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課程思政最根本的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解決好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本文從職業教育的角度探索課程思政如何融入到教學環節中的問題,從課程內容、授課方式、教學安排等方面闡述了筆者對課程思政和職業教育互融互通的探索。
關鍵詞:課程思政;職業教育
課程思政的內涵
課程思政指以構建全員、全程、全課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將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的一種綜合教育理念。它將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知識、價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融入到各門課程中去,潛移默化地對學生的思想意識、行為舉止產生影響。
課程思政的本質是立德樹人。課程思政在本質上還是一種教育,是為了實現立德樹人。"育人"先"育德",注重傳道授業解惑、育人育才的有機統一,一直是我國教育的優良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始終堅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注重加強對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教育,傳承和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極引導當代學生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民族觀、歷史觀、文化觀,從而為社會培養更多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
課程思政的理念是協同育人。從課程思政的提出來看,其目的就是為了實現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同向同行,實現協同育人。協同育人思政內容貫穿于學習的始終,讓學生不再割裂的認為思政課程是獨立的一部分內容,更符合教育的初衷。
課程思政的結構是立體多元。課程思政本身就意味著教育結構的變化,即實現知識傳授、價值塑造和能力培養的多元統一。課程思政要求教師要在教育中積極探索實質性介入學生個人日常生活的方式,將教學與學生當前的人生遭際和心靈困惑相結合,有意識地回應學生在學習、生活、社會交往和實踐中所遇到的真實問題和困惑,真正觸及他們默會知識的深處,亦即他們認知和實踐的隱性根源,從而對之產生積極的影響。
課程思政的方法是顯隱結合。課程思政正是要立足于構繪一個育人藍圖,通過深化課程目標、內容、結構、模式等方面的改革,把政治認同、國家意識、文化自信、人格養成等思想政治教育導向與各類課程固有的知識、技能傳授有機融合,實現顯性與隱性教育的有機結合,促進學生的自由全面發展,充分發揮教育教書育人的作用。
課程思政的思維是科學創新。課程思政是一種科學思維。尤其是在當前國際社會意識形態領域風云變幻,各種社會思潮觀念激烈交鋒的背景下,我們的教育要頂住壓力、抵住侵蝕就需要進一步加強在各門課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去教書育人,為學生構筑起牢固的思想防線,抵制各種錯誤思潮、錯誤言論對學生的危害。
職業教育教學環節的特征
隨著職業教育的不斷發展,多數專業技術類課程以項目為核心,分解程多個任務進行工作過程式學習,所謂“工作過程”,是指在企業里為完成一件工作任務并獲得工作成果而進行的一個完整的工作程序。其目的是讓學生更早的了解和熟悉工作過程。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是根據產品的“工作過程系統”確定“學習領域”后,以學生為中心而設計的一種課程方案。它強調以學生直接經驗的形成來掌握的、融合于各項實踐行動中的最新知識、技能和技巧。
在“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教學模式”中,學生首先對所學職業(專業)內容和工作的環境等有感性的認識,獲得與工作崗位和工作過程相關的知識,然后再開始學習專業知識。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始終都與具體的職業實踐相對應,技術和專業理論不再抽象,而是企業、社會和技術工人個人相互作用的具體體現。
工作過程導向課程模式有以下特征:要求保持課程學習中工作過程的整體性(即在完整、綜合的行動中進行思考和學習);強調以學生為中心;關注學生在行動過程中所產生的學習體驗和個性化創造;強調對學習過程的思考、反饋和分析;重視典型工作情境中的案例;重視學生自我管理式學習。
課程思政的融入
從課程思政和現階段職業教育的特點來看,課程思政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融入:
1、融入內容不局限。課程思政在內容上不能以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面目出現,否則引起學生的反感和抵抗,就會成為另一種“思政課程”。所以,課程思政一定要結合課程的教育目標和教育特點,挖掘課程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將思政教育內容融合于課程教育內容之中,起到無形地育人作用。簡單來說,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努力:1、從學生的日常行為進行思政教育,培養嚴謹態度。要求學生不遲到,不曠課,提前到課堂,就是教育學生履行契約。要求學生上課遵守紀律,認真聽課,就是要求學生尊重他人的付出,規范學生的學習習慣。不作弊,教育學生做人做事要有嚴謹的態度。2、使學生認識到專業知識來源于實踐又服務于實踐,從而樹立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3、培養學生優良的道德品質、堅強的意志品格,勇于探索、敢于創新的思想意識和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4、從課程內容本身的背景進行思政教育,提升專業審美。例如在每一章的導入時,可以先介紹知識的產生背景、知識帶來的影響,在職業教育中,尤其要注意那些扎根一線,鉆研技術的工匠精神。給學生樹立一種成功的典型范例,明確其努力的方向。
2、融入方式多樣化。首先,通過教師的言傳。教學中,教是很重要的一方,教師更應當深度理解“課程思政”的重大意義,深入挖掘每個教學環節中所蘊含的思政元素,認真做好每堂教學課程的教學設計與實施,努力實現知識傳授、能力培養與價值引領的有機統一。其次,通過實踐體驗。職業教育的重要特征就是其實踐性。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引導學生科學分析現象,引導學生完善自我邏輯思維,實現由成人到做人的轉變。然后,通過多種媒體手段。疫情的爆發催生了線上課程的完善,也使教學方式更加的多樣化。由此,課程思政的融入可以從線上課程、小視頻的方式,接觸便捷,學生的接受度也更高。但是課程思政的融入要注意避免教師一味說教,結合教學特點,從多種方式切入。
3、融入安排全過程。課程思政的融入不應僅僅是課上的五分鐘或十分鐘,單獨劃分時間給思政內容既容易割裂整個課程設計,又顯得太過刻意容易因其學生排斥。因此,教學設計可以將課程思政放在課前預習專業故事、也可以放在導入環節、更可以在實踐的任一時間段、或者總結階段。課程思政的導入應該是全時間、全過程的。
課程思政在職業教育中的融入盡管提出時間較短但意義重大。在實踐過程中要充分認識到其重要性,結合專業特點按照課程思政的要求多方嘗試與實踐,才能找到合適的方法。
參考文獻:
[1]從高校“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DB/OL].http://www.wenming.cn/zyh/tsyj/202004/t20200408_5517738.shtml,2020-04-08;
[2]劉永立.深化課程思政改革提升人才培養質效.[J].中國電力教育,2021-12;
[3]祁志鋼.高職院校課程思政闡發的八個維度.[J].北京青年研究,2021-01。
作者簡介:石巖(1986.7.29),女,漢,山西忻州人,碩士研究生,講師,大連理工大學,物理電子學,電子信息工程技術,遼寧輕工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