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月 劉欣 王磊
摘要:隨著國家教育改革的持續深入,體育課程出現了全新的特色。傳統的體育課程通常采取較簡單的教學模式,以強調對學生身體素質的鍛煉,但隨著時代的發展,為能夠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并訓練學生的基本能力,學校體育課程也將針對學生的特點,而采取創新教學模式。所以,在本文中,主要結合體育教學的現狀,針對教學方案進行創新,從而為體育教學的發展打下基礎。
關鍵詞:體育;教學方法;創新
引言:教學方法主要指體育教學中所運用的教學形式,只有采取科學的授課方法,才能有效提升體育課程的品質。特別是隨著時代的發展,當前學生的思維方式,以及價值觀都產生了巨大的改變,也越來越強調個人與同學的交往,所以教師們應通過豐富多樣、個性化的教學方式,來推動學生教育目標的達成。而經過對傳統體育教學模式的實踐,以及創新教學模式的探究發現,大多數體育教師在授課中主要考慮的是學生對基礎技能的掌握,未對教學形式進行及時的創新,教學模式較為單一,所構成的教學方案也千篇一律。不利于體育課程的進一步發展。
1、當前高校體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教學方法比較單一
通常來說,現階段各學校對體育課程的創建主要存在結構單一的缺陷,除簡單的教學設置之外,其理論知識基礎構成也相對簡單。學校通常給予運動專項技技能教學足夠的重視,對學生心理健康的訓練欠缺,最突出的體現就是自我保健基礎知識、社會理論知識等相應課程力度不夠,或者有的學校并未有適當的課程設置。這極大地影響了學生在運動課堂上練習的積極性,也不利于幫助學生形成自覺的運動觀念和終身的運動意識。因此部分學校在實際開展的運動課堂教學過程中,只設置了大綱中的規定教學內容,而較少或者完全不設置了相應的課外活動,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學生體育自主能力的培養。導致學生在面臨升學、就業等壓力時,。較為迷茫,較易出現情緒不穩定,自卑等心理狀況。無可厚非,開展體育運動可以釋放學生的學習壓力,但是現階段體育授課中,體育教學形式,體育課程的構建以及教學模式較為單一等特征,都無法調動學習的積極性,無法推動體育教學的進程。
1.2教學理念比較落后
大部分體育教學的教學方式較為傳統,無法及時的按照學生的學習特征,打造出適合的教學形式,部分教師認為對體育課程進行創新會浪費大部分的教學時間,無法提高教學效果。因此,在教學中依舊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案。很多學生在進行體育鍛煉時,主要以通過考核為目標,未了解到體育訓練的重要價值,還有些學生會運用體育課程,完成其他學科的作業,導致體育教學效果不佳。
2、體育教學方法實踐及創新的措施
2.1結合實踐教學
大部分體育活動,都需要在室外進行,但是理論知識是需要結合課堂進行講解。體育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自主運動的習慣,同時傳授給學生科學的運動方式,在運動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體魄,促使其健康發展。所以,體育老師需要合理的將理論知識與生活實踐相互結合。在對理論知識進行宣講時,可以運用室內與室外相互結合的形式。當介紹了基礎知識以后,老師們就可以帶領學生進行戶外上學。也可以參加一些好玩的小游戲。還可以讓學生們圍著操場奔跑,查看每位學生所使用的時間,并檢測每位學生的體能情況。也可按照學生的興趣來進行分類,設置出更多的體育項目。比如:打籃球、踢足球、踢毽子等運動項目,由學生通過愛好來自由選擇項目。在這個過程中,老師還可對學生加以引導,規范學生的運動動作,使學生了解正確的運動方式。
2.2分層教學
由于學生之間的體育基礎,以及心理承受能力不一致,所以老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接受能力,規劃出不同種類的教學形式。另外,老師需要著重關注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實行因材施教。比如,女生的身體素質比男生弱,所以在實施體育活動中,需要適當的降低女生的運動強度。當組織男生進行踢足球比賽時,女生可以進行排球顛球訓練。對于一些運能能力比較薄弱的學生,老師可以設計符合其自身發展的運動項目,有效落實因材施教,避免運動過程中出現危險因素。所在教育改革的落實,分層教學被越來越多的教師所引用,在教育過程中充分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并重視學生的個性發展。而初中體育也是一個提高學生身心素質的好課堂,能夠更有效的輔助其他教學,從而幫助學生形成更優秀的體魄,并調動學生的精神狀態,讓學生更快的投入到學生過程中來。在體育授課時,老師需要探尋出更多的教學形式,既保證學生可以有效的掌握基礎知識,又確保學生可以提高體育學習的興致,從而主動進行體育訓練,還需要注重學生之間的差異性,進行因材施教,讓所以學生都可以找尋到體育運動方式,提高自身的體育素養。
2.3游戲教學法
大部分學生處于身體發育的重要時期,同時體育課對學生的身體發育有著重要的作用,可以增強學生的體魄。但是在體育課堂上,如果讓學生一直進行一種體育運動,則會大大降低學生的興致,導致學生出現厭惡心理,從而降低教學效果。所以,怎樣可以讓學生一直保持學習主動性,是老師首要解決的問題。比如,在籃球理論知識講解完畢后,老師可以組織一場籃球比賽,從而調動出學生的好勝心,引發學生的競爭意識,提高學生對體育課的熱愛程度。同時,在比賽的過程中,可以需要觀察學生的動作以及對比賽規則的掌握程度,在賽后,對學生進行糾正。此外,游戲的形式可以多樣化,還可以將設計游戲的主動權放給學生,讓學生決定想要進行哪種游戲,保障體育課堂可以科學有效的進行,從而保障學生的身心健康。在游戲教學中,可以充分的激發學生的運動潛能,提高教學效果。
結論
學生是祖國的未來,只有擁有健康的身體,才可以有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成為國家的棟梁。因此,學校展開體育教學極為重要,可是教師在教育過程中仍然面臨著許多阻礙,這就要求教師們在教學時必須與時俱進,創新教學模式,盡力解決教學問題。所以,在體育課堂教學中,教師應針對學生的身體特征,采取豐富多彩的教學方式,讓學生能夠感受到運動教學的快樂,進而積極、自主地投身到運動課堂中,推動體育課程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韓新威.體育教育方法實施及創新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20,10(11):155,157.
[2]劉長正.初中體育教學中健康教育的實施現狀及改善策略研究[J].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20(7):1191.
[3]卓佳康.新課改下高中體育教學思路與方法創新研究[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20(2):30.
[4]孫濤.關于拓展訓練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價值體現及實施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20,10(4):32,34.
1966501705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