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文文,楊 穎,田秋月
(銅仁職業技術學院,貴州 銅仁 554300)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醫藥學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也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1],凸顯了中醫藥學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體現了我國獨特而優秀的文化資源。中醫藥不僅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還能為中華民族認識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啟迪,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標識。在我國中醫藥產業發展過程中,從業人員的素質已不能適應產業的升級和規模的發展。因此,高職院校要加強中藥學專業課程思政建設,從人才培養的載體——課程入手,將蘊含的思政元素、文化基因和價值范式轉化為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動教學載體,在知識傳授中融入情感教育、文化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為我國中醫藥行業培養能干肯干、德才兼備的高素質人才[2-5]。
本文以高職院校中藥學專業課程中藥藥理學為例,探討如何挖掘課程教學內容中的思政元素,建立新的藥學類專業課程思政標準,為高職中藥學及其他專業開展課程思政提供經驗。
中藥藥理學是以中醫藥基本理論為指導,運用現代科學方法,研究中藥和機體之間相互作用及作用規律的科學,是溝通傳統醫學與現代醫學、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醫學與藥學的橋梁[6]。中藥藥理學課程重點培養學生對中藥的藥理作用、臨床應用和不良反應的認知能力,讓學生掌握中藥藥理基本理論、常用中藥的藥理作用及應用、基本實驗方法與技術等。該課程的學習能夠為中藥學專業學生職業能力培養起到強有力的支撐作用,為學生今后從事各崗位工作奠定基礎,同時讓學生感受到中藥對人類健康事業做出的重大貢獻,培養學生對傳統中醫藥文化的熱愛之情,樹立正確的職業價值觀,培養實事求是的科研態度和創新意識[5]。
中藥藥理學課程共安排36 學時的校內教學和40 學時的頂崗實習。校內教學內容分為兩大部分:中藥藥理學緒論、常用中藥的作用與應用。前一部分主要介紹中藥藥理的基本知識與技能,后一部分以藥物作用的屬性分類,介紹了解表藥、清熱藥、瀉下藥、祛風濕藥等17 類藥物中常用藥物的藥理作用與應用。校內教學主要采用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通過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全面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和綜合素質,為繼承和弘揚中醫藥文化打下基礎。
結合中藥藥理學教學內容發掘思政素材,強化課程的德育目標。在新的課程標準中融入愛國精神、法律意識、社會責任感、社會倫理、專業素養、職業精神、仁愛之心等內容,讓學生掌握職業道德規范和標準,培養愛崗敬業、團結協作的工作態度,追求質量、服務至上、講求效率的職業精神,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以及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責任感;讓學生具有過硬的心理素質,形成理性的批判思維,能夠在工作和生活中具備道德認知、道德情感體驗、道德評價和道德行為能力,即知、情、意、行相統一的能力。
在緒論中,以“中藥藥理學發展史”為思政元素,向學生系統介紹中藥藥理學的發展簡史,宣傳中醫藥文化。如陳克恢對麻黃藥理作用的研究、20 世紀50—80 年代我國對中藥藥理學研究的強力支持、近年來中藥藥理學新技術的應用以及對中藥毒理學方面的研究,說明中藥藥理學對世界發展的重大貢獻,不僅提升了學生的文化自信和專業自信,也宣傳了中醫藥文化,促進了中醫藥發展。在講授影響中藥藥理作用的因素時,引入漢防己和木防己不同的藥理作用(漢防己具有肌肉松弛的作用,木防己祛風止痛、清熱利水),引導學生討論中藥中存在的同名異物、異名同物問題,讓學生意識到未來在藥劑員工作崗位上,一定要認真核對,培養嚴謹的工作態度。在講授藥材的道地性對中藥藥效的影響時,引入中藥的摻假問題,讓學生認識到中藥摻假輕者延誤病情、重則害人性命,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不能為了利益做出違背職業道德的事情。
在解表藥中,通過講解此次抗擊新冠肺炎的利器——“清肺排毒湯”的處方,使學生明確處方中使用的多種解表藥,引入“清肺排毒湯”的誕生過程,凸顯中醫藥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體現我國獨特而優秀的文化資源。引導廣大高職中藥學專業學生在科學認識新冠肺炎疫情的基礎上,全面了解抗擊疫情阻擊戰中所體現出的中國速度、中國效率、中國力量和中國精神,充分認識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在清熱藥中,講解青蒿的藥理作用時,先介紹瘧疾的流行病學情況及對人類健康的危害,并說明青蒿素的發明為世界人民的健康做出了重要貢獻,隨后引入諾貝爾獎得主屠呦呦研發青蒿素的實例,以這個例子來說明祖國傳統中醫藥學是一個偉大的寶庫,值得學生深入挖掘。
