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芹
摘要:當前事業單位組織結構方面仍然存在一些現實性問題,比如人力資源配置效率低,薪資福利待遇不公平,難以實現人、崗、事相宜,嚴重者還會導致人才流失。因此筆者認為應該提升政治站位,突出彈性管理的實質性作用,優化人員配置,強化工作管理制度,實現人工成本彈性管控,創新管理模式,制定BDG彈性框架,提升事業單位團隊凝聚力,注意管理要點,實現組織形式的“剛柔并濟”。
關鍵詞:事業單位;人力資源管理;彈性管理
引言
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為了給我國的事業單位發展創造新動力,在人力資源管理中彈性管理的應用需要加快進程。本文對事業單位人力資源管理中彈性管理的應用進行了探討。
1在人力資源彈性管理的概述
1.1財務彈性管理
財務彈性管理主要指事業單位根據內部勞動力的情況和真實所需,根據外部市場變化統籌單位財務成本和薪酬。
1.2功能彈性管理
功能彈性管理主要指根據市場環境的變化,及時改變生產方式,靈活制定企業戰略,在尋求企業自身發展的同時,突出核心競爭優勢。
1.3人員彈性管理
人員彈性管理也被稱為數量彈性,在事業單位的不同發展階段,靈活調整勞動力數量,合理分配員工崗位,從而保證勞動力的供需平衡。
1.4距離彈性管理
距離彈性管理就是指改變傳統雇傭模式,將長期的勞動力雇傭轉變為外包模式,創建新型雇傭關系,切實滿足企業用工需求。
1.5距離彈性管理
職能彈性管理就是在進行崗位調動時,賦予員工新的崗位職責,縮減其在新崗位中的適應時間,從而降低時間成本。
1.6時間彈性管理
時間彈性管理就是指在遵守并滿足相關勞動法規的基礎上,改變并靈活調整員工勞動時間,從而滿足事業單位、市場和服務對象的需求。
1.7薪酬彈性管理
薪酬彈性管理簡單來講就是“按勞分配”的另一種體現,根據單位職工付出的勞動力、勞動時間的不同,合理分配薪酬福利,體現公平原則。
1.8行為彈性管理
行為彈性管理就是指在不同的工作環境和工作模式下,員工的行為能力具有差異化、多樣化的特點,因此單位對員工行為(包括消極心理和行為)應該給予適當的包容,體現人性化管理。
1.9技術彈性管理
技術彈性管理就是指員工之間的行為能力和接受能力各有不同,對于新技術、新事物的利用有所差異。
2在事業單位人力資源管理中彈性管理的應用
2.1增強對人力資源管理的認識
要把彈性管理運用于事業單位的人力資源管理,首先要強化單位對其的了解。首先要對單位的人事管理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和理解,然后再進行靈活的實施和運用打下一定的思想基礎。單位要根據不同的人才職能優勢,為其設置適當的工作崗位,使其充分發揮其自主性,并針對其不同的需求和特點,適時地進行相應的調整。
2.2提升事業單位員工的參與熱情,放寬管理格局
從人力資源管理的高度和廣度出發,突出彈性管理的實質性作用。一是,以人事部門作為切入點,充分發揮單位人力資源管理的職能作用。二是,整合員工建議,聆聽群眾心聲,不斷為員工提供多元化的技能培訓,引導其為集體利益而爭光,促進全體放寬工作思維。三是,提升事業單位的發展新勢能,優化工作管理制度,為事業單位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新思路。四是,構建完備的管理體系,積極實施專業培訓,提升晉升獎懲的合理性,激發員工工作欲望,提高事業單位的綜合競爭力。
2.3實現人工成本彈性管控,優化人員配置
在市場經濟的背景下,如何能夠切實實現人工成本彈性控制,改善費用支出,成為事業單位管理者和決策者必須要解決的問題。因此,應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實施彈性工資管理制度。采取高回報薪酬政策,當單位政績、效果、經營效益呈現增長態勢時,提升單位職工的工資收入和福利待遇,反之則降低,采用縮放式的人工成本管理與投入,設置不同薪酬類別,提高員工歸屬感。二是,科學規劃人工成本預算。財務會計核算人員與人力資源人員之間應該建立協同機制,實施人工成本預警策略,從而實現事業單位的財務彈性。三是,精簡組織架構,簡化機構人員配置,定崗定編,科學選擇崗位競選方式,提高人力資源利用率,降低無效成本支出,提升單位生存危機意識,提升單位團隊凝聚力。
2.4制定BDG彈性框架,創新人力資源管理模式
事業單位應該創新人力資源管理模式,將彈性管理融入“BDG模型中”,即“基礎、關懷、發展”。具體做法為:一是,以時代背景為基礎,創新驅動發展,鼓勵民主自律,強化員工自我管理意識和自我調節意識,尤其是一線員工,從時間管理的角度,讓員工勞逸結合,在保證日常工作的情況下,合理分配其學習任務,在社會尊重、安全生產、工作情感關懷等方面,建立順暢的溝通機制,健全“工作執行——績效評估——多元獎勵”的管理流程,幫助事業單位團隊共成長。二是,將員工工作通過可視化的方式統計出來,可以建立本單位的各項運營指標,直觀對比員工日、月、年的指標完成情況,便于員工自我提升,滿足員工成就感和個性化需求。三是,決策民主化,在與職工保持有效溝通的基礎上,創建員工意見反映平臺,可通過匿名方式,突出職工主人翁精神,強化民主決策。
2.5保留部分“剛性管理”方式,融入“柔性管理”措施
在傳統的事業單位管理模式下,普遍采取“剛性管理”方式,以工作為中心,采用制度約束,一切都按規則執行,通過獎懲規則、紀律監督建立人人平等的工作格局。這樣的管理方式具有一定的優勢,突出了事業的嚴肅性和紀律性,但是在新時期下,這樣的方式缺少了必要的“人文關懷”。因此,在彈性人力資源管理制度下,應該保留部分“剛性管理”方式,在此基礎上融入“柔性管理”措施,在工作考核中將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結合,優先考慮剛性(定量分析),適當考慮柔性(定性分析),把握自身特點,統籌兼顧,促進二者的有效融合,重視員工自身價值的實現,提升員工工作使命感,從而實現事業單位的技術彈性、人員彈性、行為彈性管理,提升其工作效率,最終促進事業單位的可持續發展。
3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的事業單位人力資源管理發生了很大變化。為了能夠更加積極的適應事業單位人力資源管理的需求,許多的事業單位都根據實際情況展開了彈性管理的探索。本文對事業單位人力資源管理中彈性管理的應用進行了分析與探討,以供參考。
參考文獻:
[1]祝小霞.彈性管理在事業單位人力資源管理中的應用[J].今日財富,2020,(14):114-115.
[2]崔靚.彈性管理在事業單位人力資源管理中的應用研究[J].科技創新導報,2020,17(17):167-168.
[3]馮敏.彈性管理在事業單位人力資源管理中的應用探討[J].人才資源開發,2015,(08):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