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青島第六十七中學 劉論祥
高考直接關系到孩子未來的職業生涯,所以家長更加關心孩子的學習成績。這種關心固然無可厚非,但是家長的過度關心可能會產生一些不良影響,還會影響孩子的成績。基于此,家長應該樹立正確的考試成績觀,用正確的心態面對孩子的成績,幫助孩子正確認識自身的實際情況,從而促進孩子全面發展。
許多家長都將大部分的精力用來關注孩子的學習情況以及考試成績,但是卻忽略了家庭教育中的主要任務,例如,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道德品質教育、做人教育、感恩教育等。但是家庭教育并不是只有孩子的成績,還包含其他很多方面,如果將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孩子的考試成績上,那么其他方面的家庭教育將難以有效落實,最終雖然孩子的成績可能有所提升,但孩子的心理、人格、道德品質等方面可能會出現問題,這會得不償失,僅僅成績出眾,也是難以適應當代社會發展的人才需求的。因此,家長需要轉變觀念,正確看待考試成績。
家長之間往往會將自己孩子的成績做一個比較,其中部分家長在言語教導方式不恰當,例如,對自己的孩子說“你看他們考試成績這么好,你卻不爭氣,考得這么差”等。這將打擊孩子的自信心。但家長之間往往會拿成績作為話題,雖然這種對比客觀來講是有助于幫助孩子找到問題所在,但是“對比”變成了“攀比”,那么就可能為孩子帶來更大的壓力。通過筆者的調查發現,部分家長在考試結束之后,就會問孩子答題情況等,例如,題都會嗎?題做完了嗎?字寫得好嗎?從孩子的角度來看,父母沒有關注自己在考試中感受,這會挫傷孩子的積極性。雖然考試成績的確很重要,如果家長過度關注成績,那么可能本身成績優異的孩子的自信心將受到打擊,后續造成的后果將難以想象,所以,家長在關注成績時,也要關注孩子的感受,多肯定、多鼓勵,這樣孩子成績不僅會進步,而且也有助于孩子身心健康發展。
基于中國傳統思想的影響,大部分家長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等思想,都希望孩子能夠考出佳績,但一些家長走向極端,就會產生“只想孩子成功,難以接受孩子的失敗”的心態。家長應明白學習、工作往往都會有不如意之處,有失敗,也有成功,才是人生的必經過程。筆者所帶班級中有個女生,剛進入初一成績一般,在初二的時候考試排名又降了二十多位,為此受到了家長的嚴格批評。后來,基于家長壓力以及學習壓力,成績一直未能提升;分析其原因發現,家長未深入分析孩子的原因,一再施壓,最終導致孩子的心理出現問題,甚至出現一些極端行為。這些案例值得家長反思,應當多關心孩子成績未提升的原因,而不是施壓。人人都想成功,但是家長耐心地引導孩子,幫助他們找到問題所在,這樣才能有針對性提出解決措施,有效改善父母與孩子的關系。
學科知識具有三個層面的水平,第一層水平:要求學生掌握學科基礎知識以及基本概念(定義、定理、公式、詞語、基本觀點等);第二層水平,通常稱之為“基本技能水平”,也就是對基礎知識、基本概念等進行實際應用的能力水平;第三層水平,通常稱之為“綜合技能水平”,體現在對復雜問題進行解決的綜合能力。通過日常作業以及考試,可以掌握學生的學習水平,所以建議家長不要過度關注分數,應該關注背后的原因,例如,哪個方面出現問題,那么就重點引導孩子去解決這個方面的問題。
雖然非智力因素不直接介入學生的學習活動,但起著激發學習積極性,挖掘學習潛能,調節學習活動過程的作用,從而提升學生的考試成績。所以,孩子考試成績上不去的原因,可能是學習興趣不足、學習習慣不好、意志不堅強、情緒波動、責任心不強等所致。但是很多家長往往忽略這些因素,筆者建議家長能夠加強非智力因素的分析,只要找準了具體原因,再進行正確引導,幫助孩子逐步改變學習態度,從而達到成績提升的目標。
部分孩子有著良好的學習態度與習慣,但是成績卻一般,很難再上一個臺階,通常是因為學習方法出了問題,建議家長可以針對性地進行分析,引導孩子回顧自己的學習方法,看看哪一個環節出了問題,共同找出出現問題的原因,從而找出解決方法。建議家長能夠與各學科教師加強交流與合作,從而找到高效的解決方法。
智力是影響考試成績的一個重要因素,包括想象力、思維力、記憶力以及觀察力等,但是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學生的這些能力往往發展不平衡,有的學生記憶力強,但是思維能力比較弱;有的學生記憶力弱,但是觀察能力又比較強等。所以,這就需要家長能夠細心觀察孩子,深入了解孩子的弱點,然后有針對性進行訓練,但是不能給予太大的壓力,應適當進行引導,這樣才能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有的孩子不喜歡教師,原因可能是:第一,孩子認為自己未得到教師的重視,例如,交談少、抽學生發言次數少等。第二,對某個學科缺乏興趣,成績不佳。這類孩子主觀認為因為自己這門課成績差,認為不會獲得教師的喜歡,久而久之出現不喜歡教師的情況。第三,由于自身紀律問題被批評之后引發學生逆反心理,從而不喜歡教師。第四,某些問題處理上,孩子覺得委屈,出現怨恨教師的情況。解決這些問題,最有效的方法是分析孩子與教師之間的關系,找到具體的原因,然后采取有效措施。關于上述這些情況,家長要正確引導孩子,第一,引導孩子明白:教師也是普通人,也會出錯,但并不是針對自己;其實,教師心中希望每一個孩子能夠健康成長,不能因為教師工作中的不足而產生對立情緒,這樣會影響自己的情緒。第二,家長要客觀分析情況,與教師進行充分的交流,不要因為情緒化地站在孩子的立場,從而不理智地解決問題,產生對教師不滿,錯誤地引導孩子厭煩教師,所以最好的方法是交流,先全面掌握情況再采取措施。這樣也會讓教師明確自己的做法可能存在的不足,從而進行調整和改善。此外,還可以鼓勵孩子與教師主動交流,這也是解決實際問題的好方法。

綜上所述,家長關注孩子學習情況以及考試成績無可厚非,但是關鍵在于如何正確關注。本文建議家長關注孩子的學習水平、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學習方法以及師生關系等方面,從中找到孩子考試成績不理想的原因,有針對性進行改正,才是提升孩子成績,促進孩子全面發展的最佳手段。所以,廣大家長應樹立正確的考試成績觀,培養出真正優秀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