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俐嬌
【摘? ? 要】閱讀是一項不分年齡、不分職業、不分國界且全人類都應大力推廣并養成的生活習慣。正處在教育起點的小學語文教學課程顯然是推廣小學生養成閱讀習慣的最佳沃土,讓小學生從小就熱愛讀書,享受文學的滋養,感受“書中自有黃金屋”的奧義,從閱讀中汲取養分,從而澆灌自己以后的人生道路。
【關鍵詞】快樂閱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23?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7485(2021)36-0067-02
Reading Happily, Enjoying the Beauty of Chinese-My Opinions on Teaching Chinese Reading in Primary School
(Fengqiao Central Primary School,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China)ZHU Lijiao
【Abstract】Reading is a life habit that should be promoted and cultivated by all mankind regardless of age, occupation, or national boundaries. The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curriculum, which is at the starting point of education, is obviously the best fertile ground for promoting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to develop reading habits, so that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love to read from an early age, enjoy the nourishment of literature,feel the profound meaning of "the book has its own golden house", and draw nourishment from reading, so as to water one's future life path.
【Keywords】Happy reading; Primary school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所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在播種的季節埋下一粒種子,就會在收獲的季節得到一分收獲,這個理論在教育行業更是體現得淋漓盡致。小學教育作為整個人生教育旅程的起點,對整個人生的走向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在教學過程中不難發現,從小養成什么樣的習慣,這個習慣就會隨著年齡的增長影響學生的個人發展。比如,有些男孩子天性好動,善于思考、弱于死記硬背,那么這類型的學生普遍理科成績優異,而且對于理科課程的學習非常感興趣,善于自主學習,這類型的學生以后成長為科研型人才的可能性就非常大。所以,在小學教育過程中,通過教師率先垂范的因勢利導,讓小學生找到自己的興趣是非常關鍵的。因此,如何讓小學生在小學語文課堂上感受閱讀的樂趣與美好,是小學語文教師需要著重思考的問題。
一、教師樹立榜樣效應,引領學生感受閱讀的美妙
在《中國詩詞大會》播出的期間,全國掀起了一陣學習古詩詞的熱潮,上到學齡前兒童,下到耄耋老人,都開始發現了中國詩詞的無限魅力,這就是整體環境對人們的影響。看到每一位出自各大高校的學生或者各行各業的選手對古詩詞信手拈來,聽著文史教授講解一句句五言律詩、一段段七言絕句后面的故事,人們才想起泱泱大國那上下五千年的濃厚歷史底蘊,這就是我們引以為傲的中國文化。怎么在語文課堂上也打造一個能讓小學生愿意主動閱讀,并且真正能在閱讀中獲取知識的環境呢?我覺得首先是教師要發揮自身的榜樣作用。在教師隊伍中,有很多教師水平一般,并且不注意自身進修,導致自己無法成為學生的榜樣。小學生由于年齡的特性,善于觀察和模仿身邊的人和事,在家模仿家長,在校模仿教師和同學。所以,一名博學并熱愛閱讀的教師形象就是打造閱讀環境的入口。小學生們由于年齡偏小,不適宜閱讀晦澀難懂的素材,所以像《三字經》《千字文》《唐詩三百首》這樣的古詩詞就是很好的入門教材。這里就涉及教師的引領作用,一名優秀的語文教師首先自己就應該是博聞強識的,并且知道補充知識養分的重要,在打鐵還需自身硬的自我要求下,才能時刻幫助小學生解析在閱讀時提出的疑惑。當小學生看到尊敬的教師都熱愛閱讀,自然會產生想要閱讀的興趣,這就完成了養成教育的引導作用。
二、營造優良的閱讀環境,讓學生發現閱讀的魅力
