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實,付佳,劉占波,石莉,石丹
(1.牡丹江醫學院現代教育技術中心,黑龍江牡丹江 157011;2.牡丹江醫學院圖書館,黑龍江牡丹江 157011)
建立在科學評價原理基礎上的網絡信息資源評價,通過將定量分析法、定性分析法相整合的方式,對完善化的評價指標及評價體系進行構建,能夠科學評估、選取不同信息資源,可以對網絡信息資源的價值、質量及特點進行明確。開展網絡信息資源評價工作的最終目標就是為網絡信息資源的隔離選取奠定基礎,迎合使用者的需要,進一步開發、挖掘網絡信息資源的價值,提高資源整體利用效率。基于大數據時代背景之下,轉變網絡資源評價模式已經成為必然的發展趨勢,而這就需要對系統化和健全的評價方式及評價體系進行建立。
大數據時代,網絡已成為信息資源的集散地,在經濟、政治、文化、教育等各個領域都存在大量的網絡信息資源,如何有效、有序、合理利用網絡信息資源,提供一條網絡信息資源評價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不同的網絡平臺提供各式各樣的網絡檢索工具,使用者能夠借助網絡檢索工具,對信息資源進行查找和閱覽。因為無序性、無限性及真假錯綜混雜是網絡信息資源的顯著特點,導致信息查找效率降低。通過對網絡信息資源評價指標體系進行構建的方式,可以形成篩選平臺,供用戶依據篩選平臺進行網絡資源評價,這將會為用戶提供有價值的信息。
在浩瀚的網絡世界里存在無法計數的信息資源, 用戶如何快速地訪問到合適的網站獲取到最具有價值的資源是用戶最亟待解決的難題。如果用戶掌握了一些網絡信息資源評價的原則、方法就掌握了一定的主動權。就可以有針對性地訪問資源而不是盲目地瀏覽, 還可以對獲取到的網絡信息資源進行評價,提高了網絡信息資源的有效利用率。網絡信息資源進行完成加工、處理操作之后,可以讓用戶最大限度的利用、挖掘網絡信息資源的價值,達到使用者的需要。
網絡信息資源是動態變化的,不斷更新的,多樣性較強,而且能夠進行共享,同時信息資源的來源并不具有次序性。網絡信息資源評價標準和方法能客觀地對某些網站進行全面的評價, 讓網站站群的管理者了解自己網站的優勢及不足, 不斷提高網站站群的信息資源質量,從而提高網站的整體質量。
在網絡資源評價中有很多評價方法,包括:自動評級法、網絡信息計量法、第三方評級法及用戶自我評級法等[2]。對于多樣化的評級方式,部分在網絡環境下具有獨特性,部分從特定領域內引入,擁有差異化的學科基礎,差異很大。針對大數據環境下網絡信息資源的特點,結合科學理論和技術結構模型,國內外出現了以下評價方法。
依據評價指標,基于主觀層面來評估、優選網絡信息資源,這個過程即為定性評價。應用定性評級法進行網絡信息資源評價的過程中,通常需要結合評價目標、服務對象需要,結合相關要求以及規定,對評價標準體系、指標體系進行構建,明確賦值標準,由使用者、評價人員完成評定任務,最后就能夠得到網絡資源評價結果。網絡資源評價結果包括多種標示,例如,百分制、等級制等,能夠對質量水平進行顯示。
依據數量分析的方式,基于客觀量化層面,評估、優選網絡資源,這個過程即為定量評價。當下在對網絡資源進行評價的過程中,有時會采用定量評價的方式,依托網絡信息技術,能夠有效地統計網站訪問總量,掌握網站鏈接狀況[3]。同定性評級法相比,定量評級法存在一定的優勢,不會出現主觀性的問題,避免了價值偏向問題的出現,能夠使數量分析的過程更具規范化、客觀化以及系統化。定量評級法因為公正性較強,所以應用范圍相對較廣,顯著的特點就是快速和方便,因此被廣泛地推廣應用到網絡資源評級領域。
由Saaty 專家所提出的層次分析法最顯著的優勢就是,實現了定量分析、定性分析二者的有效整合,同時融合了人們的綜合分析能力、判斷能力,不僅可靠性良好,而且簡便、高效,所以具有非常廣泛的應用。尤其在對決策問題進行處理時,如果決策標準不明確,問題相對復雜,借助層次分析法開展科學評價工作是非常有效的[4]。該評價方法基于系統觀點的角度,將繁瑣問題進行了簡化,拆解為不同組成因素,并結合特定關系對所有因素開展分組處理,構建成遞階層次結構,并依次對兩個因素進行對比分析,對各層內的因素相對重要性進行明確,獲得目標下不同決策因素的重要程度。
層次分析法對人的綜合判斷及分析能力進行了運用,在對問題進行分析,明確問題內在聯系的過程中,該評級法也支持運用合理邏輯法,包括:直覺、洞察力及經驗分析等,從而了解問題的本質,掌握問題所涉及的要點因素。對于非程序化決策問題,層次分析法尤為適用,能夠使復雜結構的問題變得更加簡單。通過對定量分析、定性分析的有效整合,層次分析法最顯著的優勢就是可靠性較強、有效性較高,還可以借助數值來體現最終分析結果,便于理解。
