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同心縣豫海初級中學 馬瑜 海小龍
數學作為三大主科之一,在我國的學科教育中占有不可撼動的重要地位。較之小學數學的啟蒙奠基,高中數學的強化促思,初中數學則起著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簡單來說就是架起過去、現在、未來之間的溝通橋梁,而基本的溝通方式就是養成一定的數學素養,從而對后續的工作、學習產生重大的影響。然而,據調查數據顯示,60%的中學生覺得初中數學晦澀難懂,具有很大的學習難度。對于這一學科特質帶來的教學難題題,不少名師也束手無措。而“互聯網+”的引入打破了這一僵局,它極大地解放了教師的雙手,扭轉了以往的粉筆課堂。教師借助多媒體、投影儀、幕布、電子筆等高科技產品,“潤物細無聲”地將“互聯網+”融入課堂的每一個角落。學生的學習時間得到大大延長,不再僅局限于課堂的四十分鐘,這有利于學生鞏固所學,提高課業成績,更重要的是養成一個不間斷化學習、終身學習的良好習慣。學習內容也更加地多樣化,從以往單一刻板的只讀書變成了生動鮮活的讀好書。豐富多彩的學習形式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也給教師的教學工作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從以前束縛式的集中辦公教學,定點打卡簽退、簽到,變成了高效的可移動課堂。虛擬課堂的到來使教師擁有更多的時間、更豐富的資源去探索學習先進的教學方法。
總的來說,“互聯網+”的到來不但給學生的日常學習,也給教師的教學工作帶來了巨大的機遇。
科技是把雙刃劍,“互聯網+”也不例外。人們在享受它帶來的便利的同時也不得不迎接它所帶來的挑戰。很多老教育工作者由于年齡條件、學習能力的限制,已經不具備學習先進技術的能力,讓“互聯網+”走進課堂,就意味著他們不得不去學習如何使用多媒體、如何更好地模擬教學情景等。這對教師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與此同時,網上的內容形形色色、良莠不齊,而初中生正處于青春懵懂的叛逆期,對很多危險陷阱不能進行很好地判斷,一不留神就會成為互聯網負面影響的犧牲品。近年來,社會上不斷爆出各類網癮少年的悲慘案例,更足以可見,“互聯網+”給初中數學教學帶來了巨大的挑戰。
過于抽象、嚴肅的符號、數字往往晦澀難懂,而符號堆砌而成的數學教學的特質就是偏離生活實際,這就給許多學生的學習帶來了極大的困難。而“互聯網+”能夠模擬教學情景,化抽象為具體,幫助學生將抽象化的理論、公式與日常生活結合起來,便于他們更好地理解學習。比如,在初中數學“補集與交集”的學習中,很多學生不能理解二者的含義關系,教師就可以在大屏幕上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有交集的事例,或者展示一些不同動物的圖片,根據不同的綱屬類別對學生進行求交求補,幫助學生理解數學內容。孩子都有愛玩,易被新鮮事物吸引的天性,貼合生活實際的教學、鮮明的例子更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激發他們對學習的興趣。淺俗易懂的生活實例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書本中抽象的符號和數字,實現了變抽象為具體的偉大轉換,從而幫助教師實現更高的教學目標,引導學生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在“互聯網+”的大環境下,應運而生了不少新穎的課堂形式,如“錄課和微課堂”。教師可以采用短視頻的形式,跟學生分享一些課堂上所教授不到的知識,或對學生的已學內容進行鞏固,或對未學內容進行拓展。比如,在初中數學教學“三角公式”時,教師由于課時的限制,只是將重點內容以公式的形式教授給學生,也就是說讓學生直接利用現成的公式進行數學應用,而不進行原理推導。這樣的速食教學確實能滿足應試教育的基本要求。學生通過模仿再現的方式可以很輕松地解決相關的數學難題,但對學生的發展極其不利。當今社會不乏能打高分的低能兒,他們可以很輕松地解開一道難題,缺乏創新精神,這在中學教育中早有端倪。為了應付考試,部分教師只教授公式,卻不講授原理。而對于一個創新性的人才來說,不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為此,教師在進行課下拓展時,就可以錄制自己的微課短視頻,對三角公式的原理進行簡要推導,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加深記憶。同時,教師還可就本節內容幫助學生回顧以前的知識,如“勾股定理”等。利用“微課、錄課”等短視頻的形式,教師可以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推動數學教學工作更好地進行。
教師可以利用線上課堂輔助線下課堂的形式進行數學教學。比如,在教學“多項式的計算”這一章節時,教師在課堂上,對基本的原理方法進行講解后,就可以在線上課堂如“釘釘”“雨課堂”等耳熟能詳的教育平臺上發布課后作業,讓學生完成并進行線上打卡,在線上批改過后,還可以召開“云作業課”,讓大家在虛擬課堂進行交流討論,各抒己見,提出自己的困惑點或好的理解方法等。教師針對大家的問題及時答疑解惑,絕不讓問題過夜,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同時,學生還可以在虛擬課堂上匿名對教師提出一些關于課堂的建議和想法,這樣可以實現教學相長的良好局面。
教師將一些重難點的解析、強化講解等錄制下來,發布在互聯網平臺上,供學生觀看,使學生的學習地點不再禁錮于傳統的實體課堂,學習時間也不再僅限于短短的幾十分鐘,學習對象也不僅僅是自己學校的教師,還可以吸收到其他學校的名師課堂,這大大豐富了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生可以在平臺上進行課前預習,課堂討論、課后自主鞏固復習等,這能夠幫助他們綜合性地學習課本知識,養成自覺學習的好習慣。與此同時,對于教師來講,也可以通過學習其他教師的先進授課模式、信息化的教學手段,不斷精進自己的教學方法、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諸如“釘釘”“騰訊課堂”眾多互聯網學習平臺的建立,打造了新型化的學習模式,促進了初中數學教育向更高、更快的目標發展。
綜上所述,筆者從“互聯網+”給初中數學教學帶來的雙面影響即“互聯網+”給初中數學教學帶來巨大機遇,也給教學工作帶來巨大挑戰、優化初中數學教學的具體策略這兩部分進行了探討,得出了模擬教學情景,化數學抽象為具體實例;借助可視化多媒體,加深學生理解;線上課堂輔助線下教學,實現教學相長的理想局面;利用網絡學習平臺建立“新型化”的學習模式四種具體方法,實現了對教學工作的理想優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