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市龍鳳鎮民族初級中學 湖北 恩施 445000)
作為我國民族文化瑰寶之一,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在豐富大學生娛樂生活、體育鍛煉形式方面發揮著不可小覷的作用。鑒于少數民族體育的趣味性和文化性,高校在公共體育課程中開設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對于民族文化之間的相互交融和優秀民族文化的傳承意義重大。當前,以新媒體技術和互聯網蓬勃發展,新媒體不斷加深對人們生活和學習的影響力度,高校作為國家年輕人才的聚集地,是和新媒體接觸較緊密的地方之一。當代大學生習慣于利用新媒體進行學生和外界的交流。新媒體已經成為高校教改的良好外在支撐,因而,在新媒體背景下,將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納入高校公共體育課程之中具有可行性。
新媒體是區別于傳統媒體的第五大媒體,新媒體的“新”強調了新一代媒體在技術上、平臺和渠道上與傳統媒體的區別。在互聯網技術、計算機技術和無線光纖技術等的發展下,媒介傳播形式得到新的發展,新媒體應運市場需求而生。新媒體以強大的技術支撐環境和終端用戶行為習慣的支持下,極大程度上影響著當前人們的衣、食、住、行和行為偏好選擇。對于高校的課程建設而言,新媒體恰好適應了高校教學改革的需要,對于創新課程設置和教學形式意義重大。當前,很多高校將新媒體的使用作為課程建設的重要手段,新媒體環境影響著高校各大課程的進行。
少數民族傳統體育作為獨放異彩的文化瑰寶,其是少數民族歷史文化的沉淀,為少數民族歷史現象和文化現象的結合。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特征在于活動的趣味性、文化性和靈活性。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參與主體是少數民族民眾,為了發展和傳承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精神和文化內涵,擴大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參與主體是良好的渠道之一。而大學生作為國家民族文化大繁榮的主要群體,肩負著促進我國民族文化繁榮的使命。因而,在高校公共體育課程中開設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對于促進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發展和繼承具有重大的意義。
將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納入到高校公共體育課程之中,可以豐富高校的公共體育課程教學內容,使得課程朝著多元化方向發展。在“全民體育”背景下,競技體育占領體育市場主導位置,然而人們逐漸認識到體育休閑和健身的重要作用。傳統的競技化體育教學指導已經顯得不合時宜。在高校公共體育課程中開設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可以有效促進公共體育的多元發展。除此以外,將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納入到公共體育課程之中,可以增強公共體育課程對于學生們的吸引力。傳統的體育項目內容單一,教學過程缺乏趣味性,學生對于公共體育課缺乏興趣。然而,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特點在于其濃厚的趣味性和豐富的文化內涵,具有傳統體育項目不可比擬的吸引力。因而,在高校公共體育課程之中納入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可以有效提升學生參與體育學習與鍛煉的熱情。
將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納入到高校公共體育課程體系之中,可以有效增進大學生們對于我國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之間的理解。在高校公共體育課程中開設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一方面,可以增強少數民族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另一方面,可以使得各民族學生之間相互了解其它民族的優秀文化,從而從了解轉變為互相理解和尊重。這是提升當代大學生人文素質水平的有效途徑之一。高校的學生來自于五湖四海和各個民族,將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納入到高校公共體育課程之中,對于少數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和發展意義重大。高校學生可以把學習到的少數民族傳統文化帶回到自己的家鄉,從而擴大了少數民族文化的傳播地,從而增強了民族之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促進了民族之間的大團結,具有重要的社會人文意義。
在高校公共體育課程之中開設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對于少數民族優秀文化的繼承作用重大。高校可以借助民族傳統體育載體,推動優秀少數民族文化的繼承。作為民族文化傳播的重要載體之一,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如果可以在高校公共課程中得以開設,鑒于高校龐大的受眾基數和受眾基數區域的廣泛性,可以很好地推動少數民族優秀文化的傳播與繼承。對于本民族學生而言,高校公共體育課程把自己家鄉的傳統體育項目納入其中,必然會牽動學生的民族感和鄉土之情,會使得學生在浮躁的社會中和多元的意識文化形態沖擊之下,不忘卻自己民族優秀文化的繼承使命。對于其它民族學生而言,學習其它民族優秀的傳統體育項目,從其中領悟到傳統文化的精妙之處,對于民族文化的發展和繼承同樣意義重大。