1990年期間所提出的網絡鏈接分析法,建立在網絡信息計量學研究法的基礎之上,自提出之后被人們廣泛應用到不同領域。國內眾多學者也針對網絡鏈接分析法開展了相關研究,獲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5]。在不斷地研究分析和探索過程中,網絡鏈接分析方法也在逐漸完善,該分析法能夠對不同對象進行分析,涵蓋了不同層次的研究內容,將其運用到網絡信息資源評價領域至關重要。
網絡新資源即為網絡信息資源評價的主要對象,具體指的是網絡環境中的多樣化信息資源。網絡信息資源均為數字化的,在各網絡節點內存在,借助網絡渠道能夠進行傳輸和共享,借助信息技術能夠對其進行進一步的加工處理、傳播及開發[6]。基于檢索角度進行分析,網頁信息、網站信息資源共同組成了網絡信息資源,所以在網絡信息資源進行評價的過程中,評價對象也主要包括站點信息、網站信息資源。
針對當下對于網絡資源評價的研究狀況而言,能夠將評價對象劃分為兩大內容: 評價特定組織形式并進行有效整合的網絡信息資源。包括圖書館電子資源、搜索引擎以及網站等;直接評價網絡節點下的多樣化信息,例如:網頁及網站等內的信息資源,可以對體育、醫學、服務和學術等各方面信息的準確程度、信息深度、網頁界面及網站響應速度等進行評價。
因為網絡信息數量龐大,很難對全部信息進行有效搜集,所以依次開展評價工作的難度較大。所以當下在明確網絡資源評價的對象時,普遍會運用替代的方式來完成評價工作,通過信息評價來達到網站評價目的,在開展評價工作的過程中,所選用的單位即為站點,需要對核心網址、站點進行篩選。由此可見,當下網絡資源評價的對象主要是網站。
開展評價網絡信息資源工作的過程中,很容易受到來自各方面要素的影響,包括:尚未明確有關的基礎理論概念,沒有對評價體系進行系統化的構建,當下網絡新資源的質量水平各不相同,再加上人為原因的干擾,因此會導致網絡信息資源評價工作存在不同的問題,亟待解決和處理。
在對產品進行運用的過程中,達到使用者需求的程度即對信息質量的要求。評價網絡信息資源的信息質量時,最終結果會直接影響使用者是否運用信息。但是在信息質量評價中,無法獲得準確的評價結果,影響使用者決策的制定,無法使資源價值得到充分發揮。
因為在對網絡信息資源進行運用的過程中,使用者需求各不相同,而在缺少科學評價指標體系的狀況下,就不能做到迎合不同用戶的個性化需要,評價針對性有所欠缺。
當下在網絡信息資源評價標準方面的研究相對較多,但是基于整體角度來看,各標準細節基本達成了共識,然而并沒有形成相對統一的標注體系框架。因為尚未明確對評價體系進行分類,也沒有闡述評價指標方式,這就會增大評價難度。缺少科學評價指標的支持,會使最終評價結果不準確,用戶滿意度會大大降低。
對于網絡信息、網站頁面開展評價工作時,需要運用差異化的指標,這就需要結合具體評價對象,對評價指標進行科學的設定。因為指標適用對象模糊不清,也會影響最終的評價結果,達不到充分利用網絡信息資源的效果。
因為同國外文化存在較大差異,所以我國在研究和運用網絡信息資源評價方式、標準和體系的過程中,必須要進行深入研究,借鑒和參考國外成功經驗,研制出符合實際狀況的評價方法和體系。當下結合國內外在網絡資源評價方法的研究狀況,能夠發現還沒有深入、詳細的加深對于評價方法的研究,相關研究都缺少較強的指導性、可操作性[7]。在眾多針對網絡資源研究方法的研究方面,很少有針對特定評價方法的具體探究,沒有詳細地給出整體評價過程,導致對于評價方法的具體運用相對模糊。因此必須要強化對網絡信息資源的研究力度,打造出本土化評價方式和系統,使網絡信息資源的運用價值充分發揮出來。
國外早在20 世紀90年代就開始針對網絡信息資源評價開展研究和分析,同國內相比,要先進于我國的實踐探索和理論成果。所以我國在開展網絡資源評價研究的過程中,必須要充分借鑒和參考國外的成功經驗,參考我國網絡信息資源的特征,對符合國內特征和實際狀況的網絡信息資源評價指標進行構建,研究出獨具特點的網絡信息資源評價方法。實踐性較強是網絡信息資源評價研究的顯著特點,所以今后在開展研究工作的過程中,不能僅僅將研究停留在表面層次,而是要注重實用性方面的研究,即得出可操作性較強的網絡資源評價研究成果。尤其對于網絡連接分析法和層次分析法,要進行進一步完善,加大研究力度,探索出能夠讓這兩種網絡資源評價法發揮實際效用的路徑。在今后研究過程中,能夠結合情況開展規模較小的網絡資源評價實驗研究,對評價法不斷進行健全和完善,更好的指導實際評價工作的開展。
綜上所述,網絡資源評價是一項繁瑣的重任,本質即為評價網絡信息資源的信息質量,在評價過程中要對用戶差異進行分析。面對動態變化的網絡資源,開展選擇、評價工作也是動態變化的,應結合實際狀況對評價標準進行調整。處在當前大數據時代,為了更好地落實網絡資源評價工作,在理論層面,必須要構建完善的網絡資源評價體系,規范專業術語;而在實踐層面,應大力進行評價管理工作,加大在評價方法、評價過程的研究力度,提高網絡資源評價的專業化和連續化程度,定期及時選取、評價資源質量,為用戶提供優質網絡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