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代經濟發展的核心是金融,它也是經濟持續性發展的一大重要指標,是維持社會經濟穩定發展的一大重要因素。在金融業務持續性拓展的背景下,矛盾問題日益激化,金融類的案件不斷增多,其中的問題更是屢次出現?;诖?,文章對金融借款合同糾紛審判實務的問題,做一個簡單的分析與研究。
關鍵詞:借貸糾紛;審判實務;存在問題
前言
金融借款合同也被稱之為“貸款合同”,它是借款人向金融機構借款時,借款人與金融機構雙方共同簽署的一份憑證,這份憑證是借款人在到期內將本金和利息進行返還的依據。在貸款合同中,金融機構是主體貸款人,而借款人是自然人,這就需要借款人與金融機構工作人員進行協商后,取得一致的意見,簽訂的合同文件。然而,在現代社會中,金融貸款業務也出現了許多矛盾性的問題,金融類的案件不斷增多,糾紛問題頻繁出現。
一、近年來金融借貸糾紛案件審判概況、特點
(一)審判概況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經濟危機在各國出現,很多借款人向金融機構借款后,往往不能準時按照約定進行還款,欠款量較大,就會出現一系列的糾紛現象。而金融糾紛出現后,金融借貸案件也會逐漸增多,審判的案件也會大幅度提高。在我國宏觀調控的背景下,受市場政策的影響,相應的案件逐漸增多【1】。
(二)特點
第一,根據近年來,金融借貸糾紛案件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多被告的案件數量不斷增長,這也是借貸糾紛案件最鮮明的特點之一,被告呈現四人及以上的案件不斷增多。比如說,在2015年,被告為四人以上的案件接近了收案總數的一半,而在2016上半年,被告為四人及以上的案件已經超過了收案數量的一半。第二,在所有的糾紛案件中,借款方提供擔保的情況比較常見,大部分案件都進行了擔保,其中只有極少部分未提供擔?;蛘叩盅?。比如說,在未采取擔保的4件案件之中,有3件的原告為銀行。第三,在所有受理案件中,案件受理內容絕大多數都是不公開的情況,并沒有辦理公告流程。比如說,在2014年的所有案件中,有12件案件辦理了公告,其余的82件案件并未辦理公告。第四,根據近幾年的案件來看,案件的上訴率不斷降低,大多數借款人都不予以上訴,服判率較高。這是因為金融機構等組織對糾紛問題十分重視,大多數情況下都會對糾紛案件的問題進行化解,會建立相應的化解機制,進而協助法官進行協調。另外,在新媒體時代,社會各界的普法意識逐漸提高,很多行業都會在法律的規范下,不斷調整自己的制度,借款人也會對案件的情況有一定的預期。第五,受經濟環境的影響,案件數量持續性增長,案件送達難度較大、案件審理的周期性比較長。這一特點也是金融借貸糾紛案件的基本性問題,需要制定相應的對策進行解決。
二、解決合同糾紛問題的對策建議
(一)確認法律責任
在這些年以來,我國民事送達制度不斷進行優化調整,取得了實質性的成果,仍然還有一些送達不到位的現象。這一現象也就是債務人的逃避行為,面對債務單據和文件后,會出現拒收的情況,在這一情況下,審判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因此,在法庭審判的環節,案件也無法取得一定的進展。對此,相關部門要明確法律責任,首先要對當事人的居住地址進行明確,確保合同約定地址的正確性,讓當事人當場簽訂條款。明確合同中的條款事項,對當事人承擔的法律后果進行明確,如果出現拒收情況,就要以拒收之日開始,視作“已送達”。
(二)規范格式條款
在實際的案件審理過程中,金融機構要對自然人的信息情況進行全面分析,審核評估保證人的償還能力。如果在審核的過程中發現保證人具有多重身份,就需要在辦理業務期間對真實身份進行現場核實。為了更好地解決這類問題,相關負責人要做明確每一項目環節,對保證人的多方面進行審查,從條款的方面進行嚴格規范,盡量確保擔保人能夠進行科學審查,若是出現其他問題,就需要做好解決,將擔保作為抵押。首先,相關負責人要確保證人的擔保方式,可以將不動產進行抵押。其次,在借款、貸款期間,要明確保證人的地址、身份信息,確保送達的地址是正確的。最后,金融機構需要對擔保人的能力進行核查,可以采取相應的措施,做好相應的擔保機制,對擔保的形式進行完善【2】。
(三)加大風險防控
對于金融借款的合同糾紛來講,一般的擔保形式也就是抵押。案件審理要進行嚴格規范,對其中不合理的現象進行調整。首先,要保證擔保合同的效力,做好對條款內容的分析與理解,對禁止抵押的財務范圍進行調整規范。在某些地方,抵押登記需要對登記完的內容進行調整,完善債券數量的限定額度,并對其出具相關的意見。抵押財產的價值并不是一成不變的,會隨著房地產的市場價值進行調整,進行房產抵押期間,擔保的財產額度并不統一。若是出現了價值的改變,則會出現權益受損的問題。為了避免這一問題的出現,就需要做好規范處理,明確合同中相應的條款,對抵押物的評估價作為限定額度,在辦理登記時候需要做好說明,避免出現一系列的風險問題。
在進行合同條款抵押期間,要明確抵押的費用,與房地產登記部門的數額進行對比,對合同中的擔保范圍進行明確規定,對其中的數額進行調整。
結語
綜上所述,在全球化背景下,受金融危機的影響,很多借款人向金融機構進行借款后,并不能準時按照約定進行還款,欠款量較大,就會出現一系列的糾紛現象。金融案件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此類案件的勝訴率高,但在執行環節卻存在著多方面的問題。對此,各級政府要做好職責方面的落實,保障相應機構的權益,加大對失信人員的懲戒力度,進一步提高全社會的誠信意識。
參考文獻:
[1]化劍霞,李筱.對金融借款合同糾紛案件的問題研究[J].科技與金融,2019(08):67-69.
[2]高燕竹,王晶晶.不動產未辦理抵押登記情形下抵押人責任的裁判路徑分析——以再審申請人中信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東莞分行與被申請人陳某1、陳某2、梁某某等金融借款合同糾紛案為例[J].法律適用,2020(12):43-52.
個人簡介:周玲、女、1972年2月、江蘇樂鼎律師事務所、大學本科、四級律師、經濟糾紛實務、江蘇寶應、漢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