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艷
【摘要】價值觀是學生的思維指向,更是學生行為處事的重要依據,于學生的發展起著重要的影響作用。本文立足于大學生價值引領教學實踐活動,分別從“輔導員對大學生進行價值引領的必要性研究”“高校大學生價值觀現狀”“輔導員對大學生進行價值引領路徑研究”這三個方面入手,針對輔導員對大學生進行價值引領的必要性及路徑研究進行了初步地分析和探索。
【關鍵詞】輔導員;大學生;價值引領;必要性;路徑研究
正文:大學生是祖國未來的花朵,是祖國未來的頂梁柱,更是祖國未來的希望。當代的大學生多為00后,他們思想活躍,具有獨立的意識,且具有較高的智商,從理論來講,學生的思想確定是正確且規范的,但是一部分學生卻不知道什么是正確的思想價值觀,甚至以攀比、拜金等錯誤思想為榮,此時學生的價值觀念發生轉變,思想意識不堅定。同時,在多元化文化的大背景之下,各個文化相應而來,像文化的復雜度、市場的影響、物質的誘惑等等,都可以導致大學生的價值觀出現偏差;隨著高等教育的改革發展,同時受經濟發展與家庭環境等影響,所以學生的價值取向開始轉變為功利化、意志力薄弱、誠信缺失等等,導致學生出現錯誤行為和思想,進而危害學生的一生。基于此,在大學階段,輔導員要擔當起自己的責任和義務,引導學生學習正確的思想和行為,幫助學生通過多種途徑的學習來提升其思維,為學生的成長和發展保駕起航。輔導員還要不斷學習,樹立“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時刻謹記自己的責任和使命,將教學放在首位,為后續高質量教學奠定良好的條件支持。
一、輔導員對大學生進行價值引領的必要性研究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教育形勢的變化,大學生對輔導員的要求越來越高,如何提升輔導員的價值引領力日益成為高校的一個重要課題。高校輔導員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的直接組織者和實施者。當前,高校學生工作面臨的形勢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加復雜,任務更加繁重,工作更加艱巨,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同時,這也是輔導員對于學生應盡的責任和義務,輔導員要有意識適應新時代的發展,創新和開發更多的途徑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促使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如若輔導員認識不到對于大學生進行價值引領重要性,那么工作就會停留于表面,而達不到深入,對于工作也是應付了事,學生的綜合素質也會越來越低,自然無法為社會主義的接班人做好準備工作。
二、高校大學生價值觀現狀
1.大學生缺乏高尚理想信念
當今世界,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為文化的發展和傳播提供了一個更為便利的條件。然而,任何事情都是兩面性的,在各個文化傳播的過程之中,由于大學生自己辨別能力較差,導致部分大學生受到不良文化的侵害,一方面大學生不能客觀地評價和審視自我,另一方面大學生不能自我構建一個科學的奮斗目標,在學習之中自然也是散漫、低沉,從而嚴重阻礙大學生學習成績的提升。
2.大學生愛國情感意識薄弱
目前,大部分大學生沉迷于各種網絡游戲,甚至一些大學生沉迷于網絡游戲無法自拔,還有一部分大學生喜愛和歡迎西方文化,平安夜和圣誕節的出現日益頻繁,進一步導致大學生愛國意識薄弱,其中,大學生的愛國意識薄弱表現在各處,像部分大學生以自己利益作為衡量標準,往往忽視國家和他人的利益,甚至損害國家和他人的利益。
3.大學生環境意識過于薄弱
科技的快速提升和人類文明社會的進步,網絡時代隨之盛行,現代網絡的需求日益增加,像廣告的網絡發行、報紙、新聞等都是依靠網絡為媒介的傳播體質。然而,由于各個文化的日益增加,網絡環境受到污染,各種黃色信息和負面能量也隨之出現,導致大學生受到網絡垃圾的侵害,十分不利于大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和成長。
4.大學生法治意識過于薄弱
