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開明
學生學習跟不上,我們或責怪他們不努力,或懷疑他們智力有問題,卻往往忽略了情感這一重要因素,忽略了他們也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人,他們也有尊嚴,也需要被尊重。

一
新學期,學校安排我接手三年級1班的班主任兼任數學老師。拿到學生信息冊,我的眉頭一下子就皺了起來:7分?我即將接手的這個班里竟然還有數學考個位數的學生?我用手揉了揉眼睛,沒錯,7分,就是7分。可令我不解的是,這個學生的語文成績卻不錯,竟然高達87分。這是同一個學生的成績嗎?是不是登記分數時搞錯了?于是我記住了這個學生的名字——向凡(化名)。
我找到向凡原來的數學老師了解情況。結果一提向凡的名字,老師就滿臉的不屑:“那個小笨豬啊,別提了,什么也不會,上課不認真聽講,時常胡亂插話,你批評他,他還跟你頂嘴;作業不但寫得潦草,而且從沒有完成過。這個孩子啊,我看沒救了,你就別費那個心了!”
但是在向凡原來的班主任那里,我卻聽到了不同的聲音:“向凡是個好孩子啊,關心集體、熱愛勞動、樂于助人,就是不知怎么搞的,數學成績那么差。”
咦?這與數學老師介紹的情況不一樣啊!我請班主任說得再詳細點。
班主任說:“他是勞動委員,非常負責,平時總是第一個到校,到校后就將教室衛生‘檢查補掃’一遍,將掃帚、拖把等工具擺放整齊;他繪畫也不錯,班里辦黑板報、宣傳欄等,他都熱心得很……”
向凡不僅語數成績反差如此之大,而且小小年齡怎么還是個“兩面人”啊?我對他愈發感興趣了。
二
開學的第一天,我早早來到學校,拿著教案走向教室。遠遠地,我發現教室里竟然有人影在晃動。我加快腳步走進教室,看到班里有一個人在主動打掃衛生,一個男孩兒,個子不高,有些瘦,干起活來卻踏實賣力。只見他一絲不茍,桌縫間的碎紙片也被他小心地摳出撿拾起來。
見我進來,他直起腰,向我笑笑,沒有邀功的諂媚,唯有一臉的率誠。
“你就是向凡吧!”我笑著問他。
“是啊,老師,您怎么知道我的名字?”他稍顯疑惑。
“哦,你原來的班主任和我說起過你,他夸你是個好孩子,說開學第一天,如果有個到校早、又在清掃教室的孩子那一定就是向凡!”我說。
聽了我的話,向凡嬌羞的雙腮飛起了紅暈,讓他顯得越發可愛了。
第一節就是我的數學課,內容是《時、分、秒》。我一邊上課,一邊留意向凡的動向,我發現他聽課很專心,并不像原來數學老師說的那樣。
教學中,講到時、分、秒的關系時,我請向凡到講臺上操縱時鐘模型,演示給大家看,他做得非常認真。
我問他:“通過操作,你發現了時和分是什么關系?”
“分針走一圈,時針走一個大格!”向凡回答說。
“這說明了什么呢?”我又問。
“分針走1圈,走過了60個小格,這說明1小時有60分鐘!”向凡答道。
“對極了,你不但善于觀察,而且善于思考,數學就是這樣學,觀察、思考,然后就能得出結論,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答案了。”我一邊說一邊觀察向凡的反應,我發現他臉上寫滿了微笑。
下午,作業交上來了,我先找出向凡的作業,打開一看,寫得蠻好的嘛——字雖不算漂亮,但一看就很認真,我松了一口氣。
在后來的日子里,我繼續讓向凡擔任勞動委員,班里與美術相關的工作和活動,都交給向凡去做,每次他都盡職盡責,做得幾乎完美。
三
因為“工作”關系,我與向凡交流甚多,成了無話不談的知心朋友。而我的數學課一直也很平穩,他上課積極回答,作業也能認真按時完成。轉眼間,一個單元就學完了。數學單元測試,向凡竟然考了97分。雖然根據平時的表現,我能預測他的進步,但一下子就考了這么多,還是大大出乎我的意料。
一天下午活動課,我找到向凡讓他幫忙打掃一下辦公室。一邊干活我一邊與他聊天,漸漸地聊起了從前。我裝著好奇地問:“向凡啊,我覺得你這腦瓜子特靈光啊,可是二年級數學怎么才考了7分啊?”
聽到我的問話,向凡停下了手中的拖把,走到門口向外看了看,然后靠到我身邊,有些神秘地說:“老師您問這事啊,我可以告訴您,但您得為我保密才行!”
“那是當然!”我拍拍胸脯說。
“我不喜歡原來的數學老師,我故意不學,考試故意做錯!”向凡湊到我耳邊,小聲地說。
“那是為什么啊?”我不解地問。
“一年級上課時,老師問1+1等于幾?我回答等于零。結果,老師罵我是笨豬,全班同學都嘲笑我,我當時恨不得找個地縫鉆進去。后來,老師再讓我回答問題時竟然說‘讓那個小笨豬回答’,這誰受得了啊。于是,我就恨起數學老師來,再也不學他的數學了,有時,上課還故意搗亂氣他!”說到最后,向凡情緒甚至有些激動。
“那你為什么回答‘1+1=0’呢?”這次,我真的有些好奇了。
“那時,我玩爸爸的手機,在朋友圈里點贊,點一次,上面出一個心,我以為點兩次就會有兩個心,但結果再點一次,一個心都沒有了,老師您說,這不是1+1=0嘛?”向凡很認真地說。
“是啊,的確是這樣!”我點點頭,“那你為什么不向老師解釋和提問呢?”
“可是,老師直接罵我是笨豬,沒有讓我解釋啊!”向凡有些生氣地說。
“原來是這樣。”我點點頭,表示理解,“那你賭氣‘不學老師的數學’,現在怎么趕得那么快啊,這次單元測試差點就考一百分了!”對此我是真的納悶、真的不解了。
“那有什么啊,我只是表面上不學,其實暗地里在偷偷學,只是因為考試成績差,回家沒少挨罵!”向凡得意中還露出些許的遺憾。“不過現在好了,您這么好,我就不用再跟數學作對了!”說到這里,向凡松了口氣,好像卸下了一個包袱。
哦,原來如此,這是真正的“人小鬼大”啊!孩子們并不是我們想象的那樣“單純”!
四
學生學習跟不上,我們或責怪他們不努力,或懷疑他們智力有問題,卻往往忽略了情感這一重要因素,忽略了他們也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人,他們也有尊嚴,也需要被尊重。
心理學上講,情感是人們對客觀事實是否符合自己需要、愿望和觀點而產生的體驗,它在人的實踐中產生,又反作用于人的實踐,對人的實踐活動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很多時候,情感甚至超越理智,能左右人的行為。
對于小學生來說更是如此。由于他們年齡較小,情感控制力較弱,容易愛屋及烏,感情用事常常不可避免:喜歡一個教師,就喜歡他的一切;厭惡一個教師,也討厭他教的學科。比如向凡,因討厭數學老師,就不喜歡數學。因此,作為教師,在教育教學中重要的不僅是傳授知識,而且要與學生聯絡情感——熱愛學生,尊重學生,走進學生內心,讓學生喜歡老師、信任老師,成為他們的知心人和益友良師。這樣,學生才會“親其師,信其道”,將把對老師的喜愛之情轉化為學習的不竭動力,從而達到“不教勝教”的教育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