我國擁有55個少數民族,每一個少數民族皆擁有眾多的傳統體育項目。然而,高校公共體育課不可能將所有的少數民族傳統體育課程納入其中。因而,在少數民族體育項目的選擇上要綜合考慮公共體育的特點,結合高校的硬件設施條件。例如,具有較強趣味性和健身性的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可以作為考慮納入高校公共體育課程的項目。然而,在新媒體背景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選擇變得相對簡單。高校可以利用新媒體渠道,選擇適宜開設的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高校可以利用新媒體技術搜集學生和教師的意見,并且利用新媒體技術進行信息的科學匯總與分析,最終為決定提供科學的依據。例如,利用校園網內調查問卷,調查學生們的偏好選擇,以民意決定決策,這種方法所作出的選擇符合學生們的喜好,必然可以促進高校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教學實施。
作為教學活動的引導者和實施者,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對于高校公共體育課程中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實施工作,高校體育教師的綜合素質較為重要。只有高校體育教師深刻了解和掌握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項目技能,才足以科學組織學生學習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活動。高校可以憑借新媒體優勢,培養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教學師資隊伍。培養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教學師資隊伍需要首先提高教師們對于少數民族優秀傳統體育知識與文化的認知度。高校對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師資隊伍的培養與建設工作加以重視,是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得以良好發展的必要前提條件。高校體育部和人事部等可以利用新媒體優勢,有計劃性地組織師資培訓工作。例如,可以利用新媒體教學設備,階段化地舉辦多種多樣的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專題知識講座,高校體育教師也可以利用當下流行的新媒體軟件進行學習和交流,從而使得高校體育教師的少數民族傳統體育認知度不斷提高。
作為高校教學活動的重要依據,高校教學設計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教學成果。對少數民族傳統體育課程進行科學化的設計,并且系統性地對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教學過程進行規劃,是我國高校公共體育課開設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必要步驟。將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納入到高校公共體育教學課程中,需要遵循體育教學的基本規律,根據實際所需,合理地進行課程的設計。因而,高校可以搭建新媒體平臺,科學設計少數民族傳統體育課程。例如,對于教學設計的設計工作需要利用新媒體平臺,廣泛吸取意見,并且對于所設計出的成果進行公布,并且及時搜集反饋意見,之后對設計成果進行二次修改,最終完成初步的設計。這項工作可以通過高校搭建起的新媒體平臺實施。例如,高校可以在校園網上開辟出“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教學課程設計方案意見征集”模塊,學生和高校老師可以在新媒體平臺上自由發表意見和看法。
高校可以構建新媒體校園文化環境,增強學生學習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主動性。廣泛的群眾支持是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得以順利實施的有利基礎。高校應當給予該項工作以大力支持,積極構建新媒體校園文化環境,對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特點和功用進行宣傳,為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正式進入高校公共體育課程體系做好前提鋪墊。例如,高校可以在校園多媒體電視上多次播放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相關知識,使得大學生們在耳濡目染中對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產生好感,從而對其產生學習興趣。除此以外,高校教師還可以在高校體育理論課上為學生們展示動態化的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和熱情。
綜上,新媒體環境下,高校課程改革、課程設置與課程目標的設定與實施得到強大的技術保障和平臺支撐。利用好新媒體,做好對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宣傳,培養群眾基礎,選擇適宜開設的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科學設計少數民族傳統體育課程,培養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教學師資隊伍,從而使得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得以在高校公共體育課程中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