通過調查,我們得知一部分學生認為法治沒必要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要內容,而另外一部分學生不知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具體內容,甚至一部分學生不知道全國憲法日期,這直觀反映學生對于社會主義的認識,也反映到學生對于法律認識的淡薄。近年來,高校大學生頻頻違反校級,打架、抽煙、酗酒鬧事、性侵害等事件,既給校園風氣帶來了不良的影響,又造成嚴重的后果,其事件的發展趨向有隱蔽性、高智商性、犯罪程度嚴重等特點,這些無一不表明高校學生的法治意識淡薄,法治信仰不強,既無法合理運用法律維護自己的權益,更無法運用法律來更好地約束自己,更無法形成良好的高校風氣。
三、輔導員對大學生進行價值引領有效路徑
1.“體驗式”價值引領
第一種體驗式價值引領采用體驗式培訓模式。體驗式培訓是一種活潑有趣、熱烈積極的活動形式。輔導員可以結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個人層面“愛國、敬業、誠信、友善”設立主題,組織同學們積極參與,在活動過程中感悟理解正確的價值觀念,使學生在感官上受到多樣化的刺激,從而對其價值觀產生深刻的影響,有效的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校園落地。第二種體驗式價值引領采取志愿服務活動模式。輔導員要為廣大學生創造條件、搭建平臺,使更多的學生參與主旋律的志愿服務等活動中在志愿服務中充實生活,在志愿服務中享受生命,在志愿中凈化靈魂,提升素質。
2.“講述式”價值引領
輔導員可以講述不同行業的工作內容,來初步幫助大學生感受到工作的艱辛。比如清潔工在烈日的照曬下打掃衛生;快遞員風吹日曬地將快遞送出;打工人不分日夜地完成工作等等,隨即,輔導員可以統一帶領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幫助青少年認識和了解社會和人民,更理解和感知工作的不易。其中,輔導員可以將大學生劃分不同的小組,一個小組負責參與清潔工衛士的活動,另外一個小組負責參與養老院志愿者的活動,在活動結束后,輔導員要求大學生講述自己的工作經歷和內心感想等,為強化教學效果提供有力的條件支持。有的學生說道:“工作果然是辛苦的,希望我們步入工作時也是快樂并痛苦著,希望我們可以為社會奉獻自己微薄的力量。”還有的學生說道:“工作時如此辛苦的,可想而知父母為了供我們上學花費了多少心力,所以我們更要努力學習來報答父母。”最后,輔導員通過理論和實踐的教學,幫助大學生年立足自身情況樹立高尚的理念,像有的學生立誓做一個有公德的人、考試第一、爭取為國家和社會做出奉獻等,來達到教學目標。
3.“實踐式”價值引領
輔導員在班級之中開展法治主題的活動,要求學生積極參與其中,并且對于學生參與活動的學習成效進行檢驗,來強化活動教學效果。其次,輔導員分別提出活動主題、內容、目標、指導思想等,來加深學生的了解和認識,促使學生形成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校園氛圍。請專業人員為學生進行培訓,系統學習《公司法》、《勞動法》、《安全生產法》、《環境保護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同時可以通過考試或有獎問答等多種方式讓學生提高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確保活動開展的有效性。通過法治宣傳教育主題活動,旨在增強學校全體師生法治信仰,形成學法風尚,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處理問題的能力,為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奠定良好的條件支持。
4.“課堂式”價值引領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高校輔導員要參與到思政教育的教學實踐當中,充分利用好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協同育人。把主題班會、主題團日作為核心價值滲透的主要途徑,精心策劃籌備,經常展開交流示范,輔導員之間相互學習,互通有無,不斷提高課堂式價值引領的育人效果,充分發揮輔導員為教師的優勢。
5.“氛圍式”價值引領
輔導員將大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小組,讓學生以輪流的方式負責不同內容的工作,如每個周一明濤都要負責新聞廣播,每周二負責報刊的更新,周四負責書籍法治知識的講解和傳播等。當學生負責每一項任務時,學生就會做好充足的準備,在準備工作之中學習到思政知識,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其他學生在受到教育時,也就糾正錯誤的認知,從而達到教學目的。與此同時,輔導員還可以對于大學生進行評選,比一比哪一個學生的工作更為優秀,更為負責,表現優異的學生可以評選“優秀員工”的稱號,來激勵學生更好的了解思政知識,這樣才能不斷強化學生的思政意識。