在止血藥中,講解三七的藥理作用時,通過引入三七被譽為“止血不留瘀,化瘀不傷正”的圣藥,一方面使學生明確三七既能止血又能活血的原因,另一方面使學生認識到中醫藥文化的博大精深,激發深入了解中醫藥神奇之處的興趣,使中醫藥事業得以傳承和發展。
在祛風濕藥中,講解雷公藤的藥理作用時,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中藥的毒性,明確毒副作用是影響中藥走向世界的主要壁壘。中藥學專業學生作為祖國傳統醫學的傳承者,學會合理應用有毒中藥顯得尤為重要。通過對雷公藤治療風濕性關節炎的藥理作用的講解,改變學生對中藥毒性的錯誤認識,教導學生不能對有毒中藥全盤加以否認,不敢使用,使得一些疑難重癥得不到治療[7]。
在講解活血化瘀藥時,介紹天士力集團復方丹參滴丸通過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認證的過程。在國際公認的治療心絞痛的療效指標評估中,復方丹參滴丸完全有效,且在臨床試驗中沒有出現藥物相關不良反應,這在任何西藥中幾乎是不可能的,充分證明復方丹參滴丸效果優于化學藥物,糾正了個別學生對中藥的偏見[8],進一步激發了學生對中醫藥學習的熱情。
在溫里藥中,講解附子的藥理作用時,通過引入道地主產區附子高效低毒的特點,使學生明確中藥道地性對藥效的重要性,認識到藥材之真偽、優劣直接關系到患者的安全。許多中藥學專業畢業生就業面向藥店、醫院中藥房、藥材公司等,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應特別強調中藥道地性對中藥藥效的影響,教導學生恪守職業道德,不可見利忘義,不可為了追求利潤而不考慮患者實際需要和健康、經濟承受能力,要保證中藥的品質,保證中藥藥效得到最優發揮。
多元化教學方法的應用是課程思政有效開展的重要前提,高職院校課程思政除使用案例教學法、情景教學法等外,還要探索符合高職院校特色的教學方法,不斷提升課程思政的親和力和針對性。
線上:教師在超星學習通平臺上傳相關課件、實驗視頻、微課、文獻等資料,發布學習任務,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完成學習任務,并以視頻、圖片或文字形式上傳學習成果,一方面供班級同學參考學習,另一方面作為過程性評價的依據。在線上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加強與學生的互動交流,為學生提供指導和幫助,保證學生順利完成學習任務。線下:師生在線下開展有效的課堂互動,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通過PPT 匯報學習成果,針對線上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教師引導學生自主思考逐步解決。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方法讓學生掌握知識與技能的同時,培養了自主學習能力及團結協作精神,潛移默化中形成了良好的道德品質。
在中藥藥理學實訓教學過程中,采用對分課堂教學方法:教師給出任務,學生查閱資料,設計實訓方案,分組交流討論,教師協助學生敲定實訓方案,開展實訓。對分課堂教學方法促使學生探索求解,并通過團隊協作完成任務,培養了學生敢于面對失敗的勇氣、科研創新精神、嚴謹的工作態度以及團隊協作觀念。
將課程教學評價、學習效果評價從單一的專業角度向個人素養、崗位勝任力、集體榮譽感、社會責任感等多方面延伸,細化教師對教學活動的指導和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在課程思政效果評價中,需要注重學生的自我評價,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以自我評價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主體意識,發揮自我反思、自我提升與自我完善的作用。將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過程性評價包括線上作業練習、實訓成績、線上學習次數、參與課程討論次數等,考查學生對專業知識和技能要點的掌握情況,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創新能力納入考核。
課程思政以專業教師為主體,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專業教師的育人能力是影響課程思政教學質量的關鍵[9]。首先,專業教師要有較高的思想政治理論水平,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恪守教師職業行為準則,加強人文社科以及哲學科學理論學習,多層次、全方位提升自我,全面提升育人能力。教師要增強育人責任意識,掌握課程思政教學技巧,在專業課教學中注重知識、技能的培養與價值引領的統一。在教學過程中,專業課教師應多向思政課教師請教、學習,思政課教師要主動指導專業課教師結合思想政治工作規律、教書育人規律與學生成長規律,不斷提高自身思想道德修養,更新教學理念,豐富授課方式,拓寬知識面,提升課程教學效果。同時,要充分發揮行業杰出代表、優秀人物、名師大家的示范引領作用,通過名家講壇、大師報告等活動,增強課程教學的吸引力,提升學生對學科和專業的認同感。
將思政教育有機融入教育教學各個環節,把課程思政落到實處,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高職院校肩負的重要使命。高職院校在高度重視實踐教學的同時,要切實提高德育的實效性。另外,教材建設是推進課程思政的重要環節,而如何在教材編寫中融入課程思政的新理念和新思路,保證教材的創新性、高質量以及系統性,還需要進一步探索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