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昊禎 漯河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高等教育是人的成長中非常重要的階段,高等教育不僅僅是針對人文化素質的培養,更重要的是針對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培養,把各學科中可以運用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充分挖掘出來,貫穿到整個高等教育的過程中去,培養既具有建設社會主義祖國能力、又能主動維護祖國根本利益的人,把個人自身的成長和祖國的發展結合起來,展示新時代新青年新氣象,是我國建設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一部分,因此在課程建設中,加入課程思政元素,是培養社會主義接班人的必然要求。
課程思政包含德育、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人文素質等等,很多意見認為課程思政是政治教師的職責,其實思政工作應該是在所有課程中都有顯示,以潤物細無聲的姿態來培養學生,才能達到培養德才兼備的人才的目的。本文重在研究在人體發育學課程中貫徹具有連續性、系統性的價值觀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設計、過程以及效果[1]。
課程思政應該是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的一門學問,因此不得不了解課程思政的功能和途徑[2]。課程思政的功能本質是教書育人,在教育中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優秀的個人品格以及科學的三觀,貫徹在所有學科中,同時也不是在學科中生硬的加入課程思政元素,更不能喧賓奪主取代專業課程,而是在課程本身中尋找思政元素,在授課過程中加以引申,引導學生主動的思索,使課程思政能深入到課程中,又能生動有趣。
思政元素不是無中生有,根據思政的理念和目標,需要在課程中進行發掘,就需要對課程大綱進行修改。在人體發育學中加入課程思政的目標是充分發掘和運用課程中包含的思政元素,把本門課程建立成一門充滿德育元素、能發揮德育功能的專業課程。
比如在人體發育學的第一章節概述中,有一段話是:人體發育學的研究應包括人體的發生、發育、成熟及衰退這一人生軌跡的全過程,就可以引申為宇宙萬物都有發生、發展、成熟、衰退的過程,教育學生樹立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同時告訴學生,雖然事物有發生和衰退的過程,但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不因宇宙的宏大而心生怯弱退卻,樹立敢于戰天斗地的大無畏革命精神。
同時在思政教育的過程中,并不是隨意發揮,而是要形成系統性的價值模塊,在整個課程思政的設計過程中,我們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基礎,融入到每一個思政案例中去,簡單的說就是吾道一以貫之,把零碎的思政片段串起來,以點成線、以線成面,形成符合社會主義政治內涵的理論,達到專業知識和思政內容和諧統一。
課程和思政要完美融合就不能生搬硬套、教條主義,在設計思政內容時,作者采取了講故事的形式,春風化雨、娓娓道來,引起學生的興趣,講完之后,又能啟發學生的思考,結合點不僅僅限于課程的知識內容,同時也可以融入學科的發展史、學科知名相關學者的成長經歷、教師本人的經歷等等,都可以作為切入點。同時側重于中國元素的發掘,講中國故事,穿插中國的政策、文化、價值。
設計專業思政課程不必局限于教師個人的講述,讓學生參與進來進行師生互動,更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教學方法更加多元化,表現為內容的多元和形式的多元,內容可以包括課件、視頻、社會實踐、調研等等,形式的多元包括教師的講授、學生的演講、討論、辯論等,突出思政內容的生動性和實踐性,重視學生的主動參與和情感體驗。同時突破時間和空間的界限,時間上不但在課堂上進行課程思政,同時課堂外也要引領學生的思索;空間上課程思政不僅僅在校內,也要讓課程思政在校外也能起到啟發學生的作用。同時引入一些先進的教學方法,如PBL教學法、TPSR教學法等,使人體發育學的課程思政內容更加立體和成熟。
緊密結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結合人體發育學是康復學科中基礎學科和臨床學科之間橋梁學科的特點,總結出適合于本課程的思政精神:愛國、敬業、仁愛、求精。
在課程中自然的融入思政元素,使學生自然的接受思政元素也是課程的一部分,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激發學生的原動力,促進學生對于知識和思政內容的理解和掌握。
課程考核中不僅注重知識本身的考核,同時也注重學生在面對困難時的責任心和相互合作能力等思政的考核,并將之加入到考核等次的加權因素中。
習近平書記說過:我國高等教育肩負著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務,必須堅持正確政治方向,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樹人[3]。在人體發育學課程中加入思政元素,并形成系統化的思政內核,使人體發育學課程生動鮮活了起來,深度契合高校立德樹人的核心職責,人體發育學課程本身在加入思政元素后也更加啟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思想上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