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利利
摘要:在小學的數學課堂上,教師的主要任務就是引導學生理解并掌握簡單的加減乘除等運算法則,幫助學生將這些基礎知識運用在生活當中,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讓他們能夠在往后的學習生活中學會學習。教師如果仔細研究數學課本的內容的話,就不難發現小學的數學課本上的知識點相對來說是比較抽象的,這些知識點在講述的時候可能會不被學生所理解。所以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要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能夠自行運用這些數學知識來解決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本文以新課程改革為背景,著重探討研究了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重要性以及教學優化的策略。
關鍵詞:新課程背景;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研究
引言:新課改革要求的提出,給整個教育行業帶去了新的發展方向與教育教學思路。其中,生活化一詞對于小學階段的教師來講,有著重要的教學意義。基于學生的生理以及心理的發展特點,教師應該將課本上的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巧妙地利用生活中常見的問題、圖形以及事例來開展自己的數學教學活動。讓學生明確生活離不開數學,學會用自己所學的理論知識去解決實際的問題,明白數學這一門學科的實用性。
一、將教學內容生活化的必要性
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他們的思維能力還不是很強,理解能力也有限,如果教師只是一味的將課本上比較抽象的知識點傳授給他們的話,可能會導致學生聽不懂、想不通、學不會等現象的出現,這顯然是不符合教育教學的基本要求的。所以教師要將所講內容進行優化、簡單化,盡量用學生能夠理解的詞匯來表達那些比較抽象和難懂的知識[1]。在優化的過程中,生活化教學這種教學方式就能夠很好地達到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它在小學數學課堂上的應用,給學生帶去了不一樣的課堂體驗的同時,也大大提高了教師的數學課堂的效率。除此之外,還使得了學生也更加地喜歡這一門學科,并且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學習方法。可以說,生活化教學可以從許多方面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1.讓學生了解數學與生活實際的聯系
教師通過利用生活化教學,將文本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不僅將那些學生認為難懂枯燥的知識點簡單化、實際化,而且還可以讓學生真正感受到學習數學的必要性,明白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重大用途。例如,教師在給學生講加減乘除等概念的過程中,就可以將這些內容與實際聯系在一起,幫助學生理解[2]。加減乘除這些內容,可能教師在講授途中,學生會存在疑惑,他們可能不太能夠理解。這時,教師就可以為學生舉一些生活中常見的有關加減乘除的運算。像學生和父母一起去購買某些物資或者學生要用的文具,在結賬的時候,就用到了加減乘除等運算法則。一旦教師將這些內容與實際相結合,就能讓學生輕易地明白這些概念,同時還能夠明白原來數學源自生活、服務于生活等哲理。
2.激發學生興趣,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
教師將生活氣息帶入到自己的數學課堂上來,打破了傳統數學刻板、沉悶、嚴謹的課堂氣氛,可以讓學生以更好地狀態投入到學習中去。讓學生改變對傳統數學課堂的認知,從而漸漸的活躍于數學課堂,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那么,教師在開展教學的時候,那些充滿生活氣息的比較經典的元素就可以被運用進去,來給數學課堂增添趣味,讓學生對自己所講的內容充滿興趣,有利于學生對數學這門科目產生濃厚的興趣,讓學生能夠自行監督、管理自己學習數學。通過生活化的教學方式,不僅可以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還可以讓他們從生活中的問題得到啟發,讓學生從中產生一種成就感。教師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去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
二、讓小學數學更加貼近生活的教學策略
1.巧妙地利用趣味性道具來展開教學
在小學階段的學生,需要快樂、輕松的學習環境。基于這種情況,教師可以選取其他的教學策略,如巧妙地利用趣味性道具來進行教學。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可以采取做游戲的方式來傳授知識。舉個例子,教師在對小學六年級下冊教科書中“雞兔同籠”的教學內容進行講授的時候,可以將班上的學生進行分組,采取分組游戲的方式來讓學生學習,在進行分組的時候,教師需要采取“組內同質量,組間異質”的分組原則,保持每個小組的數學水平均衡的條件下讓學生一起做游戲,將學習的內容和游戲融合在一起,在游戲中學習有利于學生的記憶[3]。甚至教師還可以采用分組探討的方式,讓小組的學生一起交流,進而讓學生和學生之間一起優化數學邏輯思維。教師不僅需要教會學生加減乘除等運算法則,還需要幫助學生形成基礎的數學邏輯思維,所以教師在選取趣味性道具的時候也有一些額外的要求。舉個例子,教師在對小學四年級下冊“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基礎知識進行教學的時候,可以運用道具來進行趣味性教學,如七巧板。豐富的顏色會讓學生感到興奮,從而在潛移默化之中提高了學生的專注度。甚至教師還可以在講授完了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形狀之后,可以讓學生巧妙地使用已經用過的紙張來自行制備,一方面可以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另一方面可以加強學生對于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知識的印象,讓學生保持更加深刻的記憶,讓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
2.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的基礎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對于小學數學的教學,教師不需要教會學生一元二次方程的定義或者解答方法,這種超綱的教學方式在小學數學教學當中并不適用,反而需要采用那種通俗易懂,生動有趣的教學模式。不僅僅是因為小學數學的教育要求沒有初高中那么高,更因為小學階段學生的智力發展還未成熟,如果教師過多的講解和傳授那些邏輯性過強,難度過高的知識點,反而會阻礙學生的智力發展,不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和初高中的高級數學相比較而言,小學數學的基礎知識在生活中的運用反而更多,所以教師在進行生活化教學的時候就可以通過讓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來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例如結算購買的商品金額等,來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在生活中的運用,而且如果學生在實際生活的過程中,能夠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來幫助父母做一些小事情的話,那么學生的心里會產生一種榮譽感和成就感,進而刺激學生學習數學。舉個例子,教師在教授完簡單的加減乘除之后,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做一些與實際生活相關的習題,讓學生逐漸掌握運用的方法和技巧[4]。另外,教師還可以選擇帶領學生去學校的小賣部去實踐運用,讓學生購買某些商品之后,自行運用這些計算法則來核算價錢。或者可以布置家庭作業,讓家長帶領學生去購買,在購買之后讓學生自己結算,而后在班級群里請家長向教師進行反饋,有利于教師了解學生掌握和運用的實際情況,進而采取下一步的教學。
三、結束語
小學數學這門科目本身的教學難度并不大,但是針對學生的教學方式和策略卻尤為重要。不僅需要保證學生能夠輕松地掌握好基礎知識,還需要保證教學的內容和難度在學生的接受范圍之內,保證學生的身心能夠得到健康的發展。教師可以采取趣味性教學的方法,讓學生在游戲中學習,在實踐中學習,在實踐中掌握知識的靈活運用,感受這門科目在生活中的多層面使用,讓學生從心底里重視數學這門科目。
參考文獻:
[1]董潔瓊.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研究[J].新課程,2021(40):71.
[2]張鋆.回歸生活互動開放——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策略[J].名師在線,2021(25):77-78.
[3]牟玉祥.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分析[J].求知導刊,2021(36):34-35.
[4]張崝.新課程視野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誤區及對策[J].求學,2021(35):51-52.
1575501705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