6.“網絡式”價值引領
輔導員可以和大學生共同建設一個網站,要求大學生在空余時間上傳自己所認為積極健康的文化,在輔導員發現文化中混雜著負面的文化時,教師就要指出錯誤,并且說出原因,來幫助大學生辨別文化的好壞。有的大學生上傳的是大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也有的大學生上傳的是健康飲食,只有某個大學生分享的是網絡游戲的講解。此時,輔導員就要對于大學生所分享的內容進行分析,使得大學生意識到不同文化的區別,從而幫助青少年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另外,輔導員可以將思政政治通過軟件直播、視頻課堂、教學直播等多種方式教學,來擴大教學的影響力和覆蓋面。實現優質資源共享。學生在線上聽課和學習,還可以通過評論、彈幕的方式加以溝通和交流,以及發布信息在班級社交群之中,其他學生熱心回答問題。這一轉學生交流的方式,給予了學生不同的學習體驗感,這會致使學生的學習更為積極、熱情。由此可見,網絡式思政教育將會是教學的一大進步,對于學生價值觀念的確定起著積極的作用。
7.“示范式”價值引領
目前,各個價值觀念層出不絕,各種思想觀念相互碰撞,這對于大學生確定思想觀念帶來了一定的挑戰。為了引導大學生在價值觀多樣的現狀之下確定正確的價值觀,輔導員就需要發揮榜樣的作用。比如輔導員可以從眾多學生之中挑選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標準的先進典型標準的學生來充當榜樣,輔導員引導其他學生向榜樣看齊,向他學習,從而實現“示范式”價值引領。其次,輔導員可以建立榜樣數據庫,對于表現優異的學生給予鼓勵,引導榜樣善于幫助和尋找其他學習榜樣,這樣才能更好地實現榜樣帶動的效果。
總而言之,隨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提出,二十四個字的概括很容易讓學生銘記于心,愛國、敬業、誠信等,但是遠遠不足以支撐高校學生的法治教學,為了引導學生走向正確的社會主義道路,也為了促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輔導員必須強化教學,開創多種途徑授課,既可以給予學生不同的學習體驗,又能實現強化教學效果的目的,這對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教師在教學期間可以取得青少年家長的幫助,實施家校合作,幫助青少年尋求正確的方法途徑,進而實現青少年的中國夢,為中華之崛起而努力和奮斗;高校輔導員要將思政知識貫徹在課堂的方方面面,使得學生從生活中的一點一滴的小事看到良好的行為和素質。相信在輔導員的努力之下,學生的綜合素質一定可以得到提升,高校輔導員也可以早早適應時代的發展,游刃有余地開展思政工作。
參考文獻:
[1]陳琪,李慶朋.高校輔導員加強大學生心理疏導的必要性及路徑研究[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15(10):71-73.
[2]李昌鋒,姚天魁,郭政華.思想理論教育和價值引領工作創新路徑研究——輔導員工作室的實踐探索與思考[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19,000(035):P.1-2.
[3]謝梅.新時代背景下高校輔導員自我成長與提升的必要性及有效途徑探究[J].科技風,2020(29):2.
[4]耿俁,尚文勤.論高校輔導員價值引領的實踐路徑——以合肥學院先進制造工程學院輔導員價值引領實踐為例[J].智庫時代,2020,000(008):P.83-84.
[5]李華.高校輔導員引領大學生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現途徑研究[J].2021(2015-12):145-147.
[6]王凱."十九大"指導下高校輔導員加強大學生思想理論教育引領的路徑探析[J].2021(2018-8):154-155.
[7]陳周慶,胡程.高校輔導員加強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角色定位與路徑選擇[J].池州學院學報,2018,3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