記錄發作次數、持續的時間等。心功能指標包括LVEF、LVEDD、LVESD。不良反應包括面色潮紅、頭痛、水腫等。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中治療無效13 例,有效35 例,顯效24 例,總有效率81.94%(59/72);對照組中治療無效25 例,有效31 例,顯效16 例,總有效率65.28%(47/72),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81.94%高于對照組的65.28%,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5.148,P<0.05)。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心絞痛發生情況比較 治療前,觀察組心絞痛持續時間(12.63±1.18)min、心絞痛發作次數(8.77±2.69)次/周和對照組的(12.54±0.99)min、(8.63±2.68)次/周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t=0.496、0.313,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心絞痛持續時間(3.63±0.79)min 短于對照組的(4.81±0.81)min,心絞痛發作次數(3.47±1.47)次/周少于對照組的(4.24±1.53)次/周,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t=8.849、3.079,P<0.05)。
2.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心功能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LVEF、LVEDD、LVESD 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LVEF、LVEDD、LVESD 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心功能指標比較()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心功能指標比較()
注: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aP<0.05
2.4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患者發生面色潮紅2 例、頭痛1 例、水腫2 例,總發生率為6.9%;對照組面色潮紅1 例、1 例頭痛、2 例水腫,總發生率為5.6%。兩組發生不良反應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UAP 為一種冠心病常見癥狀,其發病機制較為復雜,大部分研究認為[3],主要因動脈粥樣斑塊脫落,促使微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引發心肌急性缺血、缺氧。該癥具體的誘因包括血液攜氧能力下降、冠狀動脈血流量減少、心肌耗氧增多等。該病臨床治療具有一定難度,相關研究顯示[4],UAP 可向穩定型心絞痛逆轉,也可能引發心肌梗死或死亡。每年我國約350 萬人因心血管疾病死亡,其中冠心病患者所占比重最大,且發生率呈現逐年升高趨勢[5]。因此,對于UAP 患者給予及時、有效治療具有重要臨床意義,本文主要分析美托洛爾聯合地爾硫卓治療UAP 的臨床價值。
美托洛爾在臨床較為常用,屬于一種β1腎上腺素受體阻滯劑[6],常用于心律失常、心絞痛治療,可使心肌含氧量有效降低,心率減慢,進而發揮治療作用。此外,該藥物可有效減少心絞痛發作次數,提高患者運動耐受能力。地爾硫卓屬于一種鈣離子通道阻滯劑[7],可對冠狀動脈、外周血管實施有效擴張,降低患者血壓的同時減少心肌需氧量,進而發揮治療效果。
經本次研究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楊曉瑜[8]研究結果基本相符,其研究顯示,聯合給藥總有效率達81.67%,與單獨給藥相比,聯合給藥效果更佳。分析原因,聯合用藥可以發揮藥物協同作用,一方面發揮擴張患者冠狀動脈,提高血供;另一方面,減少心肌需氧量,提升治療有效率。本次研究,觀察組患者心絞痛持續時間短于對照組,心絞痛發作次數少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聯合給藥可顯著減少發病次數,縮短持續時間,可能因為地爾硫卓能夠有效減緩患者心率,降低心絞痛發病次數有關。
本次研究還顯示,治療后,觀察組患者LVEF、LVEDD、LVESD 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經治療后,聯合用藥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心臟射血功能,增加了心肌的收縮力。且經治療后,觀察組上述數據優于對照組,表明聯合給藥可顯著改善心功能。且兩組發生不良反應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地爾硫卓、美托洛爾給患者帶來的影響較小,屬治療安全性較高的藥物。
綜上所述,治療UAP 時選擇聯合地爾硫卓、美托洛爾,與單獨給藥相比,療效更為顯著,可提升治療效率,減少發病率,心功能有效得以改善,且存在較高的安全性,值得廣泛推廣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