當學生有了閱讀的興趣和欲望,怎么保持住他們對閱讀的渴望,并將這種渴望延伸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是養成閱讀習慣的關鍵一步。小學生的學習熱情容易來得快,去得更快,當發現千篇一律的背誦乏味可陳時就需要整體環境的鞏固和熏陶。在閱讀教材的選擇上,教師可以適當穿插學生愿意閱讀并能舒緩閱讀壓力的寓言類文章,既有趣味性又能有一定的教育作用。在學校的課堂上鼓勵學生暢所欲言閱讀后的心得體會,而不是一味地拘泥讀后感的寫作,要適當減緩閱讀的壓力,讓學生不再覺得閱讀是一項不得不完成的作業。除了學校的閱讀環境,建議學生家長在閑暇期間可以配合閱讀些對自己有益的書籍,一方面給自己及時充電,一方面讓學生感受到家庭中的閱讀氛圍。所謂書香門第,是每個家長都可以幫學生打造的閱讀環境,讓學生在書香里浸潤,發現閱讀是打開世界大門的鑰匙,發現在書本中我們還沒看到過的世界,才能夠讓學生發自內心地開始產生閱讀的興趣。目前社會倡導全民閱讀,但60%的成年人平均一年的閱讀量都不足一本書,這就說明閱讀仍然沒有做到全民普及,這就是閱讀要從娃娃抓起的重要意義。當小學生從小就熱愛讀書,愿意閱讀,并愿意分享所見所聞給身邊的其他小伙伴,這種良性的循環就可以形成閱讀氛圍的磁場,這就是養成教育的養成期。
三、通過閱讀打開眼界,感受世界的真善美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千鐘粟”。教師在幫助小學生們選擇閱讀教材時可以以文史為基礎,讓小學生先通曉古今,再拓展到世界文學。先從歷史文化常識作為引導,配合古詩詞的背誦,讓學生不但會背詩、會講詩,更會講詩詞后面的歷史典故。還有中國抗戰時期的優秀愛國主義題材的文學作品,讓學生在閱讀中養成家國情懷的世界觀。例如在講解《金色的魚鉤》這篇文章時,就可以順帶讓學生閱讀長征時期的文學作品,在課后專門來一堂分享課,讓大家都講講自己看到的關于那個紅色崢嶸年代的故事。現在的媒體信息充斥著生活的各個角落,閱讀習慣也在發生著改變,從紙質媒介到網絡媒介,有效地干預學生的閱讀范圍,因此給學生進行科學有趣的合理規劃也是十分重要的。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知識體系,在學習的過程中了解真正的“真”“善”“美”,能夠區分不健康的外來信息,在吸收知識的過程中,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不一定通過報名參加各種興趣班才能發現小學生的興趣愛好,學生通過閱讀也可以找到自己想要發展的方向。像是藝術類文摘,就可以直觀地給予小學生色彩的視覺沖擊,讓小學生感受作品的意境,看懂了那就是有藝術的天賦。這都是閱讀的魅力,書籍像一把鑰匙打開學生探索世界的大門,里面的知識包羅萬象、紛繁復雜。小學生通過閱讀可以更加具體地了解世界、了解自己,比如在學習《春雨》這篇文章時,輔以古典樂器作為背景音樂,讓學生們在音樂的帶領下感受文章的意境,既感受到文字帶來的美妙體驗,更能感受到古典樂器帶來的美的享受,可能就點燃了學習古典樂器的熱情。
四、在閱讀中,尊重學生個體差異
閱讀是一種習慣,但并不是所有人都享受這種習慣,不是每個學生的閱讀需求都相同,也不是每個學生都能愛上閱讀,教師在教學中要尊重個體的差異化。在教材上的選擇要因人而異,理解能力的差異、學習水平的不同,都影響閱讀教學活動的結果呈現。所以應該適當放寬一些學生的閱讀目標,讓學生以快樂閱讀、享受閱讀為初衷,而不是感受閱讀帶來的壓力,才是閱讀習慣推廣的初衷。不強制性地規定閱讀數量,不強制性地要求學生寫讀后感,引導而不要求、感染而不強制才是讓小學生感受快樂閱讀享受閱讀的關鍵。要讓學生感受到:閱讀,不是負擔、不是必須完成的作業,是學生自主選擇的結果,是學生主動要求養成的習慣。讓學生自由地選擇閱讀或者是閱讀的教材,更有益于他們對知識的吸收和掌握,不一刀切式地布置閱讀任務,根據每個學生的不同需求給予閱讀科目的建議,均衡化地讓每一名小學生都能在書中找到快樂,讓不同性格、不同學習程度的學生都能享受閱讀的美,才是最重要的教學成果。
五、結語
總之,在小學語文的課堂上,要想讓學生快樂閱讀,享受語文之美,在于教師如何引導學生主動養成閱讀的習慣,如何營造閱讀環境讓學生在書海中暢游,如何控制閱讀和學生之間的松緊關系,如何讓教師自己成為學生閱讀路上的領路人。因地制宜地思考上述問題,才是新課改下推廣閱讀養成習慣的教學關鍵。
參考文獻:
[1]王彥妮.圍繞核心素養構建小學語文閱讀課堂[J].學周刊,2021(02).
[2]王國輔.小學語文教學如何引導學生進行高質量的課外閱讀[J].學周刊,2021(02).
[3]鄧志華.淺談如何提升小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J].考試周刊,2021(05).
[4]胡慧娜.快樂閱讀,享受語文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之我見[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2(05).
[5]金鍵.放飛個性,快樂閱讀——小學語文個性閱讀教學之我見[J].課堂內外·教師版,2018(05).
[6]羅寶萍.感覺文字之美盡享讀書快樂——小學閱讀課要重視朗讀訓練[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7(03).
(責編? 楊? ?菲)